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 学内容: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二册第23页及练习七中的1~3题。教学目的:知道面和体的区别;直观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并能辨认和区别这两种图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教具: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各3个;大小相等的小正方体8个;大小不等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纸片各3张;投影仪或电脑。学具:按教师的教具准备一套(投影仪或电脑除外)。教学重点:直观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难点:辨认和区别长方体与正方体这两种图形。教学过程:一、分学具,激兴趣1 引入。从提问“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什么图形”引入,并出示实物:长方体…  相似文献   

2.
段玉江 《云南教育》2001,(17):41-41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一册 (试用修订本 )第 72页“图形的认识 (一 )”。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能够辨认这些形体;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初步的归纳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直观地认识长方体、正方体。   教学难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辨认和区别。   教具准备:   1.长方体、正方体的实物及模型。   2.装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各若干个的口袋一只。   3.长方体和正方体图各一个。   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实物,橡皮泥 (或…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第31~32页的内容。教学目的1郾使学生认识圆柱的特征,知道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认识圆柱的侧面展开图。2郾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识圆柱的特征,圆柱各部分名称。教学难点圆柱侧面展开图。教具、学具准备课件,正方体、长方体及各种圆柱体模型,剪刀、绳子、尺子。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1郾出示一个长方体、一个正方体和一个圆柱体。师: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几个面,它们是什么形状的。2郾叫三名学生分别拿着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进行比赛。看哪一位滚得快?滚…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小学实验课本(三算结信)教学第九册第78-79页。教学目标:1.认识长方体。(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想象力。)2.认识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3.会测量长方体的长、宽、高。4懂得长方体的长、宽、高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们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评析:教学目标包含了知识的传授、智能培养、思想品德教育三个方面,力争体现教学大纲的要求。〕教学重点:了解长方体的特征。教学难点:建立长方体的空间观念。教具准备:投影片、小黑板、苹果、小刀、长方体实物、长方体活动框架。学具准备:…  相似文献   

5.
《长方体与正方体认识》一节教学体会──在操作感知、抽象概括中进行概念教学甘肃省兰州实验小学焦兰君一、在概念教学中重视操作感知活动,使学生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要十分重视操作感知活动。结合教具、学具、图画和学生日...  相似文献   

6.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动画演示和实物操作教学陆碧“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初步认识”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教学课本二年级第二学期的内容。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为此,我将微机动画演示与实物、模型等学具操作结合起来进行课堂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  相似文献   

7.
使用教材:人教社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十一册90页。教学目标:充分利用实物教具,演示推导出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运用公式计算长方体的体积。学具准备:体积的长方体两个,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15个,火柴盒1个,长方体图片12张,直尺1把。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第十册(六年制)第19~20页。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使学生认识长方体 ,掌握长方体的特征。2 .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实物和动手操作 ,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 ;通过建立图象的表象过程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想象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3 .德育目标 :通过教学向学生渗透联系和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念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 ,仔细观察 ,严肃认真学习等习惯。教学重点 :认识和掌握长方体的特征。教学难点 :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教学模…  相似文献   

9.
体积对五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新概念。由认识平面图形到认识立体图形,是学生空间观念的一次发展。 在“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这一课时的教学中,推导长方体的求积公式是本节课的难点,也是重点。必须加强实物与教具的演示和学  相似文献   

10.
教学目的:1.使学生认识长方体。2.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能识别、判断长方体(含实物和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3.培养学生看书学习、观察思考、动手操作,初步的抽象概括的学习方法,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出示正方形、长方形纸片,学生说出图形  相似文献   

11.
相遇应用题     
一、目的要求: 通过学具操作,使学生认识相遇应用题的特点,正确理解速度、时间、距离三个数量间的关系,学会解答相向而行求距离的应用题,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二、学具及教具准备: 学具:儿童人物图片。汽车图片、轮船图片各2张。教具;绒板一个,人物图片2张。三、操作过程及教学建议; 1.通过操作学具,导入新课。教师在绒板上用甲、乙表示两地,用一条线段  相似文献   

12.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具运用是帮助学生准确、完整、灵活掌握和运用概念的有效手段;运用教具演示,促进学生思维发展;运用学具,加强操作,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运用教具直观教学,能解决教学中的难点;自制教具模型,体验“做数学”的快乐.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辽宁省《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试用课本数学》第十册第116页。教学目的1.使学生认识长方体,初步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初步学会看立体图。2.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探索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掌握有序观察、分类比较等学习方法。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构建知识的能力,激发学习兴趣。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的特征。教学难点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教学准备各种形状的实物,多媒体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礼物,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请同学们倒出来看一看,你能把…  相似文献   

14.
教材教法简析1.“长方体的认识”是在学生掌握了长方形的特征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几何初步知识由平面到立体的扩展。教学时可从复习有关长方形的知识入手。2.长方体是小学生首次遇到的立体图形,是空间观念发展进程中的一次飞跃。充分运用直观教具,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使他们先从感性上有所认识,这是形成概念的必要基础。3.从认识具体的实物模型过渡到学会看立体图是形成概念的重要一步。考虑到小学生空间观念比较薄弱,仍应从实物着手,逐步加以引导。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34页。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3.通过学生自主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教学难点:让学生初步建立空间关系。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物和学具操作,知道长方体各部分的名称,掌握长方体的基本特征. 2.在观察、操作、猜想、交流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和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第三册第72、73页。教学目的: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限整厘米),学会用直尺画定长(整厘米)线段。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加强学生的表述与交流能力。教学重点:使学生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教学难点:量、画定长线段。教具准备:米尺、学生用直尺、液晶投影仪、大屏幕、卡片(课前发给小组长)。学具准备:每人一根学生用直尺、白纸若干张。组织形式: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复习旧知识小组长拿出卡片…  相似文献   

18.
1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P33~35内容. 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使学生获得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初步学会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②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概括、推理能力.  相似文献   

19.
<正>【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建立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2.引导学生初步学会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3.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学习几何知识的兴趣。【教学重点】建立表面积的概念,会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难点】计算特殊的长方体表面积。【教学具准备】课件、长方体盒子、正方体盒子、剪刀、学习研究单。【教学过程】1.谈话引入,揭示课题师:在给朋友送礼物时,我们都会精心地包装一番,包装里面也有学问,也要用到数学知识。  相似文献   

20.
一、目的要求:使学生理解求平均数应用题的特点,并能正确地列式解答。二.教具、学具准备: 1.教具:复习用的幻灯片,小结用的幻灯片。三个杯子,12根小棒。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小棒12根。测量高的测量角具(分小组准备,4人一个小组) 三、学具操作及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