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后现代主义语境下探讨柳棣的朗诵艺术受到受众青睐的原因,得出结论:柳棣的朗诵在方向上坚持主流价值立场,在表达上顺应受众接受心理,形成自己平易、自然、质朴的表达风格.这种朗诵风格正是柳棣有声语言艺术之树长青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夏青杯"朗诵大赛至今已成功举办了三届,从第一届的参赛选手,到第二三届参与辽沈赛区组织选拔工作,我深切感受到朗诵这门艺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喜爱,朗诵水平也在逐年提高。三届大赛辽沈赛区成绩不俗,获奖者中播音员、主持人选手占了相当的比例。有人认为播音员、主持人普通话基础好、声音条件好、字音规范、具备一定的语言艺术表达  相似文献   

3.
《新闻界》2014,(6):70-73
朗诵是一门源远流长的语言艺术。本文试图从研究朗诵艺术的由来着手,分别从形象美、韵律美、情感美、意境美、理性美、造型美、和谐美等方面探究舞台朗诵艺术的审美意蕴,总结分析各种美感的实现途径,以期对舞台朗诵艺术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正>“朗诵艺术是有感而发、因诗而诵的语言艺术。”[1]社会大众对于朗诵者所传递出来的声音信息因思想意识层面的共鸣和精神情感范畴的感动,所以朗诵是要遵循一定的艺术规律而进行。《中国朗诵艺术论纲》一书作者郭雷提出了朗诵的定义即“读文而使之有节”,并从接续传统文化中研究朗诵艺术,阐释语言表达的新维度。  相似文献   

5.
我喜欢朗诵散文。它具有丰富浓厚的感情色彩,优美生动的语言文字,精粹警辟的思想见地。朗诵好一篇散文,既是一种艺术创造,又能从中汲取思想和知识的营养。这几年,我朗诵了一些散文,有点肤浅的体会。一、运用想象获取感觉想象,是朗诵者本身所接触过的彼时彼地的场景被作品提供的此时此地的情景激发而在脑子里产生出画面的思维活动。有了这样的想象,朗诵者对于作品描绘的情景就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作品。  相似文献   

6.
王健 《新闻世界》2014,(8):60-62
朗诵艺术是众多艺术门类中的一种,人们在过去把它简单的理解为是见字出声,但是意境美的营造,赋予了朗诵艺术新的生命和活力。朗诵艺术广泛吸收了各类艺术的优长,把情与景、情与境完美结合,在创作主体的二次创作下,赋予了作品更大的想象空间和全新的含义,以一种自然天真之美营造出的意境美,带给了创作者和受众极大的审美愉悦感。  相似文献   

7.
朗诵是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必须学习掌握的语言表达艺术形式,也是提高学生语言表达技巧与能力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朗诵艺术在创作及呈现等方面都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变化。这就要求授课教师在朗诵教学中必须关注到这种变化,并根据这种变化调整教学思路,改进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创新实践,促进朗诵艺术发展。  相似文献   

8.
朗诵艺术作为表演艺术的一种,承载着主体和对象的真情实感,是由它们共同参与产生的。朗诵者可以将静态的文字通过再创作,添加自身的情感和想象,以语言表现出来。声情并茂的朗诵会迸发艺术的生命力,创造出魅力四射的艺术形象,给听众展现出一副美好的情景,在各角度给听众以美的享受,所以朗诵就是听众和朗诵者共同审美的过程。本文主要从音乐美、意境美、情感美探析朗诵艺术带来的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9.
凌康 《图书馆杂志》2005,24(11):88-88
上图选送的“城市教室又一奇葩——上图群众性朗诵艺术工程”(简称“上图朗诵”)喜获2005年上海市第三届优秀公关案例银奖。  相似文献   

10.
赵锐 《传媒观察》2013,(2):42-43
曾几何时,我们的前辈一杯清茶、一张报纸可以打发大半天,一本书便能温暖一段漫长的青春年月。时至今日,这样的情景已经一去不复返。在这个与时间赛跑的高速时代,我们的阅读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浅阅读”、“微阅读”盛行,越来越多的人须臾不离数码产品。不久前,笔者参加一个朗诵交流会,居然有相当多的年轻作家都是拿着手机朗诵的,真让人感慨不已!  相似文献   

11.
目前有些播音员主持人语言艺术功底不够扎实,表现为吐字归音不到位,气息掌控不自如和情感表达不饱满。笔者通过对朗诵艺术与播音主持艺术共性牦董的分析,认为朗诵艺术有助于播音员主持人夯实过硬的吐字归音功底、气息控制功底和情感调动功底。  相似文献   

12.
平常,一般都这样认为,记者只要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写出的稿件就会绝对真实。其实不然。我在写稿实践中越来越感到,第一手资料并非都绝对真实,如果盲目信赖第一手资料,也同样会出现失实错误。我曾碰上这样一件事。一次,有人向我反映,有个颇有名望的老  相似文献   

13.
藏者悟语     
在中国历代帝王中,爱好收藏并是收藏高手的不乏其人,但对这一现象的研究至今尚是空白。清朝乾隆年间是中国陶瓷艺术发展的顶峰,乾隆皇帝是中国地位最高的古陶器鉴赏收藏大家,也是内行的仿古瓷器生产的领导之一。他下旨让唐英等在景德镇烧窑的仿古瓷、创新瓷,至今仍是海内外拍卖行的拍卖主流,就像谈到宋朝书画艺术绝对不能不谈宋徽宗皇帝一样,谈到中国古代陶瓷也绝对不能不谈到乾隆对陶瓷艺术做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各地广播电台近年来不断增加版块,音乐台、文艺台、新闻台、交通台、经济台齐头并进,开辟了无数新栏目,因此也就涌现了众多主持人。由于很多节目的主持人没有受过专业系统训练,使得节目声音质量出现滑坡,有些节目甚至不堪卒听。广播朗诵是深受听众喜爱的一种艺术形式,因为朗诵而出了名的播音  相似文献   

15.
微记录     
<正>@微尘:一名诗人在二十刚出头的某天,走进一家饭店,对老板说:"我给大家朗诵我的诗,能不能给我酒喝?"他觉得以诗换酒是对诗人的礼遇。"我可以给你酒喝,但你别在这儿朗诵!",老板漠然地回答。对此,诗人的创作热情却丝毫不减。他名叫海子。  相似文献   

16.
当写这篇访问印度尼西亚随记的时候,我的眼前便出现了苏门答腊多巴湖的美丽景色。那一天,我们乘船渡过碧波潾潾的多巴湖来到沙姆西岛,在参观中,当地一位普通的马达族青年,特意朗诵了一首诗欢迎我们,要求我们把他们的情意带回中国去。他朗诵道:  相似文献   

17.
朗诵是有声语言艺术的重要内容,将优秀的文字作品通过声音的形式表达出来,无论是对于抒发个人情感还是宣扬和传承中华民族文化,都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积极的推广意义。由于朗诵艺术有着二度创作的特点,除了对发声语音规范和朗诵外部技巧的掌握,其创作心理也是亟待研究的重要内容,如何将文字作品通过复杂的创作思维过程形之于声,达到思想感情和声音形式的统一,让受众享受到高度的审美体验,是值得每一个朗诵艺术创作者思考的问题。本文基于艺术创作论的基本原理,对朗诵的创作心理和思维进行了分析,以达到指导实践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2010年5月14日,由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主办的"第十二届齐越朗诵艺术节暨第六届中国大学生朗诵大赛"圆满落下帷幕.从1996年开始举办"齐越朗诵艺术节朗诵大赛",到2003年开始举办"中国大学生朗诵大赛";从只有一所、数所院校关注,到近百所院校先后参加,大赛已不仅仅是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学生的盛会,已经成了全国大学生朗诵爱好者相互交流学习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年轻人尽情地燃烧激情,挥洒希望的汗水,"用声音记录历史、用声音纪念辉煌、用声音展现风采、用声音创造明天".十二届大赛,笔者每每着盛装出席,因为笔者把它视为具有重大仪式感的有声语言朝拜活动.在抑扬顿挫的朗朗诵读声中,聆听浩瀚文学海洋中的黄钟大吕,徜徉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精神世界,感受青春生命的律动,感受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觉得无比幸福.  相似文献   

19.
结合播音艺术家方明朗诵的《岳阳楼记》,从美学的视角切入,探寻意境这一美学领域的概念与播音艺术的交融点。结合方明老师的播音,从播音意境创造的必要性、特点、要素三方面,进行点对点的分析,以期为播音意境这一艺术领域的理论梳理做一次现实模版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朱俊瑛 《传媒》2018,(14):57-59
诗歌作为传统的文学形式经常和朗诵相伴相生,而朗诵具有仪式感和表演性的特征使诗歌朗诵被认为是一种高雅的精英艺术而无法亲近大众.移动新媒体的出现无疑给诗歌朗诵艺术提供了大众化传播的新路径.以微信公众平台《为你读诗》为例,借助新媒体的草根平台、明星效应、娱乐化的传播方式等,诗歌朗诵开启了文化艺术的大众化传播之路.然而,这种回归日常生活的"诗意的栖居",既显示了新媒体在勾连诗歌与大众方面取得的胜利,也显示出了在市场化、娱乐化的背景下,艺术性只能退居其次的无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