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观察,是指人们对周围存在事物的现象和过程的认识,这种认识是基于研究者对事物的现象和过程的理解。但是,科学的观察,并不是指人们对观察的一般理解,即不仅仅是“仔细察看”,而是在自然存在的条件下,对自然的、社会的现象和过程,通过人的感觉器官或借助科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的。因此,我们可以认为,科学观察就是对观察对象的精确描述,观察能力就是能够对观察或研究对象从多方面感知并进行精确描述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张圣官  陈立标 《新高考》2007,(Z2):53-54
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对公式、定理、法则的学习往往都是从特殊的情形开始,通过总结归纳得出结论,经过证明,成为一般性的结论,然后可使用它们来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所谓特殊与一般的思想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对某些个体的认识与研究,逐渐积累对这类事物的了解,再逐渐形成对这类事物的总体认识,发现特点、掌握规律、形成公式,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由局部到整体、从实践到理论,这种认识事物的过程就是由特殊到一般的过程;二是在理论的指导下,用已有的规律解决这类事物中的新问题,这种认识事物的过程就是由一般到特殊的过程.由特殊到一般再…  相似文献   

3.
<正>度量,是对现实生活中事物某方面属性的刻画。度量事物属性往往通过测量活动得到。《幼儿数学核心概念》一书指出:测量的核心概念包括对事物属性的认识,用相同属性的事物作为标准与被测物体进行比较,并且得到一个精确量值。由此可见,度量需要确定事物某方面的属性作为度量对象,选择该属性的单位作为度量标准,通过比较活动得到度量结果。度量对象、度量标准(即度量单位)、度量结果构成了度量“三要素”。它们之间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面积是对面大小的刻画。面,  相似文献   

4.
客观世界存在着模糊现象,或称具有“模糊性”的现象。所谓模糊性,主要指客观事物的中间过渡中的“不分明性”。例如,“高个与矮个”、“胖与瘦”、“教学水平高与低”等等……都没有确切的标准界限。世界上的许多事物,包括人脑的思维和控制作用,都具有模糊和非定量的特点。由于历史的局限,长期以来人们没有对它进行系统地、全面地考察,仅仅用精确数学去研究它们又十分困难或陷入失败。 精确数学是建立在集合论的基础上的,根据集合论的要求,任一元素对某一集会,要么属于,要么不属于,两者必居其一,且仅居其一。  相似文献   

5.
生活中,人们离不开观察。观察是指人们对周围事物或现象进行全面、深入的察看,按照事物或现象的本来面目,研究和确定它们的性质和关系的一种心理现象。数学教学活动中的观察,就是有意识地对事物的数和形的特点进行感知活动,即对符号、字  相似文献   

6.
"比较"指的是人脑把一些事物和现象放在一起进行对比的思维过程。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也就是研究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之间的不同点、相同点和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因此,在数学教学和数学学习中经常使用到"比较"的方法。下面,我结合几个具体的案例谈谈"比较"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突出作用。  相似文献   

7.
比较是在思维中确定所研究对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判断思维过程.由于人们在进行观察和思考时总习惯地把性质相似的事物加以比较,并往往把处理某些事物上取得的成功经验用到处理与这些事物性质相似的另一事物上去,所以数学学习中正确地运用比较,有利于深化知识,辨别异同,正确理解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和非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8.
林菁 《早期教育》2008,(6):18-19
当前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在数学领域中主要体现在目标、价值取向和指导策略的变化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将科学领域的目标之一定位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同时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即强调幼儿园数学教育应生活化。幼儿园数学教育生活化.可以理解为两层含义:一是“从生活中来”,即幼儿园数学教育内容、操作材料等来自生活,与幼儿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二是“到生活中去”,即让幼儿在生活中感受数学、学习数学、运用数学。  相似文献   

9.
生活中,人们离不开观察。观察是指人们对周围事物或现象进行全面、深入的察看,按照事物或现象的本来面目,研究和确定它们的性质和关系的一种心理现象。数学教学活动中的观察,就是有意识地对事物的数和形的特点进行感知活动,即对符号、字母、数字或文字等所表示的数学关系式、命题、几何图形的结构特点等进行的察看。那么,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0.
数学建模是现实世界的本质反应和科学抽象,它用数学语言描述研究对象的固有特性和有关因素之间的互相关系;而常微分方程是现代数学重要的一个分支,是表达事物发展过程的一种很有用的工具。该文我们主要探讨将二阶常微分方程在数学建模中的应用,针对实际问题将两者结合起来,运用二阶常微分方程进行数学建模,并用模型的结果来解释事物的现象和预测事物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1.
黄清柱 《云南教育》2003,(10):44-45
联想是由当前的某一事物想到与其相关联的另一事物的思维方式。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以各种不同的方式直接或间接地联系着的,它们之间往往存在着某些共同点或相似性,这种联系性可以引导人们进行由此及彼、触类旁通的思考,这种联想可以引发人们发明创造出许多新的东西来。小学数学知识具有系统性很强的特点,知识之间相互联系,许多新知识往往是在某一旧知识基础上扩展而来。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对已有的知识进行联想,去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掌握学习新知识的方法。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教学方法的核心是学…  相似文献   

12.
<正>《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改稿)》中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儿童的生活,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它强调了学校科学教育活动生活化的要求。在以往的科学教育活动中。我们往往怀着一种"任务"意识去传递知识,传授技能,至于儿童的需求、兴趣很少顾及。儿童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许多科学现象、科学活动往往被忽略。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尝试利用儿童的生活及其周围的环境对他们进行科学启蒙教  相似文献   

13.
人们对一类新事物的认识往往是从这类事物中的个体开始的.通过对某些个体的认识与研究,逐渐积累对这类事物的了解,逐渐形成对这类事物总体的认识,发现特点,掌握规  相似文献   

14.
组合就是将几个可以独立的部分进行结合,使它们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整个组合过程,是人们依据事物内在特点及事物间的相互联系,进行合理的科学的排列分配的过程,其间渗透了人的思维活动,促使人们对事物的深入了解.组合是科学发展的产物,近年来,随着科学的发展,组合已被人们作为研究事物的一条规律,并被广泛运用到各项生产技术中去,成为人们提高生产效益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15.
<正> 构造思想就是先构造一种事物并借助它认识与之相关的其他事物的思想方法。例如,要了解和认识一个城镇或一个单位的外貌,就可先构造一个“砂盘”,然后借助砂盘去了解去认识。在数学上,构造思想就是先构造一个或几个数学对象。如数,式,方程,函数,图形,数学模型等等,然后借助它们去认识或解决与之相关的其他数学问题。  相似文献   

16.
"比较"指的是人脑把一些事物和现象放在一起进行对比的思维过程。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也就是研究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之间的不同点、相同点和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因此,在数学教学和数学学习中经常用到"比较"的方法。而练习时也需要通过形式、内容、方法等对比,引导学生抓联系,辨差异,巩固知识,丰富学生知识结构,深入反思,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17.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认知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积极主动建构的。”在以往的科学教育活动中,我们往往怀着一种“任务”意识去传递知识、技能,至于可操作性及幼儿的需求、兴趣很少顾及。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许多科学现象、活动往往被我们老师所忽略。《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在科学活动中,我们尝试利用幼儿的生活及其周围的环境对他们进行科学教育,把科学教育渗透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使教育与幼儿的生活、感性经验相结合。  相似文献   

18.
在解题中进行深刻、细致的思考,从而得出精确、完备的结论。我们称之为解题的缜密性。人们往往偏重解题策略与方法的研究,忽视解题的缜密性。这种倾向已严重影响数学解题与解题教学。在很多数学书刊中,常有解题疏漏、导致典型错误的例子。缜密性是数学解题必须遵循的一个原则,加强影响解题缜密性因素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避免这类错误。本文试图就此问题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所谓观察是指人对周围事物或现象进行全面、深入的查看,尊重事物或现象的本来面目,研究和确定它们的性质和关系的一种心理现象。具体到数学中的观察,即有意识地对事物的数和形的特点进行感知、总结。观察能力对于学生学好数学至关重要,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那么,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意义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20.
<正> 我们知道自然辩证法中的精确与模糊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两种基本描述方式.凡是用确定量表示某种物质属性就是精确描述,概言之,就是非此即彼性或排中性;否则便是模糊描述,也就是亦此亦彼性或中介过渡性.精确与模糊在数学中是通过所谓隶属函数μ_A(x)(见后面定义1)加以刻划的,精确时μ_A(x)为0或1,模糊时μ_A(x)在[0,1]上取值,也就是精确与模糊表现在排中律是否成立上.自1965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莱分校教授、系统科学家L.A.Zadeh在论文[2]中提出研究事物模糊性的问题,并制定模糊集合这个新概念作为刻划模糊事物的基本数学模型以来,人们对事物模糊性及由此产生的模糊数学的研究方兴未艾,已深入到现代科学的各个领域,也促进了人们对精确与模糊这对范畴的深入研究和进一步认识.本文的目的就是对自然辩证法与数学中的这对范畴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