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08年4月27日,《白鹿原》创作20周年纪念日,也是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四卷集《陈忠实集》出版的日子,陈忠实来京,借机与陕西乡党们聚会。  相似文献   

2.
《白鹿原》可以说是上世纪90年代诞生的反映半个世纪中国历史变迁的一部鸿篇巨制,是中国长篇小说创作的重要收获之一,能够反映那一时期小说艺术所达到的最高水平。它的多次获奖特别是1998年茅盾学奖的获得,以及近期作为中国当代学中惟一一部长篇作品,入选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中系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定的大学生必读书目,都足以说明这部小说在中国学史上的特殊地位。在这部历史小说中,作用巴尔扎克的“小说是一个民族的秘史”这样一句耐人寻味的话作为开端。  相似文献   

3.
论文从叙述风格出发,试图通过考察《红旗谱》与《白鹿原》对农村革命的叙述差异来解读历史。这种叙述差异主要体现在文章叙述的角度和侧重点、文章叙述的客观性、人物个性的塑造以及叙述风格方面。  相似文献   

4.
中国教育学会中语会学术委员会与河南文心出版社于2004年4月24日在北京联合召开了《延安教育研究》座谈会。与会的代表有延安时期从事教育工作的老教育家;有当代著名的教育工作者、学术界著名人士、新闻媒体代表以及曾在延安就读被培养成为国家各级领导干部和各类优秀人才的代表共20余人。《延安教育研究》一书的执行主编欧阳代娜和责任编辑吴望平分别作了主题报告,中国教育学会及中语会的负责人,文心出版社负责人和其他有关人士致辞或讲话。会上大家以深厚的革命激情,回顾了60多年前那段令人难忘的峥嵘岁月,赞美了中国共产党人在抗日战争时…  相似文献   

5.
陈忠实日前在接受采访时说:1995年秋末冬初,第四届茅盾文学奖评出结果,《白鹿原》全票通过初评。可能大家对作品还有些不同看法,所以就压着没有搞终评,压了两年。到1997年的秋末冬初正式开评,又受到评委们的基本肯定。他们希望对其中人物朱先生的两段话修改一下,但可以修改也可以不修改。其实改动的地方很小,而且无伤大雅,所以后来出了修订版,  相似文献   

6.
《白鹿原》,意在揭示民族“秘史”,虽然人们对秘史秉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态度,但陈忠实用他特有的创作手段,为我们打开了隐秘在这种悲怆国史,同时又是畸形性史后面的许久曾未开启的民生权的争斗史。  相似文献   

7.
《白鹿原》很好地发挥了小说的艺术特性,把史与诗水乳交融在一起,成为一部史诗风格的作品。小说以白鹿原为舞台,以白、鹿两姓子弟的人生历程为主要描写内容。以民族心史为构架,以宗法文化的悲剧和农民式的抗争作为主线来结构全书,始终以人物为叙述中心,从人物生活境遇的变迁来展示历史的变化。《白鹿原》是史与诗风格的完美交融,是民族生存的历史反思、文化反思和生命反思,它从历史的深度,生活的厚度,文化的广度,人性的力度入手,把人、社会历史和文化精神结合起来,且三者之间相互激荡,相互作用,共同增强了作品的时空感。  相似文献   

8.
该文从人类学的角度对《白鹿原》中的姻亲进行分析,认为姻亲有着繁衍后代、两性分工的功能。门当户对的姻亲有着极大的稳定性。《白鹿原》中的各种姻亲模式,反映出当时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9.
生殖崇拜是理解力低下的原始初民对生命降临的一种解释。在严酷的生存环境中,对于死亡的恐惧以及由此派生的生命的崇拜心理,推促着人类在生存活动中创造出种种古朴神秘的文化类型。为了长生不死,为了生命种性的连绵不绝,生殖之谜被原始人神圣化信仰化了。中国自古就有生殖崇拜的文化传统,《白鹿原》是以生殖崇拜为审美主线,涵盖了人类生存和繁衍的两大主题。  相似文献   

10.
《白鹿原》通过叙述白鹿两家的家族史来反映渭河平原20世纪上半叶50多年的历史,被认为是“20世纪九十年代中国长篇小说创作的重要收获之一”,它对于社会阶级的把握和处理均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11.
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的作品《白鹿原》问世已经十余年了。在这十余年里,它获得了当代小说前所未有的巨大声誉,因其情节引人入胜,结构精巧严谨,人物摄魂夺魄,思想深邃独到而得到广泛赞赏。本文通过对作品的解读,试析其独具特色的修辞艺术。  相似文献   

12.
《白鹿原》是陈忠实奉献给20世纪中国文坛的一部长篇力作。这部小说自问世以来,十六年间关于它的新闻从未问断,自1998年获茅盾文学奖之后,改编此长篇著作的风潮“暴热”,秦腔版、话剧版、舞剧版接踵而至,电影版的搁浅、电视版的筹谋都成为观众与作者陈忠实再度等待中的期盼。全书写得深沉而凝练,酣畅而严谨。小说以其史诗品格及独特的形象系列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13.
章莉莎  王涛 《教师》2015,(2):22-23
陈忠实的《白鹿原》问世以来,就获得了当代小说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成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当代文学的"扛鼎之作"。可以说《白鹿原》之所以会有今天的成就,跟其精练而雅致的书面语和地道的关中方言是密不可分的。作者陈忠实注重这两种语言材料的区别和调配,并且将书面语和方言的使用作明显的分化和对立,形成了亦庄亦谐、大雅大俗、相得益彰的效果,增强了小说语言的张力。关注陈忠实语言特色的别致,才能更贴近地理解他的文学价值,体会作家淋漓酣畅的内心冲动。  相似文献   

14.
儒家文化作为中华文明成果的代表之一,对中国人思想观念的形成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白鹿原》中白嘉轩的形象代表了儒家传统文化的忠诚守卫者;白孝文则经历了一个由对传统道德自觉奉行到彻底反叛的过程;黑娃则从最初的盲目反叛最终走向了自觉回归。小说体现了作者对传统儒家文化的复杂态度和深刻的理性思考,并试图为当今社会的发展寻找一个合理的轨道。  相似文献   

15.
今年9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两周年,辽宁省教育厅、辽宁省民办教育协会于9月7日在沈阳召开纪念《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两周年座谈会。省人民政府鲁昕副省长,省教育厅张德祥厅长,省财政厅、省民政厅、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省人事厅、省国土资源厅、省政府法制办、省工商局、省地方税务局、省物价局、省政协教科文卫委的负责同志,部分市人大和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同志,一些民办学校的举办者或负责人参加了座谈会。  相似文献   

16.
陈忠实在上世纪90年代初推出的小说《白鹿原》因获得茅盾文学奖而蜚声文坛,迄今为止,《白鹿原》累积销量超过100万册,被认为是当代小说的经典作品。前不久《白鹿原》又推出了评点本,评点《白鹿原》的文学批评家雷达在自己的博客上公开了这次评点的内容。雷达表示:“我于十余年后重读《白鹿原》,依然触目惊心。”  相似文献   

17.
陈忠实在《白鹿原》这篇小说中运用了多重感官的叙事技巧,除了大量视觉的叙事之外,对于听觉的叙事策略值得去探讨。小说文本中构建了在白鹿原上由一系列的声音事件汇集而成的景观,奠定了小说故事发生的背景。而《白鹿原》小说之中的听觉叙事策略运用了音景、声音的"在场"与"缺席"、听觉的"视觉感"等策略,塑造出了丰满的人物形象,传达了作品的主题意蕴以及深化小说中的神秘色彩等方面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把握《白鹿原》的听觉叙事策略,更有助于呈现出陈忠实小说文本中广阔的研究空间,发掘出听觉叙事的效果和文学意义。  相似文献   

18.
《白鹿原》是陈忠实唯一一部长篇小说。因其蕴含深厚而引起评论界持续关注。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它所受到的关注不仅未曾消减反而表现出某种深化的趋势。本文对近十年间关于文本的主题、人物、意象、语言等方面的研究形成的代表性观点进行梳理介绍,通过总结梳理形成了一些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民间传说是人类化心理的历史积淀,深深地植入了种族的记忆。艾特玛托夫和陈忠实将其激活,作为虚景插入到《白轮船》与《白鹿原》的创作中,章试图通过对这两部当代中外名作的比较,来探讨在现实情景中设置虚景这一叙事手法。  相似文献   

20.
《邢台学院学报》2014,(2):118-121
陈忠实的长篇小说《白鹿原》自问世以来,以其特有的语言形式和展现的厚重的历史画卷吸引了众多的读者。作者在词汇方面的匠心独运是小说的一大特色之一。小说文本在词语的锤炼方面以多样的词语叠用形式、丰富生动的方言词语引人入胜,一些连用、衬托等手法技巧的结合使用,更加显现出文本的内涵和作者的睿智。这样不仅使作品别具特色、妙不可言,而且在语言上也是作者对于自身写作的超越。通过这几个方面的分析,能够更进一步窥探关中地区的地域文化特色,去追溯那个远去的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