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修改文章犹如雕塑,做出了粗坯之后,还须精镂细刻才能成为一件艺术品。我自已就有这样的体会,一篇文章搁笔之后,总能发现一些自己不满意的地方,修改之后送别人看,又能找出几处毛病。常见的毛病归纳起来,主要是两种:一种是“义之骈枝”,一种是“文之疣赘”。“义之骈枝”即枝蔓过多,淹没主题,好比手上多长出几个指头;“文之疣赘”指辞不达意,行文罗嗦,结构臃肿,就像身上长了肿瘤。如何修改这  相似文献   

2.
胡四海 《新闻三昧》2008,(12):51-51
关于文章的修改问题,古今中外著名的写作大师早有精辟的论述。俄国作家契诃夫曾经说过:“写得好的本领就是删掉写得不好的地方的本领”。鲁迅也说:“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从古到今,几乎所有的佳句杰作,都是精心修改出来的。《吕氏春秋》写成后,很注意语言的修改和用词的准确,、曾张贴于秦都咸阳城门外,征求修改意见,日:“能增损一字者,赏赐千金”,这就是“一字千金”成语的由来。曾“披阅十载,  相似文献   

3.
文章修改难     
最近頗有人談到修改文章的問題,大意总是說文章不怕修改,愈是修改文章就愈能精炼等等。这話我自然是同意的,虽然并不見得每一次的修改絕对都是成功之笔,但文章必須精心琢磨,认真修改,这是不容置疑的。不过,我觉得在談修改文章的好处以外,也还可以談談修改文章的难处。我感到修改文章,比起写文章来,有时要困难得多,正如《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听說的:  相似文献   

4.
5.
田之章 《军事记者》2007,(11):52-52
说起文章的修改,便会自然想起"推敲"之类的佳话来。这些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基本的写作规律:一篇之成,往往是"行百里者半九十",还有一大半功夫在后面呢!尤其是那些名篇佳作,常  相似文献   

6.
一位经常参加全国性好新闻评选工作的同志对我说,在历年参评的作品中,有一部分作品究其主题、内容都是不错的,但由于稿件有些地方或文字粗糙,或事理不明,或内容走题……,尽管瑕不掩瑜,却在佳品纷呈,名篇竞秀的情况下而名落孙山。据这位同志说,这些落选的作品,如果在发表之前好好加工一下,也不是没有可能被评选上的。  相似文献   

7.
人们撰写、发表文章的目的,大凡为了让读者看的。一篇好的文章,只有读者看了、读了,才能对文中听阐述的观点,倡导的精神,宣扬的事迹,介绍的经验,产生实际效果和积极作用——或从思想上受到某种教益和启迪,或从知识上、经验上获得一定收获和满足,或在工作中加以采纳、应用和推广。而这种社会效果和实际作用,只能由读者本人来决定,不能用行政命令的方式强制人们去阅读和接受。这正是一般文章同官方文件一个明显的区别。从这个意义讲,大力增强可读性,对于提高文章质量乃至整个刊物质量,实在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人们常把短篇小说称做“开头和结尾的艺术。”先撇开短篇小说的特点,那么这句话就说明了开头结尾的重要。结尾,我们往后再说,这里单讲开头。为什么说开头非常重要呢? 第一,全文的基调要由开头来定。这好比一首乐曲的开头,全曲的调直是它给予的;又好比一幕戏的开头,全剧的情调是由它来定的。鲁迅先生的《药》,开头是。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只剩下一片乌蓝的天,除了夜游的东西,什么都睡着。”一上来就制造了黑暗、死寂、沉郁的氛围,为后边的情节奠定了基调。第二,它是全文思路的起点。写文章一定要掌握好起机,起机抓得准,思路便顺顺当当,起机抓  相似文献   

9.
新闻在哪里?新闻在基层、在广大人民群众中间。为此,我常随乡政府的同志下乡,倾听群众的呼声,收集新闻素材。遇上有价值的新闻,就是离得再远,跑得再累,我也要去实地采访。这样很有收获。去年8月,我听说许台村农户马士山靠生豆芽菜走上了致富路,便马上赶去了解详细情况。不少群众想致富苦于无门路,而马士山却能在不起眼的豆芽菜生意上起家,这无疑对渴望致富的农民会有启发。在掌握具体材料后,我写了《豆芽  相似文献   

10.
11.
12.
科技文章题名的修改及制作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徐军  段金弟 《编辑学报》2002,14(5):348-349
以科技期刊中不准确和不规范的文章题名为例,阐述科技文章题名的重要性及其要求,提出修改科技文章题名时应注意的几个方面和一些常用的修改方法.  相似文献   

13.
文章要想写得好,必須反复地推敲和修改。普通所说的修改,是在文章写成以后;其实,在文章沒写以前,对于立意布局的反复推敲,对于写作提綱的再三斟酌,都带有修改的性质。馬克思写“资本论”,从计划到草稿都經过了多年的多次修改。这种下笔以前的修改是最要紧的。要是这第一步功夫沒有用够,动起笔来就常常会写不下去,或者免强写下去,結果还是要不得。这种事先的构思或写提綱,一般人都是做的,但功夫却不一定都用得够。毛主席在“反对党八股”里說:“許多人写文章,做演說,可以不要預先研究,不要預先准备;文章写  相似文献   

14.
读者阅读期刊,往往首先从期刊的目录中寻找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文章标题就成为决定读者是否要看内容的重要依据.好的标题可以让读者在阅读文章内容之前对文章有一个大体了解,从而引发阅读全文的兴趣和愿望,而不当的标题因为不能让读者明白内容所云,往往不被注意.因此,编辑对文章标题的编辑修改显得格外重要.  相似文献   

15.
编辑初审制是我国学术期刊界应用已久的辅助性质量控制模式,由于受信息获取不易、初审者知识视域局限性因素的制约,传统的初审制往往在对可能存有拼凑抄袭问题文稿的甄别判断上显现出一种先天的缺陷.那么,应如何克服这种缺陷?在当今的信息化时代,通过网络信息对文稿进行对照甄别,已是较易实现的事了.  相似文献   

16.
17.
一篇好的新闻作品.除了有个叫得响的开头,还得有一个精采的结尾。这样,才能让读者爱不释手,欣赏你的佳作。写好结尾,能使新闻作品富于严密的逻辑性,给读者以完整、丰满的印象。穆青同志曾在《关于新闻改革的一点设想》一文中,提醒大家:“新闻报道不仅要注意开头,还要注意结尾”。结尾是通常新闻结构中导语、背景、主体、结尾、标题五个组成部分之一。上乘的新闻结尾,不仅可以深化主题,而且还能激发读者的感情,引起思想上的共鸣。要让新闻结尾具有深化主题、强劲有力、含意不尽、耐久回味的效果,应当掌握以下几点。紧扣事实不空…  相似文献   

18.
期刊编辑在修改文章时,往往遇到写作运行中的话语形式。本文就此谈点粗略的看法。(一)写文章总是在有什么话要说的时候,才下笔的。一但下笔,所说的话,大致采用两种形式:一种是结论式话语,一种是感觉式话语。所谓结论式话语,即所说的话,是在一定程度的分析、综合、推理、论证的基础上说出来的。这种话语,有丰厚的事实材料做后盾,有充足的逻辑推证做支撑,一般都要求读者无条件接受。所谓感觉式话语,就是一种感受与启悟的陈述。不依靠事实,也不追求逻辑。虽然有时也要分析、综合、推理、论证,但着重点在于陈述感觉。分析综合推…  相似文献   

19.
不久前,我的一位朋友在报刊上发表了两篇文章.一天,在他家中我们谈起了这件事,他随即拿出文章的底稿对我说:"这两篇东西虽然都经过编辑同志的某些加工,但所得的对待并不一样.一篇经修改后,委实比原来的要简练、通顺许多;另一篇发表时却被削去了一半以上的文字,而且被削的还是文章的主要意思部分,因而看来不但显得干瘪空洞,还有点‘文不对题’的感觉.更使人惊异不解的是,在文章的末后竟加上了一大段超出本  相似文献   

20.
我曾经做过一个统计,笔者所在的企业报每期容量有两万字,为周二刊,每月要出八、九期,其中用稿总数的80%都是由通讯员提供的。因此,编好用好通讯员的来稿对企业报来说意义重大。从企业报的编者来说,当然欢迎有深刻内涵、行文简明、思路清晰的来稿,但是由于受企业本身条件和人员素质等因素的影响,这样的好稿是不多的。这就要求企业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