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体育与美育均属于教育的范畴,我们常常在观赏运动员精湛的技术、优美的姿态的同时得到美的享受。那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使体、美密切结合贯穿在教育的各环节里呢?  相似文献   

2.
实行美育的意义重大,美育应成为当代大学教育的一项重要工程,大学教育不能缺少美育。大学美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审美鉴别能力、审美欣赏能力、审美创造能力。美育有自己特殊的方式,大学美育要根据美育的特殊方式寻求恰当的培养途径,以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人才的成长。  相似文献   

3.
中华美学学会美育研究会副会长李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美育与艺术教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能混为一谈。二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美育是一种审美教育、美感教育,即通过审美实践活动,运用美的事物对人进行的关于审美和创造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前,党的教育方针只提德育、智育、体育全面发展,改革开放后,曾有德智体美四育并举和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之争,争论之后仍提德智体全面发展;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国务院改提为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①,江总书记强调了这个提法.②  相似文献   

5.
美育作为感性教育有它自己独特的性质、特征、功能、规律和方法。美育的主要实施途径是艺术教育。艺术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审美感受和审美创造的能力,艺术教育的美育化是当前学校艺术教育改革的大趋势。  相似文献   

6.
通过多年的实践,我体会到,寓教育于生动活泼的美育手段中,就能使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陶冶.我的作法是:用美育激发情感经常带领学生欣赏祖国的壮丽河山,在耳濡目染中,在美的享受中,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活动形式有两种.一是组织学生看电影风景片,如看介绍黄山、庐山、长江三峡、西沙、西双版纳的风景片.看《长江三峡》以后,就以《长江——我的母亲》为题,开诗歌朗诵会."母亲啊长江,我是你的乳汁养大;我要化成一滴水,融进你的怀抱——挂云帆济沧海,迎向东升的太阳,探索真正的人生,寻求祖国富强的道路."这是王玲同学朗诵诗中的一节,抒发了投身祖国、壮大祖国的豪情壮志.二是组织学生远足旅游,如带学生登岳阳楼眺望烟波浩森的洞庭,游君山寻访二妃墓、柳毅井、飞来钟,去汩门罗江畔凭吊屈子祠、看龙舟竞渡,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到祖国山河处处美,祖国大地象母亲一样孕育自己成长,和自己血肉相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用美育启迪思想中学生喜欢看小说、看电影,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欣赏水平的提高,他们不再满足于一些惊险的战斗故事,开始思索社会、思索人生了.  相似文献   

7.
美育又称美感教育或审美教育,是通向人格完善的必由途径和桥梁,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贯彻普通教育目标的一个重要部分。 早在古代,我国就十分重视美育的作用,大教育家孔子曾说:“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意思是说国家要太平,百姓要遵纪守法。美育十分重要,要提倡诗歌、音乐和礼貌。 研究表明,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学科教育中重视美育不仅有利于精神文明建设,陶冶学  相似文献   

8.
9.
爱因斯坦不仅是伟大的物理学家 ,而且擅长小提琴。达·芬奇不仅是伟大的画家 ,而且是伟大的数学家、自然科学家和工程师。毕达哥拉斯、开普勒、普朗克等不仅是科学家 ,也都精通音乐。不少诺贝尔奖获得者 ,都有较高的艺术素养。可见 ,审美教育对促进人的创造力的发展有独特功能。创新教育的目标是造就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美育是学校创新教育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从生理角度上看 ,美育可以开发大脑的创新潜能。创新能力的发展是以大脑为生理基础的。大脑分为左右两半球 ,左半球是进行抽象逻辑思维、辐合思维、分析思维的中枢 ;而右半球是进行…  相似文献   

10.
美育与创新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陶冶性情”:美育的传统阐释我国自古以来,艺术或审美教育的功用主要被限定于“陶冶性情”或“寓教于乐”的框架之中:所谓“陶冶性情”,就是给个体的情志个性赋予伦理规范,使之“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所谓“寓教于乐”,就是强调在艺术或审美的活动中渗透伦理教化的因素,通过感性、快乐的心理过程来实现道德的“潜移默化”。所以,在我国的传统中,美育一向被看作是道德教育的辅翼,它一方面是道德教化的途径之一,另一方面又有着一般教化所不具备的作用,那就是形式的活泼、过程的愉悦、感化的深入,从而能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心…  相似文献   

11.
实行美育的意义重大 ,美育应成为当代大学教育的一项重要工程 ,大学教育不能缺少美育。大学美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审美鉴别能力、审美欣赏能力、审美创造能力。美育有自己特殊的方式 ,大学美育要根据美育的特殊方式寻求恰当的培养途径 ,以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人才的成长。  相似文献   

12.
康德认为,“人,总之一切理性动物,是作为目的本身而存在的,并不是仅仅作为手段给某个意志使用的,我们必须在一切行动中,不管这行动是对他自己的,还是对其他理性动物的,永远把他当作目的看待。”人是目的本身,具有个性独立性,能自己选择自己的生活,有个人的权利、欲望、地位、价值和尊严。人是一切社会活动的主体,人一旦成为人,从根本上讲他就处于和自然界相对立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3.
劳动教育是党的教育方针的组成部分。但是如何帮助中学生提高对劳动的认识,培养其美好的情操,却是一个既现实又重要的课题。但仅仅依靠简单的说教,往往收效不大。根据我们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4.
美育,已正式列为我国教育方针“四育”之一,开始引起人们的重视。但是,讲美育,人们往往只注意到它与文学艺术的关系。至于化学,似乎只与燃烧、爆炸、污染、致癌有关,很难与美育联系起来,以至不少中学毕业生不愿报考化工专业或参加化工生产,这不能不说是我们中学化学教育的失误。  相似文献   

15.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强调要让学生能感受并欣赏生活、自然、艺术和科学中的美,使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在新课改背景下,数学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美感显得特别重要。在数学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在课堂的各个环节渗透美感,充分展示出教学内容的美学价值,以特有的数学美陶冶学生,那么学生就能充满美的情趣,就会产生表达美、创造美的强烈愿望,从而产生寻求知识、发挥创造、享受愉悦和欣赏数学美感的心理需要。  相似文献   

16.
舞蹈作为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人体文化形式,有着自身特有的艺术审美特性,目前已形成了一套相对比较成熟的艺术体系。舞蹈不仅能给人带来一种美的熏陶,还能够使人身心愉悦,精神境界得到提升,与美育内在的要求很好地吻合在一起。进行舞蹈教育便可以收获良好的美育效果,即舞蹈教育具有相应的美育功能。因此,作为相关教育者,应采取一定的措施使得舞蹈教育的美育功能得到充分发挥,有机地将两者结合在一起,从而让舞蹈教育成为一种美育的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17.
刘国民 《考试周刊》2009,(17):57-57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由此可见,在当前的课程改革中,加强对学生的美育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课程标准》还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材中储存大量审美信息,由于教学导向的偏差,学生甚至老师都不太注重这些信息的审美价值,导致语文列入仅次于政治的第二门最不感兴趣的课.针对这种现状,语文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更应沟通心灵,激发学生美好的情感.因此,要改变语文教学如此严峻的局面,必须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教育.  相似文献   

19.
谈起美育,很多人理解为对艺术技巧和艺术知识的学习,只要学生会弹几首曲子,画几幅画,就获得美育。这种认为美育就是艺术教育、艺术教育就是教唱歌、画画儿,这种认识是狭窄的、片面的,它忽略了社会美、自然美、科技美的美育作用,同时也忽视了社会美育和家庭美育的重要性。这种认识在我国基础教育中还普遍存在,造成这种片面认识的主要原因,笔者认为要追溯到五十年代,那时各种教育学著作、教材、讲义,将美育从教育理论体系中去掉,甚至对开展美育活动进行不同程度的批评,于是学校教育中便失去了美育的位置,更谈不上社会美育、家庭…  相似文献   

20.
美育在我国以传统伦理为本位的文化历史发展中被纳入了道德教化的范围。在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进程中,美育对发展人的创造性具有特殊功能,美育与创新教育有紧密联系,在创新能力培养中,美育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