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0 毫秒
1.
加强人的主体性建设,在最无愧于和适合人类本性条件下追求个人自由全面发展是当今社会和教育的最重要主题。主体性道德人格培养表达的正是这样一种价值理想和在应然的意义上对道德教育所作的价值追求。为改变传统道德教育忽略人的主体性的问题,在此提出了主体性道德人格培养的五种机制:情感体验机制,情境创设机制,个性化、多样化榜样示范机制.合作学习机制及实践活动机制。  相似文献   

2.
论道德情感与感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祥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20(11):102-104
道德情感是基于一定道德认识基础上对是否满足自己的道德需要而产生的主观感受和心理体验。道德情感在道德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意义表现在促进道德认识的完成、道德行为的发生和道德主体性的培育。提倡感动教育,充分发挥道德情感的积极作用应该成为现代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理路。  相似文献   

3.
价值多元的伦理生活中道德教育面临着道德正当性难题。价值多元但规范普遍,多元普遍主义的道德立场尊重多元谋求普遍.道德教育需要通过交往活动发展儿童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能力,广泛联合的民主的生活方式是学校应当谋求的共同生活。相互承认的道德关系是道德自律和自我认同得以发展的条件,儿童只有在得到承认的条件下才能正常成长.道德教育应该为此提供情感的、认知的和价值的支持,承认的教育同时蕴涵了“每个人”和“所有人”的教育立场。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道德教育在教育过程中出现了某些反道德的现象,即"目中无人"的道德教育、道德伪善和道德权利的遮蔽,这些都是背离道德教育的宗旨的.主体性道德教育是一种道德的道德教育.首先,它承认人的存在,承认道德的个体性和主观性,这是道德的主体性的本质体现.其次,主体性道德教育崇尚道德教育主体人的自由,从而达到道德行为的自觉和自律,最终上升为活动的自由.  相似文献   

5.
张欣 《文教资料》2007,(16):32-33
道德情感作为人在社会生活中所特有的一种情感,不仅是大学生道德主观方面的重要内容,也是大学生道德心理结构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本文针对目前在我国学校道德教育中偏重道德认知教育、而轻视情感体验和道德情感教育的问题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6.
道德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塑造主体性道德人格,塑造主体性道德人格的道德教育即谓主体性道德教育。主体性道德教育的培养目标,应该是使学生掌握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身三大关系的基本道德准则,并培养学生相应的道德情感、道德需要、道德意志、道德信念、道德直觉和道德行为习惯,形成完满的主体性道德人格;主体性道德教育的实践过程应该是连续性教育与非连续性教育的辩证统一过程;主体性道德教育的课程体系应该是道德哲学课程与隐性德育课程有机整合而构成的互补体系;主体性道德教育的方法体系应该是课堂道德教学与课外道德实践的有机结合,以及教育的科技手段与艺术手段的协调运用。  相似文献   

7.
我国青少年的道德教育长期以来存在着重认知、轻情感的倾向,而且道德情感教育往往基于移情理论,过分强调情绪的感染效应。而情绪智力理论认为,道德情感是一种情感智慧,是情感与认知的深度统一。由此,在青少年道德情感教育中要充分利用情感与认知的双向作用以培养青少年的情绪智慧,提高其情绪管理能力和自我激励能力,以此促进其道德情感的健康发展。反映在青少年道德教育课程中,需要教育者制定更为多元化的道德情感教育目标和采取情绪对话、意义分析等更为多元化的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8.
德育是教育的本体议题,是教育实现其所负载价值观的重要核心。道德学习是确认德育活动发生并开始发挥其育德功能的标志。道德情感是主体由内而发的意志特殊情感体验,是德育主体认可并内化道德规范的前提,也是促进和激发道德行为的基础。以"非指导性"作为道德情感的学习原则,为道德学习提供了新的思路。"非指导性"道德情感学习具有情境性、生成性、体验性、创造性和整合性的特征,不仅对德育主体道德价值的建构,而且对道德教育回归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主体性道德教育新论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主体性道德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道德主体的教育,而不是培养道德主体的教育。道德主体性的特征主要体现为创造性、整合性和开放性,因此,主体性道德教育的内容应立足于培养学生的道德性创造、学生的完整德性和学生自我教育的意向和能力。实施主体性道德教育的基本条件是:生活世界是主体性道德教育的根基,交往和实践是主体性道德教育的关键,平等尊重的师生关系是主体性道德教育的保证。  相似文献   

10.
高中阶段是培养道德情感的关键时期。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要树立主体性、发展性、创造性道德教育新理念,克服道德情感教育本身的难度;要通过道德情境、换位思维、道德论坛等教学方法的改革,增强教育内容的现实性;要营造开放民主互动的教学环境,发挥高中生的创造性和主体性,从而促进其道德情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小学道德情感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道德情感是品德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的道德情感正处于不断的发展过程之中,是进行道德教育的最佳时机。应以自尊心、同情心、责任感和羞耻感为小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内容,通过开设道德情感专项课程、融道德情感教育于各科教学之中、开展道德情感教育的专项活动等途径,加强小学生的道德情感教育。  相似文献   

12.
论儿童接受道德教育的情感和心理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成海鹰 《教育探索》2009,(2):114-116
在儿童的心理结构中,有三种能够影响儿童道德生活的情感和情感倾向.第一种是爱的需要,它以各种形式在孩子从婴儿期到少年期的发展中起作用.其次是对那些比自己大的和强的人有一种畏惧感,这使他乐于服从.第三种是混合的、由爱和恐惧组成的情感,就是尊重.对儿童进行道德教育,不能忽略其情感、心理和认知特点,只有符合其认识能力的教育才是恰当和有效的.充分认识到孩子道德能力的发展对其成长的意义,以孩子为对象的道德教育才能受到足够重视并成为未来教育的中心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3.
人是具有自我实现的需要,愿望和能力的,人从自我实现中获提一种精神的享受,人是理性的存在物,具有指导,调节,控制认识,情感,意志行动的巨大功能,人的自我实现活动是追求人的价值的活动,教育学生的关键在于尊重学生的自我价值,引导学生从追求社会中去实现自我价值,人的自我意识在道德内化中起择性作用,只有通过自意识的活动对道德的价值,需要进行一释分析,抉择,并与自我思想,情感,愿望相结合,社会道德才能变成自我的道德需要和信念。  相似文献   

14.
佟雪峰 《考试周刊》2013,(35):176-177
情感作为一种前理性的关于价值关系的意识,影响甚至决定着人对于事物的态度和行动,本身就具有价值倾向性。道德既是人类群体在长期生存和发展实践中经验和教训的积淀和理性梳理,又蕴含着对未来幸福生活的预期和建构。情感和道德都源于人的生存和发展要求,情感与理性一样都是道德的人性基础。情感影响着道德行为的动机和指向,道德的目的之一就在于与特定的对象建立恰当的情感关系,情感关系本身就具有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概念与特征   总被引:46,自引:0,他引:46  
无视个体主体性是学校道德教育实效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不利于学生主体性道德人格形成的教育突出地表现为教育与生活的脱节,其典型表现为没有能够将有争议的问题、尖锐的社会矛盾、敏感的价值问题以及教师个人真实的想法在教学中展示给学生。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力图标识这样一个方向:即个体人格尊严的确立和对个人自主选择的尊重,既是道德教育的目标,也是道德教育得以有效进行的前提。道德教育应以学生主体性道德人格的确立为目标,拒斥强制、灌输和惩罚,实现向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的转向,使道德教育,进而使整个教育获得与时代精神相一致的品性与意蕴  相似文献   

16.
徐萍 《中国德育》2007,2(2):14-17
任何不囿于工具理性概念的教育都很关注个体的道德之维。情感的生长是个体道德形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德教育中的情感因素历来受到中西方思想家的共同关注。由于哲学上对情感的解释不能达成一致,情感与情感教育的边界不很清晰。文学与艺术代表着人类的感性能力,它们在道德情感的养成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7.
当代军校大学生道德主体性的缺失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道德需求意识淡薄;道德情感冷漠;尚未确立坚定的道德信念;道德意志薄弱。为了促进教育对象道德主体性的生成,荣辱观教育主要应坚持三大原则:教育者主导作用原则;尊重教育对象原则;激活能动性原则。  相似文献   

18.
道德教育过程可归纳为"知情信义行",其中道德情感的培养将有效地避免传统灌输教育所带来的危害。早期儒家道德教育中十分注重对教育对象道德情感的陶冶,以孔孟荀为代表的众多儒家先贤倾向于与学生通过情感交流而达成道德共识,并将其贯穿于"仁爱""礼乐"人性论等中心思想之中。  相似文献   

19.
《考试周刊》2016,(79):161-162
康德是教育理想主义的代表人物,他重视道德教育,认为教育的最高目标是成就道德,并明确提出道德教育思想。通过浅析康德的道德情感思想,在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大背景下,结合高校生态德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着重阐述康德道德情感思想对我国高校生态德育的启示,借此提出开展丰富的道德教育活动、实现生态德育方式多元化及培养大学生生态道德的自律性等增强高校生态德育效果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道德情感是随着人类社会不断发展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情感,健康的道德情感可以陶冶出一个人良好的人格品质。学校作为中学生成长的主要场所,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更需要进行有效的道德情感教育,尤其是在敬畏、责任、荣辱、关怀和感恩情感几方面。为增强中学生道德教育的有效性,学校道德情感教育的构建就日益显示其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