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几年来,为了适应教育形势的发展,我校立足地方文化资源.结合学生实际,构建了“加强民族器乐教学,弘扬地方文化资源”为特色的办学模式,着力探索艺教的新思路,使艺术教育面向每一个学生,陶冶学生的情操,张扬学生的个性特长.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通过几年的实践,我们形成了自身的创建特色。  相似文献   

2.
全面育人,创办民族器乐特色校海淀区万泉庄小学编者的话:市教育局局长陶着辉在去年七月召开的市教育局工作会议上,在讲到新学年的工作安排时提出,要继续“集中精力,打好提高教育质量的纵深战”。他说“这既是前几年市教育局提出的要求,也是落实市教育工作会议提出的...  相似文献   

3.
中国民族器乐是我国民族传统音乐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20世纪以来,我国学校音乐教育在以德、美、俄为师的发展过程中,逐渐远离和淡忘了中国民族传统音乐文化,形成了以西方音乐文化为中心的学校音乐教育体制。新世纪,随着新课程标准“弘扬民族音乐”理念的提出,使我国古老的民族器乐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因此,在基础音乐教育中开展民族器乐教学对中国民族器乐的生存与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高职院校民族器乐课程现状及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器乐课程作为音乐教育中的一个分支学科,具有技术性与理论性兼具的的学科特点.高职院校中民族器乐课程有着与其他专业音乐教学诸多不同的特点,应该把握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特色,进行具有高职特色的民族器乐课程教材建设,推广具有高职特色的民族器乐课程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具有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民族传统文化。民族音乐源远流长,其中民族器乐更是一朵芳香四溢的奇葩,由于它本身萌发于深厚的民族传统文化土壤,同时又有几千年文明历史代代相承的丰富积累,在能够正确认识传统艺术文化价值所在的当今时代,更加施展着无穷的魅力。一、民族器乐教学的开展(一)幼儿启蒙教学进行民族器乐教学不是一句空话,必须从小抓起。民族器乐作为“母乳文化”之一,小朋友应该是最先了解和受到熏陶的。这对今后民族文化的传播、民族音乐教育的开展都有极其深远的意义。从幼儿开始进行民族…  相似文献   

6.
弘扬民族音乐是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通过了解民族民间音乐,启迪智慧,培养“五爱”、“四有”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民族乐器的演奏与欣赏教学更是培养青少年一代民族传统文化情结,增强民族传统文化的凝聚力、向心力的重要载体。目前,我国大多数中小学校的器乐教学刚刚起步,对大部分教师来说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新课题,关于器乐教学包括民族器乐,  相似文献   

7.
四季音乐会是“天姿国乐”结合中国传统文化,遵循“天人合一”之思想,根据乐团的精巧编制和民族器乐的色彩性特点,策划推出的民族室内音乐会,带给观众专业性、艺术性、文化性的民族室内乐作品。  相似文献   

8.
宋立文  邱璇 《中国德育》2014,(21):42-46
一个多世纪前,"状元企业家"张謇,用了不足30年,办起20多个企业,370多所学校,开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教育事业之先河,创造性地经营南通城市建设并取得非凡成就,南通也因此被冠以"中国近代第一城""教育之乡"的称号。今天,"教育之乡"秉持"包容会通、敢为人先"的城市精神,大胆改革、创新、实践,开创属于今日南通教育的“黄金时代”。  相似文献   

9.
赵广钧 《山东教育》2005,(31):59-60
名校之特在于个性,名校之魂在于理念。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一个优秀的校长可以容忍物质上的不足,但决不能容忍理念上的欠缺。只有思想始终抢占制高点,我们的工作才能抢占制高点。我们在办学中,始终坚持以“弘扬民族文化,传承中华文明”为核心的“传统文化教育”办学理念,并将其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特色。  相似文献   

10.
加强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树理想之魂,立民族之根,培养可靠的接班人,是学校教育的第一重任。教育工作必须始终把德育摆在学校教育工作的核心位置。近年来,我校在德育实践中。以“强化一个德育目标、优化两个实现途径、深化三项专题研究、细化四项特色活动”为重要载体,从德育研究的认知层面、制度层面、操作层面出发,开展德育科研,以全面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钟燕 《广西教育》2022,(23):21-24
本文基于中职学校推进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状况,以广西物资学校为例论述推进京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实践研究,提出“加大资金投入,营造良好氛围”“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增强师资力量”“研发科学完善的教学教材”“采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打造民族器乐教学特色”“‘广’与‘专’相结合,深化京族文化教育内涵”等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12.
吐蕃教育刍议苏发祥教育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它不仅是衡量一个国家、民族社会历史发展进程的重要标准,而且也是一个国家、民族未来生存发展的最主要基础。公元7世纪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崛起的吐蕃王朝开创了独具特色的藏民族教育之先河,并为后来藏民族...  相似文献   

13.
少数民族器乐是少数民族经济、文化、历史的体现与凝练,在少数民族音乐中占有重要地位。歌、舞、乐的发展都离不开器乐这条主要脉络,它的弘扬和传承是高等院校不容推辞的责任和义务。少数民族器乐学科在高等院校音乐专业中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高等院校的艺术教育中,它一直没有呈现出专业化、系统化、规模化的教育发展体系。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少数民族器乐系的建立,为高校少数民族器乐教育发展之路提供了经验和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14.
民族器乐艺术实践创新是民族器乐人才培育的基础,它们的是基本目标之一就是塑造民族器乐相关人才。民族器乐人才培育与教学、艺术实践相比较而言,具有战略性和全局性。就目前民族器乐人才培育现状来看,已经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但随着民族器乐教学的改革以及民族器乐艺术实践的创新,民族器乐教育的创新是必然趋势,也是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5.
母语是一个民族的文化载体。母语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之花。母语教育是一个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根”的工程和“花”的事业:通过母语学习将儿童的个体生命之流引入民族的和人类的精神之源,同时催发新时代民族的美丽之花:精神之花、语言之花、文化之花。因此,母语教育课程永远是各个国家基础教育中的核心课程。  相似文献   

16.
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是中国共产党和国家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实践活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研究作为民族研究的特色话语,伴随民族话语的变迁,历经从“阶级话语”到“关系话语”、从“话语依附”到“话语融合”、从“话语本土化”到“话语特色化”三重样态。话语的转型确证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研究的流变性和可超越性。新时代基于“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概念、常态化机制、方式和效果”以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研究,成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研究的主流话语,意味着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研究话语重心发生了时代转向,即从基于“民族关系改进”的“策略性建构”研究,转向基于“民族认同自觉”的“主体性生成”研究,为阐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关系提供了全新范式。  相似文献   

17.
刘文 《湖南教育》2006,(4):26-27
现代社会评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时,通常是从这个国家、这个民族人们的言行举止、文明习惯所体现的公民素质与精神面貌人手的。从国家和民族的角度讲,礼仪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社会风貌、道德水准、文明程度、文化特色、公民素质的重要标志。从公民个体的角度说,礼仪是一个人思想觉悟、道德修养、精神面貌和文化教养的综合反映。在我国教育史上,历代的当政者以及思想家、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对青少年的礼仪教育。苟子就曾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孔子也曾说:“道之以德.  相似文献   

18.
“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正式启动,必将对高校的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产生极大影响,而对民族院校的影响和推动则会更大。其不仅为民族院校指明了质量是立校之本、特色是兴校之法,而且使民族院校在“分类指导”的原则下获得了更为宽松的办学氛围,“对口支援”使民族院校获得了强校之“捷径”。民族院校应把握机遇,积极参与国家“质量工程”,深化校内教育教学改革,实施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工程,凝练特色,在民族院校间形成差异优势,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有别于其他高校的独有学科优势,呈现出多样性和个性化的办学模式,形成分工构成合理、科学、完善的民族高等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9.
荷泽市牡丹区素有中国戏曲之乡、武术之多、民俗之乡和“中国牡丹城”的美誉。这里文化源远流长,教育底蕴深厚,进入新世纪以来,牡丹区迎来了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春天.他们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围绕忧质、均衡、和谐三大主题,切实加强学校管理.努力打造优质均衡、平安和谐、具有区域特色的教育.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国民族器乐演奏亮相音乐之都的维也纳金色大厅,它一次又一次骄傲地向世人展示出神秘的情韵和无穷的魅力.也由此证明,中国民族器乐演奏步入了新的辉煌,在世界音乐发展史上,占据着令人瞩目的地位.而民族器乐的发展与传统的和时代性的民族器乐的教学有着直接的关系.民族器乐课程作为音乐教育中的一个分支学科,具有技术性与理论性兼具的学科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