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0 毫秒
1.
英语中有大量谚语可供我们借鉴,这就牵涉到如何准确地把它翻译成汉语谚语的问题.全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对谚语作一番简单介绍.第二部分将英汉谚语的语言特点加以对比.第三部分以大量的例子说明英谚汉译的五种常见译法.第四部分谈两个问题:一是根据字面或不妥译义作主观引申;二是用法所起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民间美术中的美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民间美术的思维方式产生于原始上古时期,其化内涵具有深远的历史。中国民间艺术体现“万物有灵”的宇宙观。民间美术之所以能够历经漫长的历史演进而不失其纯净和清新的特质,与中国农村稳固的社会结构和化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虽然一直盛行重农抑商的思想,但是工商业的发展却一刻也没停止过,涌现出一大批兼具才干与商业头脑的精英,他们都结合自己的实践经历提出了不同的商业主张,尽管这些主张部分已经不再适合当今的商业环境,但是其中的某些思想在今天的企业营销中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渝东南地区广泛流传着形式短小而又具有独特韵律的山歌。这些山歌在内容、形式和音乐方面都具有独特的地域色彩和民族特色,表现出独特而浓郁的民间美学思想,是中华民族不可多得的民间化财富。  相似文献   

5.
一些中国民间歌谣中所包含的宝贵的民间文论思想,诸如文艺本体论、创作论、接受论等,一直被研究者所忽视。因此,搜集和整理民间歌谣中的文论思想,显得迫切而重要。  相似文献   

6.
作为较早出现的民间文学体裁,民间歌谣与民间谚语率先见证并记载了闽都文化的发展历程。从劳动生产到爱情婚姻,从家庭生活到人际交往,从民俗风情到人生百态,闽都人融入了种种观察与思考,体现了鲜明的闽都特色,而浓郁的主体情思、浓厚的"虾油味"、丰富的表现手段更为闽都民间韵文文学增添了独特的艺术魅力。把握这一点对进一步弘扬闽都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我国法律在民间不被接受的原因在于中国长期缺乏统一的法学说。多种法律思想,包括当代国家制定法思想、民间法思想、传统儒家法思想、历代国家法思想并存,相互冲突而不兼容,脱离民众实情,导致民间法律思想多元混乱,直接影响了我国历次普法的效果。为建设法治社会,迫切需要整合民间法律思想和国家制定法思想,整合的路径一是建构市民社会,二是重新审视立法思想,优化配置法律思想资源,从而构建植根于中国本土的思想理论、社会资源并以汉语表达的法律思想和规则体系。  相似文献   

8.
民间谚语     
慢火煮出好饴糖。(英国谚语) 刀在石上磨,人在世上练。 树不坚硬虫来咬。  相似文献   

9.
襄阳民间谚语内容丰富、包罗万象,是襄阳人民生产经验、生活智慧的总结。它是襄阳人民劳动生活的伙伴,知识教育和道德教化的素材,具有影响深广的实用价值;它蕴含着气象、医学、民俗学、人类文化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具有弥足珍贵的科学价值;它言简意赅,巧用修辞和方言,具有不可忽视的艺术价值。因此,襄阳民间谚语对襄阳乃至荆楚文明的溯源和传承具有多重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0.
商谚是企业的一笔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商谚源于经济生活,具有经验性、概括性、审美性、积淀性的特征。商谚对于优化企业营销环境,塑造企业精神,指导企业营销策略具有积极意义。对于这一重要无形资源的开发,必将使企业获得难以估量的效益。  相似文献   

11.
人类不但创造了服务于生活的工艺,还创作了美丽动人的工艺传说。根据情节的相似性,民间工艺传说可以分成多个类型。民间工艺传说表现了民众的技艺经验、民俗观念和历史记忆等多方面内容,是民俗艺术的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民俗艺术学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2.
《史记》内容博大精深,语言独具魅力。司马迁巧妙运用歌谣谚语,使《史记》语言更加通俗易懂、生动形象,使《史记》的文学色彩更加浓厚且熠熠生辉,显示了司马迁鲜明的个人风格和精湛的语言艺术。  相似文献   

13.
商贸民俗指商人世代传承、相沿成习的语言、行为和心理上的习惯,是商人在长期社会生活中共同创造的、同时被当作某种规范加以保持的习惯。徽商在几百年历史长河的传承中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商贸习俗,今天徽商研究已取得瞩目成就,然而其贸易民俗的研究却鲜有所见,本文试图从徽商的认知、管理、广告等三方面对徽州商人的重商习俗、义利并重、以贾服儒习俗、血缘亲族习俗、以族谊结商帮习俗等作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4.
藏族民间谚语的形成,无疑和藏民族的生存环境、宗教信仰及风俗习惯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具有独特的民族性。解读藏族谚语中展现出的民俗因素,能够更好地挖掘谚语所蕴含的文化意义,使我们深化对藏族社会生活的认识与研究。  相似文献   

15.
语言能够真实地反映一种社会习俗及价值观念,而谚语更是浓缩了文化的内涵。通过对英汉谚语的对比来揭示性别歧视现象更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极强的说服性。拟从不同角度对英汉谚语进行对比来研究性别歧视现象。  相似文献   

16.
谚语是语言的精华,它深深扎根于民族的深层认知结构中,能够体现该民族的认知心理基础。汉英两种语言中都有极其丰富的谚语。由于汉英民族思维结构和生理构造特点的共性,汉英谚语以及人们对谚语的认识存在着许多相似之处。但是,由于双方的文化传统不同,语言类型特点有别,导致了汉英谚语在形式和语义上呈现出个性差异。本文立足于汉英谚语音韵节律的类型学特征做一般性的解释。  相似文献   

17.
浅析中国的民间信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民间信仰,植根于中国本土文化的沃壤之中,影响着民众的日常生活,有着它固有的本色.本文主要考察并研究了中国的民间信仰的概念、传播途径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俗语的实际语料分析为基础,描写其概念整合现象。根据整合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糅合、叠加、截搭、直搭四种类型,前两种类型是由“相似”的两个概念组成,后两种类型是由“相关”的两个概念构成。通过对汉语俗语概念整合现象的考察,以期从不同的视角丰富汉语俗语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从不同文化看英汉谚语的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化是一切人类社会共享的产物,而语言则是记录文化的符号系统.文化与语言是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关系.英汉谚语作为两种不同的语言瑰宝,由于其独特的文化而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本文借助一些典型的例子,从价值观念、宗教信仰、审美习惯、历史文化等文化侧面入手,探讨了英语谚语和汉语谚语之间存在的差异,并从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以期对正确理解和翻译英汉谚语有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分析英汉谚语着手,剖析两种文化的价值取向差异,为英语学习者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