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滕大尹鬼断家私》故事的文献渊源是《廉明公案》中的《滕同知断庶子金》,而并非《三言两拍资料》所引的《龙图公案·扯画轴》。该故事的人物原型在最初的《廉明公案》中就是“滕公”,后来在流传中一度被改成“包公”和“海公”。该故事在类型上属于“巧析家产型故事”以及“遗嘱”系列故事。故事中从“埋金”到“掘金”的情节设置受到了《晋书·隗焰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张爱玲曾说,百多回《红楼梦》对小说的影响大到无法估计,它所形成的阅读趣味标准就是传奇化的情节,写实的细节。作为小说家,她对小说意蕴的把握格外地精准老辣。其实就小说艺术来看,虽然《红楼梦》是高峰,而且高峰成了断崖,但它的来路却是分明的。就以"三言""二拍"而论,传奇化的情节与写实的细节相得益彰的篇目不是没有,单项的优长特为发扬的却占多数。  相似文献   

3.
元代白朴的剧作《墙头马上》是元杂剧百花园中的名作,演绎了裴少俊与李千金的爱情故事,这个故事不是取材于作者的现实生活,而是取材于传统题材。这个题材的故事最早反映在白居易的《井底引银瓶》乐府诗中。经唐历宋,这个故事在情节和主题思想上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变,打上了时代的烙印。本文着重从情节改造上分析白朴剧作《墙头马上》,从中分析杂剧是怎样实现对白居易《井底引银瓶》诗的情节创新和主题升华的。  相似文献   

4.
魏杰 《考试周刊》2011,(71):28-29
"无巧不成书,有奇方可传",引人入胜的小说情节发展常常运用巧合因素,富有传奇色彩。但是无论是"巧",还是"奇",都要合乎生活常理,不能"为赋新词强说愁",否则,情节发展就会失去真实性,而情节失去真实性,小说也就失去了生命力。"小说家的技巧首先在于会说故事"(伊丽莎白.鲍温,《小说家的技巧》),"会说故事"就要使情节发展有信度。欧.亨利的名作《最后的常春藤叶》,不仅有着深厚的人文底蕴,  相似文献   

5.
《琵琶记》中赵五娘认夫情节往往被人忽视,其实这一情节回环曲折、丝丝入扣,它丰富、深化了赵五娘的性格,使赵五娘不仅仅是贤德的孝妇,还堪称聪慧的巧妇;同时赵五娘的巧慧和主动争取也使软弱的蔡伯喈承认其身份有了可能,为团圆结局打下了基础,从而完成了《赵贞女》富贵弃妻向《琵琶记》"糟糠之妻不下堂"的成功转变。此外,这一情节也显示了与早期南戏的区别,以及向明传奇的靠拢,使《琵琶记》在南戏发展史上的桥梁作用更加凸显。  相似文献   

6.
阅读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心理认知活动,有效地阅读理解应实现速度和准确的平衡,这不仅需要读者具备良好的词法基础和句法基础,还需要读者具备较好的认知思考能力。文章以阅读策略和叙事学研究为基础,主要以英语专业课程教材《高级英语》中的故事语篇《敲诈》为例,探讨阅读理解中的叙事时间建构,重点围绕叙事情节、时序和时距展开。  相似文献   

7.
《三只小猪》故事中的大灰狼可狠、可恶,但在有些故事中也有不少穷凶极恶的动物被善良感化的情节。如《狼大叔的红焖鸡》《狐狸爸爸鸭儿子》《你看  相似文献   

8.
尤金·奥尼尔的剧作《琼斯皇》是尚圆情结的典型应用。借助"尚圆说"的相关理论,从结构、人物和情节这三个要素所构成的圆形出发来探讨这部剧,以期挖掘出这位伟大剧作家的生死观。  相似文献   

9.
窦桂梅老师的新课例《三打白骨精》共上了两个课时,在浙江上课第一课时耗时61分钟,比正常用时超出21分钟。那么窦老师在这61分钟“聊”了些什么呢?一聊小说的要素;二聊故事的环境;三聊故事的情节,即先聊妖精“三变”的情节,再聊孙悟空“三打”的情节,最后聊唐僧“三责”的情节。第二课时又聊了些什么呢?一聊故事中的人物,先评价孙悟空和唐僧,再解析八戒人物的性格;二聊故事的主题。  相似文献   

10.
《谢小娥》故事始见于唐传奇《谢小娥传》,唐代李复言又将其改写为《尼妙寂》,明代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九《李公佐巧解梦中言谢小娥智擒船上盗》以及清代王夫之《龙舟会》杂剧也都演绎谢小娥事。从小说到杂剧,《谢小娥》故事的情节内容不断地扩充完善,结构设置也越加跌宕起伏。谢小娥和李公佐是故事中着重表现的两个人物形象,且被赋予了不同的时代内涵。时代背景、作者创作意图的变化,使得故事的创作主旨也随之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1.
占梦小说是唐代小说中的一个类型,专以梦象以及解释梦象以据此预示人未来的吉凶善恶为主要内容。根据其叙事内容和形式的不同可分为占梦和梦告两类。占梦小说除了可以单独作为小说故事之外,还可以在其他类型小说当中以占梦为核心建构小说情节,或者以此推动情节发展。这一情节建构手法的运用,使得小说作品内容更加丰富,情节更加曲折起伏。  相似文献   

12.
《说岳全传》中的许多故事,情节设置匠心独具,情节曲折生动,扣人心弦。其情节设置有力地推动了故事情节发展,有助于典型人物形象的塑造。而表演理论由于将文本与语境在行动中重新结合起来,表演者与听(观)众会产生互动、互勉甚至互惠。表演是在语境中,以表演者为主,又有听(观)众积极参与所生产的共同作品。在《说岳全传》中,许多故事是表演理论的典型或变形展示。因此,在研究中可以运用表演理论进行分析和阐释。  相似文献   

13.
在小说《接骨师之女》中,美国华裔作家谭恩美通过巧妙地运用叙事技巧和精心地安排故事情节,讲述了发生在三代女性身上的故事,深刻地刻画了母女关系。本文仅以灵应盘对话、解读母亲手稿和人物失声三个重要情节的设计,分析谭恩美在小说中表现出的写作的独特性,探讨小说中的情节设计与母女关系这一主题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香港邵氏兄弟有限公司拍摄的影片《乔太守乱点鸳鸯谱》在将《醒世恒言》中的同名小说篇章搬上银幕的过程中,一方面增加了"庙内上香,邂逅定情"的情节开端,删略了原著中的男女狎昵描写,另一方面又强化了悬念、误会、巧合等戏剧化手法的运用,并借黄梅调唱段来揭示人物内心、推动叙事演进。这些改编创作表述有效彰显了原著情节环环相扣、跌宕起伏的传奇色彩与奇趣意味,使原著在被转换为影像时更符合现代观众的欣赏需求与审美趣味。对该片改编实践的探究有助于系统梳理以"三言"、"二拍"为代表的明代拟话本的现代传播历程,也为深入了解上世纪60年代的香港电影艺术家对此类古典小说的认知与诠释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三段论是学创作中的一种审美叙事手法。《白鹿原》成功地将传统故事叙事三段原理创化为审美三段论。人物塑造三段论在发展中塑了鲜活的人物形象,展示出复杂的人物性格,挖掘出人物命运的悲剧意义;情节演进三段论通过丰富复杂的意象情节变化强化了作品的可读性,探寻到人物的心路走向,展示出广阔的社会生活和历史真实;主题意蕴三段论在社会事物的互动发展中揭示了民族化心理的演变轨迹,反思和建构了民族化。  相似文献   

16.
《三侠五义》的情节设置,多受《水浒传》的启发而有所创新。其中,"草蛇灰线,伏脉千里""弄引法""鸾胶续弦法"以及"禹王金锁法"等情节技法的运用无不以《水浒传》等典范文本为借鉴和模仿的对象,并独出机杼而有所创新。《三侠五义》情节设置对《水浒传》的模仿和创新,不仅是作品中存在的事实,也完全符合小说艺术的发展规律,有其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萨基短篇小说《黄昏》的主旨意图清晰明确——从小说人物的"黄昏人生"折射人性堕落的"黄昏社会";但作品的情节构思则扑朔迷离,以开放的架构给读者预留了再创作的空间。本文通过分析《黄昏》的主旨与情节,探究萨基小说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的写作技巧。  相似文献   

18.
《隔江斗智》杂剧与《三国志通俗演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就孙刘结亲故事而言,《三国志通俗演义》从情节设置、人物性格刻画、喜剧情调三个方面都有《隔江半智》杂剧影响;《隔江半智》杂剧是《三国志平话》发展到《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桥梁.  相似文献   

19.
一般认为,"三言"概念是对《庄子》文本中"寓言"、"重言"、"卮言"概念的合称。通过对"三言"术语的历史考察与分析,认为"三言"具有"名称"和"概念"的双重性。"三言"作为名称,它指庄子所运用的表达思想的基本形式——寓言、重言、卮言;"三言"作为概念,它指阅读和研究《庄子》文本时所运用的解释性工具。  相似文献   

20.
21集电视连续剧《红色娘子军》是典型的"红色经典"改编剧,相对于改编前的原作(1961年电影《红色娘子军》谢晋导演),电视剧综合自身的艺术特性与观众的心理定势、期待视野等因素,在情节处理上,注重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增改,大量戏剧式情节串成一个故事链;在时空安排上,顺叙式开放型的叙事时空吸引观众;在节奏处理上,注重内外节奏的差异设计,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