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个人素质也随之上升,越来越多的人希望通过各种渠道获取更多知识,而阅读就是人们获得知识的一个有效途径。图书馆能够为人们提供阅读服务,但是在新媒体时代到来后,人们所处的阅读环境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于传统的阅读方式存在一定局限,导致图书馆尤其是县级图书馆的工作遭遇瓶颈,在阅读推广方面也遭遇更大的挑战。基于此,我国县级图书馆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为广大民众提供质量更高的阅读推广活动,需要对此展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以及科技水平的逐步提高,处在新媒体时代的人们在获取知识信息途径方面有了更多元的选择,高校学生也不例外。在国家大力提倡“全民阅读”的背景下,高校学生的阅读方式也发生了巨大改变,高校图书馆对于新媒体的推广也愈发重视,而在阅读方式选择方面,微媒体凭借其明显优势成为了首选。基于此,本文将主要针对新媒体时代高校图书馆微媒体阅读展开探讨,希望能为相关从业者提供参考,共同为推进高校图书馆事业发展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科技水平不断提高,传统的媒体不断被新媒体所冲击,处于现在的新媒体时代,媒体之间的竞争很激烈。作为我们的新闻采编在这样的条件下,应该不断提高发展采编能力,迎接我们所面对的挑战。针对新媒体时代的特点,研究如何培养以及提高我们的采编能力。  相似文献   

4.
周桂叶 《兰台内外》2022,(35):67-69
图书馆作为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文化的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图书馆所提供的服务也要不断调整以适应时代需求。在当今信息化时代,图书馆不仅要为读者提供优质的阅读环境以及相配套的基础设施环境,还应与时俱进,重视科学技术的投入与使用,不断加强图书馆馆员服务情绪管理能力。图书馆馆员情绪管理直接影响图书馆整体服务质量,因此,为了更好地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应该对图书馆馆员读者服务情绪管理对策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是我国互联网科技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新媒体背景下,我国人民的娱乐形式多种多样,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但是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对我国的传统媒体以及传统媒体人造成了很大的冲击。播音主持是我国传统媒体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以前的某个阶段内受到了观众的喜爱,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相应的传统媒体人应该意识到自己的职业生存危机。在现阶段我国传媒大学以及相关的传媒专业教学过程中,应该改善原有的教育教学模式,让传媒院系的学生具备更加坚实的理论基础知识以及适应新媒体时代到来的能力。本文通过分析新媒体时代的含义以及新媒体时代播音主持面临的挑战,探究新媒体环境下播音主持的发展方向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环境下,我国高校图书馆也步入了一个全新智能化、网络化时代,新媒体阅读方式也在这一过程中应运而成,相较于传统阅读方式而言,其更好地符合当代大学生阅读习惯,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当代大学生学习行为以及学习环境。为了能够更好地发挥出高校图书馆功效,本文则基于新媒体阅读特征对高校图书馆读者互动服务方式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人类已进入新媒体时代。新媒体不仅改变了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而且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阅读方式。针对新媒体时代读者新兴的阅读方式,图书馆采取对策以满足新媒体时代读者的阅读需求,可为图书馆的发展赢得更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8.
王辉 《传媒》2019,(16):66-68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越来越大。传统的图书主要依靠纸质媒体,而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人们不再满足于单纯的纸媒,逐渐转向有声音、图片的新媒体。新媒体时代,传统图书出版需要不断利用新媒体手段实现融合发展,才能不断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读者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倚海伦 《图书馆》2012,(3):17-19
以互联网、手机等为代表的新媒体时代已经到来,它不断地改变着人们的信息消费方式、生活方式,甚至是思维方式,这些变化对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图书馆员应直面技术化生存、信息超载、信用危机、知识鸿沟等新媒体生存问题,树立新媒体观,以科学的思维、态度、方式对待和处理新媒体技术给图书馆带来的诸多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今多元化的媒体技术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人们的学习与生活也在不断地受到影响,而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媒体行业的创新,数字图书馆逐渐取代传统图书馆,在人们的学习以及信息的获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为了更好的顺应新媒体技术发展的潮流,新的数字图书馆管理形式应运而生,笔者在此针对目前新的数字图书馆的管理模式以及今后发展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信息传播方式也在不断的改变。新闻传播的方式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更加丰富多样。新兴媒体以数字化为基础,对社会的信息传播有很大的影响,改变了人们在生活中对信息获取的方式。网络的发展,增加了信息的传播量,需要新闻采编工作人员提高采编能力和自身素质,适应新媒体时代下对新闻采编工作人员的要求,结合新闻采编现状,提出提高新闻采编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刘晓静  孙妍 《新闻传播》2023,(15):44-45
随着5G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新媒体迅速发展不仅改变了当今人们的生产与消费方式,同时也对教育行业产生深远影响:传统的授课方式与课程设计已经无法满足互联网时代下教育发展需要,教育方式与内容设计上都需进行一定的改革调整。在新媒体时代大潮下,艺术设计教育也正经历着传统“经典设计”到“计算设计”的理念变革,本文从新媒体视域下文化艺术传播角度切入,分析当今社会大众文化审美需求变化并研究碎片信息时代各领域知识及文化传播与高素质的创新应用型艺术设计人才间的需求关系,对艺术设计教育改革实践提出个人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涌现以及人们对电子通讯和网络的日益依赖,传统的阅读方式正悄然发生着改变。从传统的纸质阅读到网络阅读,再到时下盛行的"屏读",多元化的阅读媒介,造就了新的阅读时代。如何在新阅读时代进一步发挥高校图书馆的职能作用,促进高校图书馆工作深入发展,已成为高校图书馆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新媒体时代,人们对知识内容的需求不断提高,对提供知识的渠道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图书馆必须针对读者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求,不断创新服务理念和服务方式,建立适应大学生较强主体意识和平等参与意识的新型服务制度,创设各种新媒体平台,开创大学生无阻碍服务新天地.  相似文献   

15.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互联网科技的不断覆盖,传统的信息传播途径发生了改变,实现了快速的信息传递过程。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信息技术在新媒体中的广泛应用也给电视新闻的采访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传统的新闻采访工作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新闻获取的需求,所以,电视记者的新闻采访工作应做出相应的改变,在新媒体时代的背景下,应不断提高采访工作的真实性与高效性,实现快速、准确的新闻采访,从而促进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王凌燕 《采.写.编》2021,(12):126-127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新媒体用户迅速增加,数字阅读方式成为主流.传统的纸质阅读方式以及传统期刊受到人们的冷落,众多新媒体平台的出现,对传统期刊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传统期刊的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在新媒体时代,传统期刊需要在管理、内容、表现形式、经营方式等方面进行创新,走出一条符合时代趋势的特色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7.
石磊 《兰台世界》2006,(9):58-59
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传统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将为知识管理所取代。图书馆如何运用知识管理理念指导和优化数字图书馆资源的开发建设,以提高图书馆在不断变化的数字环境下的应变能力,是图书馆在21世纪自我生存和发展的必需。本文阐述了知识管理的涵义、特征,并探讨知识管理在图书馆实施的方向和策略。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媒体业务的不断发展,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途径受到一定影响,给人们的生活及工作方式带来了极大变化。新媒体技术给图书馆服务带来机遇与挑战,正是这些新媒体的诞生才能够体现出创新与发展。本文对图书馆云系统的构建进行阐述,通过对新媒体环境下图书馆内部优势及劣势、机遇与危机的分析,更好地了解新媒体技术在图书馆服务中的应用趋势,并且针对新媒体技术在图书馆云系统中的实际应用进行具体研究。  相似文献   

19.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人们对于智能化的信息设备依赖性逐渐加强,其获取信息的方式也逐渐呈现碎片化的趋势,而传统的新闻传播方式、新闻采编方法已无法适应时代的潮流,因此必须做出改变来适应时代的变迁。本文在对新媒体时代下电视新闻采编创新的作用进行分析后,对现阶段新闻采编的发展状况进行概述,并对新媒体时代下如何更好地进行新闻采编工作提出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水平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对知识的汲取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书面上,知识的渗透可以通过各行各业,图书作为渗透知识的重要途径,必须要适应时代的发展趋势.如今,新媒体的兴起给传统图书出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数字化时代让人们越来越依赖电子阅读方式,因此,传统图书出版面临着巨大的转型.在时代发展的背景下,要努力进行创新,以此来促进传统出版行业的蓬勃发展,本文将围绕传统图书出版与新媒体融合为话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