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898年2月6日,《纽约时报》的期号输入员要对当天的报纸输入期号。前一天报纸的期号是14499,他需要做加"1"的运算。由于在个位、十位都逐渐进位而形成了习惯性思维,他把百位上的4也做了加"1"的进位。所以,他输入期号是15000,  相似文献   

2.
我是《宁波晚报》的小记者,所以家里订了《宁波晚报》。爸爸也是《宁波晚报》的忠实读者,他每天都要认认真真地看上几遍。这两天连续(xù)几天都下大雨,我家围墙上的邮箱也进水了,送报纸的叔叔随便把报纸往邮箱里一塞(sāi),报纸沾(zhān)上了水。爸爸每天拿回来的报纸几乎有半张是  相似文献   

3.
1898年2月6日,《纽约时报》的期号输人员要对当天的报纸输入期号。前一天报纸的期号是14499,他需要做加“1”的运算。由于在个位、十位都逐渐进位而形成了习惯性思维,他把百位上的4也做了加“1”的进位。所以,他输入期号是15000,整整跃进了500期!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个错误竟然没有被任何人发现。  相似文献   

4.
1898年2月6日,《纽约时报》的期号输入员正要给当天的报纸输入期号。前一天报纸的期号是14499,他需要做加"1"的运算。由于在个位、十位都逐渐进位而形成了思维定势,他把千位上的4也做了加"1"的进位。所以,他输入的期号  相似文献   

5.
《顽皮娃娃》2009,(18):20-21
嘟嘟一岁半 您好!非常喜欢你们杂志。我家宝宝一岁多,每天晚上九点都要看着《花园宝宝》入睡。有一天我突然发现他在地上转圈圈……  相似文献   

6.
在家里,因为向爸爸要钱,产生了点小矛盾,一气之下,我想自己去挣点钱,让爸爸不再小瞧我。可是,想什么办法挣钱呢? 那几天,伊拉克战争正打得起劲,报纸销量一定很好。对!星期天去卖《楚天都市报》。终于到了星期天,我早早地起了床,准备好后,就到附近邮局进报纸。等到9点半报纸才来,我买了10份报纸在街上走着。这是我第一次卖报,觉得很没面子,一声也不敢叫喊。路上的叔叔阿姨看见  相似文献   

7.
卷首语     
陈彦哲 《作文大王》2010,(3):F0002-F0002
我可喜欢翻报箱了,每次放学都要去翻一翻!爸爸为了能让我天天给他拿报纸,订了4份报纸2本杂寿,《作文大王》我最喜欢读!  相似文献   

8.
高考后的暑假,一天我翻看报纸,一条广告吸引了我:“《牡丹江晨报》诚招报纸零售员, 利润丰厚。”于是我马上跟报社联系,来到报刊发行站订了一个星期的《牡丹江晨报》。每份报纸进价两毛,售价五毛,利润还算可观。每天早晨五点我就匆匆赶到发行站取报纸。  相似文献   

9.
我的爸爸是一家报社的编辑,他的工作就是编辑报纸。7月24日的晚上,我在家里看《齐鲁晚报》、《生活日报》这两份报纸时,忽然来了灵感,我想:"爸爸的工作是编辑报纸,我为什么不能也编一份报纸,来让大家阅读呢?"于是,我开始准备了。要想编报纸,起码要先想好报纸的名字。对于这个问题,我考虑了很久。如果叫《新晨日报》,济南  相似文献   

10.
一夜三点灯     
<正>据说黄庭坚五岁时已熟背五经。一天,他问老师:"别人都说有六经,为什么我只读到五经?"老师说:"你还小,《春秋》太难懂,算了吧!"黄庭坚不服气:"既然是经,那就要读。"他马上找来《春秋》,大声诵读起来。天渐渐黑了,黄庭坚点起灯继续高声诵读,直到夜深人静。家人担心他的身体,硬是熄掉灯,要他上床睡觉。黄庭坚躺在床上,怎么也睡  相似文献   

11.
刘昕哥哥去传达室取读者来信——好大一捆啊!“看来读者越来越热心了。”他满心喜悦地想着,把信放在自行车后架上——沉得都推不动了!  相似文献   

12.
<正>1927年4月一期《清华周刊》发表了"清华学生一日"之介绍文字,特别抄来如下,以作今昔对比。学生们早晨七点起床,半小时之内完成饭前准备工作。七点半早餐,八点零分上第一节课。教授都很认真,经常比学生还先到达教室,"同学则抱着课本,大步伐带着笑容,一副勤奋浪漫的气象"。一上课堂,教师先叫同学背诵英文,没准备好的要提前申明,否则  相似文献   

13.
齐白石在1946年到南京、上海卖画,带去的二百余作品被抢购一空,盛况空前。回到北京时,他带回的“法币”一捆一捆的,十分可观。可是,不料这一大堆的“法币”,拿到市场上,连十袋面粉都买不到。他活了86岁,经历了从前清到民国这段漫长的历史,遭遇这样的笑话,平生还是第一次啊!  相似文献   

14.
汽车司机     
生命是标本,时间是显微镜。彼莱斯雷尼·尤若夫是个运输工人,他驾驶的车牌为“CO-75-14”的汽车停在一个角落的售报亭旁。“我要一份《布达佩斯新闻报》。”“对不起,售完了。”“那么来一份昨天的也行。”“昨天的也卖完了,不过我这儿碰巧有一张明天的报纸。”“那上面刊登电影院的节目吗?”“电影院每天放映的电影都登在上面。”彼莱斯雷尼坐在车上翻阅起报纸来,不一会儿,他看到了一条放映捷克斯洛伐克电影的预告——“金发姑娘的爱情”,别人也在夸耀这部电影。这部电影在斯塔奇大街的“蓝色山洞”电影院放映,五点半开始。正巧,离开映还…  相似文献   

15.
读者调查表     
我真正与《河南教育》结识是在1999年写教学论文时,当时我对教学论文的格式、要求都一无所知,脑子里一片空白,根本不知道如何把教学工作的具体实践融合到一篇文章里,有位同事告诉我可以看一下学校发的《河南教育》。他这么不经意的启发,打开了我紧锁多年的心扉。于是,我认真地把多年存放的教学书籍和杂志一捆一捆地搬出,逐册查找《河南教育》。按年份、月份进行整理,然后一本一本地认真阅读,并且都做了读书笔记,最后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和工作经验写出了一篇教学论文,曾在2001年度国家级论文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当手捧着红色的“荣誉证书…  相似文献   

16.
1950年12月的一个冬夜,一代国学大师,曾经的北大、台湾大学两校校长傅斯年还在赶稿。虽然披着棉袍,可他还是被冻得瑟瑟发抖。妻子俞大彩催他早点休息,他搁下笔说,"我正在为董作宾先生办的《大陆杂志》赶文章呢,之所以如此着急,是想等钱到手后,请你尽快去买几尺粗布,一捆棉花,为我缝一条棉裤。"想到丈夫的腿一向怕冷,西装裤又太薄不足以御寒,  相似文献   

17.
完成《复旦青年》本学期最后一期报纸后,我坐在编辑部靠窗的椅子上,看着夕阳下人来人往的复旦校园。背后,是编辑部同仁做的留言板,上边还有我们遇到困难时写下的勉励语句。桌上玻璃板压着的,则是那篇著名的《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让我用什么语言来描述过去的一段岁月呢,又要我如何才能说清自己对《复旦青年》这样一份报纸的感情呢?一张对开的报纸,每版4000左右的字数,两周一期的流程?仅此而已吗?不是的,虽然我们都只是这个校园中来去匆匆的普通学子,虽然我们的报纸用专业眼光来看,还有很多局限,但我们还是可以自豪…  相似文献   

18.
巨匠写出过世界上最伟大的《战争与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等巨著。他出身贵族,名声赫赫,受人敬重。特别是晚年的时候,人们以能够一睹他的尊容、聆听他的声音或者触摸一下他的衣角为最大的荣耀。可是巨匠在生活中却穿戴普通,和蔼亲切,从来没有半点巨匠的架子。他喜欢旅游,为了不让别人认出自己,他总要把自己刻意乔装打扮一番,背上行李徒步漫游。但是无法掩饰的,是他那睿智的眼睛、鼓突的额头和蓬松的长长的胡须。这一天,巨匠穿上一件从一位老仆人那里借来的衣服,戴上一顶破烂的礼帽就走出庄园的大门。他沿着铁路信步行走,他要看看铁路两…  相似文献   

19.
好一记鞭子     
正老张头的第一记鞭子甩出去的时候,刚好早上七点半。只要天儿不下雨,您在圆明园的福海边上总能准时准点儿听到这一记鞭子声。连老张头自己也说不清福海到底吞吐了他的多少记响亮的鞭声。老张头甩鞭子特别有讲究。他必须要在这块叫作湖山在望的地方甩鞭子。用他自己的话说,瞧见没,前面是福海,空旷;边上是曲院风荷,舒服;这样甩出去的鞭子,有精气神!老张头张口必是《白良关》:"豪杰生来胆  相似文献   

20.
郑观应(1842—1923)原名官应,字正翔,号陶斋,又号杞忧生、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县)人。父亲是一个“设帐授徒”的私塾老师,郑观应说自己:“惟是庭训凤承,不敢自弃”。(《救时揭要》序)又说:“幼猎书史,长业贸迁,愤彼族之要求,惜中朝之失策,于是学西文,涉重洋,日与彼都人士交接”。(《盛世危言·自序》)可见他很热爱祖国,对中西学问都是很有研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