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正一、古典的爱情观:爱,是生死相许的金庸作品里的爱情,包含了很多不同的形式,但基本上却有一个共同的主体观念。这个主体的观念,应该由元好问的一首词《摸鱼儿》说起。据元好问在这首词前的记载:有一年他去考试,在路上遇到了捕雁的人,说捉到了一只雁,而且把雁杀了,但另一只侥幸逃脱网罟的,却在空中徘徊,悲鸣不已,忽然间竟然自投于地而死。他很感动,便把死雁买下,葬在汾水之上,并且  相似文献   

2.
大雁和狐狸的故事[案例]大雁和狐狸同时落入猎人设下的铁笼子里。狐狸对大雁说:“我有一千种方法逃脱。”大雁说:“我只有一种方法可以重获自由。”正说着,猎人来了,大雁便装死。猎人以为大雁被狐狸咬死了,便从笼中把大雁取出扔在地上,大雁突然展开双翅,飞走了。但是,狐狸尚未决定使用哪一种办法逃命,却被猎人放入了一只口袋里,无法脱身。  相似文献   

3.
元好问在金末元初的历史情境中不仅仅是一位文学家,而且也是金源儒学的代表,即"吾道"之所寄,文统之所归。他的诗文创作、史学追求及宗教观都体现着"吾道"与文统的观念。受元好问的影响,元初北方形成过一个文统儒学阵营。但随着南方理学的北上,这个儒学阵营逐渐式微。明清两代,理学上升为国家意识形态后,元好问的"吾道"与文统乃被消解,文学家遂成为其唯一的面相。  相似文献   

4.
追求简单     
追求简单●牟丕志有这样一则寓言:大雁和狐狸同时落入猎人设下的铁笼子里。狐狸对大雁说:“我有一千种办法逃脱。”大雁说:“我只有一种办法可以重获自由。”正说着,猎人来了。大雁便装死,猎人以为大雁被狐狸咬死了,便从铁笼子中把大雁取出扔在地上,大雁忽然展开双...  相似文献   

5.
在金元文坛巨匠元好问逝世750周年之际,由忻州师范学院和元好问学会、辽金文学学会共同举办的"纪念元好问逝世750周年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8月9日至12日,在元好问的故乡山西省忻州市隆重召开.  相似文献   

6.
大雁有一种合作的本能,据实际观测记录,大雁在“V”字雁阵中飞行时每隔几分钟就要轮换,这样雁群就可以长距离飞行而无须休息。雁阵尾部的两个位置最为轻松,强壮的大雁就让年幼、病弱以及衰老的大雁占据这些省力的位置。雁群以上述形式飞行时,后一只大雁的一翼,能够借助前一只大雁鼓翼时所产生的空气动力,使飞行省力;当飞行一段距离后,大雁们左右交换位置,正是为了使另一侧羽翼也能借助于空气动力缓解疲劳。  相似文献   

7.
吵闹的青蛙     
一位农夫来到城里的一家餐馆,向老板询问是否需要青蛙腿,并说他那儿至少有100万只。餐厅老板听后吓了一跳,问农夫从哪儿找到那么多青蛙?农夫回答说:"是这么一回事,我家附近有个池塘,里面  相似文献   

8.
正一个农夫在树桩边捡到一只折颈而死的兔子,从此产生了"守株待兔"的故事。我要说的是,这个幸运的农夫在一周后果然又等到一只因失恋而自杀的兔子……喜出望外的农夫拎着兔子赶回家对太太说:"看!冬天,我们每人都有一顶兔皮帽子了!"太太当然很高兴。就在这时,来了一个货郎,摇鼓吆喝:"上好的花布,漂亮的鞋子……"农夫太太不禁心动,当场买了些布和一双鞋子,用于配那顶兔皮帽子。  相似文献   

9.
阅读教学在学校的语文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不仅是在课堂教学中,在课外语文学习中,阅读的地位也是不言而喻的。如果把学生的"语文素养"比作一只大雁,那么,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就是这只大雁的翅膀,缺少其中任何一只翅膀,学生语文素养都很难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0.
坚持到底     
有一位年轻的猎手,枪法极准,但总捕不到大雁。于是,他去向一位长者求救。长者把他领到一片大雁栖息的芦苇地,指着站得最高的一只大雁说:"那只大雁是放哨的,我们管它叫雁奴。它只要一发现异常情况就会向雁群报警,所以接近雁群往往是很难的。但我  相似文献   

11.
阅读教学在学校的语文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不仅是在课堂教学中,在课外语文学习中,阅读的地位也是不言而喻的.如果把学生的"语文素养"比作一只大雁,那么,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就是这只大雁的翅膀,缺少其中任何一只翅膀,学生语文素养都很难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2.
每到金秋季节,梦梦总爱抬头看看湛蓝的天空。这时候,总会有一群又一群的大雁向南方飞去。大雁有时排成"人"字形,有时排成"一"字形,好不壮观!梦梦再一次看着迁飞的大雁,羡慕极了:"好想和它们一起飞啊!"于是,梦梦大喊一声:"变!"双臂便变成了两只灰色的翅膀,双腿变成了橙色的爪子,脖子变得极长——这正是一只大  相似文献   

13.
蝉报恩     
续写作文:"传说在很早很早的时候,蝉是不会飞的。一天,它看见一只大雁在空中自由地飞翔,十分羡慕。于是请大雁教它学飞。"请根据上面的内容,展开合理  相似文献   

14.
元好问词中有大量的"酒""醉""梦"的字眼和词句,这些写酒和梦的词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词人当时的情感以及心理状态。研究这些纪梦词,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遗山在不同时期不同境况下所作出的心灵选择。笔者选取了其中最具代表性,也是元好问在词中直接表明的5首"纪梦词",来窥探元好问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5.
"雁阵效应"。雁群在天空中飞翔,一般都是排成人字阵或一字斜阵,并定时交换左右位置。生物专家们经过研究后得出结论,即雁群这一飞行阵势是它们飞得最快最省力的方式,因为它们在飞行中后一只大雁的羽翼,能够借助于前一只大雁的羽翼所产生的空气动力,使飞行省力,一段时间后,它们交换左右位置,目的是使另一侧的羽翼也能借助于空气动力缓解疲劳。管理专家们将这种有趣的雁群飞翔阵势原理运用于管理学的研究,形象地称之为:"雁阵效应"。  相似文献   

16.
很久很久以前,有只小青蛙渴望拥有一双漂亮的翅膀。有一天,小青蛙看见了一群大雁,便问它们:"大雁姐姐,在哪儿能得到一双翅膀?"领头的大雁说:"在遥远的北方,有个国家叫奥兹国,里面住着伟大而神奇的魔法师奥兹,也许他会帮你实现愿望的。"说完,大雁们拍拍翅膀,向天空飞去。小青蛙听了,兴奋地收拾行李,蹦蹦跳跳地向北方奔去……  相似文献   

17.
历来诸家关于刘琨诗歌的评论均不脱"风骨"之囿,其中尤以元好问"不教横槊建安中"为著。然而对于元好问此句的理解,前贤似均未于"风骨"之外多有措意,从而导致对于此句的寄意弗予深考。为了深入理解元好问的言外之旨,文章从刘琨的"相貌"、"功业"和"诗歌"三个方面分别去蠡测此语的实际意旨。  相似文献   

18.
自元好问在《论诗三十首》中提出"诗囚"一语,历代学者议论纷纷,至清更出现大量批评之声,指其贬抑太过。本文简要梳理孟诗审美认知的发展演变,探讨清人为孟诗"大鸣不平"之因,从中探讨元好问作此论的动因及其诗美观,也更进一步感悟孟诗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9.
欲望     
一个农夫在树桩边捡到一只兔子,从此便有了“守株待兔”的故事。我要说的是,这个幸运的农夫在一周后又等到一只撞死的兔子……  相似文献   

20.
两只蛐蛐     
两只蛐蛐在绿油油的草地上吹牛。一只蛐蛐说:"我可以吃大雁,可以捉巨蜘蛛!"另一只蛐蛐说:"我可以管理全宇宙的万物,连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