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科举制度成为统治者选拔官吏的一种主流手段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宋代华阳王氏家族以累世科考成功而著称于世,号称"六世词科只一家",在科举对家族发展方面具有相当的代表性.本文分析了王氏家族科举成功的表现及其原因,并通过这一个案对宋代科举与家族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2.
中日家族文化既存在亲缘关系,又走向了分流发展,其同中有异的文化形态影响到中日作家的家族书写.巴金的<家>和岛崎藤村的<家>是中日现代家族小说的典范性文本,对两部<家>进行比较,既能阐明中日家族小说文化蕴含的异同,又能揭示出中日家族叙事的各自风貌.两部小说所书写的"家"的悲剧、家长权威的放逐和传统婚姻的承受,亦呈现出不同的情形.中日两部<家>的家族叙事同曲异调,家族悲剧殊途同归.  相似文献   

3.
近读蔡方鹿教授新著<宋代四川理学研究>(北京线装书局2003年8月版),这是国内第一部以宋代四川区域文化--理学为研究主体的专著.在作者看来,作为宋代理学重要组成部分的宋代四川理学不仅是广义的宋代蜀学发展的高峰,亦是整个巴蜀文化发展的高峰,并以其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理论深刻影响了宋代理学乃至整个宋代中国文化的发展(参见<宋代四川理学研究>第283页,下引该书,只注页码).  相似文献   

4.
<中庸>是儒家重要的一部政治、哲学著作,包含了先秦以来学术界共同探讨的天命、性和道等一系列重要的哲学概念,是中国古代儒家所提倡的一种道德实践原则和处世待人方法.尽管儒家以中庸为最高的道德标准,但在唐代以前,除梁武帝作<中庸义疏>外,<中庸>并未引起儒家学者的重视.中唐以来,韩愈、李翱为复兴儒学,在哲学领域内对抗佛教,遂对中庸思想进行了阐发.宋代时,<中庸>成为中国思想界尤其是儒家关注的重要话题,成为除五经之外弘扬儒学思想新的重要典籍之一.既然<中庸>对振兴和弘扬儒学如此重要,那么在唐宋思想转型中,宋代僧人对中庸思想的认识与回应如何?对宋代哲学史和思想史的发展产生了什么样的学术指向?目前的研究尚显薄弱,仍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本文以宋初名僧释智圆和释契嵩为主,探讨了宋学形成前僧人群体对儒家中庸思想的认识与回应.从宋代中国哲学思想史发展的历程来看,智圆、契嵩对儒家中庸思想的认识与回应,对于提高儒家理论思维水平,探究事物的本原和规律性,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这种认识与回应也为宋代学术界提出了重建社会秩序与思想秩序的一种策略,昭示了后来中国思想世界中主流知识、思想与信仰的走向,而相当多的宋代士大夫尤其是宋学中的理学派,对这种走向与策略表示认同.  相似文献   

5.
<岁华纪丽谱>、<笺纸谱>和<蜀锦谱>的作者,从明代以来都认为是元代的费著.但根据谱中的内容、文字及官职、政区沿革分析,三本书应是宋代文献,不可能是费著的作品.其直接出处可能来自编纂于南宋时王刚中的<续成都古今集记>和袁说友的庆元<成都志>,而其间接文献来源,则可能上承北宋时赵抃的<成都古今集记>一书.  相似文献   

6.
大理国梵像卷因出自宋代大理国描工(画师)张胜温之手,故称<张胜温绘大理国梵像卷>,又称<张胜温画卷>(以下简称<画卷>).<画卷>为纸本、设色、贴金,全长1635.5厘米,高30.4厘米.  相似文献   

7.
李志超 《寻根》2004,(4):59-71
在天文界,星占之业自先秦起有记录.从<史记·天官书>到<唐书>,几代天文志都表现星占是被官方重视的.唐代有两部书流传至今,一是李淳风作的<乙巳占>,一是瞿昙悉达的<开元占经>.唐宋以后,星占活动对军政大事几乎不再起关键性作用.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正史的天文志中,从南北朝开始,日食记录中占候的语言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8.
别姓探源     
别凌 《寻根》2004,(3):103-107
宋代所编<百家姓>共收录504个姓氏,别姓在其排序中列322位.据<最新中华姓氏频度表>载,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中,随机抽样1436个姓氏,别姓排序为566位,显示频率为一万人中有别姓14人,为一罕见姓氏.  相似文献   

9.
试论宋代四川市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四川是四川历史上封建经济高度发达的黄金时期,其发达的经济培育了典型的封建市场.本文试图从三个方面来探析宋代四川市场:一、市场类型;二、市场等级体系与市场网络;三、市场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消隐与重构:作为一种人类文明指向的家族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族文化是人类文明发展进程的重要的价值标尺,而"家族"作为人类一种最基本的文化心理情结和精神价值指认也从来就存在于人类的观念形态中.尽管在东、西方文明中家族文化有着不同的实践形态和价值认证,但家族文化自始至终"存在着"其本身就是一种人类历史的真理性叙事.20世纪以来家族文化在中国的历史进程中出现了总体性复兴和阶段性消隐两者并存的状态;而现代西方社会的历史文化语境中,家族文化则表现出"寄生性再生长"于现代西方民主政治体制和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形态上.  相似文献   

11.
赵州宋氏家族从北宋前期开始崛起,历经三、四代的较为昌盛的时期,之后便逐渐衰落下去,其兴盛时间较短,只有50来年的光景,具有宋代家族忽兴骤衰的一般特征。宋氏家族盛衰的原因既有自身的因素,也同当时宋代的政治、经济、战争环境以及重文政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宋代贾昌朝本人做了详细的介绍,对其出生年代及为官经历做了考证.关于<群经音辨>的成书年代,史传无载,通过对<音辨>的研读,能够推断出其成书年代当不晚于景祐四年(公元1037羊).<群经音辨>从北宋到民国时期,共有23)个版本流行,本文对不同版本做了简要的介绍,为<群经音辨>研究提供了一些基础性资料.  相似文献   

13.
“义门”是我国古代一种基于宗法制度上的特殊的家族形态,它的特点是若干世的同姓直系、旁系的家族成员长时间里同居共灶。从汉代开始,不断有累世同居的家族和个人得到朝廷的嘉奖和社会的肯定。魏晋南北朝时期,大家族在政治的庇护和支持下越发兴盛,出现了影响深远的门阀贵族,累世把持朝政。宋代是义门的发展史上一个前所未有的时期,若干世同居共财成为了一种社会风气和时尚,宋代最兴盛的义门是江州德安的陈氏,据《宋史·陈兢传》的记载,陈氏为南朝陈宜都王叔明的后代,叔明的五世孙兼,官唐右补阙。兼之五世孙伯宣避难于泉州,后迁居于德安。其…  相似文献   

14.
宋代是我国禁书史上的重要时期,其上承先秦以来的禁书传统,下启元明清禁书之先河,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宋代的社会现状。本文从宋代禁书的发展脉络着手,将宋代禁书分为初期禁书、中期禁书、高潮期禁书和晚期禁书四个时期,并分析了四个时期的禁书数量、禁书特点及禁书类型等。  相似文献   

15.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诗论>第26号简以" "所评析的<浴(谷)风>篇应当属于<邶风>而非<小雅>.简文" "非必以音转而读若悲、负等字,而应当依其本来的意义为释,其音、意皆与"騃"一致,含有闭塞、偏执之意.<诗@邶风@谷风>的主旨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表现弃妇之怨,而是在客观的叙述中蕴含了对于弃妇偏执情绪的委婉批评.孔子的婚姻观念中重视夫妻间的情爱和相互理解,"好美"、"好色"虽然位置在德操之下,但并没有被摈弃、被鞭挞.战国楚简的相关记载为认识和理解孔子以及先秦儒家的婚姻观念,提供了宝贵资料.  相似文献   

16.
许斌 《大理文化》2002,(6):63-64
产生于宋代大理国大理地区的<张胜温画卷>又名<张胜温绘大理国梵像卷>,按李霖灿先生<南诏大理国新资料的综合研究>所刊图版,画卷中绘画部分计134幅,共描绘各类佛教形象628余貌,现存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据画卷释妙光跋文,为盛德五年(公元1180年)描工张胜温所绘.画卷据此而得名,流传于世.  相似文献   

17.
<韩碑>是李商隐诗集中较为独特的一首.关于此诗的主旨,前人多认为是赞美裴度、韩愈淮西平叛一事,褒奖韩愈所作的<平淮西碑>,为此碑被推倒鸣不平,兼表达李商隐评定叛藩的政治主张.本文则通过对有关史料以及李商隐对韩愈态度的详细分析,认为<韩碑>一诗是义山仿韩戏作,意多嘲讽,主旨在于讥讽韩愈热衷名利、攀附权要、为文不德,以至遗留笑柄.宋代以后尊韩风气太盛,以至前人对<韩碑>诗主旨进行了错误解读.  相似文献   

18.
冯楫是宋朝的高级官员和著名佛教居士,<宋史>缺传.但在现存国家级、省级等历史文物中留有故迹和铭文,也有一些零散的文献资料.长期以来学界对此少有论述.本文对冯楫被称为"冯大学"补充了新的资料,对冯楫的仕宦生涯和崇佛活动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考论.  相似文献   

19.
在大理州博物馆的<南诏·大理国历史文化厅>展室中,陈列着一对很大的宋代(大理国)陶器,它们名叫"鸱吻".它是中国古建筑屋面上的一种装饰物.……  相似文献   

20.
有朋友推荐并寄来奇书<大理古佚书钞>一册,阅读间,又读到赵椿先生的<诸葛亮七擒孟获确有其地>一文(载2002年9月6日<云南日报>)引<大理古佚书钞>(以下简称<书钞>)中的一段文字:"七擒七纵,获降蜀,亮厚待,释孟获诸部,并封获为蛮部头人首领,驻赤石崖(今弥渡红岩)."括号中的说明文字为赵椿先生所加,并非<书钞>注释.赤石崖在哪里,<书钞>中<滇源说源>一文后,编者有明确的注释,不知何故,赵椿先生却把它附会为今弥渡红岩,显然是望文生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