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极端灾害天气的出现,与气候变化、生态环境变化有关.传播学培养理论认为,新闻媒体具有培养受众的功能,它是以一定的社会观和传播观为出发点的,具有潜移默化的效果.因此,媒体对极端灾害天气的报道承担着培养受众环境意识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孙光海 《网络传播》2009,(12):16-19
我国是世界上受气象灾害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特别是各类气象灾害和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造成的损失和影响更趋严重,像超强台风、特大暴雨、持续干旱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频率增加,破坏程度增强,影响也越来越复杂,应对难度也加大。  相似文献   

3.
所谓灾害性天气新闻,是指已经造成气象灾害或可能造成气象灾害的天气及其相关的最新传播的信息。灾害性天气新闻电视直播,因其传播及时、覆盖面广、直观具体、形象真切,已不再是一般的信息,而具有以下功能: 一、观众知情功能 灾害性天气新闻电视直播节目的不可预见性是最大的看点。2001年7月,3号台风和4号台风肆虐广西时,广西电视台以及南宁电视台分别在广西防洪抗旱指挥部、南宁防洪抗旱指挥部以及南宁大坑口、  相似文献   

4.
陈颖 《新闻界》2007,(3):78-79,82
“守门人”在电视传媒中具有信息的检查功能,代表媒介组织和受众的要求和需要,对信息作出鉴别和选择,决定其能否进入大众传播渠道。同时,“守门人”还具有对所传播的信息的加工功能、评价功能、导向功能、桥梁功能等。电视“守门人”的把关好坏,对电视娱乐节目的品质好坏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电视“守门人”必须树立正确的把关意识。“守门人”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受众意识、电视文化意识、发展创新意识是影响其对电视娱乐节目把关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陈颖 《新闻界》2007,(3):78-79
"守门人"在电视传媒中具有信息的检查功能,代表媒介组织和受众的要求和需要,对信息作出鉴别和选择,决定其能否进入大众传播渠道.同时,"守门人"还具有对所传播的信息的加工功能、评价功能、导向功能、桥梁功能等.电视"守门人"的把关好坏,对电视娱乐节目的品质好坏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电视"守门人"必须树立正确的把关意识."守门人"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受众意识、电视文化意识、发展创新意识是影响其对电视娱乐节目把关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郭起豪 《中国记者》2015,(4):99-100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极端气候事件呈现多发态势。对于这类关乎百姓切身利益,特别是直接关系到百姓安全感的重大热点气候话题,受众对新闻深度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大。解释性报道可以承担起这一重任,但在专业性极强的气候报道领域,如何使解释性报道兼具专业意识和受众思维,并且科学可读?  相似文献   

7.
当今各种各样的新媒介为受众提供大量信息的同时,也传播了一些不良信息。为了减少不良信息对受众的侵扰,需要培养受众对信息的鉴别能力、免疫能力,增强受众的信息批判意识和批判能力,使受众拒绝传播不良信息。  相似文献   

8.
媒介具有教育、培养受众的功能。新媒体时代,受众的媒介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受众本身既是受众又是传播者。随着媒介环境的变化,受众思想教育的媒介路径也发生了变化。本文探讨了受众思想教育的媒介路径所呈现的特点,分析了受众思想教育媒介路径的多元化所带来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媒介素养教育的必要性。加强具有中国特色的媒介教育的建构,以促进受众思想教育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张玮鸥 《青年记者》2016,(25):24-25
气象灾害因其突发性和不可抗性,往往造成巨大的损失.诸多案例研究表明,气象灾害中的信息传播,特别是专业化信息的有效传播,对防灾减灾具有积极作用.其不仅表现在对灾害预警和应对提供信息支持,而且有助于公众心理疏导和重建.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在新闻现场的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传播者.然而,更加专业、科学的气象灾害新闻报道在信息传播中,在防灾减灾工作中,仍然承担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得益于技术的发展,专业气象新闻报道不断转变思维,呈全媒体发展之势,并在突发性事件、极端天气事件、气候变化等领域体现出特有优势.  相似文献   

10.
2008年初这场波及大半个中国的雨雪冰冻灾害,使得极端气候事件和气候灾害再次成为中心话题,上至中央决策层,下至地方官员、平民百姓无不对天气变化、气候走势格外关注.相应地,媒体上有关气象和气候变化的报道也越发受人瞩目.  相似文献   

11.
由于电视新闻传播功能的综合性、传播对象的广泛性、传播速度的迅及性等特征,一直具有强大的传播能力,而电视文化的大众化、通俗性属性又要求电视新闻工作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传达信息、表述观念、吸引观众.受众期盼着媒体传播的"平等、贴近".因此,"受众意识"渐渐成为新闻人不得不去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对受众意识的把握程度是提高新闻节目收视率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灾害事件的频繁发生催生了灾害信息传播这一新的研究方向。灾害信息传播研究包括对灾害信息传播者、灾害信息传播受众、灾害信息传播媒介、灾害信息、灾害信息传播效果等各个要素的研究,还包括对灾害信息传播案例的分析。灾害信息传播研究对于扩展传播学的研究领域和指导灾害事件中的信息互动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广播文艺节目独具兼容性、渗透性、受众的广泛性、节目播出的连续性等特性,被赋予提供娱乐、社会教育、普及文艺知识、提高受众文艺欣赏水平等社会功能。深刻把握广播文艺节目的民生意识实质,认识其规律和特点,对新时期广播具有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本文结合实际,对如何强化广播文艺节目的民生意识进行了详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天气预报节目从诞生之初就以服务公众为己任,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天气预报节目可用资源大大增加、服务能力显著提升。然而,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灾害天气和极端气候事件频繁发生,气候问题越来越为公众所关注,这也增加了天气预报节目肩负的使命。本期《聚焦》主题是《气象风云》,特别邀请北京华风气象影视信息集团副总经理朱定真等科研人员撰写一组文章,分别从天气预报的公众服务影响、服务能力和资源、灾害性天气现场直播报道技术、气象电视传媒中极端气候的标识等多视角进行介绍和解读。  相似文献   

15.
罗洁馨 《新闻世界》2014,(9):252-253
本文以北京2013年雾霾事件看媒体环境报道效果,聚焦雾霾报道在提升我国媒介公信力以及提升公众环保意识两方面产生的影响,并对改进环境报道,促进受众环境意识构建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气象记录档案数字化工作实践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1月中旬以来,我国南方发生了持续的大范围灾害性雨雪天气,给人民生活生产带来厂极其严重的影响。历史气象记录档案虽然在该次极端气象灾害的监测预报预警服务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但是大量的非信息化气象记录档案很大程度限制了气象档案对气象预报和气候预测的支撑能力。  相似文献   

17.
移动互联网语境下,灾害信息传播发生了一系列变化。灾害信息传播主体发生多元化转变:职业新闻传播主体的合作共赢,非职业传播主体的多面化信息视角,公众个人传播主体成为突发灾害事件第一时间的传播者。灾害信息随灾害事件发生而同步发布、时时更新、专业全面,满足受众更多需求。灾害信息传播活动不断缩小传播时滞,及时引导舆论,新闻推送极大地提高了传播的受众到达率。  相似文献   

18.
融媒体时代的到来,对广播电视编辑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新要求。作为信息的采集者,广播电视编辑不仅应具有专业能力,以理性的态度、全面的视角编辑处理信息,更需具有主体意识与受众意识,认识到自身的职业责任,使节目更具吸引力与感染力。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对增强广电编辑主体意识与受众意识的策略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一个气象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统计显示,10年间中国因气象灾害带来的损失逾2万亿。当不可抗拒的灾害发生时,提前半小时的准确预报和实况报道都可能避免巨大人身及财产损失,中国气象频道对灾害性天气的现场直播报道,能在第一时间向后方有关部门传输重要的灾情信息,为抗灾防灾抢得先机。但是灾害性天气现场报道不同于一般的新闻报道,一是节目制作环境特殊,二是偏重于指导防灾抗灾工作。还直接导致对现场直播技术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0.
网络视频亮相至今,其发展势头一直非常强劲。海量的网络信息和人际传播的需求使得很多媒体和受众都意识到互联网传播迫切需要一批"把关者",网络视频主持人由此应运而生,并且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但与传统媒体主持人不同,网络视频主持人必须了解网络媒体的自身特点,能把控网络平台的传播规律,必须具有网络意识、新闻意识、编辑意识、受众意识、个性魅力等独特的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