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国小说的萌芽阶段出现的《世说新语》,不仅展示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哲学、宗教、文学以及士人之生活风貌、心理状态等社会诸多方面的状况,而且向世人展示了一个个美的人物形象。本文着重探讨《世说新语》中的人物之美。  相似文献   

2.
于小薇 《新闻世界》2012,(7):219-220
国家形象的重要性以及在塑造国家形象过程中的媒体作用已毋庸置疑。《人民日报·海外版》作为中国对外传播的一个代表性媒体,本文试分析其所报道的内容以及海外读者的反馈,以期从中浅析其在国家形象塑造方面作用及不足。  相似文献   

3.
在《庄子》内篇中,庄子创作出丰富夸张的艺术形象,呈现丰盈的象征意蕴和审美意蕴,特别是塑造了诸多得道者形象,但这群得道者的价值观念、生存方式却存在明显矛盾。其心理矛盾正是庄子心灵矛盾的投射,借此可以更为深入地探讨庄子复杂而深刻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4.
张启平 《新闻世界》2010,(9):134-135
都市剧《蜗居》以半写实半虚构的叙述方式,成功地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其中最为突出的三个女性人物(郭海藻、郭海萍、宋太太)分别代表着三种不同的文化原型,被赋予了不同的意义。从这三位女性的身上折射出了现实生活中女性的命运。  相似文献   

5.
6.
在《世说新语·德行》中,淡化了华歆与王朗之徒的不忠不义之举,对他们的"小廉曲谨"之风进行了高度的赞扬,由此可见,在玄学思潮的猛烈冲击下,迫使魏晋士人引道入儒,重新审视、建构他们特有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  相似文献   

7.
8.
于兆军 《兰台世界》2011,(12):10-11
《汉书·艺文志》与《隋书·经籍志》是正史中两部最早的史志目录,它们的内容都颇为详赡,并且在图书分类方面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所以历来被称为史志中的翘楚。  相似文献   

9.
《汉书·艺文志》与《隋书·经籍志》是正史中两部最早的史志目录,它们的内容都颇为详赡,并且在图书分类方面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所以历来被称为史志中的翘楚.  相似文献   

10.
以2014年《深圳特区报》有关深圳图书馆的报道作为研究对象,从报道时间和数量、内容主题、报道所在栏目以及报道倾向四个角度进行分析,进而探讨深圳图书馆所使用的形象塑造策略,其策略包括活用事件营销、树立品牌活动、加强与媒体的合作以及提供优质创新的服务。  相似文献   

11.
贵刊在2007年12期上,刊载了《我所亲历的“〈钢人铁岛〉事件”》一文(下面简称“事件”),作者欧阳翠同志,与本人曾一度共事,她于耄耋之年,以亲历者的身份,回忆了发生在四十多年前的这桩往事,提供了宝贵的史料,可贵可敬。但也许是历时久远的缘故,文中对某些事件的回顾出现误差。为了进一步搞清这段史实,本人查阅了当时的有关记录,并与三位知情者疽作了交流核实,觉得有必要对“事件”一文,作一些补充辩正。  相似文献   

12.
《隋书·经籍志》既承续了《汉书·艺文志》的优良传统,又在多个方面实现了对《汉书·艺文志》的超越。它确立了经史子集的四部分类法,体例上更为统一,具备更为开阔的学术视野,是一部后出转精的目录学著作。了解《隋书·经籍志》对《汉书·艺文志》的超越,有助于正确认识《隋书·经籍志》在目录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冯美 《今传媒》2013,(2):95-96
1958年,留苏学习归来的成荫导演完成《上海姑娘》。影片中,坚强独立的新女性形象颠覆了以往影片男女权利位置关系。该片与苏联电影《没有说完的故事》、《生活的一课》中女主角有着诸多相似之处。以具体文本进行比较分析,不仅能发现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理论对我国的影响,而且对电影中男性、女性位置的划分以及新女性形象塑造方面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浅析《玲珑》杂志中的新女性形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20世纪30年代上海的流行女性时尚杂志,<玲珑>通过为数众多的图片和相关文章,致力于塑造理想中完美、新型的女性形象.本文主要通过对<玲珑>的解读,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到当时以中产阶层的都市摩登女性等为代表的新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5.
在1949年至1959年的中苏友好时期,《人民日报》通过大量的报道向国内宣传苏联的文学形象。然后,《人民日报》对苏联文学形象的宣传存在简单化报道的倾向。这一现象的产生是规范新中国文学的需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要求、无产阶级文学榜样的树立以及"双百"方针的影响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由此,可以对《人民日报》如何在宣传基调上回应当时社会有一个大体上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杨璐 《视听》2022,(4):93-95
人物专题片的核心要义是人,一部专题片需要找到塑造人物形象的关键密钥,实现从单一现实呈现向更深入的社会价值彰显及艺术升华的转变.央视科教频道《人物·故事》节目中的专题片具有时代特性和传播价值.从拟剧论的视角看,《人物·故事》让人物具有一定的印象管理意识,通过前期策划塑造其前台和后台形象.同时,在后期剪辑中,设置适宜的屏幕...  相似文献   

17.
朱亚夫 《新闻界》2000,(5):69-70
一   放眼文学的百花园,繁花如锦,奇葩竞秀;少则有幼儿文学,儿童文学;青则有校园文学,青年文学;成人则有游子文学,海派文学。如今,又冒出了“小女子文学”、“小男人文学”等等。这些都是文学百花园中的丽花瑞草,是少不得的。不过,既是文学的百花园,似还应有“老年文学”。不是么,既有儿童文学、青年文学……岂可无老年文学一席之地 ?否则这园地再美再艳丽总是缺只角的,总显得有点单薄、肤浅和稚嫩…… 二   那么,何谓“老年文学” ?  有人说老年文学是出自老年人手笔的文学作品。其实不然。老年人固然熟悉自己的老年…  相似文献   

18.
文学作品的分析屡见不鲜,《红字》的各种分析也不例外。目前的分析主要集中在人物上如女儿明珠,医生齐灵窝斯和女主人公海丝特等,背景分析如宗教的黑暗,还有修辞手法如A字的象征意义等。鉴于此,一些学者另辟蹊径,从语言学的角度分析《红字》。本文主要由三部分组成。首先介绍情态的涵义,然后再简要分析情态的常见分类,最后结合情态浅要分析《红字》的部分章节。  相似文献   

19.
第十三章幽默《世说新语》中有《排调》门,其中收录的65篇小品,记述了魏晋名士们相互戏谑调侃的故事,通过斗机锋、斗才学、斗敏捷、斗思辨,表现了他们的才华、学识与幽默。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可能成为他们的笑料,有时他们拿各人的姓氏开玩笑:"诸葛令、王丞相共争姓族先  相似文献   

20.
陈静  杨轶男 《出版科学》2013,21(1):98-103
以《世说新语》为例,分析3—11世纪中国抄本时代的书籍出版特征。读者传写是抄本书籍公众传播的主要方式。书籍的编撰者不经中介,直接向社会公众提供作品定本。由于传写,书籍在传播过程中会形成不同的抄本系统,出现书名不一、篇卷不一、异文等现象。但读者会通过自觉维护作者的署名权、自发评论、自发校勘等方式,维护作品的有序传播。在著作权问题上,作者独重署名权,漠视财产权。由于读者传写的盛行,书商在抄本时代的书籍传播过程中参与度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