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鞠靖 《新闻记者》2012,(1):68-73
本文以深度报道记者的QQ群为研究对象,探讨这一深度报道记者交流形式的发端、功能、作用机理。作者认为,深度报道记者QQ群不仅仅是深度报道记者之间保持沟通和协作的工具,而且直接影响了深度报道的生产方式,重塑了深度报道记者在产业链中的身份,并且有可能成为构建深度报道记者职业共同体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2.
在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中对记者的要求较高,对记者的职业素质、人文素养以及敬业精神都是一种考验。通过近年来重大突发事件的报道情况来看,媒体记者素质有待提高。下面本文将针对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中提升记者素质展开全面分析,无论是从专业报道能力,还是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深入探讨如何有效促进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中记者素质的培养,进而促进新闻舆论引导能力的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3.
调查记者是指在电视调查性报道中出镜或者出声的现场记者.在电视调查性报道中,用调查记者这一表述比现场记者和出镜记者更准确和恰当.调查记者已经成为电视调查性报道的重要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4.
寻觅特点     
一位富有经验的记者说过这样一句话:记者的工作手段是什么呢?主要是选择。这话说得真好。新闻写作不同于文学创作,不是凭想象来创作,而只能靠事实,要忠实于客观事实,真实地进行报道。报道什么事实?记者从每次工作的第一步就开始了选择。选择什么事实来进行报道?选择什么角度来进行报道?记者无权编造或改变事实,但是,记者有权对事实进行选择,报道什么,从什么角度进行报道,这是记者的权力,也是记者的基本功。怎样选择事实来进行报道?早在五十年代初期,著名记者毕山就曾在一篇介绍新闻写作经验的文章里指出:抓住事物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20年前,我在北京日报工商部当记者时,部门曾作出一项规定:批评报道,字数乘三。也就是说,当时在考核记者定额时,写一篇1000字的批评报道,等于3000字。 如此规定,说明一个道理:批评报道难写,政策鼓励记者去写。尽管如此,记者们对批评报道仍有畏难情绪,  相似文献   

6.
关于体验式报道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体验式报道的界说 我国新闻界目前对体验式报道的研究滞后于体验式报道的采写。关于体验式报道的界说,目前尚无定论。 有人认为,记者深入到现场采写的报道就是体验式报道。这一界说没有突出“体验”性。记者深入到现场,若只是耳闻目睹,不去身体力行,写出的报道只能称现场短新闻,不能说是体验式报道。 有人提出,体验式报道是记者为了把艰苦工作岗位上的酸甜苦辣告诉读者而在这种岗位上体验后写成的报道。还有人说,记者为了揭露阴暗面,在不  相似文献   

7.
广播录音报道中的记者描述,是指现场音响以外的文字稿件。录音报道中除了“录音专访”、“录音剪辑”等少数几种体裁外,其他形式的稿件,都是既有音响,又有记者描述的。记者描述有时是由记者本人口述,有时候是由播音员播读,然后经过复制合成,把音响和记者描述合成为一篇完整的报道。那么,广播记者如何写好记者的描述呢?  相似文献   

8.
1.根据记者招待会性质。采取不同的报道方式。记者招待会所提问题是分散的、零乱的(专题性记者招待会除外),如何进行卓有成效的报道呢?这要看记者招待会的性质和规模以及影响程度。如果是就某一件事、某一个问题举行的专题记者招待会.报道围绕一个中心把主题反映出来就行;如果是某一重要的新闻人物举行的大型记者招待会.或某方面权威人士举行的综合性记者招待会,报道可分以下几种方式:  相似文献   

9.
书生报国无它物,惟有手中笔如刀。记者对社会的监督,其最常用方法、最有力的监督就是批评报道。有人称,记者笔下有是非曲直,有善恶忠奸,有财产万千, 更有性命关天。由此可见,记者对于一件事情的报道所能带来的后果有多大。记者报道的“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批评报道是不是每件事都能进行报道呢,答案显然是不能的。记者在对某些问题进行批评和揭露式报道时,如果批评报道一旦有误的话,其后果将是无法挽回的。所以,记者  相似文献   

10.
郭静 《大观周刊》2012,(43):38-39
记者在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面向摄像机(观众),以采访者、目击者和参与者的身份,直接向观众口头报道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就是所谓的出镜报道了。电视新闻记者出镜,它如同解说词、字幕一样,是表现电视新闻内容的因素之一。可见,电视新闻记者出镜已是当今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一种常见现象。本文就工作实际感受,对电视新闻记者出镜报道谈些看法。  相似文献   

11.
改革新闻报道的实践表明,新闻单位有计划地组织记者巡回采访实录,是当前新闻改革的一项创新尝试,是改进新闻报道的一种有效形式。目前,新闻报道大多是目的性报道,即有目的下乡、有目的采访、三段式报道。而巡回采访实录,则是有目的下乡、无目的采访、实录性报道。有目的下乡。记者下去巡回采访实录的目的是明确的,是写报道,或某一主题的报道,或某一形式的报道。写报道是非限定性的,即取决于记者的思维敏感和兴趣,也就是说记者看到什么就可写什么,而后二者是限定性的。某一主题,如营业员服务态度的、企业双增双节的、基层贯彻落实党的政策的等等。某一形式,如批评性的、中性的或赞扬性的等。记者  相似文献   

12.
一资深编辑提及:上海某记者报道.“同盟会员某某在沪去世……”而另一记者同样报道这件事,“最后一名同盟会员,目前在沪因病去世……”显然,后者的报道高于前者。原因当然是他的背景交待得好。记者该如何用活资料呢?  相似文献   

13.
一、以人为本,是新闻记者的基本素养 记者的职责是客观报道新闻事实,透过记者的报道,观众还需要感受到镜头、文字背后作者的良善动机,即记者对报道的对象——人——的人文关怀。如果,受众感觉到的是记者对报道对象人文关怀的冷漠、缺失,那么即便新闻报道完全客观属实,也难以被受众接受而达不到新闻报道原本想要传递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出镜记者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现场报道出镜记者",主要针对新闻事件,如日常消息报道、直播和连线报道等等;一种是"人物访谈调查出镜记者",主要面对采访和报道中的典型人物.  相似文献   

15.
郝隽  谷曼 《河北广播》2001,(5):23-23,22
录音报道是具有广播特点的一种报道形式。在录音报道中,除“答记者问”、“谈话录音”等少数几种形式不需要记者描述外,其它均有音响和记者描述两个部分组成。记者描述在录音报道中占有相当的比重,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篇录音报道的优劣。  相似文献   

16.
黄立新 《中国广播》2002,(10):45-46
记者口播是近年来广播记者经常采用的一种报道体裁。在日常报道、重大活动,以至评奖创优中都常常见到记者口播这种形式。这种比现场报道更为宽泛的文体越来越受听众喜好是有着深刻背景的。一方面,记者口播比现场报道对报道场景的要求宽松,可以承载更多的富于广播特色的报道。另一方面,广播更注重形式创新、  相似文献   

17.
新闻是一种职业。但并不是说,从事了新闻采访工作、干上了记者行当的人,都是职业记者。从专业的角度来讲,那些有理想、有追求、有勇气、讲正义、能突破、善于完成特殊采访任务的记者,才是真正的职业记者。他们常常要做的事情就是挖掘真相、服务公众,反映在报道样态上,就是调查报道。所以说,职业记者与调查报道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8.
尹滨 《青年记者》2010,(16):65-65
为了配合党委、政府某一阶段的重点工作,报社时常会给记者下达一些采访任务。这些采访任务大都是静态的工作报道、成就性报道,如何把这些“命题作文”式的报道写鲜活,成为党报记者的一门必修课。但很多记者沮丧地发现,自己花费了巨大的精力、耗费了大量的心血,却得不到读者的认可。  相似文献   

19.
人民日报青年记者王楚,在人民日报上接连发表了两篇好报道,一篇刊登在3月17日第一版,题目是《走一步看一步——记武汉市蔬菜市场放开前后》;另一篇刊登在5月11日第一版,题目是《有胆略的决定——武汉三镇大门是怎样敞开的》。这两篇报道之所以被大家称好,重要的一点是记者对正在进行的城市经济改革的报道,作了一次突破。对此,人民日报老记者刘衡,中年记者舒展,青年记者杨振武都有热忱的、中肯的评述。为了进一步提高记者的素质,把城市经济改革的报道写好,本刊现将他们三人写的评稿札记,摘登如下。  相似文献   

20.
这是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同一新闻素材,不同的记者会采取不同的新闻形式来表现。大而言之,同是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苏联记者伊里亚·爱伦堡采用的是政论通讯形式,纵论战争风云;美国“大兵记者”恩斯特·泰勒·派尔采用的则是客观报道形式.反映普通士兵的生活。他俩都留下了名垂青史的新闻名篇。小而言之,具体到同是报道一地一事,报道奥斯威辛集中营,不知有多少记者多少新闻揭露过了它的灭绝人性.然而,美国记者埃·姆·罗塔尔,却以印象性报道形式后发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