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新闻的"新"字要求越来越高,时效性成为重要的新闻要素,大众媒体必须对新近发生的事情做出快速反应,传播速度越快越能得到受众的信赖,也越有利于塑造自身的媒体公信力,而连线采访是实现这一目标最直接也是最简便的手段,它对导播的选材和策划,对节目主持人在直播中把控连线的走向,对记者在新闻现场的感知能力、总结能力、报道能力的要求都在不断升级。一个好的广播连线节目必须做到关心受众所关心的事件,主持人问受众想问的问题,记者提供受众想知道的情况,只有做到这些才能在残酷的竞争中保持自己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景兵  陈晓海 《中国广播》2010,(10):11-13
举世瞩目的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拉开大幕,如何参与这一重大活动的直播报道,如何引领受众全方位品味世界多元文化,如何将他乡的国际盛会融入本土的万千气象,是地方媒体始终要面对的问题。本文以北京电台上海世博会大型音视频现场直播为例,探讨了重大报道在前期策划、节目设计、报道方式等多方面满足本地受众需求的思路和做法。  相似文献   

3.
第二十三届中国新闻奖去年底揭晓,北京电视台《雨中进行时——7.21北京特大暴雨》大型直播报道出人意外地荣获电视直播类一等奖。说意外,原因有二:一是作为地方电视台的一个区域性灾害报道战胜了"神十发射""雅安地震""十八大召开""钓鱼岛争端"等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不仅获奖而且获得一等奖;二是《雨中进行时》虽然是一次历时十多个小时的大型直播,使用的3G回传包而不是卫星直播车。特别是3G回传设备应用,在特大自然灾害的直播报道中尚有多见,充分彰显了全媒体时代信息技术的强大威力,这正是中国新闻奖评委们看重的原因之所在。  相似文献   

4.
实现"硬新闻"的"软着陆",是媒体期望,更是受众需要。作者从采写亲历中总结出"沉到底、浮起来、跳出去"的方式写好科技新闻。  相似文献   

5.
苏昕  张星 《新闻知识》2001,(1):36-37
当今社会讲究注意力经 济,报纸也要最大程度地吸引 受众的注意力。当今社会亦处 于知识经济时代,科技新闻在 报道中的比重逐步增加。科技 作为第一生产力,也与其它产 业、学科有更多的结合,人们 关注科技的角度变得多样化, 对科技新闻提出了更高的要 求,有了更多的企盼。而且,科 技新闻越是广泛地被受众接 受,越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 所以,提高科技报道的可接受 性、增强科技报道的关注点, 被日益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增强科技报道的关注点, 不仅是准确表述让读者读懂 科技新闻,而且要转变科技新 闻发现视点,贴近生活,满足 受…  相似文献   

6.
罗宁 《记者摇篮》2007,(6):95-96
随着时代的发展,广播电视节目中直播节目越来越为人们所青睐。直播节目的时效性与真实感拉近了媒体与受众的距离。从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直播报道到“9·11”恐怖袭击事件的追踪报道再到伊拉克战争的全面直播,受众犹如身临其  相似文献   

7.
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自3月20日起至4月30日,完成了频道创办以来力度最大的一次直播———“关注伊拉克战事”特别报道。此次报道在节目的制作水平、内容的丰富程度、报道规模、报道手法等方面均较以往有大的突破。特别报道的成功推出,提升了中央电视台的国际影响和在海内外受众中的地位,这是央视国际新闻报道主动全面参与国际传媒竞争、与时俱进的一次成功尝试,其经验值得总结。  相似文献   

8.
对于地方电视台来说,当下面临形势已然进入了一种新常态。一方面,新媒体的影响和冲击日益明显;另外一方面,央视、卫视也不断通过内容升级、节目创新、渠道拓展等方式,蚕食着地方电视台的收视率以及市场份额。笔者认为,地方电视台做好主题报道应遵循的"三力"原则,即吸引力,平衡力,影响力。只有这样,才能让主题报道有深度、有力度、有厚度,才能吸引更多的受众关注,从而真正达到正面宣传,高效传播,舆论引导的目的,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9.
农业报道是各个媒体不可或缺的重要报道板块.当下,要做好农业报道,必须把握并遵守其中"不变"与"变"的报道原则."不变"的是"以人为本"的新闻观、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宣扬科技带动农业发展的理念;"变"的是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农业报道内容与形式的创新,必须紧跟时代潮流,与时俱进,生产出受众喜闻乐见的农业报道.  相似文献   

10.
严凌辰 《新闻传播》2021,(7):113-114
网络直播节目是随着社会科技发展而产生的新型节目形式,网络直播节目与受众间有更加高效的互动性,更具亲民性也更加碎片化。总的来讲网络直播节目的出现改变了过去传统的录播节目形式以及电视直播形式,其优缺点也十分明显。而网络直播节目的主要艺术形式对受众的心理感官存在影响,如何更好地利用视听语言等艺术手段给予受众更好的观感是当前网络直播所面临的问题。本文主要就网络直播节目的特点展开讨论,并阐述网络直播节目艺术呈现形式对受众心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胡海阳 《新闻战线》2023,(10):94-96
融媒时代,主流媒体应当始终坚持社会责任,推出满足受众需求的优质内容,吸引更多受众关注和支持,打造能够多平台共享的精品节目。“帮帮团”作为电视民生新闻节目,通过直播等新媒体手段,增强了节目的传播效果,提高了节目的可看性,体现了节目的服务意识,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2.
韩兰兰  施莉 《中国广播》2008,(10):92-94
北京奥运会期间,中央电台以全方位、多角度、多频率、多媒体方式对这一盛事进行了全天候、大规模的直播报道。为配合奥运宣传,中央电台启动“重大宣传报道受众研究配合方案”,将受众研究工作视为奥运报道重要的组成部分,多渠道收集受众反馈,快速分析梳理反馈信息,当日将重要反馈输送到各节目部门,形成通畅的信息采集、分析、反馈机制,取得较好成效。  相似文献   

13.
随着技术手段的日新月异,新闻单位在突发事件中越来越广泛地使用直播和连线报道方式,以实现最优传播,从而吸引受众、引导舆论。本文从公共突发事件中,抽出"台风"这一新闻事件,以"莫拉克"台风报道为例,对沿海城市台台风报道的对策与实践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4.
受众,在传播学中是读者、听众、观众的统称。"受众意识"对于电视记者来说,是指在采访报道中要树立观众观念。树立和强化"受众意识"是做好采访报道、办好电视节目的需要,也是为受众服务、提高节目收视率的需要。一、树立"受众意识"报道要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正确的舆论导向是新闻工作的生命。现阶段,维权  相似文献   

15.
新媒体时代的大部分网红呈现"抛物线"的发展轨迹,在经过前期IP的崛起、优质的内容和一系列的互动行为逐步吸引受众,关注度直线上升。当受众群达到一定的数量后,由于网红吸引受众的内容创造力不足,受众关注点的转移等原因导致受众群的缩小。网红想要持续性发展,需要保持独立的个性和思考,并且要坚持学习新知识,做知识型网红。  相似文献   

16.
《直播台湾》是继2006年《海峡西岸行》之后,两岸联手打造的又一大型电视系列直播节目。节目策划、直播主题、内容编排等无不体现出鲜明的受众观,主要表现为凸显受众意识、满足接受期待、体现生命关怀、鼓励受众参与。  相似文献   

17.
解雯昕 《现代视听》2012,(10):66-69
近年来,中国电视新闻现场直播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央视"神九"直播前中国电视新闻现场直播存在的问题及央视"神九"直播针对这些问题的完善措施,希望能解决目前仍存在的问题,使现场直播成为新闻频道的节目常态。  相似文献   

18.
周凯 《新闻记者》2012,(9):88-91
在"神九飞天"报道中,各类媒体的报道方式有所不同,包括网络媒体在内的新媒体无论在报道内容、报道方式还是在报道手段等方面都有创新之处。本文从网络媒体的创新手段以及与其他新媒体的有效合作这两方面,对"神九飞天"新闻报道的模式创新之处予以分析,力求探讨一种兼具新闻时效性和社会影响力的科技报道模式,为重大新闻专题报道的传播创新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张硕 《新闻传播》2010,(3):62-62,64
好新闻在选材上是贴近百姓生活的;新闻传播者的态度、语气是亲切易沟通的;而且新闻不只是用事实说话,还要让述评成为人民的"喉舌"。BTV-5的晚间新闻直播节目《首都经济报道》注重编播本地新闻,讨论话题贴近大众生活,且多关乎受众切身利益,同时重视与受众互动,主持人的短评代表百姓心声,堪称好新闻的典范。  相似文献   

20.
新媒体语境下,视频信息不断被强化和丰富,受众文本诉求发生改变,对电视新闻提出深度化的渴求,对电视新闻节目创新提出新要求,电视新闻媒体在"抢眼球"基础上,更应"抢大脑",而直通现场的新闻直播、坚持对主流新闻内容的关注、兼具智慧与趣味的新闻表达、以平视的新闻视角构建公众话语空间等方式是可实现电视新闻不仅"抢眼球"更能"抢大脑"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