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教辅类报刊的市场经营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教辅类报刊凭借读者群相对固定的优势,经营业绩好于其他行业报刊。也正是基于这一点,越来越多的人看中了这一市场,纷纷加入到切“蛋糕”的队伍中来,导致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甚至出现了恶性竞争的局面。同时,素质教育的理念深入人心,“减负”的呼声不绝于耳,教辅类报刊面临新的市场机遇和压力。教辅类报刊如何抓住新的市场机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居于不败之地呢?  相似文献   

2.
农村是否有报刊市场,农民群众是否有读书看报的愿望,都市报进农村是弊还是利,如何发挥农村报刊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等问题,是当前报刊发行和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对此,我们做了近两年的调查研究。我们认为,要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必须从提高农民素质入手。现阶段,建好农村报刊市场,加快农村报刊普及,对于培育有技术、懂管理、善经营的现代新型农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通过创建农民读报点、  相似文献   

3.
肖健 《军事记者》2002,(11):31-33
随着我国加入WTO,各家媒体尤其是生活类、时尚类报刊,都积极参与国际竞争,采取不同的办法培育市场,力求增加发行量,扩大读者群。及时掌握市场动态,善于培育市场已经成为报刊业竞争的一条有效途径。报刊业竞争,说到底就是对读者的竞争,而赢得读者的关键在于市场的定位。从新闻本身的特性出发,报刊的定位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读者对象,二是地域范围,三是传播途径,四是信息的性质,五是实现的目标。应该说报刊定位的这几条表现,军队报刊特别是军兵种报刊都基本明确。那么,是不是军队报刊就高枕无忧,或者说是不存在培育市…  相似文献   

4.
报刊编辑作为媒介信息“过滤”的“把关人”,其素质高低决定着报刊在读心目中的地位和市场选择中的命运。近年来报刊竞争激烈,一些报刊编辑滋生了浮躁情绪,丢掉了独立意识和创新精神。为着扩大报刊影响,争取读和增加效益,或盲目追热点、赶浪头、踩着别人的脚印走;或重复别人,照搬照套,一味效仿;或舍不得下功夫,认真把好政策关、审读关、字关,致使疏漏差错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5.
报刊为什么要“卖”两次出版报刊的目标是为了出售,通过报刊发行(包括邮发和零售)渠道,将报刊卖给读者,在读者的购买中实现报刊价值。但根据现代传播理论,从严格意义上说,报刊被读者购买,只是实现了其市场价值的一半,报刊(指面向市场的非学术类报刊)的市场价值是由基本(信息、资讯传播)价值和衍生(广告刊登)价值两部分构成。基本价值和衍生价值是一种相辅相成的互动关系,基本价值是衍生价值的基础,基本价值的实现,为衍生价值创造了条件;衍生价值来自基本价值,衍生价值的进一步实现,能使报刊获得广告收入,从市场回报中…  相似文献   

6.
“无形的手”主宰有形的市场我国进入WTO后,面对国外雄厚资本虎视眈眈的挑战,在市场这只具有生杀予夺大权的“无形的手”的操作下,报刊竞争日趋“白热化”,报刊按行政区域和行政部门均衡分布、“衣食无虞”的格局已经和正在发生着变化,报刊市场的“两极分化”现象日渐明显,具体表现为“富者越富”,“贫者越贫”,读者爱不释手、市场占有率高的畅销报刊,其刊期、(开本)页码都出现“扩容”的趋势,而且发行量越大,则刊期越短,(开本)页码越多;而那些读者面较窄、发行量维持在低水平线上的报刊,一般都是刊期较长、(开本)页…  相似文献   

7.
我国拥有较多的农村人口,农村报刊市场前景无限,但近些年来,我国农村报刊市场却在不断边缘化,被大众媒体忽视.分析现有农村媒介环境,梳理当下农村报刊市场的现状,借鉴日本报刊的编辑发行经验,从阅读习惯、报刊内容以及发行方式等方面改善我国农村地区报刊市场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8.
且前,我国每年出版报纸1938种、期刊9468种,如果从市场占有量和读者实际应用的角度来看,期发行量最大的当属教学辅导类报刊。目前公开出版发行的教育报刊有140多种,但是期总发行量却超过1.5亿份,占全国报刊期发行总量的3/4。这中间,占教育报刊发行量90%以上的又是教辅类报刊,中国庞大的受教育群体——中小学生在应试教育中的巨大实际需求,催生了独特而广阔的教育报刊市场,形成了一道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报刊风景线。但毋庸讳言,教辅类报刊巨大的发行量、过细的分版以及传统上对行政的依赖,掩盖了自身品牌的创建,以致影响了报刊的可持续发展。笔者认为,教辅报刊强化质量意识,加强品牌建设已经是刻不容缓。[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萧丝  方桐 《新闻前哨》2014,(11):31-32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在波澜壮阔的农村改革中,以农村、农业、农民为服务对象的“三农”报刊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我国报刊史上一道亮丽的景观.然而,随着农村改革的逐渐深化,“三农”报刊在前行的道路上遇到了一系列问题,如发行量快速下降,广告收入不增反减;如强势媒体跨区域扩张,“三农”这块领地难守,生存空间越来越窄.据了解,目前,从全国范围来说,“三农”报刊大多经营困难,生存艰难,境况黯然.  相似文献   

10.
朱胜龙 《传媒》2003,(3):12-13
我国进入WTO后,面对国外雄厚资本虎视眈眈的挑战;在市场这只具有生杀予夺大权的“无形的手”的操纵下,报刊竞争日趋“白热化”,开始由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按行政区域和行政部门、单位均衡分布,向着资源优化配置的产业化方向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在新闻出版总署提出的压缩行业报刊,制止报刊摊派发行,审批报刊向报业集团、出版社倾斜、对面向市场的报刊扶优扶强政策的“催化”下,报刊市场的“两极分化”现象日渐明  相似文献   

11.
随着1996年海外市场最后一张下午出版的晚报停刊,晨报的大行其道与晚报的消亡在全世界已成定局。近十年来纵观国内市场,无论是党报还是各类都市报、商报、专业报等纸媒,凡是以时事资讯为主要内容的新闻报刊,几乎看不到还有下午出版的"晚报",即便是名称"晚报",也都改为清晨出版上市。万千报纸与朝阳一起与读者见面,成为报刊市场颇为壮观的亮丽风景。  相似文献   

12.
陆元林 《传媒》2008,(2):47-49
农村是否有报刊市场,农民群众是否有读书看报的愿望,都市报进农村是弊还是利,如何发挥农村报刊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这些都是当前报刊发行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浙江农村报刊市场的分析对其管窥一二.  相似文献   

13.
我国行业报刊长期被“锁定”在以传统行政资源为依托的编辑模式和经营模式当中,长期的传统路径依赖成为当前行业报刊转企改制面临的严峻挑战.本文以我国“非时政类报刊”转企改制为背景,分析行业报刊历史路径依赖的形成和编辑经营“锁定”模式,论述行业报刊经营方式的现代转型,提出编辑出版方向从“编辑本位”向“读者本位”转型,市场发行从“行政本位”向“市场本位”转型以及报刊经营从“数量营销”向“内容营销”转型的总体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14.
科学、实用的报刊是农民掌握信息知识、丰富文化生活、实现脱贫致富的重要“助手”。但是,笔者发现,长年看不到报刊的农民大有人在,征订报刊的农民少之又少,甚至有一些农民压根儿就不知道有征订报刊这回事;在农村的一些地方,村里的报刊大多成了村干部的专用品,群众根本无法阅读。由于看不到报刊,报刊的“精神扶贫”、“信息扶贫”作用就得不到发挥,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一些农民信息闭塞、思想僵化,有的地方迷信盛行,赌博成风,法制意识淡薄,道德观念淡化,这都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和谐。  相似文献   

15.
群体政治心态为晚清政论报刊市场的产生、发展和分化整合提供了一条分析思路。甲午战后,社会各阶层政治情绪的激变成为晚清政论报刊时代形成的心理基础。阅读主体心态从求新求变到激进化、进而革命化,成为晚清政论报刊市场变化的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的确立,我国报刊经营必然发生转化。“3报刊发行的营利额”、“报刊广告收入”和“多种经营收入”使部分报刊业成为我国经营业绩较好社会地位较高的行业之一。中国报刊业出现了“一业为主,多种经营”,“以副养主、以主促副”的崭新局面。  相似文献   

17.
刘刚 《新闻世界》2009,(10):52-53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对“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高度重视.各级宣传部门重视“三农”报刊在农村的作用,出台了一些扶持政策,“三农”报刊迎来了春天。但是实事求是地说,“三农”报干U仍尚未走出发展困境,在各类媒体中仍然处于弱势地位。究竟如何做强“三农”媒体,笔者谈谈自己的一点心得体会,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我国报业发展趋势与竞争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全国统一报业市场正在形成。形成的有两股基本力量:政府在拆除壁垒,报纸要扩张市场。属于前的主要有:一是允许媒体跨行业、跨地区经营,开辟安全有效的投融资渠道,拆除分割市场的政策壁垒。二是要求“管办分离”,以及2003年的报刊整顿,让权力退出报刊经营,拆除分割市场的行政壁垒。三是化体制改革.划分公益性化事业与经营性化产业,属于后的一大批报刊要转制为企业.拆除分割市场的体制壁垒。  相似文献   

19.
报刊编辑作为媒介信息“过滤”的“把关人”,其素质高低决定着报刊在读心目中的地位和市场选择中的命运。近年来报刊竞争激烈,一些报刊编辑滋生了浮躁情绪.丢掉了独立意识和创新精神。为扩大报刊影响,争取读和增加效益,或盲目追热点、赶浪头、踩着别人的脚印走;或重复别人,照搬照套,一味效仿;或舍不得下功夫,认真把好政策关、审读关、字关,致使疏漏差错时有发生。这些问题既有学风上的又有风上的,不及时纠正会严重影响报刊的质量,贻害无穷。强调报刊编辑树立精品意识,倡导多出精品,有助于遏制这些问题的发展和蔓延,端正学风和风。  相似文献   

20.
报刊广告怎样做大蛋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胜龙 《传媒》2001,(4):26-28
“两极分化”激化报刊竞争 近年来,随着报刊种类的增多,报刊广告出现了“两极分化”的发展趋势,有的报刊广告业务应接不暇,有限的广告版面供不应求,而且广告价位较高,报刊从可观的广告收入中增强了经济实力;有的报刊广告却是少得可怜,虽然广告价格降了又降,还是无人问津,微薄的广告收入,使报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