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智慧     
《科学启蒙》2010,(7):44-45
甲、乙、丙三人跟随大家一起去植树,植完回来,有人问甲:“你们三人各植了多少棵树?”甲说:“我一个人植的树跟他们两个人植的树一样多,并且我们三个人植的树的乘积是84。”请问,你知道他们三人究竟每人植了多少棵树吗?  相似文献   

2.
《课外阅读》2011,(16):47
老师在一张纸上写下了甲、乙、丙、丁四个人中某个人的名字,藏了起来。然后让这四个人猜写的是谁的名字。甲说是丙的名字。乙说不是我的名字。丙说不是我的名字。丁说是甲的名字。老师说:你们中只有一个说对了,其他人都说错了。那么,老师到底写的是谁的名字呢?  相似文献   

3.
1.清同治三年(1864年),有几位法国人在巴黎一咖啡厅里聚会、聊天。甲说:“我参加过滑铁卢战役。”乙说:“我给路易·波拿巴上台投了一票。”丙说:“我参加过第三共和国成立庆典活动。”他们当中谁的话最可能不符合史实 A.甲 B.乙 C.丙 D.都不符合  相似文献   

4.
儿子做完作业后交给我检查,我一看,除了一道题做错外,其余的都做对了,于是,我指着作业本上做错的那道题,突然拉下脸来,批评说:“这道题做错了,你到底是怎么做的?这么简单的一道题你也做错?你为什么不认真一点?你简直太让我失望了.”  相似文献   

5.
盗窃犯是谁     
肖琴 《高中生》2014,(12):33-33
有一家公司的仓库被盗了,警方一共抓到四个嫌疑人。嫌疑人甲说:“我们四个人都不是罪犯。”嫌疑人乙说:“我们四个人中有人是罪犯。”嫌疑人丙说:“嫌疑人乙和丁至少有一个不是罪犯。”嫌疑人丁说:“我不是罪犯。”现在已经知道这四个人之中有两个人说的是真话.有两个人说的是假话。  相似文献   

6.
这么多年来,我经常听到青少年抱怨父母总是只注意他们哪里做错了,从不注意他们做对了什么。许多青少年告诉我: “如果我的父母能看到我做对的事情,知道我有多努力的话,就更  相似文献   

7.
王擎天 《高中生》2014,(9):53-53
期末考试的成绩出来了。在考试之前,爸爸已经和兄弟姐妹甲、乙、丙、丁4个人说过,成绩靠前的两个人,将会得到他们想要的玩具。 甲说:“爸爸如果给我买玩具的话,也会给乙买玩具。”  相似文献   

8.
豆豆的糖果     
豆豆喜欢说俏皮话。一次她跟3个同学:“昨天,我爷爷买了一包糖给我,你们谁猜对了,看她那个神气劲儿,李志:“你至少还有7块糖。”豆豆听了只花花反过来说:“你的糖不到7块。”王明想了想说:“你最少还有。”豆豆大笑:“哈,哈,你们3个人。”聪明的小读者,你们知道是谁猜对了?[推理]如果说李志说对了,那么王明也说对了,不符合要求。如果说王明说对了,那么李志、花花两人中必定有一人说对了,也不符合要求。于是只有一种情况成立:花花说对了,李志、王明都说错了。由于王明说错了,所以豆豆根本就没有糖,这和花花说的话也不矛…  相似文献   

9.
说谎     
《初中生学习》2014,(10):44-44
姐姐上街买菜回来后,就随手把手里的一些零钱放在了抽屉里,可是,等姐姐下午再去拿钱买菜的时候发现抽屉里的零钱没有了,于是,她就把三个妹妹叫来,问她们是不是拿了抽屉里的零钱,甲说:“我拿了,中午去买零食了。”乙说:“我看到甲拿了。”丙说:“总之,我和乙都没有拿。”这三个人中有一个人在说谎,那么到底谁在说谎?谁把零钱拿走了?  相似文献   

10.
1.我忘不了_ 提示: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按文题写一篇记叙文。(北京市东城区) 2.(这件事我做对了》或《这件事我做错了》 提示:在生活中你有做对了、也有做错了的事情。请你从中选择印象最深的一件写下来。要把重点部分写具体,要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仄北京市西城区) 3.童年的一件_事 提示:把题目补充完整,横线上可以填“有趣的”、“愉快的”、“难忘的”等。(上海市徐汇区) 4.我希望_(天津市和平区) 5.(我真行)(我能行)(我也行》 提示:从以上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通过记叙自己做的真实的事,表现中心。 (天津市河西区) 6.在迎接香港回归的日子…  相似文献   

11.
儿子做完作业后交给我检查,我一看,除了一道题做错外,其余的都做对了,于是,我指着作业本上做错的那道题,突然拉下脸来,批评说:"这道题做  相似文献   

12.
有三个人一起去爬山,甲带了一把伞,乙带了拐杖,丙两手空空。山路崎岖不平,乙暗自开心自己带对了东西,在半山中,天色一变,哗哗下起大雨,甲也暗自高兴。可是当爬完山时,三人惊奇发现甲被淋湿了,乙被扭伤了脚,只有丙平安无事。因为甲乙都有自己的优势,因而也有一种迎着“困难而上”的自负,而丙也正因他处于劣势所以也更为小心翼翼。原来缺点带给我  相似文献   

13.
周六的奥数课上“,移多补少与求平均数”这一章就剩下两个例题了。这节课要学习的是例7:有甲、乙、丙三个数,甲、乙的和是90,甲、丙的和是82,乙、丙的和是86,甲、乙、丙3个数的平均数是多少?按惯例,这些孩子们是一定要先自己尝试解答的,即便教师想要讲解的时候,他们也会着急地说:“等等,等等,我马上有答案了!”而我对我的这帮学生,也是信心百倍,因为他们总能自己解决问题,而且方法远比书上的丰富!不出我所料,黄涛同学第一个有了和书上一样的答案,于是有了第一种解法:90+82+86=258,计算出2个甲、2个乙、2个丙的和,再除以2就得到甲、乙、丙的…  相似文献   

14.
于海游 《小读者》2011,(10):17-17
期中考试结束.女儿的考试成绩不太理想。我让女儿总结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以便找出差距,以后再努力进步。女儿不服气地说:“其实.错的考题我全会,就是考试时自己太马虎了。我和第一名同学的试卷做了比较.发现我做错的试题她基本上做对了。她考得好,其实就是她比我认真仔细罢了!没什么了不起的!”  相似文献   

15.
拍脑瓜     
《中学生天地》2014,(2):38-39,16,30
小明、小华和小刚在实验室里看到一块金属,小明说:“这块金属不是铁,是锡。”小华说:“不,这是一块铁,怎么会是锡?”小刚说:“这不是铁,也不是铜。”三人正在猜时,老师走了过来,看了看那块金属后对他们说:“你们三人中,有一个人的判断都不对,有一个人是一对一错,有一个则完全正确。”那么,你能判断出谁说对了吗?  相似文献   

16.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知识能力的获得来自于数学活动。练习能够使学生灵活运用学习到的知识,将知识转化、扩充,并在知识的运用中培养创新意识。例如,在教学“工程问题”应用题之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道题:1.加工一批零件,由一个人单独做,甲要12小时,乙要10小时,丙要15小时。2.小组讨论,看能补充多少个问题。通过讨论,学生补充的问题:(1)甲、乙、丙单独做,每小时各做几分之几?(2)甲、乙(或甲、丙,或乙、丙)两人合做,1小时能做几分之几?(3)如果甲、乙、丙合做,1小时能做几分之几?(4)如果甲、乙先干2小时,剩下由丙独做,还要几小时?这样的练习既有利于…  相似文献   

17.
一次,我看见儿子做一道数学题:“625与128的和除以150与25的商。”我发现他做错了,主要原因是没读懂题目的意思。于是我想到了用缩句的方法来帮助他理解这样一道较复杂的题目,儿子很快就读懂了这句话说的是“和除以商”。找出句子的主干后,他马上就改对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前不久,笔者有幸赴外市某名样,观摩了一次主题为“新课改中,我们该如何预高教案”的课改沙龙活动。只见甲刚说完,乙就接着说:“刚才甲说得很对,现在我就另一个问题谈一点看法%”然后丙接着说:“我和乙有同感,其实……”紧接着是丁,他照例是先用一句话肯定丙刚才的发言,然后就迫不及待地拿出自己预先准备好的稿纸读了起来……  相似文献   

19.
李荷卿译 《家长》2009,(11):19-20
我的女儿亚莉是一个爱幻想的孩子。我经常发现她一个人坐在桌子边,闭着眼睛,一动也不动。问她在做什么,她只是笑笑说:“我在做我的幻想游戏。”  相似文献   

20.
推理挑战     
正根据甲、乙、丙三人说的话判断他们的年龄大小。甲:"我比乙大3岁。"乙:"我比丙小2岁。"丙:"我比甲小1岁。"请问:谁年龄最大,谁第二大,谁最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