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后现代主义是西方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兴起的一种社会文化思潮,对欧美各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几乎所有的文化领域都受到后现代主义的冲击。发源于美国的教育技术,自然也受其影响。  相似文献   

2.
后现代主义与教育研究的变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60年代,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文化思潮登上了历史舞台,70、80年代发展至高潮,并广泛渗透到哲学、文学、艺术、美学等各个领域。进入90年代,一些教育学者将后现代主义引入教育领域,为教育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下,教育研究方法表现出多元性、开放性和复杂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后现代主义思潮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西方兴起的社会文化思潮,后现代主义思潮是作为对现代化和现代性的批判与否定而兴起的。在实现工业文明和现代化过程中,现代主义走向了极端,走向了它的反面:理性变成了纯粹的工具理性或科技理性,人道和人权服从于工具理性,人成了工具理性的奴隶,因而出现了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源于现代主义,  相似文献   

4.
后现代主义教育观对大学英语教学课堂交互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主义20世纪50年代产生于西方发达国家,它为各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后现代主义的登场掀起的巨大思潮,直接冲击着现代主义的课堂教学。本文从后现代主义的特点出发,论述后现代主义教育观对大学英语教学课堂交互过程中老师和学生的角色、师生之间的关系、教学评价体系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张晖 《培训与研究》2009,26(1):111-112
后现代主义20世纪50年代产生于西方发达国家,它为各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后现代主义的登场掀起的巨大思潮,直接冲击着现代主义的课堂教学。本文从后现代主义的特点出发,论述后现代主义教育观对大学英语教学课堂交互过程中老师和学生的角色、师生之间的关系、教学评价体系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后半叶在西方社会广为流行的一种哲学和文化思潮,其思想是建立在对现代主义的反思和批判基础上的,为教育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多尔将后现代主义引入课程领域,对课程做出了新的解释,对教育研究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后半叶在西方社会流行,影响遍及各个领域的一种哲学、文化思潮。无论是解构的还是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其价值观和思维方式都对西方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尤其是它崇尚多元性和差异性,强调反思与批判,提倡对话和反中心思想,为教育领域提供了新的理论和视角。这为我国当前新型师生观的构建提供了积极启不。一、后现代主义对传统师生观的冲击后现代主义教育理论虽然非常庞杂,但在师生观论述中表现出一些共同的理论特质。后现代主义教育家认为我们的时代正处于一个变化的范式中,从现代主义的理性主义向后现代主义转变。在后现代主义中,强调学生的差异性,反对教师权威,学生通过对话、行动等交互作用与教师一起探索,达成共识。这些观点猛烈地冲击了传统师生观。  相似文献   

8.
当代榜样教育的困境与对策——后现代主义的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后现代主义视野中的榜样与榜样教育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发生于欧美,并于70与80年代流行于西方的艺术、社会文化与哲学思潮。其要旨在于放弃现代性的基本前提及其规范内容。在后现代主义艺术中,这种放弃表现在拒绝现代主义艺术作为一个分化了文化领域的自主价值,并且拒绝现代主义的形式限定原则与党派原则。其本质是一种知性上的反理性主义、道德上的犬儒主义和感性上的快乐主义。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对现代主义的反思,在对榜样教育的反思问题上,给我们不少启示。后现代主义榜样教育的理论基础是“仿真”,仿真(Simulacra,也译作“模…  相似文献   

9.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60~70年代,在西方广为流传的一种文化思潮或观念形态,是对现代主义的批判和扬弃,是用诸多新“范式”对旧范式的取代和革命。这种由高科技、智力化、多元化和个性化等后工业化的基本特征决定的后现代思潮,迅速扩展到文化艺术、政治经济、伦理道德、科学和哲学等领域,摧毁了传统理性几千年来的完美形象。虽然它否定理性和诸多现代性东西是片面的,但它特有的教育观点却为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全新视角。因此,深刻地剖析后现代主义的基本特征,准确地揭示和探讨其对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视角的启示有重要实践意义。一、…  相似文献   

10.
后现代主义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逐渐形成、发展、壮大的一种哲学思潮。它的一系列主张和观点对现代教育思潮和改革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对当前幼儿教育改革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在后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之下,当前幼儿教育在教育目标、师生关系、课程设置和幼儿学习等方面都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变革。  相似文献   

11.
一、后现代主义视野中的榜样与榜样教育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发生于欧美,并于70与80年代流行于西方的艺术、社会文化与哲学思潮。其要旨在于放弃现代性的基本前提及其规范内容。在后现代主义艺术中,这种放弃表现在拒绝现代主义艺术作为一个分化了文化领域的自主价值,并且拒绝现代主义的形式限定原则与党派原则。其本质是一种知性上的反理性主义、道德上的犬儒主义和感性上的快乐主义。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对现代主义的反思,在对榜样教育的反思问题上,给我们不少启示。  相似文献   

12.
后现代主义思想对教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后半叶在西方社会流行的一种哲学、文化思潮。通过对现代主义哲学观点及研究方法的批判,形成了一种新的观点和思维方式,对教育理论及教育研究方法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本文就后现代主义某些学者的理论进行分析,探讨后现代主义思想对教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后现代主义从20世纪60年代在欧美诸国兴起之后,已经成为一股波及整个世界的当代西方学术和社会思潮。以后现代主义视角,进行语用、文体、文化交叉学科研究,研究方法新颖,令国内外学术界关注。  相似文献   

14.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产生于西方发达国家的一种反文化思潮,一开始出现在建筑领域,而后它移植到哲学、文学、社会学、心理学、美学等领域,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继而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文化思潮。近几年来,后现代的教育思想逐渐渗透到了语文教育研究领域,在给传统的语文教育理念与实践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的同时,也为语文教育注入新鲜血液和活力。如今,后现代主义教育观俨然成为了语文教育新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60年代后。伴随着后现代艺术思潮的兴起,西方设计领域也随之发生巨大而深刻的变革。具有后现代思想意识的设计师从不同的方向对20世纪初期所确立的现代设计观念进行了修正、反思和超越,这种“后现代主义”设计思潮在对现代主义的批判否定中发展、壮大,并展现了极强的文化震撼力,呈现出反传统、反主体意识等诸多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6.
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的产生是以后现代主义哲学、文化思潮的产生和发展为基础的。“后现代”一词最早起源于19世纪后期的欧洲,用来指称那些比较现代和前卫的绘画作品,此后广泛应用于艺术和建筑领域。20世纪60年代以后,  相似文献   

17.
后现代主义对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范式的解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哲学、文化思潮,自20世纪五六十年代悄然兴起于欧洲,七八十年代发展至高潮,并广泛地向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渗透。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学者们对这一思潮逐渐关注。在其思想的影响下,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范式正在发生着转变。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后半叶,以后现代主义思潮为理论基础的后现代主义知识观对美国成人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从知识的本质、价值和获取三方面分析后现代主义知识观的基本特征,进而指出在后现代主义知识观的影响下,20世纪后半叶至今美国成人教育在终身教育思想、教育目标、课程观、教学观等方面呈现出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19.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西方社会流行的一种综合性的社会文化思潮.它以一种全新的观点和思维方式来观察世界,在于向一切人类迄今为止所认为终究至极的东西进行挑战,它是20世纪重要的学术思潮,针对现代主义的不足,站在关注人类幸福和命运的立场上,对现代主义提出了批判和重构,其关注人类情感,尊重个体,提倡多元化,反本质,反传统的主张在当代世界具有坚实的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20.
刘玉芳 《广西教育》2008,(20):15-17
20世纪的西方思想界,开始了一场新的思想与观念革命。这就是产生于19世纪下半叶的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一词最早在19世纪60年代中叶出现。最初,只是文学史、艺术上的一个很不确定的分期概念。在建筑学中,它一般用来指代现代主义之后的一种建筑风格。到20世纪50年代,西方社会学者开始在包括哲学、美学、社会学、政治经济学等众多人文学科中经常使用它。后现代主义作为西方一种重要的社会文化思潮,其产生来自于人们对社会生存危机的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