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运来 《江苏教育》2023,(9):10-14+3
从作文教学问题出发的童漫作文,起于“看图作文”,发于“看漫画作文”,勃于“儿童漫画作文”,成于“童漫作文”。二十八年来,童漫作文研究团队基于小学生学习心理从童漫作文到课程育人,从“童漫作文教法”,再到创立“童漫教学法”,高质量实施语文教学,让儿童热爱母语,学好母语。  相似文献   

2.
凌龙华 《中学教育》2003,(1):47-48,43
一反省我们的作文教学 :从小学到高中 ,似乎从未在乎过“人本” ,短视和功利性 (主要源于应试压力 ) ,使师生不约而同瞄准立竿见影的“文本”。于是“模式作文”、“技巧作文”、“追潮作文”盛行不衰。为文而文 ,使作文人格分离 ;为文造情 ,使作文心理畸型。全国高考语文作文阅卷中 ,这样哭笑不得的事可谓屡见不鲜 (特别是 1998年题为“坚韧———我追求的品格”、“战胜脆弱”的高考作文 ) :为感动阅卷者 ,考生心照不宣公然造假 ,不惜让美满的家庭横遭“天灾人祸”。为“分”贬“人” ,为文造情 ,这从一个侧面向我们当前的语文教学 ,特别…  相似文献   

3.
隋庭升 《辽宁教育》2008,(12):31-32
作文难已是老话题。教师苦于“不会教”,学生苦于“不会写”。建国以来几十年的实践证明:破解作文难的唯一出路是从改革教学方法入手。从1978年笔者提出改革作文教学方法,即“从看图作文入手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写什么在图上找”。“怎样写靠模式导”的基本思路,到2008年总结出“大连新思路作文”,历时30个年头。从“基本思路”到“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微型”二字,主要是想强调这里所组织的作文活动的“小”,“小“到信手拈来,“小”到片刻结束,“小”到现学现卖,“小”到须臾间让每个孩子都能有切切实实,刻骨铭心的体验与感受.笔者联系实际,聚焦课堂,把握“微型活动作文”思想内涵,找寻“微型活动作文”的深层特性,并就“微型活动作文”提出自己的思考,力求让作文因微型活动而绽放光彩.  相似文献   

5.
专题策划:量体裁衣—一新材料作文技法之二 新材料作文将话题作文中“材料”与“话题”的功用都集中到“材料”身上,  相似文献   

6.
农村学校的初中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关系到整个初中阶段的作文教学水平。而从“小学生作文”到“中学生作文”需要做好转变。基到此,农村初中作文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7.
教师对学生作文批改的如何,直接影响到学生作文效果,是提高学生作文质量的重要保证之一。在长期工作实践中,我感到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应做到“七要”。  相似文献   

8.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从朋友那里得知“新概念作文”的赛事,并不太放在心上。后来接触到许多有关的宣传,觉得“新概念作文”非同一般,不可等闲视之。再后来在书摊上看到《首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作品·B卷》(下简称《新·B》),我毫不迟疑地买了下来,尽管摊主告诉我他这里已经没有A卷。  回到家里,我迫不及待翻阅此书,想一睹“新概念作文”风采,同时感受一下它对“旧概念作文”(既有“新概念作文”,必然存在“旧概念作文”,故如是说)的冲击力。谁知道当我读完这本书的时候,却意外地发现这些获奖作品真真切切地展示了“旧概…  相似文献   

9.
周少英 《教师》2010,(14):67-68
话题作文指的是用一段提示语指明写作范围,启发思考,激活想象,让习作者在同一个谈话中心下,陈述各自从不同角度、不同立场产生的观点,或联想到的经历、体验,是一种不限文体的作文形式。话题作文自出现以来,从“什么是话题作文”“话题作文如何命题”到“话题作文怎样教学”各环节一直伴随诸多误解,亟待澄清以消除认识上的混乱。  相似文献   

10.
周凯云 《成才之路》2009,(33):47-47
去年期末考试后。听到一些老师在议论这样的一种现象:平常公认的一些指导学生作文比较扎实的老师班上的作文失分却较多;平常作文写得较好,一些作文能力较强、发表过多篇作品的学生纷纷落马。为什么呢?他们总结的原因是因为存在着“生活作文”和“考试作文”的现象,是这部分学生和老师不会写、教“考试作文”。于是,我很迷茫,我觉得不应该存在这样的两种评价标准,从理论上来说,它们应该是统一的.好作文应该到哪儿都是好作文呀!  相似文献   

11.
董秀平 《新疆教育》2012,(12):100-100
伴随着教育观念的人本化,目前的作文教学改革,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呈现出五彩纷呈的局面。,从“快速作文”到“新概念作文”,从“趣味作文”到“新思维作文”……名目繁多,说法不一,体现着作文教学改革的活力与生机。从二年级的写话到三年级的写文,是学生作文学习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一步走得好与坏,直接关系到学生以后的写作水平。为了让刚开始学习写作文的学生能轻松的拿起笔,记下自己丰富多彩的生活,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做:  相似文献   

12.
只会模仿的人不是当今时代多需要的人。时代需要我们培养既有创造精神和创造才能的一代新人。近几年来,我在想象作文中对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进行了尝试。用“发展预测法”、“推测法”,“诗句写意法”、“情况假设法”、“未来设计法”、“编辑童话法”等方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使学生有“怕作文”到“爱作文”,为新课标下的小学作文教学开辟出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13.
我们常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文时“无话可写”的感受使学生苦恼不已。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为棘手的问题,这一点毋庸置疑。从作文教学辛苦的历程和糟糕的效果看,学生绝对不能算是“巧妇”,不能做“无米之炊”更是不足为怪。那么,难道学生作文的素材真的少到了“无米”的状态了吗?其  相似文献   

14.
“教师教学难、学生作文难”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小学作文教学.使作文教学成为语文教学中的“焦点”。我校在作文教学实践中.从“练说—写话—写段—仿写”.到“写物—写事—写人—抒情”.形成了“先说后写,连句成段;由段到篇,先仿后写;由易到准,由篇到面;循序渐进,先叙事后抒情”的序列化教学方法,使学生作文有“序”可循。  相似文献   

15.
高考结束后,考生作文往往成为热门话题,“少见真情实感的文章”“考生缺少真情”“矫情太多”“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等议论再一次响起。“考场里难见真情实感的作文”确实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为改变这种现象,从一线的教师到高考语文试卷的命题专家都做过不懈的努力,但到目前为止,“考场难见真情文章”这种事实丝毫没有得到改变。这到底是为什么呢?笔者依据自己的观察与思考,对此探讨一二。原因之一:考场作文的特质是追求统一性“考场作文追求统一性”是由考试的本质决定的。考试的本质在于“公平性第一”,这样才有可能保证考试的权威性,…  相似文献   

16.
苗金德 《湖南教育》2002,(12):47-47
199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第一次出现话题作文:“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这篇作文的切入口与众不同,你有多大能耐,它就能为你提供多大的舞台,真正是英雄有用武之地。话题作文出现后,材料作文从此退出了占据高考舞台四五年的历史,在各种语文报刊上无法觅到它的踪影,取而代之的是连篇累牍的话题作文,谈话题作文的应试技巧、谈话题作文的种类、谈话题作文的方方面面。老师在课堂上翻来覆去讲的也是话题作文,学生乐此不疲的也是话题作文,一时产生了“话题作文”的热效应。话题作文文体基本不限,学生可以自由地挥写。擅长记叙的,可以…  相似文献   

17.
“绿色作文”理念对于深化当前的作文教学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从传统的作文——“灰色作文”以及形成的原因两个方面,介绍“绿色作文”理念提出的背景。在此基础上,提出“绿色作文”的理念并重点探讨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实施。  相似文献   

18.
李筱俐 《学语文》2006,(3):36-36
作文的本质是什么?学生从小学到高中,大小作文写了几百篇,但他们从重复式的批语,重复式的训练中收获的是“爱你不容易”。可是高考作文60分的分值,又令学生不敢懈怠。学生不得不写,又不得不爱,无奈地在有限的素材里,重新组合“正确的假话”。他们在老师的鼓励下试图用一个公式把如何作文固定下来、规范下来,就自以为取到了如何作文的“真经”。我们可以从那些大同小异的文章里。读到许多冠冕堂皇的“真理”,嗅到古人的八股气,看到作文技法的表演,而就是找不到属于他们的“真我”。  相似文献   

19.
胡存勇 《学语文》2005,(2):35-35
叶圣陶先生曾说:要让学生“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如何达到此种境界?我认为学生仅停在“写”是很维达到的,只有不断参与“改”、“评”,从中领悟作文优劣的道理,方能“不待老师改”!近年,笔者进行了作文“论辩法”的有益尝试: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论辩的方式把作文的改、评交给学生,让学生参与作文教学的全过程。此举充分调动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成效显著。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20.
裴达 《山东教育》2000,(14):16-17
一、两大热点:“新概念作文”与高考作文1999年初,当人们还在报刊杂志上评价、审视语文教学之路如何走下去时,上海老资格文学杂志《萌芽》与北京大学等七所重点大学,绕过基础教育的门槛,联袂发起“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上演了一场挑战作文教学的大戏。帷幕拉开,清新拂面,异彩纷呈,让人称奇。从初赛到决赛,从隆重的颁奖到获奖学生直升大学,从获奖作文的结集到出版后供不应求,一时间“新概念作文”传遍了媒体,传进了校园,影响着社会。尽管人们评价不一,却对它表现出的活力和特色产生了兴趣。一要求新。竞赛的策划者、上海作协副主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