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析后进生产生的原因,笔者发现这样一个现象.那就是这类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家庭残缺者。有的父母离异,有的父母双亡或一方去世这些学生由于过早地失去了父母之爱,成长过程中缺乏应有的家庭教育,形成了其残缺心理和性格,因而,导致其思想行为不易与学校群体规范“接轨”,成为后进学生。如何做好这些学生的教育转化工作呢?  相似文献   

2.
分析后进生产生的原因,笔者发现这样一个现象,那就是这类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家庭残缺者。有的父母离异,有的父母双亡或一方去世。这些学生由于过早地失去了父母之爱,成长过程中缺乏应有的家庭教育,形成了其残缺心理和性格,因而,导致其思想行为不易与学校群体规范“接轨”,成为后进学生。如何做好这些学生的教育转化工作呢? 一、劝导抚慰,强化规范意识。家庭教育和管束上的先天不足是导致这类学生后进的根本原因。因此,转化工作必须增  相似文献   

3.
谈谈父母离异学生的心理状态及解决办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几十年的教学实践中,我逐步认识到,要教育好离异家庭的子女,首先要了解他们的心理动态,才能对症下药。通过在实际工作中的摸索。我初步总结出这类学生的几点共同的心理特征。第一:自卑感。由于孩子年纪小,对父母的依赖性较强,观察事物的视角多是直观的,对社会问题无法全面地认识和理解。父母离异后,家庭的残缺使孩子感到不适,进而在与一般家庭同学  相似文献   

4.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是一个家庭、学校和社会联合关注的问题。中学阶段,是每个孩子身体发育成长的关键时期,不仅仅是身体方面的生长发育,同时还有心理方面的生长发育,因此这个阶段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尤为重要。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不断转变观念,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做好学生心理辅导工作。  相似文献   

5.
爱——是人类最美好的语言,爱——会产生巨大的能量,爱的满足会使一个个小生命蓬勃生长、生机盎然。然而,在一些不和谐的家庭里,小吵天天有,大吵三六九,孩子长期在缺乏爱的氛围中生活,心灵过早遭受了沉重的打击,极易形成心理上的残缺感,很多孩子无法面对现实,走出家庭的阴影,从而导致各种心理问题。音乐是世界上最动听的声音,充满爱的音乐课堂,将帮助孩子走出心理阴影。利用音乐教材正面认识自我,将是保护孩子弱小心灵的一剂良药。  相似文献   

6.
家庭是学生生活的第一场所和接受教育的第一所乃至终生的学校,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位也是终生的教师。因此,家庭的结构、家长的素质和家庭教育对于学生的成长是十分重要的。 然而,正如列夫·托尔斯泰所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当大多数学生在幸福的家庭中健康(指生理和心理)地成长的同时,少数残缺家庭的学生却并不尽然。所谓残缺家庭是指双亲不全(父母死亡或离异)的家庭。残缺家庭学生得到的家庭温暖和家庭教育比较少,正常的需要尤其是爱的需要得  相似文献   

7.
<正>当前,学生厌学已成为普遍的现象,特别是在农村中小学。造成农村高中单亲家庭学生厌学的因素很多,究其原因,主要是单亲父母无暇顾及孩子,家庭教育缺失,家庭因素使学生缺失父爱或母爱,从而产生消极心理;农村单亲家庭的学生心理素质较差,往往感觉不到集体的温暖,会在压力影响下产生厌学心理。基于此,笔者就农村高中单亲家庭学生厌学的心理作了深入探究,并提出应对措施。一、农村高中单亲家庭学生厌学心理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每一个孩子都来自一个特定的家庭,家庭的功能正常与否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心理发展,而良好的亲子关系(父母和孩子的关系)既是家庭功能正常与否的重要标志,也是孩子心理健康发展的基石。心理学大量研究表明,亲子关系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而且孩子年龄越小,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9.
一些学校已经形成了相对规范和固定的班主任培养程式,但随着教龄的增长,教师易产生职业倦怠感,同时学生又是不断成长和变化的群体,因此现代教育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新思路,这一崭新的理念将引领教师用新的视角去审视教育,探索适应时代要求的教育策略和方法。在中小学,除专职心理教师外,班主任和德育老师也是学校心育工作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0.
孙韬 《教学与管理》2021,(12):15-17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物质条件的丰富,原生家庭这个概念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家庭环境对于孩子行为与情感的塑造作用也不言而喻,从原生家庭入手探讨问题学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是一个可行的方法.不健康的原生家庭环境会给亲子关系带来伤害,使问题学生心理焦虑及内心冲突加剧.本文结合原生家庭、家庭治疗、教育心理学等前沿观点,梳理问题学生的原生家庭情感模式,提出相应的转化策略,促使其增加自我效能感,拥有幸福的未来.  相似文献   

11.
心态,是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指人的心理状态。人心理状态的好坏,关系到人学业的进步与否和事业的成败。因此,培养孩子积极的心态,就如同给了孩子一张护身符,它将促进孩子学业和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孙立平 《河北教育》2008,(11):32-32
我所任教的学校是一所收费较高,可以实行全寄宿制的学校,因此,来到我们身边的孩子有两大特点:一是家庭经济基础普遍较好;二是留守学生数量多。我的班上就有19个这样的留守孩子。很多父母只能寄钱回家供孩子上学,无暇在意孩子的情感需要。有的孩子一年才能和父母见一次面,有两个孩子近3年没有见过父母了。在他们的意识里,父母只是一个长期飘忽在外的身影,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即的期盼。他们幼小的心灵是孤独的,他们的成长是寂寞的,他们的心理往往是残缺的。  相似文献   

13.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中小学学生对作文为难情绪产生的原因,提出了中小学语文教学尤其是提高学生作文兴趣,克服为难、畏惧心理的新理念和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4.
家庭结构缺损型学生(以下简称缺损家庭学生)是指家庭成员结构不完整,主要是指家庭成员中父母离异、双方或一方亡故或弃家出走的特殊家庭的学生。本文应用心理测验法对缺损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基本状况进行了研究,并将其与完整家庭学生作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①缺损家庭学生中存在较高比例的心理异常者,尤其在冲动倾向和孤独倾向2个项目上,均有约占7%的学生存在中等及其以上程度的心理异常;②缺损家庭学生在各项目上的得分(T分)由高到低的排列次序为:过敏倾向、自责倾向、学习焦虑、对人焦虑、恐怖倾向、冲动倾向、身体症状、孤独倾向;③缺损家庭学生在冲动倾向、过敏倾向和恐怖倾向3个项目上的得分显著性地高于完整家庭学生;④缺损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年级、性别及城乡差异。  相似文献   

15.
特殊家庭包括--单亲、残缺、不完整、重组、寄养孤儿等几种情况,特殊家庭造成的学生心理压力和障碍,给学生学习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特殊的问卷调查,摸清了学生的家庭状况及心理状况。这些孩子不快乐、经常不说话、郁郁寡欢、自卑、暴躁、成绩不理想等等。通过美好的语言沟通、愉快的情绪感染、友善的态度温暖、优美的环境氛围、使学生得到了充分的心理护理,心理状态恢复到了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16.
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针对大学生目前心理健康状况 ,采取积极有效措施 ,大力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这里就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对策作一个粗浅的分析。一、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1 家庭因素。对于大学生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家庭 ,家庭对于塑造孩子的个性 ,养成独立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都有着重要的影响。现在入学的大学生 ,许多是独生子女 ,从小父母爱护倍至 ,生活的每一步父母都考虑周全。考入大学 ,一旦离开父母 ,就不知怎样处理事情。生活的不独立性 ,心理对家庭…  相似文献   

17.
彭俊 《中国德育》2006,1(9):74-76
良好的情绪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当前,随着离婚率的‘升高,非婚生子女数目的增加,越来越多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调适成了学校和家庭必须慎重面对的问题。及时、科学、合理、有效地对这些孩子进行正确引导,是我们一线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 本文以一名幼年时发生较大家庭变故并由学校教育失误导致的心理失衡学生为例,通过心理测试评估,采用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运用精神分析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对研究对象的心理失衡转变和德育矫正过程进行追踪分析,探究师生联动促进研究对象心理失衡转化的过程。研究时间是从2003年9月到2005年6月。  相似文献   

18.
中小学课业负担不仅严重影响到了学生的生理发展,更为严重的是对于学生心理上的忽视而导致学生焦虑、厌学等不良现象的产生。课业负担是在学校、学生本身、家庭和社会综合影响下形成的,应当通过教师培训提高教学效率、家校沟通关注孩子心灵、政府宏观调控推进素质教育等一系列措施来切实解决中小学生课业负担问题。  相似文献   

19.
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亲家庭是指因离婚、死亡、遗弃、分居和其他原因而缺少配偶一方的家庭。近年来,随着西方思潮的大量涌入,离婚现象日益增多。由于父母离婚造成的单亲家庭的学生数量正呈上升趋势。在我校近期进行的一项调查表明:单亲家庭学生占整个学生总数的35%左右,应该说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单亲家庭由于其家庭成员的残缺,使其在子女教育问题上也是畸形的。单亲家庭的父或母,因其经济、体力、心理、情绪等方面的原因,使得他们在家庭教育方面容易走极端。要么将自己的痛苦转嫁给了孩子,简单、粗暴对待孩子;要么对孩子懒得管理,不能尽到父母教育子女的责任;相反,有的父母失去了配偶后就把全部情感倾滓于孩子,对孩子过分的溺爱,在教育方法上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所有这些都会对孩子的心理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导致学生行为品德方面出现问题。  相似文献   

20.
许多离异家庭的子女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其心理健康情况受到抚养人的直接影响。离异家庭青少年子女往往会产生被抛弃心理与失落心理、缺乏安全感、愤怒的心理和攻击的行为、行为退缩和逃学厌学等问题,作为家长要注意调整自己的心态,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认识,同时还要关注孩子的心理感受,给孩子创造一个爱的氛围,帮助孩子处理好与学校的关系,适应新的家庭环境,使离异家庭的孩子能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