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材是教师上课的依据,教师是教材的使用者和开发者。同样的教材、同样的学生,在不同教师的课堂中能呈现出不同的情形,这和教学的主导者——教师理解、把握、使用教材有很大关系。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师应该在充分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学习的心理、已有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等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科学合理的“再加工”,变“教材”为“学材”,在课堂上有效实现教师、  相似文献   

2.
合作学习是以学生具有独立探索能力为基础的。由于每个学生都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对同样的问题,他们的观察、思考、选择和体验都是不同的。因此,教师须结合学生实际,根据教材情况,精心设计问题,使之具有探究性、挑战性、趣味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合作学习更具目的性,更能  相似文献   

3.
我在教学时试图以“对话”为契机,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蹲下来和学生平等对话,倾听学生的思想,力求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尊重学生,把课堂建构成一个开放的学习空间,让学生主动地、快乐地、创造性地学习,真正使“阅读教学成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一、教师与文本的对话是前提课前,教师必须先和文本对话,即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主旨。教师只有把教材读通、读透,对文本有清晰的轮廓,才能和学生交流。教师与文本的对话还在于反复地诵读与思考。“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句话不仅是要求学生,对教师也同样有…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师备课或者上课时是在“教教材”还是在“用教材”,反映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教学观念。“教教材”是把教学狭隘地理解为传授知识,把教科书当作教学的唯一内容。它提倡教师备课要“吃透教材”,即吃透教参中的标准答案;上课要“以本为本”,不能超出大纲。学生的学习应“围绕教材”,学校考试应“紧扣教材”,试题答案应和教材“保持一致”。因此,语文课就是语文,语文教材就是语文,我们的语文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而“用教材”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的教学观念,它认为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包括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以及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发展。教学的内容不仅是写在书本上的知识,而且包括了蕴涵在书本知识后面的在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呈现出来的活生生的问题和对这些问题的回应。那么,教师如何变“教教材”为“用教材”呢?  相似文献   

5.
教学准备是教师在授课前都必须进行的艰苦细致的创造性工作.为此,就要“认真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材,了解学生,选择教法”等.但是,同样把课程标准、教材、学生、教法都研究透了的教师,其教学准备的效果仍然不同.研究发现,教学准备效果不好的教师缺乏教学准备流程方面的知识,他们不知道在教学准备时应该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每一步应该完成什么任务以及各步间的逻辑关系.  相似文献   

6.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课程资源,但并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其中缺少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事例、人文素材等方面的内容。因此,教师在使用教材时就应成为教材的开发者,即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和创新化建构。教师要变教材为学材,才能在课堂上有效地实现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三重对话,使学生在获得丰富情感体验的同时,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那么,如何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和创新化建构,让教材“丰满”起来呢?一、以“外材”为起点去整合教材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解决问题所产生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因此…  相似文献   

7.
<正>基于"任务"的教学实践,不但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内在认知需求,促进知识的有意建构,而且会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他们在活泼愉快的情绪体验中自主、自然、自愿地学习,从而真正让"任务"点亮教师教学,引领学生走进地方课程的精彩世界。同样的教学内容,产生的教学效果却不同,这一直是教师不断思考的问题。对于课堂教学,有的教师会按照教材的内容安排,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有的教师则以倡议建议为"任务",组织实施课  相似文献   

8.
1.变备教材为备学生。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备教材的方法很多,备学生的方法少。教师的备课要探讨学生怎样学,要根据不同的内容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要根  相似文献   

9.
由于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有着十分明显的差异,教师用同样的时间、同样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习,可学生的学习效果却不同。因此,我们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来实施分层教学,使其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和提高,实现“以学定教”。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材的教学价值具有内隐性,需要语文教师以专业的眼光去开掘教材内蕴的语文教学价值。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对"学"的关注度不够,不能基于"学"的起点,对"本"的教学价值做二度开掘。不同年级同题异构应引导教师以"学"为基点,开掘"本"的教学价值:同中求异,同样的文本,面对不同学生,有不同的教学价值,不同年级学生学习同一篇课文,收获迥异;异中求同,不同年级都在"学语文",长智慧,落实共同的课程目标,追寻共同的课程核心价值;异曲同工,适切的才是最好的,当下学生能力缺失处、薄弱处,是重要的教学价值。以"学"为基点,以学定教,才能教在学生学习发展的起点上,让不同年级的学生在原有知识能力基础上,有新收获,真发展。  相似文献   

11.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学生的学习离不开教材,但教师的教学不能被教材所束缚。单一、机械地使用教材,在教学过程中难免有些局限。教师通过认真解读教材,把握教材设计体系及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的学情和教学需求,创造性地整合不同版本的教材或是同一教材的单元设计,能更有效地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促进学生深度有效地学习。  相似文献   

12.
在追求“高效”的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只简单看重“效率”,忽略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主体地位,导致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这样的课堂教学是不可能真正高效的。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课堂教学才能真正“高效”。一、合适的教学方式同样的教材,同样的学生,不同的教学方式,达到的教学效果就会不同。因此,“快乐、高效”的教学,就应该是根据语文课程的类型、文本类别特点,采用的,适合每个学生的教学。  相似文献   

13.
“适性教育”的核心是以生为本,所以课堂教学应该充分考虑每一个学生的学力情况,提供适合的学习,最终实现学生个体的成长,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谓的“基于学生并发展学生”。但关注学生不等于否定教师的主导作用,相反,它对教师课堂调控能力的要求更高。课堂的组成主要是教材、教师和学生。教材是静态的,在通常情况下教师对教材的解读是比较准确和到位的。教师根据自身的喜好,发挥自身的专长,采用自己习惯的课堂方式上课,是轻车熟路、得心应手的事情。但是学生是动态的、个性的,不同学生有着多样的个性,同一学生有着多变的情绪。这就要求教师精心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细致观察学生的学习体验,灵活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式。也就是说,要创造适合学生学习的课堂,首先要改善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  相似文献   

14.
板书是师生在学习过程中写在黑板上的文字或其他符号。它是教师对教材分析和理解之后,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在课堂上引领学生学习的一种教学方式:是教材要点和主要学习内容的书面化体现;是教师帮助学生理解学习重点与难点,达成学习目标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5.
《中学生物教学》2016,(18):14-15
课堂效率的提高依赖于不同课堂教学模式的运用。因材施导型的课堂,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主要是引导者。因材施导,首先要研究教材和学生,再以学生学习风格的差异性为前提,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灵活运用不同的导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等能力,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略读课文教学很少得到一线教师的重视,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不是一味沿用精读课文的教学模式就是轻描淡写地处理,这样的教学都没有领悟到教材编者的意图和目的。如果说精读课文是教师研究教材、学生学习语言和知识的例子,那么略读课文就是检验教师教学传授、检验学生学习能力的实践园地。  相似文献   

17.
问:数学教学中,教师是不是一定要“忠实于教材”? 特约嘉宾(特级教师 杨重炎):数学教材是数学教学大纲的具体体现,是数学知识和技能的载体.对教师言,是教学内容的主要部分,为教师教学创造必要的客观条件;对学生言,是外在的呈储存状态的认识对象,同样为学生学习创造必要的基本条件.如果“忠实  相似文献   

18.
在政治课教学中,人们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课本是最基本重要的教学资源。在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过程中,对教材的读同样是自主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课本内容是有疑的起点,是启思的导引,是解疑的指点。政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特别关注学生阅读政治课本这一环节,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给学生读什么和如何读。  相似文献   

19.
钻研教材是教师的基本素养,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有同样学历和能力的人,能否胜任教学工作,最基本表现是对教材的态度。在一般人看来最简单的知识,在老师看来却是最难的,难就难在不仅自己要理解,而且关键是要让学生学会。如何让学生理解、把握、应用成为教师钻研教材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20.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课程资源,但并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其中缺少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事例、人文素材等方面的内容。因此,教师在使用教材时就应成为教材的开发者,即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和创新化建构。教师要变教材为学材,才能在课堂上有效地实现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三重对话,使学生在获得丰富情感体验的同时,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那么,如何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和创新化建构,让教材“丰满”起来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