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节目主持人的主体意识,就是节目主持人明确自己在传播中、在创作中的主体地位并能够自觉、主动的进行创作活动,发挥自己的主体价值。主体意识的内涵在于,节目主持人明确自己在与文本、受众之间的矛盾运动中占据主体地位,起主导作用。主体意识可以使人产生自我效能,主体意识对节目主持人的行为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功能。  相似文献   

2.
少儿频道节目主持人作为电视媒体与少儿受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责无旁贷地担当起传播、教育的重任。本文将从儿童心理及收视欣赏习惯出发探讨少儿节目主持人的角色意识和角色定位,讨论如何成为一位真正和孩子平等交流、受孩子喜欢的优秀少儿节目主持人。  相似文献   

3.
邱婧玲 《青年记者》2016,(35):28-29
近年来,网络视频节目迅速崛起,以《奇葩说》《晓说》《罗辑思维》为代表的网络视频节目发挥了网络媒体的传播优势,创造出新型商业模式,用全新的社群定位获得了高增长和高收视.在这个背景下,很多非主持专业出身的人士跨界成为网络视频节目主持人,并凭借自身独特的人格魅力获得受众的热捧,而相伴而生的视频节目主持人语言失范的问题也愈加严重.  相似文献   

4.
在当今主持人热,要求主持人个性化主持的大背景下,本文尝试着从一种主持人与受众互为关系的角度去分析主持人个性化形成的基本原因,认为受众主体意识的回复是主持人主持意识、个性化主持产生、存在与发展的根本要素,而一个定位合适的节目是连结二者关系的桥梁.只有节目定位合理,能够为主持人与受众主体意识的发挥提供一个场的存在,主持人的个性化主持才能够有其产生的土壤,这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实话实说》节目可以说是这几个方面的较好结合,并形成一种积极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5.
如何提高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本文认为,充分认识新闻传播中"传与受"的关系,善于与受众建立良好的传播关系尤为重要,即必须树立和增强传播关系意识。缺乏对传播关系的正确认知,忽视良好传播关系的建立,是影响"四力"提升的思维障碍,是传播效果不好、引导力弱、影响力小的主要原因。因此,必须善于亲近受众、善于尊重受众、善于了解受众和善于适应受众,懂得与受众相处之道,密切与受众的联系,建立起良好的传播关系。  相似文献   

6.
在"窄播"时代的广播节目中,要求主持人必须具备全新的专业修养和专业技能,必须具备优良的个人素质和工作作风。本文从突出的专业化水平、强烈的受众意识、平等的传播理念、良好的沟通能力、个性化的语言综合表达方式等方面探讨窄播时代广播节目主持人艺术。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媒体的进一步发展,网络视频节目也开始在各大门户网站出现。本文从语用规范的视角对网络节目主持人的语言传播现状以及形成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规范策略,探讨出有针对性的、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进而强化网络节目主持人的语言规范化意识。  相似文献   

8.
张军 《中国传媒科技》2012,(22):247-248
随着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对节目主持人和播音员的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三贴近”要求的提出,使得如何让节目主持人贴近受众,如何提高其受众意识成为人们讨论的焦点.节目主持人要提高受众意识,就要想其所想,深入到普通百姓的生活中去,体味他们的酸甜苦辣,以普通百姓的身份与他们接触,缩短和他们的距离.  相似文献   

9.
网络节目主持人,如虚拟主持人,主流网站的视频节目主持人,与网站合作的传统媒体主持人等,具有互动性、个性化、草根化、虚拟与真实互补结合、快捷性等特点。作为新生事物,网络节目主持人目前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比如网络主持人泛娱乐化问题,队伍良莠不齐,缺乏专业素养等等。新媒体的发展对主持人提出了新的要求,网络节目主持人需要把握受众心理,加强专业素养和把关能力。  相似文献   

10.
王深 《采.写.编》2024,(1):98-100
随着使用网络的门槛与难度越来越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互联网上制作土味视频并发布,视频一经发出就十分受欢迎。在这些土味视频的传播过程中,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买账,受众在观看过程中得到满足,而对这种满足感的需要又不断催生土味视频的产生和传播,甚至可以看到受众参与传播的现象,一部分受众在传播土味视频时甚至会进行“二创”并且发布,使得大量土味视频充斥于网络。本文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从受众角度对网络土味视频流行的现象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赵晓英 《河北广播》2005,(4):83-83,86
作为广播节目主持人,除了要熟练掌握采、编、播、控基本功之外,应该具有节目意识。主持人节目意识,是主持人这一客观现实在主持人头脑中的反映,是主持人把握节目的一种自觉的心理活动。主持人主持节目必须感知、思考、体验国内外主持人节目的实践,从而得出自己对主持人节目的认识,决定自己的节目要办成什么样?如何来办?办出怎样的特色?以及受众、市场定位等等。这就是节目意识。意识又具有能动性,因此,节目主持人有什么样的意识,对主持节目的质量高低乃至节目的成败,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汪红 《新闻爱好者》2007,(10):62-62
播音员和主持人作为媒介与受众最直接联系起来的中介,他们既可以发挥人际传播的情感及心理优势。又能借助大众媒介广泛地收集信息,迅速增值和快捷扩散的长处,使自己成为信息告知的第一人。在中国的电视屏幕上,信息告知的媒体角色长期以来都是以播音员和主持人来担纲,这种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他们是媒体立场、风格和态度的体现者、代表者。但是,播音员和主持人端庄的外部形象、甜美圆润的声音形象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观众与冷冰冰的电视屏幕漠然相对的状况。因此,对于新闻播音员和主持人来说,只有在大众传媒中融人人文关怀意识,其形象和节目才能被受众认可和接受。[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融媒体传播时代,广播电视主持人打造影响力,必须坚持创新意识,从传统广播电视平台向网络平台拓界发展,争当"主流网红"。这就要求广播电视主持人在传播内容上,坚持高标准,传递主流价值;在表达方式上,力求平民化,让受众喜闻乐见;在传播方式上,积极拓展新领域,形成网络协同效应。以中央广播电视台《新闻联播》同步推出的《主播说联播》新媒体品牌为代表,国内广播电视媒体对此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4.
吴博 《记者摇篮》2006,(11):54-55
在拥有数千个频道的中国电视竞争的大背景下,受众对一个电视符号的认知是碎片化的,很多时候来不及进行深入的辨识,一个电视符号就被受众手中的遥控器无情扫过,毕竟电视在出身上就是大众媒体。而最先被受众接受,最先面对受众挑剔眼神的就是电视节目的主持人,如果主持人也可称为一种角色的话,那么对于大多数老百姓来说,主持人就是电视媒介最外在最鲜亮的符号,甚至在特定的时期内,主持人的角色意味着一种终极的选择,他就是电视媒介的票房风向标。所谓主持人的角色意识就是主持人对于电视行业特殊规律的基本自觉意识,意识决定高度,意识的优劣将…  相似文献   

15.
电视节目主持人的主持现场决定了主持人必须直接面对受众,与受众进行人际传播模式的交流。这种现场交流感在主持人的语用选择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郭晓真 《传媒》2019,(1):54-57
近年来,网络技术的赋权为媒介生态带来了显著变化,其突出特征之一便是社交型短视频的迅速走红。社交型短视频平台以其“生活化、实时化、社交化、互动化”等特点改变了受众接受信息、传递情感、社交互动的方式。然而,社交型短视频平台所具有的娱乐化、碎片化的文化氛围也催生了媒介依赖度极高的传播生态环境。在这种受众过度依赖媒介的新型传播生态环境中,精英文化的话语权逐渐被瓦解,娱乐性和非理性信息增多,受众的批判意识逐渐消解,受众的媒介素养也迎来了新的挑战,随之而来的便是媒介、受众与社会三方系统的失衡。  相似文献   

17.
融媒体环境下电视节目主持人面临诸多挑战,如主持人角色被淡化、AI主播上岗、受众范围有限等。面对这些挑战,主持人需要强化政治意识、增强创新意识和学习能力、掌握新媒体传播规律、着力增强"四力",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和能力。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中国共产党对外传播的受众意识为切入点,在厘清受众意识概念的基础上,重点阐释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对外传播受众意识演进的动态轨迹,并考察了其受众意识不断深化的深层动因,最后结合百年对外传播受众意识演进过程归纳出经验性策略。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对外传播受众意识从初步确立到不断强化,其深层动因为党的“群众路线”的一贯坚持、“统一战线”思想的始终践行以及党的历史使命变迁及与时代、环境变化的共振互动。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对外传播实践,国际受众观业已形成,但在实践中运用不足。未来需继续坚持以受众意识为核心,明确受众主体地位,建立完善的受众研究体系,选择并善用能够影响更多国际受众的“第一圈层”受众。  相似文献   

19.
唐弦 《声屏世界》2002,(4):45-46
进入网络传播时代,人们的思维方式、思维空间、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都将发生很大变化,传统媒体的受众也在嬗变。科学地认识和把握网络传播时代受众的特点,对于传统媒体积极应对新的传播局面,吸引受众,更多地占有媒介市场的份额,十分重要。新的传播格局中的受众处在网络传播时代,受众往往是新旧媒体的复合受众,既上网、又视听传统媒体。受众的需求和活动空间扩大,受众在传播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有很大变化。处在传播新格局中的受众出现了一些新特点。1、受众本位意识提升。受众本位意识,即受众强烈的自我意识和自觉意识,受众对自…  相似文献   

20.
互动,广播发展的新契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荣华 《新闻知识》2004,(12):61-62
什么是互动?网络传播出现后,人们对于“互动”这一概念已经不再陌生,它是在传播增强受众意识的基础上,尊重受众自主选择、接受的心理习惯,将受众对媒介及其传播的信息的关注,表现与传播的一种全新的传播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