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广告跨文化传播效果的符号学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告跨文化传播效果,从所指角度来看,包括价值认同与价值冲突;从能指角度来看,包括不理解、理解以及误解.因此,成功的广告跨文化传播的效果是,在受传者正常解读能指、理解广告所指,并避免文化误解的前提下,广告所指得到爱传者认同.  相似文献   

2.
张杰 《新闻世界》2011,(12):188-189
电影是很多外国人了解中国历史、认知中国文化的重要途径,是艺术传播的主要形式之一。然而外国电影对中国元素的大量借用并反过来出售给中国,这让国人在惊奇赞叹之余,多少都有点别扭的感觉。好莱坞大片对中国元素的运用究竟是一种文化入侵还是中国文化的回归?本文试从符号学角度,以《功夫熊猫2》为例,对电影的跨文化传播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3.
宫崎骏最负盛名的作品2001年上映的《千与千寻》,这部作品获得了第七十五届奥斯卡最佳长片动画奖和第52届柏林电影节最高荣誉“金熊奖”,宫崎骏的动画能从日本本土走向了世界,无疑是跨文化传播的一个成功的典范。他的作品具有极强的想象力,为人们展现的是一个个魔幻而又美丽的世界。他作品中所流露出来的真挚情感以及作品中所承载的日本特有的民族文化背景,还有关于成长、生存、自然的丰富内涵打破了不同文化背景之间的障碍,将他的作品推向了世界,走进了生活在不同角落里的平凡人的心。  相似文献   

4.
邓晚晴  刘英杰 《视听》2021,(3):112-113
作为日本著名导演,宫崎骏代表了日本动画电影的一个高峰,也在世界动画电影史上享誉盛名.宫崎骏作品生产的影视文化符号,不仅体现了浓厚的日本文化特征,也糅合、传播了世界文化,并且对符号的原有认知又有所再创和颠覆.本文从跨文化传播视角出发,运用符号学、传播学的研究方法探寻宫崎骏作品中的符号意义,并对其进行新的解读.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符号学的原理,针对一部充满中国元素的好莱坞动画大片《功夫熊猫》,从电影剧本、技术手法、影片风格、受众心理四个方面入手,对影片的成功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全球化背景下跨文化传播中符号学在电影创作的具体运用,阐明了电影创作过程中充分运用本土化符号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弘扬中华体育精神,不仅是推动体育事业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推进中华民族复兴的战略任务。作为弘扬中华体育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体育精神对外传播在讲述中国故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建设体育强国等方面闪烁着时代光辉。在厘清新时代中华体育精神对外传播的价值呈现基础上,以传播符号学为理论方法,从符号生成、符号接收与符号控制三个维度探索中华体育精神的对外传播策略,从而让中华体育精神更好地“走出去”,提升国家软实力。  相似文献   

7.
新媒体的继续发展促使了"微"时代的降临,自从2010年底首部微电影广告发布以来,微电影的新营销方式为商家和受众所接受并得到快速发展。以传播学的视角,从解读具有代表性的微电影广告入手,分析了微电影广告产生的背景、特征与优势,并指出了其现状及需解决的问题,为微电影广告的继续发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韩娟娟 《东南传播》2016,(8):133-135
在经济全球化与跨文化传播背景下,形式各异的文化交流日趋频繁,广告已经成为跨文化传播的主要形式之一。广告修辞是大众文化体现在广告上的显性基因,在广告的传播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但由于不同的国家文化背景不同,为实现广告传播的预期目标,广告修辞信息应该充分给予文化关照,实现对本土文化的重视和广告对外传播的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9.
郑科  黄敏 《传媒》2019,(8):69-72
在当今泛娱乐时代,文化快餐俨然已成为受众的一种习惯,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常常被忽视,但《国家宝藏》的成功再次证明,不是只有娱乐化的内容才能获得受众的喜爱,严肃节目同样可以具有趣味性。本文从符号理论出发,探究《国家宝藏》如何以文物作为载体,借助文字、影像、声音、镜头等多种符号"活"化历史文物,向观众展现国宝文物及其背后跌宕起伏的故事,实现发送者与接收者的互动传播,达到形神合一的主题升华。  相似文献   

10.
德芙巧克力的"橱窗篇"广告在中国内地发布以来备受好评,这则45秒的电视广告以新颖的广告创意让观众眼前一亮:在空灵的背景音乐中,一个美丽灵动的女孩发现了首饰店橱窗里  相似文献   

11.
索微微 《出版广角》2018,(11):80-82
翻译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跨文化传播活动,因此拥有跨文化传播的属性及特点,它在社会文化的繁荣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借助翻译这座文化桥梁,我们可以将本国文化推向更为广阔的世界文化之林,与世界文明和谐交流,甚至引发思维上的变革.  相似文献   

12.
黄力力 《今传媒》2016,(12):89-90
跨文化传播促进了多元文化的生成和发展,加速了文化全球化进程.本文以好莱坞电影的跨文化传播境况及其产生的影响为研究对象,分析好莱坞电影文化传播霸权的取得,探究如何借鉴好莱坞电影模式使中国电影得到长足发展,以期为中国电影的夸文化传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文化角度对中西方广告跨文化传播进行解读。从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差异分析中西方广告在精神文化上存在显著不同,指出在推行消费文化上,中西方广告则在根本上一致,在跨文化传播中虽然表现出多样性,但根本目的不变。就行业文化而言,西方广告从广告作品、广告公司、广告制度上多方影响着中国广告。因此,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广告必须充分恰当地利用中国本土文化,并从广告主体和广告客体两个方面为中国广告创造宽容、健康的文化空间。  相似文献   

14.
社交媒体为网络梗的生成与传播提供平台,人们通过网络梗来表达情绪、疏解压力。然而,网络梗在传播中会出现信息传达失败甚至“表反意”的传播效果。文章以网络梗为研究对象,基于传播符号学视角,借皮尔斯的三元范畴理论以分析网络梗的符号构建与传播;进一步分析网络梗作为网络模因在趣缘群体间的传播机制;最后反思网络梗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认为网络梗的良性发展离不开外在的良性引导。  相似文献   

15.
李翠  徐健 《新闻世界》2011,(7):168-169
现代广告具有经济和文化的双重属性。优秀的广告应与目标受众所处的文化环境相契合,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快速有效的传播。广告的传播过程也是人们共享社会文化的过程,在传播经济信息的同时,也对社会文化产生影响。在全球化语境下,中国广告必须对自己所面临的文化境遇进行全方位的考量,才能实现有效的跨文化传播。  相似文献   

16.
2016年,加拿大导演丹尼斯·维伦纽瓦执导的科幻巨制《降临》上映,此电影改编自星云奖获得者特德·姜的小说《你一生的故事》,在科幻主题下重述了语言在人类思维形成中的奠定性作用。全文以语言学家萨皮尔-沃尔夫假说为理论基石,讲述了人们如何与外星生物进行接触、交流、发生冲突并最终解决冲突的跨越物种的沟通过程,阐释了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同时也给跨文化传播带了很好的启迪。  相似文献   

17.
孙亚坤 《视听》2021,(6):35-36
2021年春晚,河南卫视凭借《唐宫夜宴》节目迅速出圈.从传播符号学角度来看,该节目之所以迅速走红,主要依赖的是多媒介文本联合表意.本文借用传播符号学奠基者皮尔斯的符号三分法,将《唐宫夜宴》文本中的符号分为像似符、指示符、规约符,并借用索绪尔的双轴观点,分析了《唐宫夜宴》文本的建构过程.同时,伴随文本如前文本、评论文...  相似文献   

18.
曾姗姗 《今传媒》2014,(12):105-107
在全球化的语境下,美剧以强大的渗透力不断跨越地域、种族、文化的限制广为传播,悄无声息地在青少年中流行起来,成为全球媒介文化的一道炫目景观。本文从大数据视域下探讨美剧如何实现跨文化传播,通过对"纸牌屋"热的现象分析,以及《纸牌屋》中跨文化传播的文本分析,进一步阐释大数据如何构建美剧跨文化传播新的生产模式与机制,从而为国内网络视频提供一些可借鉴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电视栏目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符号和传播形式,将诸多电视文艺样式组合在一起,是以教育、宣传、娱乐为传播目的,给受众以文化审美与认知的电视形态。随着时代的变迁,多元文化的不断交融和碰撞,各国电视栏目在国际传播舞台大放异彩,而作为文化强国的中国来说,电视栏目在对外传播过程中还处于弱势地位,迫切需要从原有的"弱势传播"上升到"全球性传播"的高效发声层面。本文通过研究CCTV-4《中华情》栏目在跨文化传播中取得的成功,总结其传播模式和传播技巧,旨在探讨该栏目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的可借鉴之处,提出中国电视栏目在跨文化传播中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20.
电影《黑天鹅》讲述了妮娜,一个单纯、沉静的芭蕾舞演员,如何突破自我在芭蕾舞《天鹅湖》中担任领舞的故事.在影片故事结构上,创作者没有局限于生活真实的简单层面,大胆采用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通过隐喻和象征表现女主角妮娜精神层面的真实.仔细分析该影片的视听语言,会被其中的符号意象吸引.影片中妮娜、妮娜妈妈、莉莉、托马斯四人之间矛盾关系符合格雷马斯关于符号学矩阵的理论.因此,笔者按照符号学矩阵的路径对《黑天鹅》的叙事方式进行分析和梳理,解读影片中的象征隐喻,从而对影片的意义建构和目的诉求有更准确的解码识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