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作文教学中.学生最为难的是“无米之炊”,这从问题的侧面说明了积累作文素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此.指导学生用书把素材垫高、用活动把素材夯实、用生活将素材激活。乃是素材积累的“绿色通道”  相似文献   

2.
农村学生普遍怕作文,作文内容枯燥,要么是写假人假事的“胡编式”作文,要么是东摘西抄的“拼凑式”作文,甚至是全文照抄的“移植式”作文。究其原因,是农村学生生活单调,知识面狭窄。学生手中“无米”,只能“喝白开水”或“偷窃”。其实不然,生活是学生作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源泉,关键在于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认识生活,挖掘素材,开发资源,为学生的作文开辟一条通道。  相似文献   

3.
我们常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文时“无话可写”的感受使学生苦恼不已。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为棘手的问题,这一点毋庸置疑。从作文教学辛苦的历程和糟糕的效果看,学生绝对不能算是“巧妇”,不能做“无米之炊”更是不足为怪。那么,难道学生作文的素材真的少到了“无米”的状态了吗?其  相似文献   

4.
孙青 《山东教育》2008,(9):33-33
新课标下的作文素材不再将学生局限于课堂,而是将范围扩大到社会,注重培养学生能力。而长期习惯了课堂教学的学生就难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感到无话可说,无东西可写了。要解决这一难题。笔者在长期的作文教学中总结了以下几点经验:  相似文献   

5.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的“半壁江山”。可是,目前小学生作文普遍存在着“言之无物”的通病.究其原因乃是学生缺乏丰富的作文素材。据调查:90%的学生正在为写作没有原料而苦恼。“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嘛!可是生活中到处都有写作的材料,  相似文献   

6.
作文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常感叹学生作文中缺乏鲜活的例子,缺乏厚重的历史人文感,缺乏鲜亮隽永的语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产生这些弊端的原因之一,是学生脑中、手中的作文素材太少,平时又不注重积累。所以要解决学生作文提笔无言、干巴生硬的毛病,必须加强素材的积累与整理运用。  相似文献   

7.
李克仲 《考试周刊》2012,(60):40-40
作文语言与素材的积累就好像是泉源与溪流的关系.只有积累的源泉丰盈不竭,才有写作时的源源不断。所以.指导学生积累生活中的点滴感受,是为作文提供内容的活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都强调了平时积累对于写作的重要性。新课标也提出了作文教学中积累的重要性。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做好平时的积累。学生有了写作素材,作文时才会水到渠成。  相似文献   

8.
当今语文作文教学正处于从“教化取向作文向能力取向作文”转型过程中,它要求在作文教学中把用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能力作为作文教学的中心,使得写作教学生活化、能力化、个性化.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导“活”话题,利用“师生”对话互动,灵活地指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感受生活,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在生活中找到写作素材.激“活”作文教学辅助手段,使学生自主地学写、能写、爱写.培养学生语言的个性化、思维方式的多样化,体现了写法指导的“能力取向”.树立以人为本的评价观,采用开放的形式,让学生成为作文的真正主人.  相似文献   

9.
刘兰萍 《四川教育》2010,(10):41-41
作文教学的第一要义是解决学生“写什么”的问题。叶老指出:“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这番话十分精辟地道出了作文与生活的关系,生活是学生作文素材的唯一源泉。作文素材积累的途径之一,就是直接体验生活。体验生活,首先要教会学生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  相似文献   

10.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语文新课标着眼于提高学生素质.要求作文教学应引导学生积累生活素材,扩大学生的信息量,允许学生从自己的真实感受中提炼文章的主题.鼓励学生写出个性鲜明的作文.  相似文献   

11.
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 ,小学生作文最苦恼的是“没有什么可写”。其实并非真的没什么可写 ,主要是由于小学生观察力较差 ,不善于获取和积累作文素材。叶圣陶先生说得好 ,“作文 ,这件事离不开生活 ,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 ,才会做什么文字”。仔细体会 ,我悟出一些指导学生作文的方法。一、教学生注意观察周围人的生活。解决“没有什么可写”的最好方法是教学生注意观察周围的事物 ,同时教给学生观察的顺序和方法 ,告诉学生在观察时多想想“为什么?”。这样观察仔细了 ,脑子里留下的东西就多了 ,这就是作文素材。比如 :观察身边的人和事 ,要引导…  相似文献   

12.
白宝勤 《学子》2013,(11):48-48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很多学生面对作文题目,处于“无米之炊,无源之水”的境地,双眉紧锁,缺乏写作文的素材;没词可写,形成了怕作文的通病。怎样把学生从怕的状态中解脱出来呢?其关键在于教师应怎样有效地指导学生丰富作文素材、拓展思路、开阔视野,解决好“写什么”这一难关,才能写出内容丰富多彩、表达真情实感、生活气息浓郁的好作文。  相似文献   

13.
话题作文风光不再,命题作文和新材料作文大有重拾山河的气势,可写贯话题作文的学生对于那些用华丽的语言支撑着众多材料的文章情有独钟。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数理化的挤占,语文科教学只能是“夹缝中求生”,要学生多读多写几乎不大可能,因此,在写作时,学生苦于素材不够用,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让学生在高考中作文取得高分,一些农村中学的老师便提出了“一材多用”的方法,力图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掌握一定的素材,让它发挥最大的效益。笔者也曾拜读了此类文章,也听了几节类似的辅导课,并加以尝试。确实,学生作文的内容不再空洞了,分值也提高了,可一段时间后,便心烦气闷,  相似文献   

14.
徐翠菊 《现代语文》2007,(5):118-118
很多学生一提写作文就会头疼,说是没东西好写,其实也就是缺乏材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主要症结在于学生平时缺少素材的积累。没有丰富的写作素材,又怎么能写出高质量的作文呢?因此,作文教学必须从积累素材抓起,只有厚积,才能薄发。  相似文献   

15.
当前,农村学生普遍厌烦作文,作文内容贫乏,究其原因何在?——“农村孩子见识面窄,作文素材贫乏;农村孩子贯用方言,表达能力不佳”成了怕作文的理由。事实真是这样吗?笔者认为,关键还在于我们是否善于“立足农村,优化作文教学”。  相似文献   

16.
谢水兰 《广西教育》2008,(13):45-45
教师常抱怨学生们作文(特别是命题作文)无内容可写、空话满篇、大话充斥、结构松散,简直就是在“做”作文,而不是“写”作文。作文教学中,如何突破作文素材这层障碍?根据多年作文教学经验,我认为应当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7.
黄元昌 《中学文科》2009,(13):62-62
人们常常感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们也常常为学生作文的“无米之炊”而焦心,为积累作文素材问题进行过认真的思考和探索。笔者认为:要解决“无米之炊”就要——  相似文献   

18.
夏云 《语文天地》2011,(7):11-12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高中作文写作训练与考试中,我们只有“先利其器”,对写作素材进行合理的运用,才能“善其事”,写出优秀的作文来。随着教师对学生作文提出对素材重视的要求,学生平时也花费了一定的精力去进行素材积累,但是在对素材的运用上却出现了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9.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多形式拓宽素材积累渠道,留给学生写作的自由空间,改进评讲方法,以激发学生作文兴趣,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20.
作文难缘于积累少。不少学生作文空洞无物,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平时缺少积累。有谚语云:“秀才不怕衣衫破,就怕肚里没有货。”丰厚的积累是写好文章的基础。语文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作文素材积累,让积累成为学生作文的源头之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