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网络的便捷和无限扩散特点,使得一则涉及敏感问题的帖子,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演变成一起网络热点事件.占据主流媒体地位的传统媒体,越来越多地以"新闻求证"的报道方式介入其中.然而,在新闻操作中,一种"网帖=新闻"或"网帖+简单求证=新闻"的操作模式屡见不鲜,且有愈来愈多几成惯例之势.这已经涉及到传统媒体如何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等一系列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时代,视觉消费盛行的当下,短视频占据了公众的碎片化时间,许多的热敏事件和话题能通过短视频渠道快速抵达用户并能够抓取公众注意力。与此同时,互联网的低门槛、普及性和公众的从众心理、社交需求,公众进行内容二次创造,成为数字劳工、生产迷因并消费当事人和事件,这导致网络狂欢成为常态。本文将以公众在各大社交平台上对现象级传播现象"丁真"的围观为例,以巴赫金的狂欢理论为支撑,分析这场狂欢盛宴中公众表现、狂欢原因及狂欢后的反思。在注意力经济时代,流量热点转瞬即逝,公众在狂欢娱乐放松时,也要注意到狂欢背后刚从贫困县到今年城市营销黑马的理塘所做出的贡献,在打造个人IP时供参考的借鉴意义,公众也要避免过度消费丁真,消解其纯天然特质。  相似文献   

3.
段子总是与网络狂欢同时出现,本研究以巴赫金的狂欢理论作为理论工具,以《人民日报》微博报道"特朗普竞选成功"的评论段子为例,从行动意义诠释的角度对其进行架构分析。结论发现:段子通过将权力话语从神坛拉到人们的日常生活空间中去这一同化行为,来消解权威;围绕国外时政热点事件所创作的段子通常隐含了一种建立在比较心态上的民族自豪感;网民并未对权威进行根本式的抵抗,只是一种远离重点的外围参与。  相似文献   

4.
李星星 《今传媒》2012,(10):24-26
在网络公共舆论中,网民如何利用网络来表达自己的意见,能够引起网民极大关注的对象是什么,网民在网上的讨论过程是如何由点及面开始扩散,最终网民是如何达成共鸣形成一致意见的?本文以传播学视角,通过"活熊取胆"事件从开始形成的导火索到此事件引起网民的广泛关注,再到此事件由于争论形成网民的一致意见,最后到此事件被其他事件所淹没,来分析网络公共舆论形成与演变的潜伏期、发展期、爆发期和消亡期这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5.
张鸫  王刚 《全国新书目》2008,(23):54-55
2008年,一系列重大公共事件引发一连串网络大事件。从抗击冰雪、两会当"代表"、反对"藏独"、反击CNN到华南虎照事件尘埃落定、瓮安"6·28"打砸烧事件,再到明星艳照大肆传播、人肉搜索大掀波澜……这其中,哪些事件最能反映2008年中国发展的艰难路程和2.53亿中国网民的心路历程,围绕这些事件在互联网上又究竟发生了些什么故事,这些网络事件对重大事件的进程和我们的社会生活又有哪些影响?《中国网事2008》一书都将为您娓娓道来。  相似文献   

6.
韩寒以"网络诽谤"为由一纸诉状将方舟子告上法庭,这是2012年春最吸引公众视线的网络民事纠纷。微博时代的网络诽谤如何认定,网络诽谤出现的社会背景是什么,此类侵权行为有无一定的积极意义,政策、法律规制给了我们什么启示,本文将按照上述主线对微博侵权这一重要新生事物进行详尽阐释,以期对未来类似事件的审视提供有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前,由各种利益矛盾激化和社会阶层分化引发的网络群体性事件备受瞩目,但对引发众多网民关注,无突出矛盾基础,也无明确政治诉求的青年网络群体性事件并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本文以"69圣战"网络事件为例,对于以80后、90后青年为主体,带有亚文化色彩的网络群体性事件进行了解析。本文认为,青年网民的集群行为有族群认同的驱动,表达了80后、90后特有的代际焦虑,表现为网络暴力和网络狂欢混杂,事件凸显了传统媒体表达功能缺位、主流社会不作为以及网络商业经营亟待制度化等三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张琳娜 《青年记者》2011,(17):85-86
网络推手在以极快的速度蹿红网络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间逐步沦为"网络黑社会"的代名词.从"北外香水女生事件"到"2009年的新东方老师性骚扰事件",从"蒙牛诋毁门"到"360、腾讯大战",网络推手所造成的社会影响不仅持久,更是从虚拟的网络蔓延到了大众的现实生活当中,使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受到严重的打击.本文以蒙牛"陷害门"为例分析网络推手的运作模式,对网络推手这一特殊群体进行研究,论述如何使媒介素养成为净化网络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9.
通过实证分析,发现有关"少年列席深圳政协会议事件"的相关"跟帖式"微博评论具有明显的狂欢化特征,但这种狂欢化并不具有全民性。对话状态下的"跟帖式"微博评论以非狂欢化的讨论为主,但对话的过程会对评论的走向产生影响。怀疑的立场和微博评论的狂欢化有着很大联系。微博评论狂欢化一方面起到了"社会安全阀"的作用;另一方面会对事件发展的走向产生未知的影响,甚至危害相关方和社会的安全。  相似文献   

10.
从2013年薄熙来案在微博直播庭审,到2016年初"快播"案在各大媒体平台上的直播庭审,网络庭审直播这一新的司法实践越来越为公众所熟知。本文在梳理网络庭审直播内涵和基本呈现方式的基础上,以"快播"案的庭审直播为例分析其舆论传播的模式。继而从网络技术的发展与移动终端的普及、观者心态下的后现代文化狂欢两个角度分析其产生机制,再从主体、客体、本体、载体四个方面分析了其中舆论的特点。最后对直播庭审的舆论监督与司法独立平衡做了简要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正>2013年,"上头条事件"可以说是这一年非常著名的娱乐事件,不管汪峰无意也好、有意也罢,广大网友锲而不舍地"帮汪峰上头条"可谓影响甚广。最终,汪峰不仅上了头条,甚至登上了好几家报纸的头版。这期间的一系列事件,是否系公关团队炒作、网络推手操控,不得而知。但是在这场围绕"头条"的网络狂欢中,却可以清楚地看到网络媒体对传统纸媒的影响,而这背后所反映出来的传统纸媒在新媒体环境下,对新闻价值认识和把握上的变化也值得我们思考。  相似文献   

12.
八达岭野生动物园老虎袭人事件发生后,伴随着监控视频曝光引起的视觉冲击,网络流言大行其道。网民在"情绪优先"支配下对信息进行筛选并进行理解和评判,基于对规则的维护进行情绪化的网络表达,形成宣泄式的网络狂欢。本文反思该事件的网络传播现状,提出网络要进行"有价值"传播。  相似文献   

13.
黄鑫 《东南传播》2018,(5):70-72
互联网时代充斥着权力符号与商业逻辑话语的语境下,网络粉丝社群日益表现出商业化与产业化的趋势."粉丝经济"这一视域有助于对2017年B站"萌战"活动所引发的系列事件进行分析,并探讨数字媒体产业中网络企业如何将用户转化为粉丝群体,创造出虚假的"荣誉感"以鼓励用户的参与和活跃,使用户成为生产数字内容的劳工.本文将分析商业意识形态是怎样通过建构"粉丝经济"以进一步把握互联网粉丝社群的生成和演化的机制,渗透互联网领域,对用户的意识形态加以操控.  相似文献   

14.
由资本、媒介与受众共同促成的"狂欢"已经脱离了偶然性、对物理空间依赖的特点,呈现出日常化、生活化和消费至上的规律性。因此,"传播者—受众"之间的关系在移动互联网语境下不断为媒介与资本收编,逐渐演化成"资本—媒介—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以巴赫金的狂欢理论为依托,就当前的媒介生态图景进行分析研究可以发现,狂欢作为受众主体性的体现,已经在资本与媒体的合谋下演变为消费行为,从某种意义上说,"狂欢"即是消费。  相似文献   

15.
李星星 《报刊之友》2012,(10):24-26
在网络公共舆论中,网民如何利用网络来表达自己的意见,能够引起网民极大关注的对象是什么,网民在网上的讨论过程是如何由点及面开始扩散,最终网民是如何达成共鸣形成一致意见的?本文以传播学视角,通过“活熊取胆”事件从开始形成的导火索到此事件引起网民的广泛关注,再到此事件由于争论形成网民的一致意见,最后到此事件被其他事件所淹没,来分析网络公共舆论形成与演变的潜伏期、发展期、爆发期和消亡期这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16.
10月5日,一则由天涯网友"蓉荣"发布的帖子-<感谢这样一个极品的朋友给我带来了这样一个悲情的国庆.深度八做留念>--在短短的几天内迅速蹿红网络,引来千万网友的围观和口水战.而随着各大网站纷纷转载以及传统媒体的加入,一则由普通网民发布的信息迅速演化成一起网络事件,演变为社会的集体"狂欢".  相似文献   

17.
丁倩 《新闻世界》2013,(8):122-124
“网络迷因”又称“网络爆红”,指某个信息或理念迅速在网络用户间传播的现象。近几年,各种“网络迷因”事件层出不穷,以狂欢理论观照这种现象,可以发现其中蕴含着狂欢的精神和特质。笔者从几个典型案例出发,分析这些具有狂欢表征的现象在互联网传播过程中的特点以及现实影响。  相似文献   

18.
从小月月事件看网络推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由小月月事件关注到"网络推手"这个群体,列举了网络推手的具体事例,进而探讨网络推手产生的原因,同时呼吁人们在娱乐的同时也要意识到:网络推手是一把双刃剑,亟待产业规范。  相似文献   

19.
新闻反转、网络谣言等事件频发,标志着"后真相"时代到来。本文基于后现代主义的视角,分析"后真相"信息传播主体的狂欢过程,总结角色、观众间的传播机制,反思"后真相"现象。  相似文献   

20.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08年1月发布的第2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数据,截至2007年12月,中国网民数已增至2.1亿人,网络普及率已经增至16%.有人预测,21世纪网络将会成为下一种主流生活方式.现阶段活跃在互联网上的网民中,出身"80后"、"90后"的25岁以下的青少年已超过半数.与传统的大众传播相比,网络是一种泛个人化传播的模式,"话语权"不再仅仅掌握在高度组织化的媒介组织中,而是分散到每一个公众,新的网络文化正将我们从仰视"众神狂欢"的年代带人"众人狂欢"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