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洪宾 《现代传播》2004,(4):83-86
本文勾勒财经媒体及财经新闻的历史轨迹、嬗变过程,然后探寻它与传统意义上的经济新闻、经济媒体的同构与差别,解析二者之间既有的历史顺承关系以及财经媒体、财经新闻传播在形态上对后者的"超越";最后,对"扩张时期"的财经媒体"热"起来的多重原因、若干趋势进行了描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的发展,媒体向财经新闻和专题报道进一步倾斜,越来越多的记者加入到财经记者的队伍中来.除了专业性财经媒体,一些都市类报纸甚至党委机关报也纷纷加大财经新闻报道.那么,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财经新闻?财经新闻的视角取向是什么?怎样写好财经新闻?财经记者必须具备什么素质?本文就财经新闻在向大众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关键性问题,谈谈财经报道的采写.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2007年中国股市的火热和普通百姓投资理财热情的高涨,媒体在财经新闻报道上也展开了较量。做财经新闻历来是报纸的长项,但这一次,财经报纸却似乎"输"给了网络,著名门户网站新浪网推出四大"千万级财经博客"(博客点击率超过千万),成为股民追捧的新热点。"看博客炒股"被海外媒体称为中国股市新现象。  相似文献   

4.
新闻的生命在于真实.财经新闻与数据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财经新闻报道中确保财经数据的真实、准确,对读者和媒体而言都十分重要.随着财经媒体间竞争的加剧,其商业化性质越来越明显,媒体为了追求商业利益和眼球经济而制造虚假新闻的现象屡见不鲜,严重损害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原则.  相似文献   

5.
经济化的大潮使人们越来越关注财经新闻,除了迅速崛起的专业财经媒体,不少市民类报纸也纷纷开辟和增加财经新闻版面。与社会新闻相比,财经新闻因为专业性强,缺乏天然可读性,因此很难吸引普通读者。如何让相对生硬的财经新闻为更多的读者所接受,这就要求财经新闻工作者对财经专业问题加以诠释,实现专业性与可读性的"联姻",以提高财经新闻的传播效果。只有让财经新闻"软着陆",才能吸引并留住读者。  相似文献   

6.
在多年来经济强劲增长的背景下,中国传媒市场走过了飞速发展的全面扩张期,目前又进入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互激荡的整合期。国际媒体与中国媒体近年来在财经新闻报道领域激烈角逐,国际财经媒体巨头如英国《金融时报》、美国《华尔街日报》用网络媒体抢滩中国市场,国内各大媒体纷纷增扩财经新闻报道的板块,提高财经报道的质量,尤其是近几年国内几大财经报刊集中问世,数峰并峙,财经新闻报道市场的竞争十分激烈。  相似文献   

7.
纸质财经媒体卖什么?本文认为,观点是当今纸质财经媒体第一卖点。本文所说的“观点”,包括言论及观点性财经新闻。所谓观点性财经新闻,就是采写者在报道过程中,对所占有的财经信息进行梳理、分析、判断、整合,对财经事件、政策、现象、人物等加以独特解读,把深藏在芜杂的事实背后的深刻理念和普遍规律、发展趋势呈现给读者的新闻。  相似文献   

8.
正新闻媒体是社会的守望者,这是新闻传播学的一个基本原理。在市场经济大背景下,城市晚报的财经记者如何履行对社会的守望责任?怎样把财经新闻做得既有前瞻性又贴近百姓的需求?笔者多年接触并从事财经新闻报道,一直在尝试"财经新闻民生化"之路。从贴近性上做文章,让百姓乐读财经新闻新闻很重要的一个特点是贴近性,贴近性对读者最具吸引力。河北《保定晚报》作为本地媒体,跟其他媒体竞争的过程,不是拼娱乐性和是否面向全国,而是  相似文献   

9.
马小彦 《新闻窗》2010,(2):49-50
中国经济飞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国内财经媒体的极大繁荣。老牌的三大证券报雄风犹在,《21世纪经济报道》、《经济观察报》、《中国经营报》实力雄厚,发展势头不可小觑。而由于网络传播的放大效应,专业财经媒体的社会影响力日渐扩大,这直接打压了都市报财经新闻报道的影响力。都市报财经新闻报道如何在目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这确实是一个需要思维创新、行动创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高向军 《青年记者》2012,(32):31-32
综观国内报纸,财经新闻报道仍然存在新闻源不够宽泛、内容不够深入、形式呆板单调等问题,探索创新之路是财经媒体人的共识。本文就当前国内报纸财经新闻报道的目标定位、内容结构、表现形式、报道视角等方面进行分析,探求财经新闻报道的创新之路。现状:"无报不财经"大约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国内的财经新闻报道进入大规模扩张阶段,目前,平面媒体的财经新闻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结构和丰富的内容。这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市场环境中成长起来一批专业化报纸。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财经新闻日益受到公众的关注,财经媒体在提升国家软实力中的责任越来越大,中国财经媒体应该在经济领域成为传递中国声音的渠道、回击不实报道的阵地和沟通中外受众的桥梁。  相似文献   

12.
唐柳晴 《今传媒》2012,(8):45-46
美国次贷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中,对西方财经媒体的批评,使西方学术界开始反思财经媒体在危机中的作用,自省财经报道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分析总结了西方财经报道中存在的不足和面对的主要挑战,并对财经记者如何在新形式下做好财经新闻报道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李燚 《新闻与写作》2020,(2):114-114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媒体上英语财经新闻所占的比重在逐渐加大。为了满足受众的需求,国内国外的媒体也都越来越重视对财经新闻的报道,能否将英语财经新闻写好也成为了衡量财经记者是否具备国际传播能力的一项指标。《英语财经新闻报道与写作》一书,通过参考借鉴国际主流的英语新闻报道方面的相关著作,针对中国读者的实际情况编写了这本教材,目的在于帮助学习者快速掌握如何使用英语进行财经类新闻文体的写作,并介绍了英语财经新闻报道的基本文本框架和思维逻辑。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全民财经时代的到来也使财经新闻需求出现了较大的扩张。选择百姓化财经新闻报道路径和坚持"以受众为中心"的报道理念是提升财经新闻传播效果的重要转型方向。本文则从财经新闻报道现状为切入点,探究分析财经新闻报道百姓化应遵循原则以及未来发展路径,望进一步拉近读者和受众之间距离。  相似文献   

15.
王晓乐 《现代传播》2007,(4):132-133
2007年6月9日,由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主办的"两岸三地财经新闻高层论坛"在北京举行,本届论坛主题为"影响中国:财经媒体的力量".来自内地及港台地区的五十余家财经媒体代表会聚一堂,与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一道,对财经媒体的热点问题和发展前景进行了深入探讨,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华文财经媒体的使命、责任与核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田力 《新闻传播》2015,(2):56-57
互联网已经成为当前新闻资讯传播的重要渠道,但以海量信息为主的传播模式逐渐暴露出其固有缺陷。随着中国投资者对财经信息个性化需求的出现,传统财经媒体转型迫在眉睫。本文以"第一财经即时新闻编辑平台"为例,对财经新闻数字内容发布系统和用户个性化定制系统的研发理念、框架结构进行了论述,并结合第一财经发力垂直服务领域、提高数字财经资讯附加值的具体举措,阐述了该系统在重构新闻产业链、推动财经新闻智能化传播方面作出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自媒体时代背景下,用户的基本诉求是阅读轻量化。而财经新闻拥有着极强的专业性,财经记者该如何自处,本文通过对财经新闻的受众进行细分:专业投资者、财经爱好者及高学历人才、有理财需求的公众,基于对三类不同受众对财经新闻的需求以及自媒体时代下记者和受众的触媒习惯的新变化,笔者对财经新闻人才应具备的职业素养进行了整理,例如扎实过硬的经济理论知识、深度分析与预测的能力等等……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财经新闻报道日益受到重视,财经记者成了"香饽饽",地位和身价直线上升。中央财经大学一位教授曾预言:"在未来15年乃至更长时间内,财经新闻将成为中国乃至全球新闻界越来越重要的组成部分,与此同时,优秀的财经记者和编辑也将随之成为最为抢手的新闻从业人群。"①但是,目前我国财经记者的整体水平却不尽如人意,成为制约我国财经新闻发展的重要瓶颈。  相似文献   

19.
面对全国性专业财经媒体和晚报(都市报)类报刊民生财经的双重挤压,地方党报财经新闻报道的空间受到一定制约。地方党报须立足本地区,走高端、专业化的差异化竞争之路,做区域性主流财经大报,为地区经济发展造势,为工商界人士解渴。  相似文献   

20.
区域财经深度报道,是对区域商业发展最具建设性的报道。要做好区域财经深度报道,对财经记者的政治素养、财经知识储备、业务技能等方面提出了较高要求。从写作技术的角度分析,要做好财经深度报道,更为重要的是提炼财经新闻主题,把握好新闻立意之度。所谓度,其含义应当是遵照执行的标准与法则。笔者认为,理解深度报道立意之度,虽然不能如法则一样刻板而条分缕析,不过,可以理解为新闻立意把握的宏观原则与微观分寸。因此,需要财经记者从吃透宏观经济政策的"高度"、把握好对区域经济影响的"宽度"、分析财经报道要力求"深度"、拓展深度财经报道的"维度"等四个层面来确立财经新闻立意的边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