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乙醇与氧化铜反应生成乙醛的实验操作在教材中是这样安排的:“在试管里加l mL乙醇。把一端弯成螺旋状的铜丝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使铜丝表面生成一薄层黑色的氧化铜,立即把它插入盛有乙醇的试管里,这样反复操作几次,注意闻生成的乙醛的气味,并注意观察铜丝表面的变化”。由于生成的乙醛  相似文献   

2.
"乙醇氧化生成乙醛"是化学教材(人教版)第二册(必修加选修)中的一个演示实验.实验时,用一端弯成螺旋状的铜丝放在酒精灯上加热,使铜丝表面生成一层黑色氧化铜,趁热把它插入盛有乙醇的试管中,反复操作几次后,闻到有刺激性气味的物质生成,观察到铜丝表面又变为红色.此实验操作非常简单,现象也比较明显,但就此断定是乙醇被氧化生成了乙醛,是很难令人信服的,刺激性气味的物质未必就是乙醛.对此,我们进行了如下改进:  相似文献   

3.
“乙醇氧化生成乙醛”是化学教材(人教版)第二册(必修加选修)中的一个演示实验。实验时,用一端弯成螺旋状的铜丝放在酒精灯上加热,使铜丝表面生成一层黑色氧化铜,趁热把它插入盛有乙醇的试管中,反复操作几次后,闻到有刺激性气味的物质生成,观察到铜丝表面又变为红色。此实验操作非常简单,现象也比较明显,但就此断定是乙醇被氧化生成了乙醛,是很难令人信服的,刺激性气味的物质未必就是乙醛。对此,我们进行了如下改进:  相似文献   

4.
朱心奇 《化学教学》2003,(6):11-11,10
乙醇在铜催化下与氧气反应生成乙醛的实验,是学习乙醇重要性质的传统实验.中学、幼师等化学教材安排实验操作是:"在试管里加1mL乙醇.把一端弯成螺旋状的铜丝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使铜丝表面生成一薄层黑色的氧化铜,立即把它插入盛有乙醇的试管里,这样反复操作几次,注意闻生成的乙醛的气味,并注意观察铜丝表面的变化".该实验存在着一个明显的缺点,即证明乙醇生成乙醛的现象不具有可观察性.观察是思维的触角.由于学生生理的个体差异以及乙醇气味的干扰和乙醛浓度较低,仅靠闻乙醛的气味来判断乙醛的生成,影响结果的可信度.为了增加该实验的可观察性,笔者对该实验进行了如下改进,通过制备Na2[Cu(OH)4]试纸,使乙醇氧化和乙醛与新制Cu(OH)2溶液反应合二为一,克服了上述缺点,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乙醇催化氧化实验是探究乙醇性质不可或缺的一个实验。通过该实验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乙醇的性质,加深对"脱氢型"氧化反应的理解。传统的实验方法是将铜丝在酒精灯上灼烧,铜丝红热变黑后插入无水乙醇中,观察铜丝的颜色变化并闻气味。该实验通过闻气味的方法验证产物乙醛,但乙醇的气味对其会产生干扰。  相似文献   

6.
实验步骤: 取一长约50~100cm细铜丝用砂纸打光弯成直径约为0.5cm螺旋状,然后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使铜丝表面生成一层黑色氧化铜,用铁丝把螺旋状铜丝挂在烧杯中,接着,把乙醇倒进烧杯里,使液面距离铜丝约1cm。点燃杯  相似文献   

7.
1 氢气还原氧化铜 将铜丝一端绕成圆盘状或螺旋状,另一端插入试管塞内固定.将圆盘状的铜丝在酒精灯上灼烧使其表面氧化生成黑色的氧化铜.  相似文献   

8.
把铜丝绕成螺旋状,固定在橡皮塞上,螺旋部分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灼烧,使铜丝表面生成一层黑色的氧化铜。(此操作也可以在实验前先进行) 在水槽中用排水取气法收集一小试管一氧化碳气体,用食指堵住管口拿出水面,再用胶头滴管迅速向试管中滴入少量澄清石灰水,堵住管口振荡,石灰水不变浑浊,然后把表面带有氧化铜的螺旋状铜丝加热(不要烧红),插入  相似文献   

9.
氢气还原氧化铜将铜丝一端绕成圆盘状或螺旋状,另一端插入试管塞内固定。将圆盘状的铜丝在酒精灯上灼烧使其表面氧化生成黑色的氧化铜。图1取一支15mm×150mm试管,内盛锌粒若干,再向试管内注入盐酸或稀硫酸后,迅速把灼热的表面被氧化的圆盘状铜丝伸入试管内...  相似文献   

10.
一、实验用品小具支试管、干燥管、铜丝、盐酸二、实验装置(见图)三、实验操作方法1.将铜丝1下端弯曲成一小园杯,并用铁锤击成带小孔的小匙,使其能托放一粒锌为宜,并将该铜丝插入单孔橡胶塞中,将钢丝2一端弯曲成螺旋状.2.在具支试管中加2mL稀盐酸,在带胶塞的铜丝1的小匙上放一粒锌,并将胶塞塞紧具支试管,注意将铜丝向上提起,保证锌粒不与盐酸接触。按上图装置好.3.实验时,首先将铜丝(1)上的锌粒伸入稀盐酸中,开始迅速产生氢气,将空气排出后,将铜丝2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红热,这时铜丝表面生成氧化铜变黑,趁热…  相似文献   

11.
碳还原氧化铜是难度较大的演示实验,常常因实验时间长、现象不明显而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课堂教学效果。为了取得好的实验效果,现介绍几种操作简便、反应速度快、现象明显的实验方法。[方法一] 1.药品:细铜丝、木炭粉。2.操作方法:把细铜丝在细玻璃管(或其他类似圆管)上绕成螺旋状后压扁平(或几根细铜丝缠绕在一起),在酒精灯焰上烧至其表面生成黑色氧化铜,按  相似文献   

12.
1问题的提出 现行高二化学教材设计的"加热铜丝插入"实验,铜丝的红→黑→红颜色变化鲜明,装置简单,操作简约,铜丝可以多次重复实验,但难于检验乙醇氧化产物而降低了实验的价值.事实上,学生闻试管中液体产生的气味既不明显,并有相当多学生将乙醇的气味与乙醛的气味混淆而难于分辨,如做银镜反应等.则因乙醛含量太少而现象不佳.  相似文献   

13.
实验证明了红热CuO插入乙醇中其表面产生的气泡不是氢气,而是乙醇受热气化的气泡。红热铜丝在无氧气存在时不能催化乙醇氧化,也不会使乙醇脱氢产生氢气。  相似文献   

14.
初中化学中有三处“还原氧化铜”实验的演示。为了使实验更加鲜明准确,可作如下改进一、课本73页“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所用的氧化铜粉末,反应结果生成的铜,不具有金属光泽。如改用电灯花线中细铜丝灼烧其表面成的氧化铜(此反应可在讲氧气性质时让学生熟悉)代替,当通入氢气少许,加热,即可看到氧化铜还原成具紫红色光泽的铜,同时试管口有水  相似文献   

15.
一氧化碳实验的改进宜昌县小溪塔三中徐发江(443100)实验装置一、用常见漆泡铜丝绕成直径为1.5~2cm的圆盘,并将钢丝的另一端插入橡皮塞(或软木塞),上酒精上灼烧,除去绝缘漆,并使其表面生成黑色的氧化铜,备用。二、实验前用排水法收集两瓶(瓶的容积...  相似文献   

16.
初中课本P73(实验2—9)氢气还原氧化铜,反应中生成的铜,有一部分附着在试管壁上,需用硝酸洗涤,洗涤过程中还会生成NO(或NO_2)有毒气体。污染空气,操作亦较麻烦。为此,我们对本实验作了改进: 操作步骤是将一根长约20厘米的铜丝,绕在玻璃导管的一端,然后将铜丝放在火焰上灼烧至黑色  相似文献   

17.
在进行关于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时,按照教材的操作:“在一支试管中加入3~5ml乙醇,取一根10-15cm长的铜丝绕成螺旋状,在酒精灯上灼烧到火热,插入乙醇中,反复几次。注意观察反应现象,小心闻试管中液体产生的气味”,进行演示,笔者发现该操作存在如下问题有待改进。①实验演示效果差,不能使每位学生感受到生成乙醛的气味。②通过闻气味的方式来证明有乙醛生成,  相似文献   

18.
乙醇氧化生成乙醛的实验江苏海门包场中学(226151)姜逸忠,杨志昌1.胶头满管中吸入乙醇1ml;具支试管中加水1ml;将铜丝团置于200×20mm硬质玻璃管中,加热至铜丝表面氧化后,如图装置。2.不断快速捏、放乳胶头,向玻璃管中鼓入乙醇蒸汽。片刻后...  相似文献   

19.
“点燃”是引起反应发生的一种条件,其反应现象一定是燃烧。“加热”是指将反应物置于酒精灯的外焰(400℃-800℃)受热而发生反应的条件,但反应出现的现象不一定是燃烧。例如:硫与铜丝反应时将装有硫粉的试管用酒精灯加热,使硫呈蒸气状,再把铜丝插入盛有硫的试管中,观察到铜丝在硫蒸气中燃烧;做H2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时首先用H2将试管中的氧气排净,再加热氧化铜,只能观察到试管中的黑色物质变红,而看不到燃烧的现象。[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为了使学生掌握“醇催化氧化生成醛”的反应原理,使实验效果更佳,我将原实验做了改进。改进后的实验仪器和用品主要有酒精灯、外径为φ8mm 约50cm 长的玻璃管和一端绕成螺旋状的铜丝。实验用品简单,但能使空气中的氧与乙醇蒸汽在红热的铜丝催化作用下生成乙醛蒸汽,刺鼻气味显著,能始终看到铜丝保持红热,并能控制铜丝产生时而光亮、时而发黑等具有启发性的有趣现象。实验过程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