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关爱生命,关注亲情友情师生情,为宗旨的第四届"孔子杯"青少年作文大赛,受以全国各地师生以及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中学生的热烈欢迎。  相似文献   

2.
肖敬是湖南醴陵市的一名高三学生,但他同时还是中国第一个以防治青少年自杀为主题的民间论坛—“茉莉花论坛”的创始人。两年来,他每天都通过QQ、电话等方式,为一些有自杀倾向的网友提供义务心理咨询和帮助。  相似文献   

3.
王怡 《华章》2011,(12)
目前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在青少年群体中出现了很多自杀现象.笔者对青少年自杀的主要原因进行了认真客现的分析,提出了帮助青少年走出自杀误区的建设性意见.呼吁社会、家庭、学校各界共同关爱青少年,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自杀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预防自杀协会将9月10日定为世界预防自杀日,表明这一现象已成为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王冕在《成都商报》2010年11月28日痛心地展示了一组数据:中国每年因自杀死亡人数为28.7万,平均每两分钟就有1人死于自杀,有8人自杀未遂,自杀者平均年龄32岁,自杀已成为我国15至34岁青少年人口中第一位的死因。由此可见,青少年的生命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十分迫切的问题,需要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一、青少年漠视生命问题的成因分析1.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青少年的特点是有活力、思维活跃、个性突出、好表现,希望引起别人的关注,表现出自己的与众不同。21世纪的中国,伴随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思想受到极大冲击,诚信、公平、宽容、互助的价值取向面临新的挑战,功利与攀比之风盛行,部分青少年在某些不良文化的影响下,缺乏对他人、对生命万物基本的关爱。  相似文献   

5.
列维纳斯"他者"伦理认为,以主体为中心的价值哲学带来了主体对客体的压迫、占有,引发了一系列现代性危机。对此,应当以主客统一的方式重构自我和"他者"的伦理关系。当前,许多青少年对生存方法、生命意义等认识不足,在遇到困难或挫折时常会产生压力感、虚无感、危机感甚至出现自杀、他杀等极端行为。所以,应以从列维纳斯"他者"伦理出发,重构青少年对"他者"的伦理责任,提高青少年对生命意义和生命价值的理解与认识。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青少年自杀、自残、危及亲人和社会的事件屡有发生,对青少年的生命价值观教育不容缺失.生命是一个有责任的存在体,教育的责任在于关爱生命、激昂生命。教育现实呼唤生命意识,生命是构建教育的基石,学校理应为生命而教育。教师应充分认识生命教育对青少年成长、对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意义,要有生命教育的紧迫感,树立服务生命的观念,增强爱与责任的意识,营造和谐的教育环境,以促进生命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爱是不会老的,它留着的是永恒的火焰与不灭的光辉。世界的存在,就以它为养料。——左拉肖·敬·档·案·姓名:肖敬性别:男就读学校:湖南省醴陵市一中探究方向:青少年自杀干预历程:从初中开始和同学一起组建“春谱筹建联盟”,关注青少年犯罪,关注理想信念危机,着意打造中国青少年情感交流互动互助平台,倡导“互敬、互爱、互学、互助、互让、互谅、互慰、互勉”的生存理念;高二时组织“关爱生命万里行”活动小组暨首届“茉莉花”论坛,主题为“自杀干预,拯救生命”。目前,活动已在北京等多个城市建立联系点。2006年5月2日至5月3日,由肖敬等几名…  相似文献   

8.
2004年10月18日深夜,成都某补习班一女生因过量饮酒而醉死街头;某地几名学生因为学习上的困难而集体自杀。中学生离家出走、施暴或者吸毒等不珍惜生命、游戏人生的事不断见于报端,这说明有些中学生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克制意识,不珍爱生命;也深层次说明中小学教学中关爱生命教育的缺失。时代呼唤关爱生命的教育。一、关爱生命是中学历史教学的一种价值取向中学历史教学的功能与作用不外乎是青少年需要从其中汲取必要的文化素质;青少年需要历史作为他们活动的向导;青少年需要从历史中认识自身。这些功能与作用需要中学历史教学走向关爱生命的…  相似文献   

9.
自杀作为一个沉重的话题已经广泛出现在青少年群体中,正在危害着青少年的健康和社会的稳定。作为青少年接触最广泛的家庭和学校,在预防青少年自杀中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应在改善家庭教养方式、加强生命教育、培养学生抗挫折能力等方面加以努力,从根本上杜绝青少年自杀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语文》2007,(6):127-128
以"关爱生命、关注亲情友情师生情"为宗旨的第四届"孔子杯"青少年作文大赛,受到全国各地师生以及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中学生的热烈欢迎。大赛中,佳作纷至沓来,来稿计3万余份,奖项已评定完竣,获奖证书已经寄出,大赛获得圆满成功。现将获奖名单公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方斌 《教书育人》2011,(9):34-35
1968年,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从预防未成年人自杀、降低未成年人自杀率的角度出发,第一个提出"生命教育"这一思想。几十年来,各国对"生命教育"这一思想都有广泛的关注和自己独特的见解,并且尝试不同的途径去践行。美国诸多学校都开设了生命教育课程,成立了与生命教育相关的各种专业  相似文献   

12.
生命教育最早源起自20世纪70年代末的西方,以预防青少年暴力、自杀和吸毒为目的,属于生理健康和生命安全范畴。现代生命教育在中国之发轫,则是始于1999年台湾地区教育部门鉴于校园自杀和暴力事件频发而推行的生命教育政策。  相似文献   

13.
参赛简介本次展台选自参加第四届全国青少年“春蕾杯”征文赛的文章。本届征文的主题是:关注未来,关爱生命。这需要心灵的放飞,思想与情感的回归,真情实感的表达。贯穿征文总主题的是“爱”,爱自己,爱他人,爱祖国,爱大自然中的一切生命,爱我们的共同家园——地球。其写作方式强调创新。  相似文献   

14.
论对青少年的生命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屡屡发生的青少年自杀、凶杀等事件给学校、社会和家庭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开展对青少年的生命教育,可以完善青少年的主体发展,也可以给预防青少年自杀、犯罪工作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在全国范围内连续发生的多起中小学生自杀事件,引起了社会和媒体的恐慌。造成中小学生自杀事件的原因很复杂,除了学校和教师的因素以外,社会和历史原因亦不容忽视。"舍生取义"的传统思想严重影响了学生对生命观的正确理解与践行;近代爱国精英对生命的背弃已不适应新时代背景下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价值取向;工业革命让学生心灵的翅膀有了太多的物质与欲望羁压;新闻媒体的过度炒作,容易让学生形成群体心理瘟疫,相互模仿,导致连环自杀。社会、学校和家长都应重视学生的生命教育,引导青少年珍惜生命。  相似文献   

16.
为应对日益严峻的大学生自杀问题,理论与实践界进行了积极探索。心理咨询致力于矫正、治疗可能导致自杀行为的心理问题,生命教育以珍爱生命、提升生命品质为宗旨,在预防大学生自杀中彰显出独特优势和显著成效,但同时也各有其局限与难为之困境。大学生自杀之根源与对其施以制约和影响的社会情境密不可分。在心理咨询、生命教育预防基础上拓展与深化,增强大学生在风险社会中的平等体验与积极的自我建构,是有效预防大学生自杀的"治本"之举。为此,政府和社会应促进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公平,推进大学生公平就业,完善与改进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大学生要努力提升自身专业素质,提升体悟生命的内在教养,追寻"自我同一性"。  相似文献   

17.
生命课     
近年来,因生命教育的缺失、社会压力的加大,导致青少年自杀、自残现象不断发生。去年年底,在宋庆龄基金会主办,教育部、司法部、团中央、关工委等部门大力支持的“2005中华青少年生命教育论坛”上披露,在15岁到34岁的青少年死亡事件中,自杀已经成为第一死因,约占死亡总人数的26.04%。专家呼吁,让青少年接受生命教育已迫在眉睫。参加此次论坛并作专题演讲的江苏省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员袁卫星老师适时推出了他的《生命课》系列丛书。此丛书一套三本,分别是《生命课——一个学生的必修课程》《生命课——一个父亲的谆谆教诲》《生命课——一个…  相似文献   

18.
葛晨虹 《云南教育》2009,(11):30-31
青少年存在着生命漠视和生命困惑问题,表现为近些年青少年的自杀与杀他等极端行为呈现上升趋势。这种现象和青少年所受的生命、生存、生活教育及人生成长中社会大环境价值取向有着必然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自杀心理分析与父母之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少年自杀既是社会问题更是家庭问题,它会给家庭带来巨大的灾难。青少年自杀现象,有很多专家、学者将其作为社会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笔者认为,青少年在成长的过程中出现了这样的问题,其主要责任在家庭,在于父母的教养方式及家长的素质。因此,本文通过分析青少年自杀的心理过程,揭示出家庭教育是预防青少年自杀的根本原因,父母是孩子珍爱生命教育的主要责任人。  相似文献   

20.
青少年学生自杀的社会心理干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青少年学生自杀的比例近年呈上升趋势。章研究青少年学生的原因及一般规律,提出有针对性地进行社会心理干预的措施方法。遏制悲剧重演,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形成关心援助的社会支持系统,关爱青春生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