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皮格马利翁效应,又称“罗森塔尔效应”。有的意译为“西施效应”。指教师对学生的爱、关怀和期待在教育效果上所产生的相应于这种期望特性的良好作用。相传古代的塞浦路斯岛有一位俊美的青年国王叫皮格马利翁,他精心雕刻了一具象牙少女像,每天  相似文献   

2.
人的行为是受其“自我意识”支配的,一个人如能充分认识自己,客观分析自己并逐步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就会对他的言行产生积极的影响.后进生之所以落后,原因之一就是没有良好的“自我意识”,做不到调控自己的错误行为.那么如何培养后进生良好的“自我意识”呢?  相似文献   

3.
学生在进入初中阶段以后,是生理心理急剧变化的一个重要阶段。要想让学生获得良好发展,建设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对他们的成长尤为重要。如何找准良好班风建设的“抓手”呢?笔者认为班主任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责任感,产生极强的内驱力,激发他们自我完善的欲望,由“他律”逐渐变为“自律”,形成良好的班风班貌。  相似文献   

4.
语言的表述通常有一定的顺序。有时,出于表达的需要,改变一下语序(包括词序和句序),常常会妙趣横生,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有一则故事说,原苏联作家盖达尔有一次外出旅行,一名学生认出了他,抢着为他扛皮箱。当发现皮箱很破旧时,学生问:“先生大名鼎鼎,为什么皮箱这样随随便便呢?”他笑着答道:“假如皮箱大名鼎鼎,而我随随便便,岂不更糟?”语序的变化,产生了十分幽默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常会不由自主地对学生产生一些人际知觉偏见。这些人际知觉偏见往往会导致师生关系紧张,影响教书育人的效果。因此,教师应努力避免以下几种人际知觉偏见。   一是“第一印象”。所谓“第一印象”,是指如果某人在初次交往时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就会影响人们对他以后一系列行为的评价。教师初次接触某个学生时,所产生的印象是从该学生的外貌、衣着、言谈举止等外表获得的。教师对该学生形成“第一印象”后,就会先入为主地影响到对他的正确评价。由于“第一印象”带有表面性、片面性的特点,因此,常常使教师…  相似文献   

6.
偷钱     
散文《偷钱》,作者以纯真坦率的笔调描述了自己做孩子时因为零用钱不够用,便从家里偷拿“铜子儿”(当时的钱币),后来终于被发觉,因而遭到母亲责备、祖母嗔骂的事情。他最怕的是父亲的责罚,然而父亲却用行动教育他:为他买了球拍、球网,满足了他的要求。这些不同方式的教训引导便产生一个良好的结果:“我也没有再偷钱了”。  相似文献   

7.
伽达默尔的翻译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三大哲学解释学原则中,即“理解的历史性、视界融合和效果历史”。这些原则在不同程度上对传统译论中“作者本意”、“作者的权威性”和“终极译本”的概念产生了冲击。  相似文献   

8.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早在二千多年前,孔子就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当学生对某学科产生学习兴趣时,他的心理活动就处于积极的状态,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笔者在初中化学的教学实践中始终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首要位置,着力进行了几个方面的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朱熹是我国封建社会后期最有影响的教育家,他的儿童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是基础教育的丰厚资源。他主张,儿童应教会“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教会“规矩”,从而养成良好的习惯;同时,亲自编写启蒙教材,把儒学经典普及化,这些对后世产生了极大影响。在此以他的“小学”教育思想为对象,简析其教育目的、基本内涵、实践成果等要素,以期更好地继承这笔丰厚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0.
瞿秋白为中国左翼坛译介、输入了一系列马列主义艺理论的重要原理,它的艺思想对“左联”作家的创作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而且,瞿秋白与包括鲁迅在内的大批“左联”作家亦师亦友的革命同志关系,为他参与对“左联”的领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董兴斌 《甘肃教育》2008,(15):44-44
如果把教师上好一堂课喻为唱好一出戏,则良好的“开场戏”固然能镇住观众,而“收场戏”如果运用恰当,也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那么,在语文课堂中,教师该如何“演”好“收场戏”呢?  相似文献   

12.
伽达默尔把解释学发展成为哲学解释学,对解释学进行了本体论的转向。他揭示了“理解的历史性”, 提出了独具特色的“效果历史”的思想,对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依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对伽达默尔“理解的历史性”的有关理论进行正确的理解,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良好的课堂小结设计可激起学生的思维高潮,产生画龙点睛、余味无穷、启迪智慧的效果.那怎样演好课堂教学的“收场戏”,实现“课虽尽、而思未尽”呢?  相似文献   

14.
杨震 《家长》2002,(Z1)
唐太宗李世民是历史上有名的贤明皇帝,他不但治国有法,而且教子有方。他对大臣们说:“教育孩子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就要‘遇物而诲,择机而教’。”他还对大臣们说:“太子吃饭的时候,我就趁机说,‘种庄稼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懂得了这个道理,你就会永远有饭吃。”’太子骑马的时候,他又  相似文献   

15.
医生首先要具备良好的品德。唐代杰出的医药学家孙思邈认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因此书名冠以“千金”两字,他在《千金方》中的《大医精诚》专门论述了医德,反复强调了医生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对后世医德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郭保林的“系列式”散文,容易产生“整体效应”,在当今散文界可谓独标一格。他的散文创作和美学追求是建构在前人崇尚“刚健”美学的基础上,表现出他追求主体人格的崇高和艺术上高度凝炼的力之美。他的散文能充分调动诸种辞格,使之文辞飞动,诗意盎然,达到“发蕴而飞滞”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7.
传说古希腊有一个雕塑家叫皮格马利翁,有一次他雕刻少女塑像。栏雕塑过程中,他对这尊塑像产生了深深的爱情,诚之所至,金石为开。他的真诚愿望终于感动了爱神,塑像变成了真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真诚热烈的期望必然会产生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初中生的两极分化现象给学校、家庭、社会带来很大的损失。我在教学中总结出“一视同仁”法可有效防止两极分化的产生,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表达的艺术     
你相信吗?同样的意思,表达方式不同,效果也会大不相同。有个烟鬼,正在教堂里祷告,突然,他的烟瘾发作了,他只好问神父:“我可以在祷告的时候抽烟吗?”神父一听,说:“绝对不行!”那个烟鬼想了想又说:“那么我可以在抽烟的时候祷告吗?”神父一听高兴地说:“当然可以。”其实,两句话在内容上是完全一样的,只是因为表达的方式不同,结果,产生了两种不同的效果。烟鬼的机智就在于巧妙地改变了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20.
心理学家罗森塔尔(R.Rosenthol)在智力测验中发现,通过教师对学生心理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使学生取得教师原来所期望的进步的现象,称为“罗森塔尔效应”或“皮格马利翁效应”。皮格马利翁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塞浦路斯国王,他对自己的一座少女雕像产生了爱慕之情,他的热望果然使这雕像“活”了起来,两人终于相聚一起。我们把皮格马利翁效应引伸到教学活动中,则是指教师的期望能够对学生产生神奇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