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社交网络在人际交流中所占的分量越来越重.为了充分满足人们在社交网络空间表达情感的需要,"点赞"按钮应运而生.用户使用赞的心理动机不尽相同,基于不同动机的点赞行为也给社会带来了深刻影响:一方面,它不仅促进社会互动,便于表达情感,还蕴藏巨大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它也给个人和社会带来了新的问题.因此,应理性对待"点赞"这一网络文化现象,规避因"点赞"带来的负面效应,使之为个人的发展及社会的进步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近日微信版本又有更新,并为所有用户计算出朋友圈收到和送出的点赞总数,不少用户"晒"点赞也引发新一轮点赞潮。点赞是一种缘起于互联网社交平台的网络语言,国人的点赞习惯则只是近几年才广泛兴起。发展到今天,微博、微信、QQ等社交软件和大多数新闻页面都附有点赞功能。"点赞"俨然已成为虚拟世界人际交往、态度表达的不二利器。赞美是人与人之间增进感情的重要手段,只是点赞真能达到促进感情的效果吗?今有点赞之交,古人则有妙语连珠。中国古人只能面对面或是用书信向  相似文献   

3.
自涂子沛《大数据》一书出版以来,"大数据"一词风靡各行各业,乐观情绪成为主流态度。不仅主流媒体对"大数据"大加赞扬,预言"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新闻传播学界亦不乏学者对"大数据"溢于言表的拥抱态度,认为其不仅给新闻传播实务界,同时也给传播学术研究带来了新的福音。笔者认为,对此有必要保持清醒的认识,任何一种技术并不是完全中立和去价值观的。对于传播研究领域来说,与商业营销逻辑过于亲密的"大数据"概念与方法,如果只能徒然增加功能主义经验研究的工具性效益,与反思传播权力不平等、关注个体传播权益,以及重建中国媒体公共性无任何裨益的话,只能成为学科发展的又一桎梏。  相似文献   

4.
许明月 《视听》2016,(7):159-160
自点赞行为流行以来,在微信朋友圈中,每天都有点赞在产生和传递。本文主要从传播学的角度分析朋友圈点赞行为产生的原因以及影响,从批判的角度重新审视"点赞"行为对我们在微信朋友圈这一虚拟环境中交流与沟通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点赞"行为并不是我们最初所想象的那么积极乐观。  相似文献   

5.
苟德培 《传媒》2012,(9):59-60
正微力量究竟给不给力?2011年的春天,《南方都市报》说"围观改变中国",2012年的春天,《人民日报》更进一步说,"微博,正在改变世界的创新应用",随后又赞"微力量推动社会进步"!何也?微博时代到来之前,以服务和促进国家发展为己任的发展新闻学已经问题渐显。以微博领跑的系列食品、药品安全监督报道为例,如果没有主持人赵普的微博爆料,食品中添加工业明胶的问题不知什么时候才能被揭露并引起关注。所以我们必须意识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的交流方式发生了根本改变,微信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一种更快速的即时通讯工具,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状态,并且慢慢地转变成微信文化,如"朋友圈"社交文化、"晒"文化、点赞文化、红包文化等等。大学生微信朋友圈文化对学生的思想文化观念带来了影响。下面笔者就新形势下大学生微信朋友圈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7.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新闻媒体的宣传工作提出了新的思考,如何在突发疫情报道中讲好"中国故事",也给全体新闻人带来了全新的思考。笔者就习近平总书记点赞湖北好故事,媒体在报道中讲好"中国故事"为例,浅谈如何在突发疫情报道中讲好"中国故事"。  相似文献   

8.
与其他社会化媒体不同,微信朋友圈的出现,使其与用户的社交人际关系圈更为紧密。微信"点赞"逐渐成为一种人际社交方式,作为一种受众互动行为在社会流行。文章从"点赞"行为到用户"点赞"行为的心理解读,引出"点赞"行为带来的经济效益,最后对于"点赞"文化引发自身思考。  相似文献   

9.
微信是一个生活方式。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对微信朋友圈内容"点赞"表达自己的关注与态度,笔者试通过对朋友圈内容、何为"点赞"、为何"点赞"、"点赞"的思考等内容展开分析,探讨微信朋友圈"点赞"传播行为。  相似文献   

10.
博客的盛行标志着中国自媒体时代的到来。自媒体时代对中国新闻改革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而在这一冲击下,"恶搞"这种次文化的流行究竟有着什么样的社会和文化原因?应如何疏导这种文化,使它最终向世俗关怀、终极关怀的理想方向发展?本文对此作了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11.
全媒体时代,爆款一词魔力巨大,蕴藏着无穷能量,成为新媒体竞相追逐的目标。在编采实践中,笔者发现,花了一番心思编辑出来的一篇文章,推送后反响并不强烈,收获的点击率也不高,别说获得诸多点赞了。原因何在?笔者分析,主要的原因在于缺少"共情"。也就是说,推送的文章没有找到与读者、社会的共情力和共鸣度,读者的关注度和互动兴趣没有...  相似文献   

12.
随着智能手机的大众普及,移动应用的不断更新,"全民摄影"已悄然到来。"全民摄影"在辅助提升大众的审美情趣、引领时尚潮流变迁的同时,对高校摄影艺术的影响也在不断渗透。笔者通过对"全民摄影"的特征和特色分析,和由此产生的对高校摄影教学影响分析,对如何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积极改革摄影教学进行了深入思考,为进一步提高"全民摄影"时代下的高校摄影教育水平,提出一些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13.
社交网络的激烈竞争,使得"点赞"功能在各大社交网络应运而生。"点赞"的用户群集中在青少年,新颖的传播方式给用户带来全新体验的同时,也改变了青少年的社会交往方式。"点赞"操作便捷,但却传递着暧昧模糊的内涵,对青少年的人际传播产生了多重影响。本文主要通过研究"点赞"行为和点赞动因,透视"点赞"行为对青少年人际传播产生的具体影响。  相似文献   

14.
卷首语     
精心策划,满心期待,2015年第1期终于付梓!2014年9月,槐师来哈尔滨授课期间,送给我一份"大礼";2015年专题策划——纪念"走向权利时代"专题讨论十周年。彼时,国新和超平二位老师也在,都为这个创意点赞,认为刚刚过去的十几年,中国图书馆事业富有激情、荡气回肠,的确应该认真梳理也值得思考。十月,2014年中国图书馆年会,由范并思老师起草的约稿函"权利时代的图书馆"飞入一  相似文献   

15.
视频直播将成为"两微一端"后移动互联网的重要入口,用户量、传播力迎来更大突破,"边走边看边播"和具有"临场感"的移动视频直播时代已经到来,因此笔者以互动仪式链这一理论分析了直播间内部的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16.
随着数字时代到来,如何在重大科技新闻报道中突围,成为晚报的一个难题.回顾2008年,"神舟七号"发射升天不仅是展现我国科技实力的一项重大事件.  相似文献   

17.
吴佳妮 《视听》2016,(6):109-111
在Web 2.0到来之后,以微信为代表的自媒体迅速发展,与此同时,"草根文化"也在普通大众的生活空间中快速流行起来。在自媒体时代,"草根文化"的发展更趋于多元化。本文基于对微信自媒体及"草根文化"的概念和特点的研判,探究微信视域下的"草根文化"生态。  相似文献   

18.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娱乐消费时代的到来,花费大量时间阅读某一读物的人群日益减少,"浅阅读"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书籍畅销成了出版界追求的目标,对于出版社和商家而言,畅销书意味着经济利润和品牌价值.  相似文献   

19.
刘利樱 《青年记者》2016,(32):77-78
企鹅智库2016年发布的《微信数据化报告》显示,自2012年8月23日微信公众号正式上线以来,截至2016年2月,微信公众号总量超过了1000万,用户数也已超过7亿.①其中引人注目的是,2015年3月,微信正式邀请一批公众号参与"赞赏"功能的内测.与符号点赞不同,"赞赏"也被称为"物质性点赞",即用户自愿为公众号的内容付费,金额从1~256元不等.在微信公众号大行其道的当下",赞赏制"是提高用户参与、加强与用户互动,从数量型"涨粉"转变为强调粉丝对内容的认可度的重要手段,无疑属于粉丝经济开发的新举措.  相似文献   

20.
网络传播时代的编辑观念更新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一 本文所谓网络传播时代,是指因特网作为一种崭新的传播媒体日益对人们的生存方式产生深刻影响的时代.当编辑学界还在为编辑学的基本问题众说纷纭的时候,当出版界正在酝酿"造大船"的时候,因特网在我国的迅速发展已经使得传统的主要传播媒体--纸质图书的传播模式由"作者--出版--读者"一下子变为"作者--读者"."编著合一"得以回归,"人人都可出版"的时代到来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