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数学问题的求解过程,实际上是问题的转化过程,条件由“隐”转化为“显”,结论由“暗”转化为“明”,这是人所共知的事实,也是求解数学问题的真实写照.但转化必须“尊重”题目的原条件,否则是会出错的.请看:  相似文献   

2.
用“串反并同”判断直流电路变化的一些问题,确实有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效果.但是,“串反并同”并非普遍规律,是有其适用条件的.遇到动态电路问题便采用“串反并同”很可能导致解题失败.下面将“串反并同”适用条件总结如下,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3.
某些看似简单,初始条件为零的物理问题,解决起来却颇为复杂.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采用“零分解”的方法处理,简洁明了,直观而且深刻.所谓“零分解”法是把条件“零”分解为等效的两个或几个“非零”量分别处理,将复杂的物理问题转化为相对简单的问题,求解得到的结果再合成.  相似文献   

4.
在证明含有“≥,≤”的不等式时,如果能够关注其中等号成立的条件,并结合“均值不等式”、“柯西不等式”等号成立的条件,那么往往能够很快找到问题的突破口,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简单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5.
一元二次方程问题中,往往有一些容易被忽视的条件隐含其中,使解题者误入“陷阱”.本文列举此类问题中常见的“陷阱”,希望同学们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6.
“双向性”和“周期性”是波的两个基本特征,波的这两个特征决定了波动问题常常具有多解性.对于有限制条件的问题,一般先分析问题的通解,然后再根据限制条件得到所需要的特解,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漏解.  相似文献   

7.
在中考电学试题中,经常出现取“可能”值题,学生见此望而生畏,不能将题中隐含条件挖掘出来,而认为题目“缺少条件”,致使解题思路茫然,甚至束手无策.若能挖掘题中隐含条件,并巧用数学知识,问题往往便能迎刃而解.下面通过两道例题说明“最值法”在解这类题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应用题的“审题”教学个旧市云锡三小陈玲应用题的解题关键是分析数量关系,而分析数量关系的关键就在于“审题”.只有认真“审题”,才能把题中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问题与问题之间的关系分析清楚,从而找到正确的解答方法。所以,在应用题教学中,帮助学生学会“审...  相似文献   

9.
在化学学习中,许多学生常习惯于把一些本来并不“反常”的反应视为“反常”的反应.究其因,在于忽视了常见反应规律的适用性,包括常见反应规律的应用范围和适用条件.任何反应规律,都有其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在应用这些规律分析问题时,既要注意问题的普遍性,又要兼顾问题的特殊性,不可千篇一律.  相似文献   

10.
“探究性问题”能较好地培养同学们分析 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同学们的探究习 惯和创新精神.现以一元一次方程中典型题 目为例,对其进行归类,并探究其解题策略. 一、条件性是探究 此类问题是给出问题的结论,探究使结 论成立的条件,其解题的策略常采用分析法 (执果索因),即“已知结论→未知的条件”.  相似文献   

11.
引条件增设 搭解题脚手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我们面对一道较难的数学题时,常常感到题目的条件好象不足,似乎还缺点什么?此时如果给题目添上一点“已知、假设”,那么题目就容易入手,解题者也会“如虎添翼”,求解则变得比较顺利.这种对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不改变题意的情况下,增设一点条件使问题更便于求解的策略,就是“条件增设”的策略.在解题中,我们要适时引入条件增设,为解题搭置脚手架。  相似文献   

12.
对数学命题实施转换,是最基本的数学思维方法之一,可称为“转换法”.这是指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把比较复杂或生疏的问题,通过转换归结为比较简单或熟悉的问题,从而使原问题得以解决的一种方法.常用的有:命题条件的等价转换、命题结论的转换和整个命题的转换等.一、命题条件的等价转换命题条件的等价转换的思维模式为:对原命题“若A,则B”中的条件A,作等价转换,记为AC,而C与题求B的关系显得更密切更接近,从而有利于找出解题途径,即,使原命题转化为比较方便的问题:“若C,则B”.例1若a.b∈R,且a2 b2=1,求证分析把条件a.b…  相似文献   

13.
在解答条件概率问题的过程中,厘清条件概率中的“条件”与事件发生的“条件”是关键一环,解题者往往对条件概率中的“条件”与事件发生的“条件”之间的关系分析不到位,认识不明晰.导致问题的关系不清,对解答产生意想不到的错误.下文对条件概率中的“条件”与事件发生的“条件”的常见关系举例剖析,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4.
同学们解答物理问题时,常常因为问题所给予的条件散乱无序,看似与解题目标无任何联系而卡壳.这里分析解答2个问题,期望同学们能认真挖掘问题的条件,从散乱、没有联系的感觉中走出,发现条件中的“序”,找到条件与目标间的联系,去征服面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证明不等式的过程,说穿了,就是对不等式的左右两边或条件与结论进行代数变形和化归,然后作一系列恰到好处的“放”或“缩”的过程.有些不等式只要放这么一点点或者缩那么一点点,问题一下子就解决了.要想学会对不等式进行合理的“放”或“缩”,首先应熟悉“放”或“‘缩”一些基本途径,这是一个基本功问题.为此,  相似文献   

16.
科学中的问题许多与实际生活问题相联系.这些问题有的条件多,问题多变,题中又有“两个相等关系”,一部分同学找不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实际上,同学们只要能把题中条件弄清楚,并用专门的科学量符号表示出来就好办多了.采用“列表筛选法”分析题意,寻找规律,解这类题时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在教学中经常会遇到一些似是而非,似曾相识的题目,同学们非常害怕此类题目,由于思维定势,在解题时生搬硬套,熟视“形似”之外,无睹“神不似”之处,很容易解错此类题目.对于此类问题应要认真审题,抓住问题的关键条件,不仅要注意“形似”之处,更要找出“神不似”之处.下面以一组电磁感应的题目为例进行剖析.[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总结。综上四题,题中条件为“经过时间t,Q质点第一次运动到波峰”时,速度和时间的可能值都是三个,条件为“经过时间t,Q质点第一次运动到波谷”时,速度和时间的可能值都是四个,记忆为“峰三谷四”.掌握这个“经验”后,解这类问题就简单多了.当然题目可以千变万化,具体问题还得具体分析,经验只可以帮助我们解题,切忌死搬硬套.  相似文献   

19.
“少量”、“适量”、“足量”等给定条件的离子反应问题是经久不衰的考点和热点,又是学生解题的难点和失分点.下面分类介绍书写此类离子反应方程式的技巧.  相似文献   

20.
在排列组合问题中,有这样一类问题:把一些小球投入几个盒中,给出一定限制条件,求有多少种不同的方法.这类问题我们不妨称“小球投盒问题”.它包括两种类型:一种是小球不相同,另一种是小球相同.若用常规的“捆绑法”、“插空法”、或针对特殊元素或特殊位置的“优先安排法”、“排除法”去做非常困难,大多做不出正确的答案.笔者在教!学中对这类问题作了一定的研究,总结出一种简单方法一分堆投入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