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所谓电视民生新闻节目,是指以民生为本,为公众解决问题或者给政府提供一些解决相关问题的建议的新闻节目。民生新闻促进了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民众与政府的认可。现代民生新闻与原有的民生新闻相比,不仅具有民生新闻的特点,同时还具有自身的特色,在发展民生新闻时,一定要在结合自身特色的基础上制定科学的发展策略,从而有效地提高民生新闻的收视率。基于此,电视民生新闻节目进行了相应的改革,本文重点对如何发展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作出考量。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的发展,电视民生新闻逐步成为现如今比较受欢迎的新闻形态,然而目前电视民生新闻在发展进程中遇到了一些麻烦和难处。在本篇文章中,主要分析了解决问题的方法,着重说明民生新闻要和深度报道良好融合,朝着公共新闻方向发展,合理使用新媒体传播工具,汲取时政新闻和社会新闻的实质内容,并留意民生新闻的采写及编排方式等,进而找到电视民生新闻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在信息化时代环境下,民生新闻关注社会民生问题的重要渠道,也是社会公众话语表达空间的延续和扩展。民生新闻的发展,需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才能推动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本分从民生新闻的基本内涵入手,分析了民生问题的价值取向,结合新闻采访工作经验,认为民生新闻的采访需要顺应民意,将民意作为新闻采访的重要内容,才能推动民生新闻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融媒体的发展给民生新闻既带来了一定的机遇,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民生新闻如何从融媒体环境中脱颖而出是当前民生新闻亟需解决的问题,民生新闻只有不断与新媒体进行有效融合,才能够有效促进民生新闻的发展,使民生新闻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  相似文献   

5.
民生新闻来之于民,其目的在于服务于民,是真正关注民生品质的新闻类型。但是随着民生新闻采编的不断发展,在新闻价值取向、媒体定位等方面都出现了一定的偏差,这直接影响了民生新闻的实用性。鉴于此,结合当前地方台民生新闻采编的现状,对地方台民生新闻采编的发展与创新进行分析,以期进一步强化民生新闻服务于民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姚娟 《新闻知识》2013,(2):23-24
"后民生新闻时代"、"公共新闻"、"大民生新闻"三个概念,是与电视民生新闻相关的三个关键词。"后民生新闻时代"似乎在宣告电视民生新闻的终结,"公共新闻"、"大民生新闻"则指出了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之路。无论电视民生新闻的前景如何,其民本取向的精神内核不能丢失。  相似文献   

7.
李玫 《今传媒》2011,(6):91-92
近十年来,民生新闻在各地方电视台迅猛发展,同时也出现了庸俗化、破碎化等问题。民生新闻如何才能找到未来发展的突破口?本文以厦门和广州的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为例,探索如何在电视民生新闻中注入人文情怀以及其对电视民生新闻未来发展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新闻事业的不断发展,新闻事业除了关注国家大事之外,民生类新闻成为了新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目前的新闻发展中,民生类新闻已经占据了新闻的重要板块.民生类新闻之所以受到广泛的重视,主要是因为其植根于百姓,关注与老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真实问题,在老百姓心中产生了共鸣.由此可见,民生类新闻要想有较强的生命力,就要植根于生活植根于百姓.从目前民生类新闻的发展情况来说,人文关怀的重要性越来越得到重视,在民生类新闻中加入人文关怀的元素已经成为了民生类新闻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主要讨论了民生类新闻体现人文关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民生类新闻人文关怀出现问题作了简单探讨,并讨论了在民生类新闻中体现人文关怀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9.
电视媒体过分追求收视率,加之民生新闻自身存在的局限,使得民生新闻走向"后民生时代"。从民生新闻的改革中,可以看出民生新闻的发展应当是朝着公共服务与人文关怀的方向,将民生新闻逐渐发展成为公共新闻。  相似文献   

10.
李逵 《新闻前哨》2010,(5):52-54
社会在进步,新闻在其内容和形式上也都在飞速发展。以民生为内容、媒介为桥梁、和谐为基调、发展为目的的民生新闻已成为主流,在报纸发展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分量。民生新闻发展的风头正劲,在火热中难免存在着不足。本文试图阐述我国报纸民生新闻在发展中的顽疾,以期让新兴的民生新闻得到更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朱茜茜 《大观周刊》2011,(50):225-225
民生新闻从雏形初现至今,已经走过了10多个年头,本文通过分析陕西省内媒体民生新闻的发展历程,总结十年民生新闻之路的得与失。以省内民生新闻发展中的关键电视栏目入手,肯定了新闻从业者不断创新新闻形式和内容的努力,同时也提出民生新闻不是一味地以血腥暴力的场景刺激眼球的弊端。最终阐明民生新闻在升级换代中可以采取的模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在当前形势下,老百姓高度关注民生新闻的节目内容,民生新闻成为新闻类节目新的收视增长点,成为贯彻落实党和政府理念的践行者。但是,民生新闻在受到人们热捧的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引发人们的担忧,这表明民生新闻在获得初期阶段的迅速发展之后,面临着新闻价值的体现、提升以及发展创新的问题。琐碎、庸常的事物不是民生新闻的全部内涵,民生新闻要把握好宗旨,在广度和深度上下功夫,找出一条民生新闻创新和价值提升的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13.
孟建忠 《东南传播》2012,(2):159-161
民生新闻是一种新的新闻传播范式,它的产生适应了时代的要求,也符合国内新闻栏目自身的发展规律。本文在分析电视民生新闻的范式和发展误区的基础上,提出电视民生新闻坚持新闻专业主义和向公共新闻提升的建议和对策,以期民生新闻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我在现场》中的媒体角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静 《记者摇篮》2010,(9):48-49
作为现令最流行的新闻类型,民生新闻以其独有的特色在传媒界技压群雄。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传媒也将不断地推陈出新,巅峰时期已过的民生新闻收视率下降已是不争的事实。民生新闻将何去何从?专家学者所谓的后民生新闻时代将如何发展?公共新闻能否取代民生新闻?不同的人分析不同,解释各有差别。  相似文献   

15.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媒介形式变得更加多样化,短视频成为当下最流行的一种信息传播方式,传统电视民生新闻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在短视频时代,电视民生新闻制作需要加强创新思考,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将短视频与电视民生新闻有机结合,不断提高电视民生新闻内容质量,才能促进电视民生新闻实现更好的发展。本文对短视频时代电视民生新闻制作创新进行了思考,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提高电视民生新闻质量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莺 《传媒观察》2008,(6):52-53
电视民生新闻在当前新闻传播中令人瞩目,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重塑国家媒体亲民有信的公众形象的作用。做好民生新闻,办好民生新闻栏目,也已成为电视媒体贴近受众、赢得市场的一个重量级武器。扩大民生新闻的反映面社会在发展,国民的生活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原有的民生问题解决了,又会出现新的民生问题。经济社会越是发展,民生的内涵就越丰富。这为传媒扩大民生新闻的报道面提出了必要性,也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随着媒体的不断发展,民生新闻的报道已经成为其中重要的竞争手段。但是,现在各媒体的民生新闻已经陷入一种危机——严重的克隆现象。由于各媒体的选材基本雷同,而且小民生化趋势加重,观众已经产生视觉疲劳,也对民生新闻逐渐失去兴趣。那么,在未来的民生新闻发展中,如何避免此现象的发生?如何使民生新闻重新焕发生机?本文依次对民生新闻的含义、现状和发展方向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8.
高扬 《中国传媒科技》2012,(18):208-209
民生新闻是二十一世纪新闻传播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的焦点和热点,民生新闻以民本取向、民生题材与平民视角来明确地反映普通民众的态度和情怀,民生新闻的兴起和发展顺应了大众传媒关于探求“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新闻报道取向.然而民生新闻在近些年来的发展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对民生新闻发展路径的探索不容忽视.本文从民生新闻目前的生存困境和报道中要注意的问题出发,以阳泉市广播电视台的相关民生新闻栏目为例,从平民情怀的角度对民生新闻发展的路径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9.
民生新闻这种节目形态从20世纪末开始出现,在2002年至2005年达到巅峰。业界普遍把民生新闻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碎片化的原始状态;民生关怀的深度开掘阶段;以民生新闻为品牌的延伸开发阶段。近几年,民生新闻节目受到新媒体特别是网络的冲击较大,如何打造民生新闻的核心竞争力?如何突破民生新闻发展的"瓶颈"?业界人士对此一直在不停地认真探索。而民生新闻栏目开展民生活动无疑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民生活动是用"大民生"的眼光创新民生节目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电视新闻飞速发展,在各类的新闻报道方面都取得了不小的突破,在此之中,电视民生新闻也随之发展起来.电视民生新闻作为反映民生的重要途径,对于广大的人民来说是十分重要的,电视民生新闻的记者也因此担负起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电视民生新闻记者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电视民生新闻质量的好坏,所以,想要电视民生新闻能够更好的发展,质量不断提高,就必须要提高电视民生记者的素质.本文将电视民生记者分为三类,分别叙述电视民生新闻摄像记者,电视民生新闻出镜记者和电视民生新闻文字记者应具备的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