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篮球职业联赛NBA进入中国已经有30多载。通过电视、新媒体和事件营销的传播,中国市场成为NBA在全球的第二大市场。本文通过NBA在电视、新媒体和事件营销这三大领域传播的分析,来探讨NBA是如何构建在中国传播渠道。本文立足于传播政治经济学两大基本概念——商品化和空间化,以此视角去解读NBA传播过程,并将之与中国篮球联赛CBA进行比较,希望从中能获得一些对CBA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分析《纽约时报》对奥巴马竞选期间的报道,运用传播政治经济学的视角与方法,以商品化、空间化和结构化为切入点来分析美国社会权力如何在被建构的同时又反过来建构其社会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胡雪瑾 《东南传播》2024,(2):137-139
视觉传播重构了网络传播语境,视觉引流成为支撑网络媒体盈利的主要途径,由网络视觉传播失范所带来的伦理失范、价值观冲突和文化休克,引发了视觉色情、视觉暴力、视觉欺诈、直播翻车、视频盗版、侵权等一系列问题。建构视觉媒介话语空间的网络伦理秩序是使网络社会溯本清源,进行网络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本文从视觉人类学的研究视角对网络视觉化表达、传播媒介与受众的互动关系、传播组织结构三个向度思考网络伦理的建构,提出受众逐渐从制度化约束向自觉化约束演进的网络伦理建构路径。  相似文献   

4.
2011年5月在复旦大学召开的当代马克思主义视野下之传播与社会变迁国际学术研讨会通过不同学科、不同理解的思想碰撞,既重构着马克思主义传播理论、方法与学科定位,又回应了社会变迁中传播商品化、空间化、结构化等现实命题。  相似文献   

5.
崔莉萍 《新闻大学》2012,(4):98-103
本研究旨在探讨当前节日传播建构的文化空间议题。文章概括分析了传统节日在当下的传播状态,并比较了西方节日在国内的传播现状,从节日文化空间建构的四个维度:时间、地点、内容、方式展开,逐步探讨了当前传统节日传播的发展变化及呈现原因。文章最后并关注了节日传播的公共性与国家形象传播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游戏化传播引发传播理念的变革,建构着当代的传播景观。本文分析了游戏化传播建构区域形象的实践特点。研究发现具有沉浸性和互动性的游戏化传播通过游戏场景、游戏机制、游戏角色等传达丰富的区域信息,重构区域景观,凸显区域特色,强化用户对区域的情感依恋,促进用户对区域的访问。基于此,提出通过游戏化传播建构区域形象时要重视区域元素在游戏开发中的运用,深化游戏IP与区域文旅的合作,倡导多元媒介联动等策略。  相似文献   

7.
新媒体时代的传播研究更需要拓展理论空间与学术想象力,找到契合媒介变革趋势、能解释不同时代信息传递与社会结构互动关系的研究径路。知识社会学作为一种探寻人与社会关系的方法论,与传播学有着极深的渊源。近年来已有学者对此进行关注,但多是在传播研究与古典知识社会学的哲学基础上探究结合点,而对以伯格和卢克曼为代表的知识社会学“现实建构”范式及其内在逻辑机制关注不多。传播知识社会学探讨的是作为知识的传播,如何由社会建构成为一种现实,以及主观意义是如何转变为客观事实性的互构性机制问题。从欧洲传播学的最新讨论亦可看到,在深度媒介化的当下,现实建构范式为传播研究提供了更切实的学术想象力。  相似文献   

8.
袁雪渊 《东南传播》2016,(10):96-99
自媒体传播在解构传统媒体线性传播下的传受者关系和话语权体系的基础上,所建构的媒介传播空间呈现出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混淆、公共空间私人化与私人空间公共化、道德空间紊乱等新特点.借助自媒体平台,主体彰显了自己的价值和尊严,促进了道德自主性的发展,但在文化、网络技术和外部环境的多重影响下,主体也面临诸多伦理困境.从伦理层面规避自媒体传播乱象、规范主体行为,需处理好自律与他律、自由与责任、现实与虚拟三对关系.  相似文献   

9.
自媒体传播在解构传统媒体线性传播下的传受者关系和话语权体系的基础上,所建构的媒介传播空间呈现出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混淆、公共空间私人化与私人空间公共化、道德空间紊乱等新特点。借助自媒体平台,主体彰显了自己的价值和尊严,促进了道德自主性的发展,但在文化、网络技术和外部环境的多重影响下,主体也面临诸多伦理困境。从伦理层面规避自媒体传播乱象、规范主体行为,需处理好自律与他律、自由与责任、现实与虚拟三对关系。  相似文献   

10.
尹航  蒋多 《中国出版》2023,(4):66-69
辛亥革命时期正值中国传统出版业向近代出版业过渡的重要阶段,在近代中西文化冲突、汇流与融合中,报刊以其不可取代的大众媒介作用和传播特性,扮演着记录者、参与者乃至建构者的角色。报刊传播的革命触媒效应得益于两种力量的推波助澜。一方面资产阶级革命力量纷纷利用报刊这一宣传工具夯实其舆论阵地,另一方面上海作为出版中心所形成的大众读报时代景观提供了重要的公共话语空间与媒介互动场域。近代报刊的萌芽、成长与繁荣,是在与革命互为因果、相互激荡的过程中实现的,技术革新推动报刊商品化、制度转型引领报馆企业化、供需调节导向报业市场化三个层面的共同作用,促使报刊成为近代出版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传播政治经济学家们将更多的目光关注在对传播媒介内容与受众商品化的研究上,广告商只是作为一种社会建构的驱动力量存在于现有的框架内。对广告传播内容的商品化问题的忽视也许是其研究的盲点之一。广告传播内容的使用价值就在于对人们内心深层次的社会认同意义的缺失的满足,其交换价值在于作为广告商的一种投资参与了为商品注入主观性的意义的生产而将交换价值隐藏于商品的交换价值之中。广告传播内容及传播过程与物理商品生产过程两者共同构成了"商品"生产系统。  相似文献   

12.
李红 《今传媒》2023,(4):117-119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的讲话中强调,把国际传播上升到战略传播的重要位置。我国的体育事业在国际传播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影响着国家形象的建构。本文以历届奥运会中国乒乓球代表团为例,对国家形象建构路径、建构困境和建构策略三方面进行探析。国家形象建构路径:主流媒体引领,而后新媒体渐进融入;突出情感叙事;用户呈现集群化特点。国家形象建构困境:主流媒体报道刻板严肃,偏离受众期待;传播语境上存在隔阂;赛事舆论缺乏引领。对此提出国家形象建构策略:主流媒体改变自己过于严肃的形象,跳出“官腔”桎梏;打破国际传播隔阂;净化舆论空间,做好舆论引领。  相似文献   

13.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组成部分的京剧,不仅是中国的国粹,也是演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媒介,然而,在新旧文化更替日趋迅捷和频繁的今天,京剧的传承和传播遇到前所未有的困境。京剧表演有不同的空间层次,与网络体感游戏空间具有一定的同构性,这是京剧体感游戏空间建构的基础。京剧体感游戏空间的建构,在技术上具有可操作性,符合京剧传播规律,对京剧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袁潇 《当代传播》2023,(4):101-104
虚拟现实技术在科普出版领域中的应用为科普实践与知识传播提供了创新路径。虚拟现实的沉浸式传播契合场景化的传播形式,为读者提供科学体验与意义建构的情境。读者能感受到虚拟场景与真实体验相互交融带来的科普认知经历。虚拟现实技术用开放式、动态性、多线程的阅读模式摈弃了原有“闭环式”的图书体系,并且可以仿真实验操作步骤环节与动态过程,读者在“具身化叙事”阅读中建构着科学精神。基于虚拟现实的科普阅读能够帮助读者建构知识体系,丰富想象空间,提升科普工作的效能与品质。  相似文献   

15.
纪念性空间作为媒介,发挥着传播文化,进而塑造社会记忆、构筑国族认同的功能,衡阳抗战纪念空间既是物质性的空间场所,又是社会文化建构的产物,还是意识形态传播的重要载体,它通过建筑空间、展览、仪式传播等方式,传播抗战文化记忆,建构国家与民族认同。  相似文献   

16.
在碎片化视觉图景所卷入的当代社会,“中视频”的技术话语以及传播实践为消解社会浮躁和建构理性话语提供了新的框架。作为中视频运行的构成要素和基本条件,技术、人类、文本、时空等行动主体合力建构了一种新的传播生态逻辑地图。具体而言:技术要素在去黑箱化的过程中,借由“在地化”搭建以及PUGC实践彰显中视频制作的专业化特性;人类要素的行动者网络建构与全过程参与使中视频的传播呈现再生性交互与社会化传播的表征;文本要素的表意机制与叙事特征使中视频的表达呈现深度化与逆“奇观化”意味;时空要素的参与机制与延伸性使中视频的运转呈现灵活化特征。  相似文献   

17.
《新闻界》2019,(7):25-36
本研究采用质化研究的方法,描述了青少年群体中网络语言传播的"圈层"现象及其常见类型,并通过运用社会网络分析视角对网络语言圈层传播机制的路径分析,提出青少年日常生活中的网络语言圈层化传播的背后其实是其认同或建构的生活方式,青少年网络语言的圈层传播实现了一种跨空间的远距离交往和超时空的近距离聚合,这既是新媒介技术环境下的信息传播模式的革新,也是青少年生活方式日趋圈层化的表征。  相似文献   

18.
王笑圆 《传媒》2021,(12):79-81
社交媒体时代是技术引领的时代,是平台化的时代,也是以用户为中心的时代.品牌建构在移动互联网传播领域面临营销革命.本文尝试从品牌传播视角出发,结合符号学理论,探讨社交媒体背景下品牌形象建构的创意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19.
作为社会共同体,家庭既是一种关系也包含着空间结构。家庭关系是个体最重要的社会关系,家庭空间是个体走向社会前最早接触的传播空间,家庭与传播有着天然的勾连。传播是日常生活实践的主要内容,它贯穿了家庭从建构到消解的全过程。但就家庭成员个体而言,发生在家庭中的传播活动是个体走向社会化的预演,对个体的社会生存至关重要。研究家庭传播是研究家庭的新路径,也拓展了传播学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20.
博物馆本身就是一种媒介,它不仅提供保存、展示、传播和建构社会记忆及历史文化的媒介技术,还通过定义当下与过去相遇的仪式和空间,超越了英尼斯所说的媒介在传播文明时的偏向,提供了一种时间性的空间.进入新时代,中国博物馆以自身为媒介,在建构国家历史、加强公民身份认同、传播国家文化形象、塑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