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情分析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和保证,学情不同、教学有异,只有准确地把握学情才能提高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2.
有效的教学活动应当以人为本,做好学情分析是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有力抓手.怎样才能准确地把握教学的起点和落脚点?本文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为例,探讨如何通过学情前测的统计和分析,开展基于学生真问题的课堂探究活动.  相似文献   

3.
李凤武 《考试周刊》2011,(32):153-153
借班上课是公开课的主要活动形式。借班上体育公开课时,教师只能在很短的时间内与学生见面。在面对陌生的坏境、陌生的教学对象时,怎样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和学生进行有效沟通呢?我从了解学情、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和注意事项四个角度阐述上好体育公开课的体会。一、学情是前提在上课前教师应该根据学情去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步骤,并在变化的课堂中去审度和把握。在条件允许时,  相似文献   

4.
案例二     
教学过程一、单元导入。把握主题1.环节设计。这一单元有几篇课文?这些课文有哪一个共同的主题?(学情预估:有预习习惯的同学,对单元课文和主题设置的了解没有什么困难;没有预习习惯的同学可能回答不完整)  相似文献   

5.
黄毕年 《福建教育》2009,(11):11-12
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学中最为活跃的因素是学生。只有深入了解学生、准确把握学情,才能以学引教,以教促学。因此,磨学生也就成了磨课的重要内容之一。磨学生要考虑哪些问题呢?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为小学数学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教学改革过程中,“有效教学”是教师永恒的追求。如何才能实现“有效教学”?笔者认为要注重对学情的研究,灵活处理教材,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和选择有价值的学习材料,才能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教学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追寻精彩的课堂,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关注学情,正确把握教学起点新课改理念指出,教师要在关注学生已有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学情,正确把握教学的起点.  相似文献   

8.
教学过程中仅仅深入分析课程标准和教材,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和内容是不够的。学情分析是系统教学设计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摸准学情,可以为有效开展教学提供有价值的教学依据。但如何才能有效地开展学情分析则是值得我们深入探究的话题。  相似文献   

9.
高效课堂需要教师灵活、准确地把握学情。学情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依据,教师必须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情施教,灵活地组织教学,学情研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课前教师可以通过学案了解学情,学案是师生互动的平台,能帮助教师找到学生的兴趣点和真实的认知点;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细观明察来了解学情,  相似文献   

10.
让教学贴近学情,是当前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常被忽视的,也是教师把握最为失当的,这导致教学常常见"物"不见"人".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首当其冲是教学必须切实贴近学情. 教学贴近学情体现在课堂教学目标合理,教学贴近学生的情感、贴近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基础、贴近学生的思维状态.  相似文献   

11.
随着“以学定教”理念的深入人心,老师们的“学情”意识也日渐增强。最近研读了大量关于“学情”的文章,发现很多都津津乐道于依据“学情”拟定或调整教学目标。是先看“学情”还是先定“目标”,“目标”能随“学情”调整吗?在“学情”考验下,我们应具什么样的“目标”意识呢?  相似文献   

12.
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方法论要求思想品德课教学应注重针对性,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为此,教师应研究学情,准确把握学情,基于学情实施教学.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忽视了教学的真实性原则,未深入分析学情,主观臆断,因而必然影响到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依据和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方式、兴趣特点、成长经历、生活环境等要素,对学习对象进行综合立体的分析,从而为教学顺利有效地开展提供必要准备.  相似文献   

13.
教师应注意分析、了解学情,精心备课,善于把握学生的原有基础,优化教学预案;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阶梯训练;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选取灵活方式。教师只有把握学情分析的三个关键点,才能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理念中“以生为本”的具体落实,需要教师在把握学情的基础上设计、实施教学。“学情前测”要关注儿童的“动态成长”。教学中,要积极探寻数学教学的起点,灵活生成数学教学过程,根据前测积极反思有效教学。  相似文献   

15.
<正>学情分析是运用科学的方式全面、深刻地把握学情,进而以学定教、切实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创造性工作。调查表明,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么基于过去的教学经验给现有学生的学情直接“贴标签”,要么简单地“移植”或“搬运”教学参考资料中给出的学情分析(刘岗、田静,《教学与管理》2020年第27期)。前者反映出教师过于倚重主观经验而非证据,  相似文献   

16.
<正>精准教学指的是教师根据学科课程标准、学科素养、学生发展规律以及具体学情而实施的精细化的教学。基于精准教学理念的小学语文课堂提问强调对提问深度的精准把握,对提问内容的精准选择以及对提问策略的精准运用。精准的课堂提问具有一定的艺术性与策略性,它是精准教学的有力助推器。下面,笔者从学情、教材、学法三个维度出发,探讨小学语文课堂精准提问策略。一、从学情出发,精准把握提问深度问题有难易,提问有深浅。什么样的问题是最好的问题呢?毋庸置疑,  相似文献   

17.
特级教师于漪指出,学生的情况、特点,要努力认识,悉心研究,知之准,识之深,才能教在点子上,教出好效果。学生的情况、特点即学情,它包括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等。如何把握学生的学情呢?首先,教师要通过预习作业的检查,初步了解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情况,把握学生对?..  相似文献   

18.
邹伟 《教学与管理》2022,(23):44-48
学情分析是促进精准化教学的关键,但在实际教学中,因学情没有得到充分挖掘而导致的盲目性教学、偏差性教学、浅层性教学等低效教学现象频现。通过数学实践发现,学情循证分析可以得出学生真实、准确、全面的现实起点,纠正经验性的偏见和无实证分析的偏离,有了对学生“在哪里”“到哪里”“怎么去”的真实把握、深刻洞悉、创造性驾驭,才能让精准化教学真正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纸船和风筝》第二课时教学为例,论述“把握教材,了解学情;基于学情,确定目标;根据目标,探寻策略”等让课堂扩容增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和备情境中,其中备学生可能是最难的,因为学生是三要素中唯一动态的、最难确定的。如何才能准确把握学情?如何才能把我们掌握到的的学情转变为教学设计的决定因素?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历,从三个视角提出学情分析的切入点及相关思考。一、要义一:学生的知识基础与教材内容重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