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人为本 自主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期的学校管理要求我们实施“以人为本”的自主管理策略,即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体验为本,以学生终身受益为本的育人宗旨。不仅培养学生学会学习,还要培养学生“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合作”。上林县中学,从1999年开始了建设自主管理型学校的探索,我们的体会如下:一、“承诺”是自主管理的基础在传统的学校教育中,我们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制订一系列详细的管理方案,把学生当成只有被管理的权利的教育对象,漠视了学生个人的体验,忽略了生命的需求,淡漠了学生对学校生活的向往和需要。1999年7月以前,我校制订了学生思想品…  相似文献   

2.
我们学校是一所农村学校。我们从“环境、情感、智慧”三方面治校,以“学会微笑,成就人生”为校训,狠抓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学科研,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积极开展“微笑教学”研究和“开发学生情感优势智能的探索”(自治区级A类重点资助课题)研究,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教育教学质量连年攀升。  相似文献   

3.
一、学生自主管理意识的培养 1.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作为班主任,我们必须注重通过集体来影响每一个人的思想,用集体的舆论、集体的作用和集体意识形成强大的教育力量。只有首先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才能为学生的自主管理创造条件,也就是说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是进行学生自主管理的前提。  相似文献   

4.
雷平生 《双语学习》2007,(11M):133-133
学校教育管理中的自我管理的原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作用。我们应该从如下方面对学生自主管理进行教育:确立以学生为本,让学生树立自主管理的理念;唤醒主人翁意识,全面施行学生的自我管理;学校重大活动由学生参与主持,从设计方面实施自我管理。  相似文献   

5.
在学校管理实践中,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强化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变教师包办为辅助指导,变学生被动接受管理为学生自主管理,这是管理模式的一次飞跃,是以人为本思想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能力、提高管理效能的重要举措。作为学校管理的一种补充,我校实行了学生自主管理。基本的做法是“教师搭台,学生唱戏”,努力将学生推上自主教育、自主管理的舞台。  相似文献   

6.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大沥许海中学是一所全日制农村初级中学,创办于1993年。学校以建设“高质量、有特色”的现代化学校为办学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培养学生终身发展能力”的办学理念,走科研兴校之路,大力推进素质教育。近年来,学校致力于建设绿色人际关系,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开展生本教育、实验、团体心理辅导训练等,逐渐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7.
学校的管理归根究底是“人”的管理,而学生是学校的主体,是学校运转的根本。我校以“教以人为本,人以悦为本”理念提出的悦畅管理,除了注重教师的管理之外,更重视学生的自主管理。在共同目标和共同价值规范下,我校初步形成了学生自觉自愿,教师引导辅助的学生自主管理体系。以下就是我校进行学生自主管理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龚建敏 《湖北教育》2009,(10):42-42
“自主”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自己做主。学校中的“自主管理”,是学生在教师的激励与引导下,自己处理日常生活与学习方面事务的管理。枣阳市第二中学以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为管理学生之本,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9.
思想品德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新课程强调了人文主义的思想,侧重于以学生发展为本,引导学生学会求知,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新课程倡导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体”的教育目标,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改革核心理念。重视和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已成为学校实施新课改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0.
一、学生是主体 现阶段我们强调主体教育,首先应着力构造“主体参与”的教学模式。教育活动中,那种老师“重内容分析,轻能力培养;重知识结构,轻形成过程”、“学生表面回答多,感悟思考少;被动应答多,主动参与少”的弱化学生主体的教学模式,应向“学生积极主动探索、自己支配自己的学习活动、教师引导帮助”的教学模式转变,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其次,应注重建立自主管理机制。在教师的指导下,做到学校和班级人人有事管、事事有人管。同时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的基础上,还应培养学生的自主生活、自主交往、自主发…  相似文献   

11.
结合学校实际情况,1999年以来,我们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调整课节课时做起,在“5分钟”上做教改文章,同时开展了课程内容、课程结构、教学方法手段和“健康人生综合实践课”的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一、改革目标与任务学校经过认真研究,提出课程改革实验目标:建立一个基础教育和素质教育相适应的小学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健康人生”为主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健体,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创造条件。还明确了改革实验的四大基本任务:①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观和教学观,建立以培养学  相似文献   

12.
小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培养的几点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坚持以人为本,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让每个学生得到全面、和谐、自主的发展,这是当今素质教育发展的趋势.根据目前小学生教育方面存在的种种误区,我们将从小学生的学习、生活及活动的实际出发,以小学生的学习、活动、生活为切入口,对小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途径、方法和策略展开探索,引导学生学会自省、学会合作、敢于竞争、敢于创新,逐步树立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最终促使学生形成自主管理能力,培养学生独立的个性、责任感和全局观念.  相似文献   

13.
实施学生自主管理是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有效途径,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切入点,素质教育要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题性和主动性为前提,以最大限度开发学生潜能为基础,以塑造学生健全人格为动力。本文总结了作者对班级实施了学生自主管理的做法及体会。  相似文献   

14.
高等教育中的“以人为本”与综合导师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人为本”思想在高等教育中的直接体现就是“学校以学生为本,办学以教师为本”。综合导师制是充分体现“学校以学生为本,办学以教师为本”的最好结合体,是融教学与学生培养于一体的高等教育新思路,是实践“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的最佳模式,是实现办学“以教师为本”的最好途径;是最适宜推进学分制改革的学生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5.
潘红 《天津教育》2005,(7):29-30
“发展现代学校文化,构建研究型品牌学校”是天津师范学校附属小学近三年的办学目标。呼唤有智慧的教育,培养有个性的学生,已经成为我们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旋律。我们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提供适合他们发展的教育;以教师为本,为教师创设和谐发展的环境;  相似文献   

16.
奚萍  王熹 《中国德育》2012,(18):47-48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学校教育越来越趋向于建立一种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伦理关系;社会在发展的同时也在呼唤具备自我教育、自主管理、自我成才和自主发展能力的新型人才。我们以“奠学生成才之基,铺教师成长之路,树学校精品之牌”为办学理念,在对学校内、外环境进行全面、客观地分析后,形成了校园自主管理的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班主任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学生自主管理是学生在教师的激励与指导下,自己处理日常生活与学习方面事务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体现了一种新型的学生观:把学生放在学校教育的主体位置,以学生发展为本,通过尊重、信任、引导和激励等手段,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为每个学生提供表现自己个性和才能的机会与环境,促进学生主动修身,主动求知,主动劳动,  相似文献   

18.
走进华亭,你就会感到一股浓郁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这里有质朴敦厚的民风,有多姿多彩的民俗……,这些无不为我校开展弘扬民族精神活动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我校以积极推进校本课程建设为抓手,以“主体性、体验式、活动化”的学校德育模式为着眼点,旨在建立校本课程和探索与实施校本课程所相应的德育管理机制,使学生养成诚实守信的品质,培养勇敢顽强的意志和拥有自强不息的精神,塑造出我们民族的“脊梁”——“自律、自治、自主、自强”的时代新人。我们尝试着将伟大的民族精神注入学校教育管理的全过程,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管理;…  相似文献   

19.
责任是道德的核心,是道德的高层境界。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应该是我们当前教育的重要任务。我们认为,实施“责任教育”应建立在引导学生亲身体验、自主实践的基础上,建立在充分信任学生的基础上,建立在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上,实施“责任教育”能全面培养学生的素养,全面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在责任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应首先研究确定了“责任教育”的总体目标。我认为,责任教育的总体目标包括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三个方面,其中:对自己负责,包括:学会自理、学会学习、学会反思;对他人负责,包括:学会关心与爱护、学会理解与尊重、学…  相似文献   

20.
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的意识,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增强自我约束能力,提高自主发展意识。学生自主管理作为学校常规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一个较好的德育教育的切入口,是让学生养成终生好习惯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