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新时代背景下,探究如何构建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是彰显政治层面功能、体现战略价值的关键。目前我国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构建面临不少问题,例如西方话语多、资本逻辑控制、宣传方式滞后、碎片化明显等。本文总结当前构建现状,并且提出具有可实施性的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构建路径。  相似文献   

2.
论新媒介与民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新媒介是人类传播史上一次深刻的革命.新媒介将凭借其无可比拟的传播优势成为人类社会民主的守望者,还是在政府和资本的操控下逐渐成为民主的掘墓人?本文对新媒介与民主的关系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郑孟兰 《东南传播》2021,(9):103-107
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与变革,刺激了社会信息权力的流动,带来了传播关系的变化与新机制的形成.资本、媒介与用户成为新媒介赋权下权力竞争的重要主体.社会信息的权力格局正在重塑,并出现了与以往不同的博弈生态.基于经济学、社会学等交叉理论与行业实践,探究新媒介赋权下权力格局的演变过程和发展方向,分析资本、媒介与用户三主体间赋权博弈的内在机理与权力生态,可以为新媒介赋权研究与实践提供多元化视角.  相似文献   

4.
新媒介与公共领域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媒介和公共领域是本文关注的重点,笔者从二者的界定入手,阐述了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介环境为公共领域的构建提供的可能性和现实障碍。  相似文献   

5.
新媒介的开放性和自由性使其成为各种异类文化、边缘文化的滋生土壤,而在同样的空间里,主流文化却相形见绌,从而导致了新媒介文化生态的严重失衡.大学生因其知识性强、新思维强、接受力强、创造性强、表达欲强等特点,在现有的新媒介文化格局面前兼具高受益性和高风险性.为了发挥新媒介文化对大学生德育的正面功能,必须通过文化博弈维持新媒介文化生态和谐.  相似文献   

6.
论新媒介即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随着以博客传播为基础的互联网2·0时代的到来,新媒介传播已经从以技术为导向的独白式的传统线性传播模式,转向以关系为导向的、对话式的全息传播模式。本文比照“媒介即讯息”的麦克卢汉逻辑,大胆提出“新媒介即关系”的观点:第一,“关系传播”体现了新媒介的传播归属;新媒介作为“关系的居间者”,分别对人们的社会角色关系、文化关系和情感关系产生深刻影响。第二,“电子对话”体现了新媒介的传播特征,具体表现为合作、平等、接近和冒险四个面向第三,“梅特卡夫法则”体现了新媒介的传播效果。“新媒介即关系”的传播学意义在于,把新媒介的研究层面从传播技术层面提升到传播关系的层面;把新媒介传播研究从以技术性的信息传播,引导向以对话性的关系传播为主;把以网站为中心的“信息传播学”,导向以人为中心的“关系传播学”。  相似文献   

7.
8.
新媒介的兴起和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为民主意识发展提供一个好的平台。本文在论述新媒介的兴起和发展的基础上,对于新媒介中的网络媒体对民主意识发展的推动作用和一些不利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王传领 《编辑之友》2020,(11):69-75
新媒介的独特传播属性和强大传播能量使其极大地拓展和改造了部落化这一理论:新媒介在全面延伸人的感官系统并进行感知整合的同时,也让人们在信息压力下更倾向于使用刺激性符号来完成对信息的接收,使用感性思维来实现对信息的解读;由于新媒介时代的部落化主要通过网络空间来实现整体感知,传播者的身份以虚拟化方式进行多维度呈现,这不仅难以确证传播者身份,还会引发接受者对传播者身份的多重想象以及对于信息的解读方式与衍义程度;新媒介传播中的人际关系已经形成了鲜明的权力观念和等级划分,公众之间的交往越来越缺乏共同基础,每个人都成为新媒介所制造的独特个体。  相似文献   

10.
王歆雅 《新闻传播》2009,(9):135-135
“从微观上来说,对于普通的观众,经过精心筹备的春节联欢晚会的确是一场感官的饕餮盛宴.但是从宏观上观之,春节联欢晚会带给中国,带给中华民族的却不单纯是一场节目的盛大演出.春节联欢晚会在现代中国国家意识形态构建的过程中也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11.
李婷  王琳 《传媒》2022,(22):94-96
互联网与意识形态的关系问题,是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及其安全研究的前置问题。互联网作为横亘于主客体之间的认识论意义上的中介物,具备意识形态功能,但并不能成为意识形态本身,而是作为各种意识形态争夺话语空间的“场域”存在。网络时代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的根本途径,是通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创新,澄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人的解放”的根本指向,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发展来塑造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引领人们走出包括技术奴役在内的各种形式的奴役,重拾自我、走向自觉。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新闻有了自由传播的空间,其报道主体也发生了较大转变,在此背景下,新闻报道的真实性面临着考验。新闻真实,这一直是所有新闻行业从业者从事新闻报道的根本信念,也是新闻传播所存在和追求的根本目标。只有确保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新闻媒体才能进一步得到广大受众的信任,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基于此,文章在分析新闻报道真实性这一概念的基础上,从新闻报道真实性的实现观念和实现方式入手,尝试总结提升新闻报道真实的举措,以期能为广大同仁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技术与社会互动的视角探讨新媒介与亚文化的关系:⑴新媒介为各种新亚文化的产生与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并形成文化发展的"增量";⑵文化的繁荣又会促进社会需求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新媒介技术与新媒介的产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论新媒介环境下的戏剧传播与戏剧批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媒介技术为人们提供了快捷的交流方式,也带来了人们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改变。新媒介环境下融合性、共享性、互动性、去中心化等传播特征在戏剧传播和戏剧批评领域也产生重要影响,形成许多新型的戏剧传播样式和戏剧批评形态,带来了戏剧传播的重大转向,展示了戏剧批评的新图景。文章主要从"新媒介"及其"新媒介"传播方式下的文化语境、"新媒介"环境下戏剧传播方式的转向、"新媒介"环境下戏剧批评的新图景等方面阐述新媒介环境下的戏剧传播与戏剧批评。  相似文献   

15.
民生一直是国家、社会、人民普遍关注的问题,也是电视新闻栏目主要报道的内容之一。本文结合了当前形势下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需求,深入探析了在新媒介生态环境下电视民生新闻的传播之路,并对电视民生新闻文化多元化发展模式进行了相关论述,以期促进栏目品牌的升级与转型,为我国在新媒介视角下探寻电视民生新闻传播发展之路提供了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6.
李迪 《新闻传播》2010,(4):94-94
报纸副刊在中国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可以说是中国传媒史和文学史上一个较为独特的现象。笔者对报纸副刊在新传媒环境下的发展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吃包子”事件在微博“爆料”式的首发,进而引发媒体微博及亿万网民的围观,可以说是一次颇为成功的新媒体传播案例。  相似文献   

18.
随着传媒技术的革新和新媒介生态环境的深刻变化,电视民生新闻逐渐显现出娱乐化、同质化、琐碎化、低俗化等一系列问题。本文从新媒介生态环境和电视民生新闻的概念界定出发,分析了电视民生新闻传播的社会生态特征,探讨了新媒介生态环境下电视民生新闻的文化传播路径,为推进电视民生新闻的健康发展提出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多媒体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联合作用下,网络语应运而生,其对于新媒介数字化的发展影响是不容小觑的,同时也对该领域的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新媒体时代的传媒人才在面对新技术挑战时,应转变观念积极面对,主动将自身的思想道德素养和职业道德素养结合起来,融入实际工作当中去,努力成为新媒体时代的精英。  相似文献   

20.
《国际新闻界》2009,(6):87-9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