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看《萌芽》     
2004年第7期的《萌芽》的阵容大有三足鼎立之势。“恐怖小说”、“浪漫小说”与“酷酷小说”既呈现了“80后”内部写作的差异性,也泄露了《萌芽》始终存在的犹疑:文学与市场之  相似文献   

2.
看《萌芽》     
第9期的《萌芽》从整体上看,可谓忧喜参半。一方面,“80后”小说依然纵容情绪的倾诉而匮乏于小说的艺术;另一方面,这类小说终于从郭敬明、易术等小说的忧郁主题中产生出新质:渐渐冷却了做秀的“啼哭表演”而开始转向依凭情感取暖。  相似文献   

3.
7、8月份最令人期待的是第7期《萌芽》。为纪念《萌芽》创刊50周年,杂志社与“80后”代表作联袂操办“盛宴”。总体上看,各显神通,但鲜有惊喜之作。  相似文献   

4.
八面来风     
少年的忧伤好像泡吧、上网、玩滑板,只不过是一种时髦的点缀。所以,少年们忧伤时喜欢斜倚在门边看雨,或拿一本《少年维特之烦恼》坐在窗口。而那一刻最好有自己梦中的男孩或女孩从一边走过。——摘自《少男少女》 2000年第 7期   推荐者: (525255)广东省高州市第四中学高二 (1)班程波   ——真是一语言中。不过,也许少年们不这么认为。在他们的心目中,“惆怅”就是“忧伤”,“忧伤”就是“痛苦”,总是要多加一个砝码的。而且,他们总希望能够充分地利用这种“忧伤”,走入小说中的某个情节。   公众人物就像大公共汽车一样…  相似文献   

5.
顾前的短篇小说《塑料发卡》没有让故事在其间滑行,所以有些难懂。读第一遍,毫无印象,再次细读,略略懂了一点,却又说不出个所以然。于我而言,是有些痛苦。苦思冥想之余,上网搜索关于此文的评论,大大地“失望”!有人说此文什么也没有说,可这不正是“此时无声胜有声”么?多处“空白”留给读者的就是无穷的想象空间,正如《小说选刊》2014年第5期稿签所述:“好的小说是难以一言道尽的。能够被轻易概括并提炼主旨的小说在艺术品质上应该是可疑的。同样,好的小说是不易阐释的。仿佛一说就错,一说就言不及义,甚至离题万里。”  相似文献   

6.
王立民在《北方论丛》2005年第5期撰认为,在汉字形成的过程中。“集形短句”是由萌芽到成熟的重要形态。  相似文献   

7.
《微型小说选刊》杂志社于2002年第4期举办了第四次“微型小说猜读续写竞赛”活动,这次竞赛选用的作品是挪威作家H·芒罗的一篇微型小说《仇家》,要求读者在阅读完原文和方框标出的结尾后,根据情节的发展趋势另续结尾,不超过300字。原文如下:  相似文献   

8.
小说不是科学论文,不能要求它事事真实.但是,当作者以小说的形式进行科学探索,涉及到科学问题和重大的现实问题时,这就要求作者必须有严肃的科学态度.这一点柯云路先生也许是赞同的.他的《大气功师》(见《当代》)1989年第3期、第4期、第5期)就是一篇以小说的形式进行科学探索的文章.作者开宗明义提出:“本书旨在破译气功、人体特异功能…….”作者认为自己的科学探索是诚实的,他说:“我的故事是真实的…….第一,这里的大量素材是从真实生活中收集来的,是确确实实存在的.第二,这里写的气功功理、功法、各种功夫,都是真切地存在着的……从本质上讲(柯先生自己加),这部小说是完  相似文献   

9.
《读书》第九期刊登董鼎山的纽约通讯——《从皇妃谈到世界最畅销书作家》,文章向读者介绍了国外出版界一些异乎寻常的奇怪现象。五位当今在世的“最”畅销书作家,没有一个是严肃的文学界名家,而是极为通俗的“故事讲述者”。他们是:美国通俗作家哈罗·劳平斯、英国的传奇小说作家白蓓拉·卡特仑、美国的欧文·沃莱斯、美国的路易·  相似文献   

10.
寻找另一个我,有什么比文学更真实、更敏感、更深入的东西? 严婷在用E-mail发来她的令我感动的一篇文章与照片之后,又寄来了她主编的44页厚《复旦02国金》,我特别注意一个叫麦兜在“诗之间”写的几首很先锋的诗歌,严婷告诉我麦兜就是她的笔名。我很喜欢她那种写诗的感觉:飞舞之于飞翔的美:在《二十岁的手指》里,“飞到青绿的背面去。/他在那里说,/你看手指是金色的,/指缝里的是寂寞,//年华在手指后/流出溢彩”;在《刹那》里,“你转身飞奔到碎片里去/记忆的狂流在我背后飞白”。她的小说与散文《处女座的》与《半个月亮》在2D02年第3期的“今日星辰”上发表,著名诗人作家林染先生给她作了点评:“严婷作品的动人之处:渴望着寻找着是忧伤和美丽的。”  相似文献   

11.
198 4年前后 ,正是所谓的伤痕文学向反思文学、改革文学过渡的时候。新时期文学一浪高一浪地发展着 ,文学承载着时代的使命 ,人们从文学中寻找着思想和力量。这一年的第 1 0期《人民文学》发表了何立伟的短篇小说《白色鸟》 ,它让不少读者的眼前一亮 ,但并没有格外地引人注目。第二年春天 ,中国作家协会公布的 1 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获奖作品篇目中 ,《白色鸟》赫然在目 ,人们这才蓦然回首 ,重新打量这篇短短的小说。《白色鸟》确实显得有点“另类” ,它一点不像流行的情节小说 ,也没有触及什么重大的社会主题。它展示了一幅优美、宁静的…  相似文献   

12.
本刊第二期《小学数学总复习辅导》发表后,收到一些读者的来信。根据读者意见,现将有关题目修改并说明如下: 1.由于教材没有定义小数,《辅导》第2页(另一版本为第7页)有关“小数”的图表中,删去第一项“小数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文讯     
2004年对现当代文学思潮、流派、多文体作品的宏观评述的力作颇值得一读的有如下几种:小说方面,王春林的《走向个性,走向成熟———2003年长篇小说印象》(《小说评论》第1期)对2003年长篇小说进行了盘点。贺绍俊的《从宗教情怀看当代长篇小说的精神内涵》(《文艺研究》第4期)认为近20年长篇小说越趋世俗性、情欲性、物质性走向,作家应有意识地唤醒内心深处的宗教情怀,才能更好地开掘文化传统中的精神资源。吴义勤的《新生代长篇小说论》(《文学评论》第5期)则分析了新生代长篇小说主题形态,分析了新生代书写“中国问题”和“中国镜像”的艺…  相似文献   

14.
从《萌芽》杂志的少年写作新星到当下正红的“80后”写手,1980年代出生的这样一批热爱写作的孩子现已长大成人,但是他们仍在以“青春”的名义书写着,打着“年少”的旗帜改变着当下文坛的文化气候。他们在同现代传媒、市场的亲密接触中以自己的反叛性姿态,谱写着一个“易捧不易评”的“80后”神话,在新世纪里已构成一个“断裂”性的文化事件。如何认识与阐释这样一个“断裂”性文化事件是当下批评界无法回避的一个话题。《南方文坛》、《文艺评论》、《文艺理论与批评》、《山花》、《萌芽》、《理论学刊》、《南方都市报》、《中国图书评论…  相似文献   

15.
"文革"结束后,中国第一本青年原创文学杂志《萌芽》于1981年复刊.由于原始材料有限,本文以1982年第3期至第12期的《萌芽》为讨论中心,以1982年《萌芽》的封面、插图、栏目设置以及编辑主张为切入点,分析复刊后的《萌芽》如何定位自己的文化身份.同时,通过作者群和读者群来分析《萌芽》如何以这种身份参与到杂志外部的"主流文学"空间,共同构建80年代初期的"主流文学".虽然《萌芽》将作者群与读者群定位在青年这一群体,试图创造出新文学,但80年代"主流文学"的特征依旧烙印在《萌芽》上,使《萌芽》成为一个新旧混合体.  相似文献   

16.
327期《语文新圃》改版了,这就像一个年近“而立”者对人生定位的必然思考一样自然而然。一切为了读者,一切为了刊物;失去读者的刊物必然是没有特色的刊物,没有特色的刊物必然失去读者。刊物的特色是刊物的生命,注入生命意识的刊物才会给读者以语文的“创新”,从而成为名副其实的“新圃”。改刊后,刊物栏目分固定的一级栏目与相对稳定(有时可因文而设)的二级栏目。一级栏目为:“新圃观点”、“美文范读”、“读写立交”、“教学试笔”、“社团平台”,二至四者其下分别统辖若干二级栏目。各层次栏目内涵大致如下。  相似文献   

17.
“80后”,是近几年来的时髦话题,尤其在70后的口中,“80后”意味着一群特殊意义的群体,提到“80后”,许多人脑海里马上浮现“80后小说”在新近公布的第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的最新调查结果中,韩寒和郭敬明首次入选“最爱读者欢迎的作者”前10位,这也是近年来“80后”写手第一次进入这份榜单,可见他们在读者 心中的影响力,新爱的高三学子们,在踏进高三的那一刻,你是否还不舍那本《幻城》,在紧张的学习备考中,是否还熬夜看写手们的新作……不管“80后小说”好与坏,至少,在你们的成长轨迹中,这些小说曾给予你们对青春,对生命,对叛逆,对责任的深刻理解,为此小编特别挑选了几篇高三过来人的搏文,看看他们对于“80后小说”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读者寄语     
《山西教育》编辑部:我是《山西教育》综合版的一位读者。今年出版的综合版(1、3、5期),一期比一期有看头。特别是第5期新增了“教师修养”、“感悟·体验”栏目,更贴近了读者。每期文章内容选编得都不错,文笔很好,标题也很吸引人。现举两例:“你是快乐的,我是幸福的”,“教研员,你到位了吗”,这些标题读后感到很亲切。我希望《山西教育》在保持现有办刊风格的基础上,可适当拓展报道面,包括批评报道等,那也是读者关注的一面。读者寄语!运城市@高志伟  相似文献   

19.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新写实小说逐步成为一种蔚为壮观的创作潮流。1989年《钟山》第3期推出“新写实小说大联展”专号,其“卷首语”指出:“所谓新写实小说,简单地说,就是不同于历史上已有的现实主义,也不同于现代主义‘先锋派’文学,而是近几年小说创作低谷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倾向。  相似文献   

20.
“接受美学”认为,文学作品的意义是通过读者的阅读活动发掘出来的,而文学作品中隐藏着许许多的“空白”,有待于读者去发现、填补和阐析。所谓空白,是文学作品中作者有意或无意留下的、没有表明的、召唤读者想象的未定的意蕴空间。而这些地方往往是作品最精彩、最吸引的人“神来之笔”。比如《红楼梦》第98回写女主角林黛玉神伤绝世时的语言“宝玉!宝玉!你好……”、鲁迅小说中的孔乙己被举人老爷打折腿后的遭遇等,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