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美学是范畴美学。在众多的审美范畴中,“和”或“中和之美”又是一个极其重要而又影响深远的审美范畴,它肇始于先秦“中和”思想,历代又有许多精僻详尽的论述。在此,我不想论证“和”的源流,而只想拍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象征诗派的理论柱石──契合与融合与“与”的相容性,以期对象征诗派与象征诗美的表现形式作一种传统化的审视。一、“和”:一种古典的审美意象中国的艺术精神主张主体和客体的和谐。而文学艺术作品的勉力——“神”在主体和客体的交接、交汇、和谐中.“‘重庆炳先生在片神”的概念的艺术转化》中认为:中国艺术…  相似文献   

2.
论诗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诗趣”是中国古代诗学的一个重要的美学范畴.本文通过对古代诗学中有关诗趣的理论发展、美学特征以及诗趣在诗歌作品中的表现的分析,揭示中国古代诗学中的诗趣这一理论范畴的美学内涵.文章分析了诗趣的“变、曲、妙、神、奇”的美学特征,指出了诗趣是诗歌的一种重要的美感因素j,它是通过形象、委婉、含蓄的艺术手法表现丰富、深永的情感的一种奇妙的艺术感染力.通过对古代诗趣理论的分析,希望能对当代的诗歌创作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3.
“无”作为玄学范畴具有本体论的意义,也是品位极高的中国哲学美学范畴。它的内涵到20世纪在西方哲学家海德格尔那里得到了阐释。“空”是无的变体,其本质是“悟空”、“悟道”,是文人所追求的美的人生境界。“玄”作为“超越有限而达到无限”的人生体验而进入美学领域。“妙”是“非意象形称之可指”的,是“玄”的另一概念指称,但又不尽相同,它的美学内涵恰与西方的“美”相类,它的出现提高了玄学论美学的品位,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谈“味”作为诗论历史审美范畴的美学内涵及本质、特征①胡建次在我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常有人以“味”论诗,这一现象,一直断续贯穿着我国古典诗论发展的始终,使“味”逐渐成为古典诗论的一个重要历史审美范畴。本文试图对“味”作为诗论历史审美范畴的几个主要发展阶...  相似文献   

5.
“自然”这一概念,在中国绘画美学中,是一个极至重要而又富有哲学内涵的范畴。尤其自然与山水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于古典美学来说,“自然”蕴含着“道”,“妙造自然”是中国山水画艺术的真谛.现代山水画艺术仍然在不断的追求着“妙悟自然”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6.
“丽”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审美范畴,新时期以来古典美学“丽”范畴研究,在对“丽”范畴的通识性、断代性理论探讨,对不同历史时期美学家、文论家尚“丽”思想的考察及对作家作品中所内蕴的作家“丽”关意识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相对于其它古典美学、文论范畴的研究,“丽”范畴研究仍显得相对薄弱,研究格局甚不平衡,留有许多空白点。21世纪关学视野中的“丽”范畴研究应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对二部作品中的两个人物具体行为的分析,阐述了这二部作品所具有的共同的美学内涵——自由选择、与命运拼搏的悲剧性生存价值意义;又探讨了两部作品所具有的不同的悲剧范畴——“硬汉”的崇高感、“乡亲”的怜悯感;并通过二个作者所具有的不同的异域文化素养,分析、探讨了造成这种不同美学风格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8.
宗白华先生其独特的“散步式美学”方式对中国古代美学中“游”这一审美范畴作出了富有现代性意义的诠释,赋予了它新的内涵和生命力。本文从对“游”在中国古典美学中审美内涵的探析出发,并结合宗白华的“散步式美学”对于“游”的审美意蕴的发挥,为现代人达到审美的生存寻求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9.
在对王国维“古雅说”的研究中,传统的看法是以“古雅”为“风格”“技巧”“功力”或“艺术形式美”作为“古雅”的主要内涵,这些观念并不能反映“古雅”的本质,“古雅”是指以艺术符号的形式美为审美对象,以人在符合创造活动中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为审美内涵的一种审美范畴。“古雅”说揭示了艺术活动的符号性质,县有重要的美学意义。阐释王国维“古雅”说的独特观念,使它在中国古典美学和西方美学的对话和交流中展示自己的意义,这是当代美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刘颖 《双语学习》2007,(10M):202-202,205
“比德说”是以中国古代哲人的天人相感为思维基础的,是最早的一种以自然物比方人格道德的范畴学说。“比德”是儒家传统伦理美学的重要内容,是我们今天继承民族伦理美学遗产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要正确的理解“比德说”的内涵和精髓,首先要弄清它的发展脉络,本文就试图对“比德说”的发展作一个简要地论述。  相似文献   

11.
重评“历史和美学的观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美学和历史的观点”,是在扬弃德国古典美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这一观点突出“人学”的性质,从美学-历史的高度神视人的本质对人类情感升华所达到的自由境界,辐射出一个处在动态中发展的开放的观照体系。同时这一观点不但拥有内涵的丰富性和体系的开放性,而且具有方法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2.
汤显祖美学思想核心--"情"的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情”是汤显祖美学思想的核心。汤显祖张扬的“情”有其独特的内涵,并由此独特的美学观出发,生成了其戏曲创作的浪漫主义风格。对此、应抓住汤显祖美学思想的核心——“情”这一独特范畴,加以探究,解读其“情’之内涵;进而剖析“唯情”之美学思想影响下的汤显祖戏曲创作的浪漫主义。  相似文献   

13.
“情韵兼胜”是人们评价秦观词的定论,但它的含义却一直模糊不清。关键在于“韵”字,“韵”的内涵从最初的声韵一直发展成为一个包孕丰富的美学范畴,它涵盖了诸种审美要素,如情、志、象、境、神以及语言声律等。“情韵兼胜”中的“韵”绝不是仅仅指声律、音韵,而是从“韵”的大内涵出发,从情感内容到艺术形式,对秦观词的一个全面概括。因此可知秦观词“情韵兼胜”的具体含义是:情感凄婉真挚醇雅,意境含蓄蕴籍,语言生动优美而又自然平易,声律谐美。  相似文献   

14.
“气”是中国古代哲学中极为重要的范畴。自南朝齐谢赫提出“气韵生动”以来,它就成为中国古代绘画的重要美学范畴了。在中国绘画史上,“气”在各个时期的内涵都得以新的阐发和丰富。本文从“气”、“味”丰富的美学内涵入手,通过对“气”、“味”、“韵”等审美范畴的比较、分析,从鉴赏到创作全面论证了清代李鱓审美“气味”论之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道”是具有本原和本体意义的哲学范畴,对中国古代美学有巨大影响。道不是一家一派之道,而是一种以儒、道二家为主,究天人之际的化精神,所以道并不是一个美学范畴。但是,对老庄之道的体道方式虚静,对孔孟之道的追求方式中和都是重要的美学范畴。加之“心”“气”两个具有本体意义范畴的综合影响,中国古代美学的独特性,美学范畴的独特性就凸现了出来。道对心、气又可以容纳和涵盖,所以,道虽不是美学范畴,却是中国古代美学的哲学门径。从道的起点出发,本对中国古代美学范畴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大概的描述。  相似文献   

16.
“和”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核心理念,也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核心范畴之一。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瑰宝的中国传统武术,在“和”文化精神和审美理念的浸润下,形成了“天人合一”的自然美、“以和为贵”的武德美以及“中和适度”的艺术美的基本美学内涵。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庄子》中一个重要的美学范畴——“卮言”。分析了“卮言”的内涵,比较了“卮言”与“寓言”和“重言”的特点,指出它是一个与“寓言”和“重言”并非处在同一个层面的范畴。认为“卮言”体现了庄子开放求新的学术态度,并以“无”为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8.
王国维美学范畴体系的建立经历了三个时期,最早的美学范畴来自康德和叔本华,后渐渐注重中国学的实践,提出古雅等范畴,最终在境界说中完成了美学体系的构建。王国维的美学范畴体系,继承了中国化的血脉,思想方法却是西方的。古代美学的结构重心是作家和作品的关系,而王国维则从作家和社会现实的关系立论,以“真”作为核心范畴,把学艺术的意义的来源从对道的阐释转换为对现实生活的审视,用现代认识论方法重新整合古典审美范畴体系,从而实现了古代美学的现代转换。  相似文献   

19.
“气”是中国古代哲学中极为重要的范畴。自南朝齐谢赫提出“气韵生动”以来,它就成为中国古代绘画的重要美学范畴了。在中国绘画史上,“气”在各个时期的内涵都得以新的阐发和丰富。本文从“气”、“味”丰富的美学内涵入手,通过对“气”、“味”、“韵”等审美范畴的比较、分析,从鉴赏到创作全面论证了清代李鱼单①审美“气味”论之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俞长 《语文知识》2011,(3):72-74
“古雅”说是中国古典美学的独特的审美范畴,既具有文化积淀的意义,又具有精神超越的意义。王国维充分接受西方美学,对“古雅”说的审美内涵加以现代性的界定,并且独具慧眼地发现“古雅”的民族性、现实性和大众性特点,将其作为众庶美育“普及之津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