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在中国近现代新闻史上,曾经涌现出一批夫妻二人均从事过新闻工作的夫妇报人。笔者对此作了梳理、总结并简单分析。 最早的夫妇报人应该是梁启超和李意仙夫妇。梁启超是维新时期著名的报刊宣传活动家,他以《时务报》为宣传阵地.发表《变法通义》等数十篇文章,鼓吹变法救亡。他的文章文笔畅达,感情充沛,使该报历久不衰,梁启超也因为在该报上的宣传而轰动朝野,成为一代知名的报人。梁启超夫人李蕙仙是礼部尚书李端■的堂妹,身出名门,自幼熟读诗书,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受当时康有为、梁启超所鼓吹的维新变法思潮的影响,李惠仙主张妇…  相似文献   

3.
对于从事中国新闻史研究工作的人来说,这件事是又一次警示:要研究材料,即使是第一手材料也要认真校核甄别。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近现代新闻史上,曾经涌现出一批夫妻二人均从事过新闻工作的夫妇报人.笔者对此作了梳理、总结并简单分析. 最早的夫妇报人应该是梁启超和李蕙仙夫妇.梁启超是维新时期著名的报刊宣传活动家,他以<时务报>为宣传阵地,发表<变法通义>等数十篇文章,鼓吹变法救亡.他的文章文笔畅达,感情充沛,使该报历久不衰,梁启超也因为在该报上的宣传而轰动朝野,成为一代知名的报人.梁启超夫人李蕙仙是礼部尚书李端的堂妹,身出名门,自幼熟读诗书,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受当时康有为、梁启超所鼓吹的维新变法思潮的影响,李蕙仙主张妇女解放,并参与办报,是我国早期的女报人之一.1898年中国第一份妇女报纸<女学报>在上海创刊,该报宣传变法,提倡女学、女权和妇女参政,并且其撰稿人和主编全部是女性,李蕙仙是<女学报>的主笔之一.  相似文献   

5.
《新闻爱好者》2001年第10期曾刊有宋素红的《中国近现代新闻史上的夫妻报人》一文,梳理了近现代新闻史上涌现出的夫妻报人。笔者在收集资料过程中发现近现代新闻史上还有一些夫妻报人,特作一补充。辛亥革命前后的夫妻报人除梁启超、李慧仙,汪康年、禾青,刘师培、何震夫妇外,值  相似文献   

6.
杨娟 《新闻记者》2006,(5):71-73
1898年3月,《时务报》主笔梁启超写信给报纸总理汪康年,口气绝然:“非兄辞,则弟辞;非弟辞,则兄辞耳”。  相似文献   

7.
长征出版社精心策划编辑的《中国军事报人金钥匙》库出版在即,嘱我作序。正不知从何说起,一天清晨去玉渊潭垂钓,却听近旁一位老说,他邻居家的儿子大学新闻专业毕业,报名到边远地区部队服役,尽管专业对口,干的是军事新闻工作,但家长仍然强烈反对儿子的选择,埋怨说现在时兴“人往高处走”,军旅生涯“钱少苦多有风险”,还不  相似文献   

8.
王强 《新闻世界》2004,(3):31-32
女新闻工作是中同新闻队伍巾的一支生力军在这支“军队”中、最早一位“入伍”的是裘毓芳。  相似文献   

9.
《中国地市报人》2010,(9):90-90
吕碧城(1884-1943)安徽旌德人,中国第一个报纸女编辑,中国女权运动的首倡者。  相似文献   

10.
浦熙修、杨刚、戈杨、彭子刚有中国新闻界"四大名旦"之美誉.解放战争时期,她们不畏艰难困苦,为人民传递真实的声音,体现了卓越的新闻专业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1.
本文探讨了“中国新闻人”作为社会成员特定群体的基本社会特征、新闻人群体出现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古代早期“中国新闻人群体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的观点,而后梳理了“春秋人”出现之后依托不同形态阶段新闻媒介而存在的不同新闻人群体的社会环境和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2.
今天的新闻是明天的历史,而新闻业发展的历史由谁来书写?方汉奇就是一位书写新闻业发展史的人。聆听过他讲课的人,说他旁征博引,对史实如数家珍,是一部活的"中国新闻史百科全书"。拜读他  相似文献   

13.
本栏目由中国新闻史学会与本刊合办《东北日报》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张大区报纸,经历了整个解放战争时期,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参加了新中国初期的经济建设。从1945年11月1日创刊,到1954年8月31日为止,八年零十个月的岁月里,在向沦陷14年的东北人民进行爱国主义和人民当家作主的教育,介绍我们党伟大、光荣、正确的历史及其所领导的人民军队的光辉形象,揭露美蒋的丑恶面目,宣传我军节节胜利,进行土地改革,动员和组织人民力量支援前线,指导东北解放区的生  相似文献   

14.
吴静 《新闻世界》2012,(5):223-224
当代中国新闻史应以“本体意识”为学科研究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它要求以新闻业的发展变化为主线来考察新闻现象并揭示其内在规律。本文以刘家林新著《新中国新闻传播60年长编(1949—2009)》为例,剖析“本体意识”在建构当代中国新闻史中应体现在研究立场、思路框架、个案分析和历史评论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汉语词典》的词条解释中,“差错”就是错误,“策略”是指根据形式发展而制定的行动方针和斗争方式,或讲究斗争艺术注意方式方法。因此笔所言的“策略性差错”就是明知是错而故意为之的错误,具体而言是指自清末至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垮台,在以“自由其名、统制其实”为特征的新闻传播极度不自由的情况下,新闻界的仁人志士们采用的一种别具一格的反抗新闻不自由的斗争形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郭嵩焘(1818—1891)于光绪二年(1876)年首任驻英国公使.光绪四年(1878)兼任驻法国公使。郭嵩焘在出使英国期间,因《使西纪程》而遭到非议;又因《申报》的报道引起名誉纠纷。这两次事件反映了中西传播环境的差异.以及西方新闻媒介对中国官方舆论的微妙影响。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文化产业振兴战略的实施,对传媒人才的需求在市场化环境中得到释放。由于高等教育的逐渐普及、新闻等相关专业毕业生的供大于求以及应届生培训成本高等原因,越来越多的媒体已经不再招聘应届毕业生,转而直接聘用有工作经验的传媒人,传媒行业人员流动越来越加剧。  相似文献   

18.
史著献奇葩 随着中国新闻事业的不断发展,关于新闻史的论著日渐丰硕,在卷帙浩繁的新闻史书中,白润生先生的新著《中国新闻通史纲要》(修订本)[以下简称《纲要》(修订本)]何以脱颖而出,傲立群芳?我以为是先生在新闻史研究领域的“特立独行”绽放的魅力。  相似文献   

19.
苏扩善,一位奋斗20余载发表2000多篇作品的军事新闻工作者,一位以“硬笔头”、“好人缘”著称的新闻人,《中国军工报》的“老总”。  相似文献   

20.
著名学者李良荣在《中国新闻改革的基本特点》一文中说:“时政报道是中国新闻报道中最后一个堡垒,一旦时政报道能突破,中国的新闻传媒可以与世界任何传媒抗衡。”笔者认为,在广播方面,2004年1月1日悄然登场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大胆改革创新,以其前卫的现代传播理念,开拓了广播新闻许多新的节目样式,节目形态和节目运作模式,其中,开创的一种新闻模式——互动新闻,对包括时政报道在内的广播新闻改革是一个突破点,它既值得人们称道,又应引起业界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