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电动汽车轮毂电机结构封闭,散热性差,运行过程中温升较大,对其稳定性、可靠性影响较大。为提高对温度预测的求解精度,提升电机性能,温度场的建模求解方法不断发展。总结了电机内部各类损耗计算方法最新进展,分析了温度场计算的两种建模方法:有限元法(FE)和集总参数热网络法(LPTN)及其应用。针对电机内存在的复杂多物理场问题,多场耦合方法在温度场的建模和求解中逐步得到发展应用,呈现从单向到多向,从以电磁、热为主的两场耦合向电磁、热、流、固等多场耦合发展,温度场的求解精度和速度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轮毂电机驱动的电动汽车的行驶性能、给电动汽车设计提供试验依据,以电动轮为研究对象,设计开发了一款多功能电动轮综合性能试验台,该试验台的基本功能除道路模拟、阻力模拟、车重模拟、惯性模拟外,还具备转向模拟、电制动与机械制动耦合模拟、轮毂电机性能测试共4大功能,并进行了相关试验项目的研究开发,对开展轮毂电机驱动的纯电动汽车的试验研究提供了平台。  相似文献   

3.
基于电动轮综合性能试验台,研究了电动汽车轮毂电机的工作特性,包括轮毂电机驱动电流、效率与输出转矩关系等.利用Labview软件设计出了电机自动运行及测试的相关程序,用于采集电机电压、电流、输出转矩、转速等信号,以及计算电机的输入、输出功率和电机效率,实现数据显示和输出.通过实际测量,试验台测量精度高,性能稳定,并可以判定被测轮毂电机的性能状况.  相似文献   

4.
随着能源与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电动汽车是未来汽车行业的发展核心。介绍了现代电动汽车的驱动方案,阐述了电动车采用轮毂电机驱动技术的优势,指出电动汽车用轮毂电机驱动的关键技术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利用JMAG-Studio软件建立永磁电机的场路耦合的有限元模型,计算并分析永磁电机的空载和负载时瞬态特性,直观地展示电机的电流、反电动势、磁通密度、转矩等性能,并制作成基于电机转子旋转的动画,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电机的基本概念和知识,提高电气自动化类专业的电机类课程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轮毂驱动电动汽车的差速转向系统,基于Acherman-Jeantand转向模型建立了差速转向解析表达式与仿真模型;给出了电机模型并依据其运动学方程设计了等效滑模速度控制器;搭建出包含差速转向模型、等效滑模控制器、电机模型在内的差速转向控制系统。结合实际工况,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中进行轮毂驱动电动汽车差速转向控制系统的仿真试验并与传统PI控制系统进行仿真对比。仿真试验结果表明:文中所建模型是正确的,控制系统是可行的;体现了等效滑模控制对差速转向系统控制响应时间短、超调量小、鲁棒性强等优势。  相似文献   

7.
基于AVL电机测试台架,设计并搭建了电动汽车驱动电机测试平台,借助PUMA OPEN系统,通过设计自动控制序列程序对电动汽车用永磁同步电机的稳态和动态特性等进行了自动化测试。结果表明,被测样机的功率输出稳定、效率高,转速、转矩动态响应速度快,其稳态和动态特性能够满足电动汽车用驱动电机的特殊性能要求;测试数据为电机逆变器和控制器的设计和开发提供了参考依据。整个试验采用PUMA OPEN自动化测试系统,实现了驱动电机的快速精确测试,具有简化操作流程、缩短测试周期和提高测试精度等诸多优势。  相似文献   

8.
以单体励磁爪极场调制(SECPFM)电机为例,使用仿真软件JMAG和MATLAB对电磁学课程中复杂抽象的磁路问题进行具体化分析,并应用于电机静态特性研究,降低了学生理解“场化路”的难度。首先,在JMAG软件中建立单体励磁爪极场调制电机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根据结构尺寸参数确定电机定子、转子和定转子间气隙的等效磁导数值;然后,在MATLAB软件中建立三维等效磁网络模型,并分析电机静态特性;最后,通过有限元仿真和实验测试均验证了三维等效磁网络建模的准确性和对电机静态特性分析的有效性。该方法可应用于电磁学相关课程教学中磁路原理的分析,有助于学生拓展等效磁网络建模的思维并提高相关的科研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9.
作为分布式电动汽车整车控制技术的关键技术之一,电机驱动控制器具有很强的研究价值和实际研究意义。本文对常用的几种轮毂电机进行比较,选定无刷直流电机作为被控对象,并分析了无刷直流电机的结构和驱动工作原理。经过对比,选择STM32F103R8T6微处理器作为主控芯片,采用星形三相全桥驱动电路,分别利用Altium Designer 10.0和Keil 5实现对驱动控制器硬件和软件的设计。最后,制作出实物样机并在该系统上进行了实验,验证了本次设计的驱动控制器硬件和软件的正确性,满足了分布式电动汽车电机驱动系统的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轮毂驱动电动汽车的操作稳定性,以自制试验样车为研究对象,建立七自由度多体动力学仿真模型并给出驱动电机模型;结合汽车行驶特点,在MATLAB/Simulink软件中模拟突然转向和连续转向两种工况,通过分析特征参量在不同工况下的响应情况,对四轮毂驱动电动汽车操纵稳定性进行仿真研究,在理论层面检验样车的技术性能.研究...  相似文献   

11.
对用于自动门控制系统的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采用基于等效磁路法的RMxprt软件和基于电磁场有限元分析法的Maxwell软件对样机进行设计、分析和计算,并用"场路结合"的设计思路,完成了一台12槽/8极无刷直流电机的电磁设计任务。  相似文献   

12.
针对学生电工实习中使用的台电钻,经常因为短时工作制的、连续运行时间不得超过60min的封闭式电动机做连续运行,其带载能力大大下降使电动机过热而烧毁的缺点,对原来电路进行了重新设计。设计后的电路,可将不同工作制的电动机相互代用,为学校节省了部分资金。实验结果证明,该电路不仅实现了单相异步电动机的过热保护,而且电路设计简单,便于操作、维护和维修。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电力拖动课程学习效率,强化教学效果,减少模拟软件开发周期,针对电力拖动控制电路特点,提出基于ActionScript3的电力拖动模拟软件的开发方法。以模拟三相电机正反转控制电路为例,详细阐述了使用ActionScript3进行软件开发的过程。结果表明,使用ActionScript3开发电力拖动模拟软件,效果逼真、难度小、效率高,为此类模拟软件的开发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4.
针对永磁同步电机对家用HEV的动力匹配、动力控制的工况匹配2个问题,建立合理的电机动力的数学模型.通过参数的取定和试验界定,计算分析了选用电机参数,实现了对车辆动力因素的匹配;同时分析了弱磁工况下实现电机动力控制匹配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现有的混合动力客车能耗评价方法——GB/T 19754-2005试验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评价方法——单一工况当量能耗评价方法。即依据客车怠速、匀速、加速、减速不同工况的不同比例分布,求出其不同的能量消耗,再进行各能量消耗叠加,则可求出其总的燃油消耗量。  相似文献   

16.
设计了适合混合动力大客车使用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分析此系统在助力、阻尼、回正控制模式下电机驱动电路的PWM控制方式,并进行了控制程序设计。试验表明:建立的驱动设计理论和设计的控制方式有效,能满足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可控硅在工业上应用广泛 ,但是 ,目前绝大部分的电力拖动控制电路中的控制开关仍然沿用传统的接触器。作者阐述了可控硅替代电力拖动控制电路中的接触器的可行性和优点 ,并介绍了在典型的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电路中 ,用可控硅取代接触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For a single-motor parallel hybrid electric vehicle, during mode transitions (especially the transition from electric drive mode to engine/parallel drive mode, which requires the clutch engagement), the drivability of the vehicle will be signifi- cantly affected by a clutch torque induced disturbance, driveline oscillations and jerks which can occur without adequate controls. To improve vehicle drivability during mode transitions for a single-motor parallel hybrid electric vehicle, two controllers are proposed. The first controller is the engine-side controller for engine cranking/starting and speed synchronization. The second controller is the motor-side controller for achieving a smooth mode transition with reduced driveline oscillations and jerks under the clutch torque induced disturbance and system uncertainties. The controllers are all composed of a feed-forward control and a robust feedback control. The robust controllers are designed by using the mu synthesis method. In the design process, control- oriented system models that take account of various parameter uncertainties and un-modeled dynamics are used. The results of the simulation demonstr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control algorith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