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对记者的关注度逐渐增加,近些年来不断出现"媒介寻租"、新闻失实等涉及到记者职业道德问题,那么记者的职业道德问题越来越成为是人们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旨在从品德构成角度,通过对《一九四二》中"白修德"记者形象的解析,来更深一层次分析作为媒体记者所具备的职业素养特点。  相似文献   

2.
王倩  李要师 《青年记者》2007,(21):19-21
大众传媒已成为现代社会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记者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怎样,人们怎样看待记者,人们又是怎样评价记者?为了获取这些信息,《青年记者》在第八个记者节到来前夕,联合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系的师生组织了这次"记者公众形象调查"问卷调查。此次调查随机抽取600多个调查对象。其中济南市民占70%,另外30%来自全国各地的调查对象则是通过互联网进行调查的。此外,还进行了个别访谈作为问卷调查的补充,并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PSS)进行统计,力求真实、科学地反映记者的公众形象。  相似文献   

3.
最近多起“记者被抓”事件引起人们对舆论监督的关注,当人们发出舆论监督是否遭受新危险的疑问时,似乎将记者在舆论监督过程中收受财物等一些失范行为有所忽略,正是这些失当行为,为记者被抓提供了口实。其实,记者的自律对于拓展舆论监督空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自律应该成为记者自我保护的方式和拓展舆论监督空间的重要推手。  相似文献   

4.
记者的生存困境及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记者被称为社会的陈望者,受到人们的尊敬和爱戴.但随着虚假新闻、有偿新闻的增多,人们开始对记者产生怀疑,社会各界人士也一再呼吁记者要加强职业道德素养.本文解析记者出现职业困境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高建国 《视听界》2005,(2):84-85
电视记者分出镜记者和摄像记者两种。出镜记者要求高,因为出镜,把自己置于“光天化日”之下,人们就会品头论足,所以这一类记者必须懂得自律,丝毫不能出错,否则就成了观众批评的靶子。摄像记者则不然,他的真实水平一般观众看不到,因为他站在镜头的后面。人们看电视的时候,只想到  相似文献   

6.
记者的选择     
记者的选择瞿长福最初,记者称为“访员”;后来,称“记者”。称“访员”时,记者的地位还很不行,称“记者”时,就伴随有了“无冕之王”的美称。可见记者对社会的贡献日益为人们所认知,记者的形象也逐渐树立起来了。然而不幸,现在,大街小巷的人们对“无冕之王”又不...  相似文献   

7.
可怜的记者     
常听到人们说,记者很吃香,见官大一级,是“无冕之王”。这无非说明,在人们心目中,有的记者威信很高,受人尊敬,有的记者,以文谋私,让人见而生畏。但有一点看来是没有异议的,记者这职业不错,要名有名,要利有利,风光得很。  相似文献   

8.
记者,社会的瞭望哨,民众的代言人;记者,一种崇高的社会职业……近现代社会发展史上,人们都曾给予记者极高的评价和赞誉。真正的记者是用良心去记录和传播消息,用坚强的文字披露世俗的丑恶,唤起人们内心的良知,用肩头担起社会责任。近年来,随着我国新闻事业的快速发展,激烈的媒介市场竞争对新闻传播事业造成巨大冲击,同时对新闻工作者也...  相似文献   

9.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信息的不断更新,人们对新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总是希望在新闻中寻找新鲜点和亮点,这也对新闻的报道者——记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新闻采访的艺术成为摆在记者面前的重大问题。本文将就这个问题结合新闻记者采访现状进行分析和思考。  相似文献   

10.
提到记者,人们总是把这个职业归到文字工作者一类,广播记者也不例外。考察一个记者是否称职,大多也是看他稿子写的如何,文笔怎么样。其实对广播记者的要求与对报刊记者的要求是应有些区别的。  相似文献   

11.
王里 《今传媒》2005,(1):24-25
新闻在哪里,记者就在哪里。不管是硝烟弥漫的战场,还是温馨宁静的社区,不管是车水马龙的城市,还是偏远贫穷的山野。记者让人们听见了社会前行的脚步,记者让人们感觉到了和社会千丝万缕的联系。工人农民靠力量生产着物质的粮食,记者却靠智慧生产着精神的粮食。不能想象,一个文明发达的社会会没有记者。 在2004年的四季更替中,中国的记者们不辱使命,用生命和热血写下了一份份壮丽的答卷。  相似文献   

12.
刚刚经由媒体推荐、群众投票、专家点评出炉的8位2003年中国记者风云人物,让人们感受到这一群体的力量。他们用手中的笔、用声音和画面警醒地守望和记录着世界的角角落落,追踪甚至改变着社会发展的进程。8位记者是中国50多万名新闻记者的代表。在即将过去的2003年,他们不仅让人们足不出户即能遍知天下大事小情,还以对新闻事业的神圣使命感,让亿万人为记者这个职业而感动。在每天的大街上,在行色匆忙的人群中,有一些人名字叫"记者"。和别人不同,当普通人关注自己的生活时,他们关注着普通人,不断地提醒人们注意和捍卫知情权、健康权、受教育权等这些人们自己都经常忽视的生存权利。因为有了这样的记者,人们生活的环  相似文献   

13.
自1997年香港回归直播中加入记者元素后,出镜记者的职业素养问题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2002年北京广播学院开办了第一期"出镜记者"培训班,为2008年奥运会培养优秀的出镜记者,培训期还没结束,这一批出镜记者就被北京电视台全部预定,可见当前对体育出镜记  相似文献   

14.
(一) 彭老总永远铭记在人们脑海里人们都说记者是在不断地记录历史。我要说是历史在催促记者作记录。记者挥毫写下的生动现实很可能成为历史上的亮点,而浩翰的历史则是记者笔下永恒的话题。多年来,我身处朝鲜一隅,无缘目击指点江山、撼动乾坤的历史事件,却有机会追寻抗美援朝的宏伟历史,感悟志愿军将士们气吞山河的伟大壮举。  相似文献   

15.
<正>一问:您认为"机器人记者"会不会抢了传统记者的饭碗?陈国权:把一件新奇的技术与人们的饭碗联系起来,总是那么引人关注。还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就有文章报道汽车工业机器人大行其道,让产业工人丢了饭碗,以此揭露资本主义的罪恶。时至今日,机器人抢了人们饭碗的事情依然没有大规模地出现,即使机器人干了大部分的活,但工人们却换成了操纵机器人的工种。机器人记者也是如此,机器人记者永  相似文献   

16.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也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每个人都可以作为发言人,利用网络来传播自己的言论,这就催生了自媒体时代的到来。自媒体时代下,职业记者该如何坚持新闻的客观性、公平性,如何阻止和防护新闻自由的滥用,成为当下职业记者考虑的一个问题。笔者认为,自媒体时代下职业记者一定要重视职业素养的养成,重视社会责任,这是职业记者成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7.
堕落     
《今传媒》2005,(1):36-37
新闻记者,是一群生活在高倍放大镜下的人们。他们既可以因自己的工作赢得声誉与荣耀,又可能在违规行为中身败名裂。 不知何时开始,记者这种“守护社会良心底线的崇高职业”被某些人一次又一次地玷污。正因如此,记者在人们心目中不再神圣,国人对记者的看法和尊崇也有所“改变”。而这种“改变”,正是时下某些记者走向堕落之现状。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喻国明更是用“记者之患”一词来表达他对目前记者堕落的痛心疾首。在一些记者为了社会的纯洁奋勇战斗的时候,也有一些记者,在违背职业精神、职业道德的路上越走越远……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记者采访遭到非难甚至被打已经不是什么稀罕事,记者的公务行为,特别是对不良现象的采访已经成为极有风险的工作。人们一次次地为记者鸣不平,一次次呼吁:记者的采访权和舆论监督权应该得到保护,要坚决维护记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9.
蜂勤与花香     
在新闻工作中,人们往往把记者比作蜜蜂,把被采访的对象比作花朵。记者采访就象蜜蜂采花酿蜜一样。在我们社会主义的大花园中,千千万万个“蜜蜂” (记者),天天飞到东,飞到西,繁忙辛苦地采花酿蜜,无私地给人们做着贡献。然而,在今天,也有一种记者,不是为了花香去采蜜,而是看有没有好处,有没有实惠,给什么纪念品,礼物厚薄;如果是纪  相似文献   

20.
杨春兰 《传媒》2008,(5):39-41
在与贾长华面对面之前,记者试图通过互联网获得更多他的资料。但“百度”的结果却让记者有了几分失望:除了一些个人简介的只言片语之外。竟然很难找到与他有关的更多的深入报道。记者在心里暗自纳闷:是他的业绩不足以引起人们的关注。还是他的一贯低调让人们忽视了他的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