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首先对影视艺术传播的现代化表现进行了简单的探究,之后分析了影视艺术传播的大众化趋势,最后展开了对影视艺术传播现代化与大众化的发展对策的探讨,希望可以对影视艺术的创作与传播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影视艺术传播现代化与大众化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视艺术传播手段、渠道和方式的不断现代化,使得影视艺术越来越面向大众,影视艺术本身越来越趋向大众化。这种大众化趋势表现为快餐式、消费性、娱乐化、类型化影视作品成为主流,“英雄情结”和“明星效应”成为影视审美的普遍现象,影视艺术的生产和传播呈产业化发展态势。影视艺术的大众化趋势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也带来影视艺术的低俗化和庸俗化、崇高人文精神的缺失、社会批判功能及教化功能弱化等种种问题,值得我们深刻反省。  相似文献   

3.
随着电视、广播、电影、网络等现代视听艺术及媒体传播的高速发展,与亿万受众的日常生活和整个社会息息相连的大众文化开始形成,我国的影视艺术进入了民族化、大众化、现代化的新时期,大众文化的审美观、价值观常常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鱼龙混杂、泥沙俱下,文化艺术的生态环境也必然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污  相似文献   

4.
网络段子是在网络空间传播的一种短小的民间话语形式。网络段子具有创作主体的大众化与隐匿性,文本形式的多样性与娱乐化,创作内容的丰富性、时效性与焦点性等特点。段子在网络空间频繁使用与广泛传播,彰显了网络段子的功能,使其成为了大众表达观点的载体,阅读者愉悦身心的方式,社会焦点事件的舆情风向标,影视艺术的素材来源。  相似文献   

5.
影视艺术是受多种文化因素合力制约的结果,其本身就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只要仔细审视影视艺术传播的文化环境,就可窥出影视艺术与其文化环境之间其实是一种共生互现的、互为参照的镜像式关系。文化环境影响着影视艺术的生产和传播,影视艺术传播也影响着文化环境。当前构成影视艺术传播文化环境的突出变量有三:一是文化大众化趋势,二是审美取向多元化趋势,  相似文献   

6.
周亚华 《传媒》2016,(6):84-86
互联网的发展,微视频的出现,改变着影视文学的传播格局和传播形态。微视频使影视文学呈现多元化的传播模式,其内容结构和创作手法都发生了改变,强化了与受众的互动,使之更符合新环境下的审美认知,传播属性趋于大众化。本文从微视频对影视文学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以期为提高影视文学的制作水平,推动其创新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沈毅玲 《东南传播》2016,(12):46-48
影视化是传统戏曲文化现代传播的有效手段之一。台湾传统布袋戏依托布袋戏影视作品的创作实现当代影响力的拓展。在台湾电视布袋戏发展史上,昙花一现的节目"阿忠布袋戏"折射出当下传统艺术创新与传播命运:传统艺术只有关注当下,并且保持形式与内容的持续融合与突破,使其成为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股特别的观照力量,不仅愉悦受众,也针砭时弊,才能够与时俱进,焕发生命力。  相似文献   

8.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为影视产业的发展和影视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充足的可能,为增强我国影视产业和影视文化的国际竞争力奠定了基础.建设中国特色主流文化的发展目标成为新时期我国影视文化发展和艺术创新的实践追求.媒介技术与影视艺术的融合发展,为影视创新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立足当代主流文化建设,探索影视艺术的创新发展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由卢衍鹏、王冬梅主编的《影视叙事与艺术创新研究》一书,以影视叙述策略和艺术表达为主题,对影视艺术发展态势及发展路径进行深入分析,为研究我国影视行业的发展和主流影视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有效借鉴.  相似文献   

9.
中国高校影视教育发展战略(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系统论研究角度对中国高等院校影视传播教育发展战略进行了研究。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等院校影视传播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历史性进步,但是,发展中尚存诸多问题。制约中国高等院校影视传播教育发展的主要问题是:影视传播教育观念尚有很大局限。影视传播教育尚未形成学科群的支撑;影视教育尚无完整的体系建构;影视传播教育的内容、方法、手段急需更新。本文认为:高等院校影视传播教育发展战略要在宏现─—观念;中观─—体系;微观─—操作三个共时态层面上予以全面建构。要尽快确立高等院校影视传播教育的时代观念、文化(艺术)观念、素质观念、学科观念;要在三个一级学科(艺术学、新闻传播学、文学)学科群的支撑下,形成以“素质教育体系”、“相近教育体系”、“专业教育体系”三方面构成的完整而又有层次的影视教育运作体系;与此同时,要将拓展影视传播教育内容和更新影视传播教育的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放到突出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民国时期,书籍担当着传播新知和文化大众化的重任,书籍的形式意义和功能的变化引起传统书籍形态由线装书向平装书的转化,也催生了书籍装帧艺术的现代化。许多书籍设计家在吸收西方现代设计思想时,或注重装帧艺术的装饰趣味和形式美,或融合民间艺术因素,创作了大量的书籍装帧艺术经典作品。这些作品体现了强烈的现代创新意识,也为民国时期书籍装帧设计的现代化提供了历史依据,对于当下书籍装帧艺术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王振兴  代湘云 《今传媒》2020,28(5):128-130
微电影的诞生及发展是在经济时代下产生的,在当前世界经济新形态下微电影的发展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因此在新阶段中产生的经济形态也有所变化,可称之为"后经济时代"或"后工业时代"。在这样的时代下面临微电影创作的艺术形式的发展和变化,这也是作为艺术的一种范式。作为视听艺术的微电影创新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经济形态的影响,其自身的艺术形态也会发生变化,进而反映着该时代下艺术形式的诸多问题。为此,本文从"后经济时代"经济形态的变化角度探索微电影创作的艺术形式,以此为影视艺术的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2.
赵桐羽 《新闻世界》2011,(7):230-231
所谓"翻拍",就是一部电影或电视剧走红后,继而又被拍成电视剧或电影,即影视通拍。从艺术表现形式来看,不同形式的艺术,满足的是不同受众的文化需求。创作者的创作意图、作品内容的不同需求及表达效果的差异性决定了影视艺术的不同形式,而每一种艺术形式又制约了作品本身意图的表达。所以,只要现实中存在不同的观看需求,就意味着存在不同艺术形态的生成动力。  相似文献   

13.
《新闻界》2017,(8):89-94
消费视域下,传统主旋律影视的主流化传播力和主流价值观影响力正逐渐式微,面临着制作模式化、传播碎片化、市场边缘化的危机,但这种危机的出现并未泯灭主旋律影视主流化传播的可能。2016-2017年,主旋律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主旋律电影《湄公河行动》、主旋律纪录片《长征》均在市场与口碑上取得良好成绩,印证了主旋律影视在大众消费文化盛行的今天仍具有主流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其关键在于如何进行内容创作与有效传播。本文将从政治逻辑,艺术逻辑和市场逻辑三个基本维度出发,分析主旋律影视的政治意识话语表达、艺术思想价值塑造以及传播过程中对市场痒点、痛点与兴奋点的把握,力求全面分析在消费视域下主旋律影视的主流化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14.
自1998年中国网络文学元年,网络文学发展至今已有二十余年,可谓蓬勃生长,蔚为大观.网络新媒介的变革给予网文创作更多的自由空间和多元化发展路线,从网络文学到影视文本的跨媒介传播已然常态.任何艺术文本都是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统一体,从网络文学中汲取养分,丰富影视作品内容,是多元文化碰撞的一种结果.本文将立足于网剧《陈情令》,探究我国网络文学影视化改编的跨媒介传播现象.  相似文献   

15.
在影视盛行的当下,儿童文学以内容资源形式进入儿童电影实现其跨媒介传播.儿童文学的影视之旅,不仅有效拓展了儿童文学的传播渠道,扩大了其社会影响力,而且通过改编的方式,使中国儿童电影创作获得"源头活水".本研究通过对儿童文学影视之旅历程的回顾,探析儿童文学影视改编的问题,以期更好促进儿童文学的多元传播,探寻到儿童电影新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16.
电影、电视是新兴的视听艺术。100年的电影艺术史和几十年的电视艺术史都有赖于电影技术、电视技术的鼎力支持。没有影视技术,就没有影视艺术。电影和电视最先都是以技术发明的形式出现的。传播技术的进步为影视艺术的发展提供了种种契机,并历史地拓展了其表现空间。本文从影视艺术中技术含量的嬗变,选取一个新颖的、独特的视角勾勒了影视艺术自身的发展历程,提出了有价值的命题──“传播技术为视听艺术带来了什么?”本文以大量的资料,明确的论点回答了上面的论题。列举摄影机的运用、光学器件、声音、色彩、银幕尺寸等技术如何扩展着影视艺术表现力的范围。也列举机械电视、电子电视、摄录器材、卫星传播、电缆电视、电脑技术、多媒体、高清晰度电视等的投入使用,使电视艺术面貌日新月异。论文还展望21世纪影视发展的必然趋势──影视互动,影视整合,技术互补,艺术交融,引入高科技。  相似文献   

17.
张琦 《新闻知识》2012,(7):12-14
高雅表演艺术一直以"高品位、小众化"为特点,但是在当前的传播环境中,只有打破这种小众化的局限,实现高雅艺术的平民化、大众化传播,才能有效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艺术水平。本文就广播电视媒体在高雅艺术大众化传播过程中所展现出的巨大优势,以及优化传播过程的频道策略、节目策略、编排策略及拓展策略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革新,影视艺术传播事业在发展过程中结合了新时代信息传播的优势,以多种方式对影视艺术内容进行整合,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交流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制作出更多高质量的艺术作品供人欣赏。流行文化被广大人民群众普遍接受,反映了普通群众的思想和精神实质,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颜湘君  罗威 《东南传播》2016,(10):118-119
在中外花木兰题材的影视剧中,中国传统民俗元素充溢其间,这些民俗元素不仅深蕴着民族思想和民族文化内涵,而且民俗事象作为影像又具有多种艺术功效,不仅调节影视剧情的叙事节奏,而且提升了影视艺术的审美娱乐性和教化功能。研究花木兰题材影视剧中的民俗文本,探究民俗文化与影视艺术的契合点,为中国民俗文化的传承与传播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0.
每一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媒介环境,而媒介环境决定人们的文化消费方式。我们可能已经明显地感受到,随着电子媒介特别是电视的普及,影视媒介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不断增强。影视媒介消费占据了人们大部分业余时间,成为消遣娱乐的主要方式。另一方面,人们的文化素质也决定其文化消费的方式。受众的文化素质不同,其选择文化消费的方式也不同。受众素质直接决定着影视艺术传播的效果。受众素质是构成影视艺术传播环境的特殊要素。传播效果取决于传播的内容、传播的方式、传播的范围、传播的场景等,但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受众的素质,尤其是影视艺术传播,受众素质是决定影视艺术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