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汉杰 《寻根》2006,(6):113-114
朱姓历史古老源长,同其他姓氏群体一样,源头很多,其中以始祖轩辕之孙、颛顼高阳帝的苗裔晏安曹国一邾挟邾国一沛国朱氏为主源头,朱姓家族从。。个普通民族,繁衍成长为中华著名姓氏,在当代中国大姓中排第14位,总人口近两千万。  相似文献   

2.
一前言 一九八六年暑假,我开始撰写《清初的群经辨伪学》一书,在思考明末清初经学发展的一些问题时,阅读余英时先生大文《清代学术思想史重要观念通释》①,余先生以为清初学术思想史有回归原典的现象,我受到启发认为明末清初的经典研究,是一种回归原典运动。  相似文献   

3.
于潇怡  汪启明 《中华文化论坛》2023,(2):160-171+191-192
清初政府的文化政策具有“刚柔相济”的两重性。一方面“崇儒重道”,开经筵、兴科举、刻图书;另一方面大兴文字狱。出版政策是文化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志是图书出版的重要门类。柔性文化政策如发布诏令提倡地方志的编修,促进了清初地方志的繁荣,刚性政策如文字狱抑制阻碍了地方志的发展。但也存在例外情况,清初大兴文字狱的背景下,部分载有涉明“违碍”内容的地方志出版并未受波及。这一情况表明“文字狱”实施过程中,同样具有“刚柔相济”的二重性。  相似文献   

4.
孔子的"圣人"人格理想在中国古代一直居于主导地位,宋儒提出由"醇儒成圣"和由"豪杰成圣"两种途径,前者居于主流,而明代阳明学兴起后豪杰人格逐渐受到推崇,到清初豪杰人格最终形成。本文将呈现晚明清初豪杰人格形成的过程,分析王阳明、王畿、泰州学派、李贽、复社豪杰和清初遗民人格理想形成中的不同作用,展现儒学士人在社会剧变中勇于任道、明道济世的精神。  相似文献   

5.
李嘉球 《寻根》2020,(1):84-91
清初,苏州徐枋与宣城沈寿民、嘉兴巢鸣盛,并称“海内三遗民”;又与朱用纯、杨无咎,合称“吴中三高士”。笔者钦佩徐枋的气节与才华,阅读徐枋《易居堂集》及其好友归庄、葛芝、韩纯玉、陈瑚等人的诗文集后发现,徐枋与苏州太湖之滨的光福(今苏州市吴中区)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6.
客家是一个不断迁徙的民系,在清初西迁四川,对于四川社会产生重大影响。本文是从客家迁徙四川的动因、输出区域及本土化做一些探析性研究。以求对四川客家有一个较为明朗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一、村落概况   挖色位于洱海东北岸,三面环山,一面临海.东有三峰山、东北有凤尾箐与宾川县鸡足山镇毗邻;南面有旗鼓山、西南有玉案山与海东镇接壤;北面有大官山,东北有大坪山与双廊镇为邻;西临洱海与大理市境相连.……  相似文献   

8.
在吉林大地上有一种令人称奇的艺术现象——万人围着二人转。指的是农村每当有二人转演出时,总是倾巢出动,万人观看。二人转有一种勾魂夺魄的艺术扭力,“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成为挂在人们嘴边上的一句话。二人转是东北土生土长的民间艺术,因其具有强烈的生活气息、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深厚的群众基础而为人们所喜闻乐见。二人转是在东北大秧歌与莲花落相结合的基础上,广泛吸收东北民歌、太平鼓、东北大鼓、梆子、评戏和皮影等姊妹艺术的过程中逐渐演变、发展起来的一种歌舞演唱艺术形式。它流传于东北各地和华北的一些地区,至今已…  相似文献   

9.
东北民间故事的叙事策略具有单纯和重复的特点,却也存在诸多值得研究的地方。特别是其叙事时序虽整体上以倒叙为主,但不乏插叙及预叙的手法作品,往往是几种叙事顺序之间穿插交替地进行,展现了东北民间故事多样的行文方式。这些叙事顺序的交错使用影响到了东北民间故事的叙事速度,使得叙事丰满而又富于变化,故事的发展脉络明晰,形成了东北民间故事独具特色的叙事时序特征以及微观叙事节奏,突出表现了长期以来广大的东北民众在特定的地域环境之下形成的特定情感表达方式。借此我们可以多层面地理解和把握作为文学文本的东北民间故事的审美价值与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武维春 《寻根》2009,(2):49-53
清初“四王”在画坛影响甚大,创娄东、虞山画派,其中王原祁得到康熙皇帝的赏识,曾任《佩文斋书画谱》总裁,“四王”对山水画发表的意见,在当时是举足轻重的。王原祁在他的画论著作《雨窗漫笔》开篇有这样一段话:  相似文献   

11.
日本向中国东北地区人口迁移是日本侵略中国的重要手段,"九·一八"事变后,大量日本人口移入中国东北,成为日本在东北殖民统治的基础.日本向中国东北地区的人口迁移,进一步加强了日本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对中国东北的统治.也给东北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相似文献   

12.
清初文人毛际可以性灵为批评与创作之准的,其词作情感强烈,或表达对历史、现实的深切思考,或抒发与友朋间的深厚情谊,或对自然景物进行描摹与体悟等。毛际可的词因性灵抒发而匠心独运,艺术特色鲜明,如直抒胸臆、巧妙运用比兴手法、以组词形式传情达意等。毛际可的性灵主张与词创作,一定程度地丰富了清代词学与词史,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3.
从钱谦益到陈寅恪:古典诗歌解释系统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来受到当代人注目的陈寅恪的诗史互证方法,关联到从清初到现代的一个最重要的古典诗歌解释系统,这个解释系统萌芽于宋代的杜诗解释学,在中国学批评中,则属于“情志批评”。  相似文献   

14.
原始宗教萨满教认为世界万物都是富有灵性的,即万物有灵论.现代东北作家在有意和无意间接受了这种泛神论思想观念,并由此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感知特点.现代东北作家的泛神论与西方近代的泛神论有很大不同,西方的泛神论有着浓郁的自由平等的人文主义内涵,而现代东北作家的泛神论思想则是原始的萨满教思想的闪现.  相似文献   

15.
关治平 《寻根》2012,(6):26-29
宁古塔与流人文化联系到一起,主要是由于清初的顺治、康熙、雍正和乾隆朝时期,这里成为了著名的流放地,大批获罪的官吏、文士名人等被流放于此. 流人的出现并非偶然,不只是清朝,如果上溯追源,流刑始于我国历史上的秦汉时期,到唐宋时流放早已形成制度,成为历代政权使用刑法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而形成的流刑代代沿用.  相似文献   

16.
胡梦飞 《寻根》2022,(5):61-67
<正>明清时期的京杭大运河联结着中国与世界,成为外国人观察中国物质文明和地域文化的窗口。《荷使初访中国记》是荷兰人约翰·尼霍夫所写的日记,详细记录了清朝顺治十二年(1655年)至十四年(1657年)间荷兰来华使团在中国的见闻,以其耳闻目睹提供了中国史籍所没有记载的材料,对研究清初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蒲松龄<聊斋志异·胭脂>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文言公案小说.其题材最早源头上溯至五代一则私情冤狱案例笔记<刘崇龟>,中经明代文言笔记小说沿袭,直至清初<胭脂>仍袭用这一题材.本文考察了早期笔记中的私情冤狱雏形及其发展、<胭脂>集私情冤狱笔记之大成的特点、以及这一题材传播的原因与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8.
赵珩 《世界文化》2012,(2):33-34
清初文人傅山,字青主,是位极有个性且十分渊博的通儒。他的诗、文、书、画成就都是极高的,同时他也是位专业医家。他精通内、外、妇、儿各科,尤以妇科为最。他的《傅青主女科》是清代传世的妇科专著,至今仍是传统医学中必读的经典之作。傅山广交游,既与终身不仕清的顾炎武有交谊,也与有”贰臣”身份的曹溶有往还,顾炎武还曾为他的医著作序。  相似文献   

19.
蔣寅 《中国文化》2011,(1):59-72
一千古艰难唯一死 历史在任何时候都是一面镜子:在撰写的历史中投入自己的心境,在阅读的历史中窥见自己的身影。有人聆听时,拿历史炫耀自己的学识;无人可倾诉,以历史寄托自己的沉思。清初士人因在现实中出处维艰,彷徨无着,更格外留意过去的和邻近的历史,  相似文献   

20.
王玉苓  冯静晓 《寻根》2010,(2):132-141
二人转起源于辽宁,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和内蒙古东部的三盟一市(即今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和赤峰市)。目前,辽、吉、黑三省共同申报的东北二人转已经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凝聚成关东文化代表的东北二人转已经跨出了地域疆界,成为中华民族共有的艺术瑰宝,成为享誉全国的东北文化的代言品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