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葛君艺  江默 《新闻世界》2013,(5):285-286
由于体育本身带有着强烈的民族主义色彩,也就导致体育报道也或多或少的带有民族主义的情绪。奥运会作为全球范围内规模最庞大,参与者数量最多,影响程度最深远的体育盛典,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关注与重视。与此同时,奥运会的报道也成为各大媒体的报道的饕餮盛宴。本文就奥运报道、体育与民主主义三者间的关系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2.
在当代中国的历史叙事中,民族主义是一个经常使用的政治学概念,但这并不妨碍它作为一种重要的精神资源影响着当代中国传媒。本文分析了民族主义在当代中国传媒中的兴起及其原因、民族主义的基本诉求,并对民族主义与当代传媒关系进行了一定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李鑫  孙燕 《新闻世界》2011,(11):218-219
民族主义是每个国家与民族的人民所共有的情绪,尽管当今世界经济进入了全球化时代,但每个国家在处理国际问题的时候都会把国家与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近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实力与国际竞争力的不断提高,国外对中国的崛起发表了一些偏激的言论等,更加刺激了民族主义的高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微博、手机报等新兴媒介也加速了民族主义的传播,甚至加剧了一些极端民族主义思潮的传播。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利用传播学理论,在新媒介环境下有效地对民族主义进行舆论引导已成为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一、做奥运报道,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怎么认识北京奥运。 1.北京奥运是中华民族经历百余年耻辱之后举步迈人现代世界的成年礼,这决定了它不可能只是一场体育盛会,张扬民族自豪感是报道的必然主题。这有东北亚文化影响因素,也是中国文化体现。我们希望,这种张扬是一种低调的、深沉的、内敛的张扬.是摒弃了狭隘民族主义的中华赞歌。幸运的话,它可能还将拓宽民族主义的边界。  相似文献   

5.
民族主义的传入,推动着晚清媒介领域新的社会势力和媒介权力关系的塑造,一种激进的媒介话语体系由此确立,并推动着一种具有世界文化意涵的媒介互动场域的生成。借此分析,可以窥视出晚清新式媒介话语空间的特性及其与西方公共领域之间的明显界限。  相似文献   

6.
有很多词语在东西方的文化中都有不同的含义。如民族主义、宣传、龙等。我们常常由于没有注意到这些词语的歧义而使宣传效果大打折扣;也曾因为歧义的产生而尽量减少某些词语的使用,这样又在不经意间背离了我们的初衷,陷入西方的语言陷阱。本文以如何在国际传播中讲述民族主义这一话题为例,来说明如何在传播中最大限度地避免歧义的产生。  相似文献   

7.
《日本行,中国更行》的书名看似有些民族主义,通俗得甚至有些土气,但是内涵丰富,立意新颖,放眼未来。在书中,王锦思先生不仅道出中日当前差距的现实,还探索中国未来复兴的方式;既肯定了日本的优秀之处,也表达了中国人的信心和期待。  相似文献   

8.
《中国新闻周刊》2001,(31):67-67
民族主义能激发起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奋进心、凝聚力,所以在一个特定的层面上它可以认作是一种积极的思想;然而,民族主义同时也会导致对于世界的孤立主义情绪和对抗意识,从而自绝于世界大家庭之外。  相似文献   

9.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思想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满清政府的倒行逆施,致使革命浪潮高涨,"排满"成为了这一时期民族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知识界为了向民众宣扬"排满"观念,采取了"偶像崇拜"策略,通过讲述中国历史上抗金名将岳飞、民族英雄郑成功、冉魏皇帝冉闵的事迹,号召汉族民众与满族抗争。这样的策略在排满宣传中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同时,知识界在偶像塑造过程中亦存在偏激之处,这在一定程度上滋长了狭隘的民族复仇情绪。  相似文献   

10.
胡林科 《大观周刊》2012,(50):58-58
民族主义诚然是当今世界最引人注目的政治文化现象之一。伴随冷战终结和全球化进程加深,在形形色色理论与思潮中,民族主义以其内在的强大力量,逐步成为多数国家统治的意识形态和合法性根据,成为目前国内外社会科学研究的学术前沿。民族主义在当今中国呈现出积极健康的主流,但也滋生了消极片面的非主流和日益极端的反主流。积极的民族主义促进了宪政建设的发展,而消极的民族主义对宪政建设产生了阻碍。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将网络民族主义看作一种社会思潮,透过网络民族主义社群来剖析不同类型的民族主义话语表达及其深层的思想理论资源,从而深描网络民族主义思潮的类型谱系。本文综合使用社会网络分析、文本分析和质性解读方法分析了一个典型的网络民族主义群组内的成员所发布的4万余条博文,识别出国家民族主义、制度民族主义和铁血民族主义三种相关但不相同的网络民族主义思潮。它们分别将民族国家、政治制度、国家间的对立关系作为“想象共同体”的基础,体现了不同民族主义者对国家主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及革命传统中反霸权主义话语的挪用与再阐释。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相关文献梳理,笔者认为中国近代以来民族主义思潮的表现形式主要由三个方面思想意识主导:近代由民族存亡引起的忧患意识、追求民族自决引发的中国意识危机以及当代由爱国热情异化而来的极端民族主义。  相似文献   

13.
2008年,本是中国新闻人借奥运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良机,然而西藏"3·14"暴力事件以来,奥运圣火所到之处竟然引发了许多我们不曾预料的不和谐,西方一些媒体对中国的报道再次暴露了其充满偏见的一面,这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中国和西方之间存在着严重的文化冲突。多元文化的共存使我们这个世界异彩纷呈,但在  相似文献   

14.
从圆明园兽首拍卖报道看主流媒体的民族主义话语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圆明园兽首拍卖再次激发起中国人的爱国热情,媒体也发现了可以持续报道的热点.本文指出,媒体是民族主义话语倡导者非常重要的政治资源,通过媒体平台,民族主义的话语得以进入公共表达,影响社会舆论,并与国家的某些制度安排形成互动.通过个案分析,本文呈现了主流媒体与民族主义互动的逻辑,而网民和媒体之间的互动,更对民族主义建构起到了叠加放大作用.本文通过对民族主义及其媒介建构的分析,试图阐释主流媒体在圆明园兽首拍卖中民族主义情绪的调动及其背后的政治和商业运作逻辑.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不高兴》,是一部极力张扬民族主义情感的作品。作者以昂扬激情牵扯着的民族主义,将中国的国家认同问题和国际关系问题凸显出来。全书臧否人物、评论时政、指点江山、勾画前程。但论述显得松散、主张非常夸张、言辞颇为激烈、  相似文献   

16.
路鹏程 《新闻大学》2020,(1):53-71,126,127
民国时期的中外记者在新闻专业层面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合作:协同采写新闻报道、共同抗争新闻审查、合力创办新闻教育、互助共建新闻职业团体,但是当他们在关涉国家民族利益的新闻议题上发生分歧和矛盾时,中外记者则都会强调民族主义至上,并就此展开尖锐的争论和激烈的博弈。中外记者的合作与竞争生动而深刻地反映出,中国报业在融入全球新闻传播过程中艰难地协调着专业主义与民族主义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魏聚刚 《兰台世界》2012,(25):36-37
从1898年到1914年这段时间,日本在中国的历史进程中起着重大作用。甲午战争日本战胜中国的结果,使得中国朝野认识到,只有学习与掌握西方的先进技术,才能在列强环伺的世界中立于不败之地。1897年德国侵占胶州半岛的行动,直接加剧了中国国内学习西方现代制度的紧迫感,同时也使日本成了一条更易被接受的通向西方化的道路。学生的出国始于甲午战争以后,欧美太远,代价高昂,于是出东洋留学,学习东洋近邻日本的军事、实业领域的经验,便成为一条捷径。在20世纪的最初10年中,中国前往日本留学的活动很可能是到此时为止的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留学运动,留日学生中产生了民国时期中国的第一代领袖。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上升,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日益加强,西方媒体涉华报道中的偏见报道有所减少,客观、平衡的报道比例加大.但由于中国在文化价值观、意识形态和发展模式上与西方存在显著差异,加之中国崛起对当今西方构成的心理冲击导致西方种种质疑与非难,西方媒体的对华报道仍然存在偏见,尤其是在政治议题上.一些西方媒体对中国民族主义问题的炒作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19.
“民族主义问题,毛泽东立了大功:邓小平改革开放三十年,解决了十三亿人的温饱问题,这很了不起现在是民权问题,谁彻底解决了民权问题,谁就要在中国历史上立下一个大功。”  相似文献   

20.
在1947年出版的名作《X》中,乔治·凯南(GeorgeE Kennan)指出,苏联对美囝的敌意基本上是不可抑制的,因为其根源不仅有超级大国之间的典型的利益冲突,也包括根深蒂闸的民族主义和不安全感。目前普京的俄罗斯与西方的冲突也是如此:从根本上看,这是一场西方持有的普世价值与俄罗斯所追求的独特身份之间的碰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