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什么是好孩子?对于这个问题,许多家长认为,只要学习成绩好,能考上重点中学,就是好孩子。就是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有的家长只要孩子专心读书,其他什么事都由家长代劳;有的家长不愿孩子当班队干部,怕影响学习;有的家长不愿让孩子参加班队活动,认为孩子到学校就是读书,只要书读好,活  相似文献   

2.
生活在今天的孩子一般条件都较优越,过分优越的环境不但没有把孩子培养好,反而使孩子养尊处优,其自理能力、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比较差,很难面对困境。专家呼吁:从幼儿开始就要对其进行挫折教育,只有这样,才能让生活在优越环境下的孩子健康成长。一些自认为懂得挫折教育的家长认为,挫折教育就是批评、罚站、不给吃饭、与孩子对着干、让孩子服输等。有的家长认为,孩子的耐挫力差是家庭溺爱造成的,所以只要让他们吃点苦就能解决问题。比如,孩子不吃饭,只要饿他一顿就能让他乖乖地去吃。但问题不是那样简单,现在的孩子摸透了家长的心思,自己不吃…  相似文献   

3.
<正>一、问题的提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竞争的加剧,学前教育也越来越受到广大家长的关注。一些家长与我们交流的过程中,反映自己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自我控制力差,不能持久地从事某些活动,过于好动,有些家长甚至担心自己的孩子是不是有多动症呢?家长们的话也引起了我的关注和思考。活泼好动是幼儿的天性,但有的幼儿过分好动,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能专心,以致影响了学习及发展,他们有的被贴上多动症的"标签",有的被扣上问题幼  相似文献   

4.
<正>由于各种历史因素,目前我国有部分家长的文化水平不高,甚至在农村,有的家长每日为生计奔波,没有足够的时间来教育孩子,使孩子的心理没有得到健康的发展。一、教育观念片面根据有关的调查研究表明,大部分家长存在教育观念上的问题。家长错误的教育观念一般体现在两个极端方面。有的家长认为孩子的学习成绩是最重要的,有的家长则不重视孩子的全面发展,忽视对孩子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导致孩子的成长不健康。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的错误观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过分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根据有关的调查显示,12.7%的家长片面地认为孩子只要学习成绩好就行,别的无所谓。在这些家长的心目中,没有什么比孩子的学习成绩好更重要,他们一般都是以成绩为准则来评价孩子的好坏。导致许多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身心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有的孩子甚至产生了厌学的心理。2.忽视对孩子社会生活能力的培养。大概有30%左右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严重缺乏足够的社交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5.
班主任因为工作的关系,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形形色色的家长。有的家长态度谦和、彬彬有礼,有的家长因为过分地溺爱自己的孩子,态度尖刻、蛮横无理。无论家长态度如何,作为班主任,我们都要公正、公平地处理班级事务。那么,怎样和态度“蛮横”的家长打交道呢?结合自己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笔者认为以下四招不妨一试。  相似文献   

6.
答:尽管不少天赋较高且作画大胆的孩子,往往会有较强的创造力和成人意想不到的创作,但是期望归期望,家长也不能过分地要求他们每次作画都能成功,即使是那些只要参赛都有机会拿奖的孩子,也都可能有成功也有失败。有些孩子喜欢多画几种画,也喜欢尝试别的画法,做家长的往往因此担心,要求孩子“你要画好”,给孩子施加压力,  相似文献   

7.
<正>美国教育家爱雷·马洛尼提出:"培养孩子的要诀之一,就是及早让他们自立。"过分的保护只会妨碍孩子从生活中通过自身实践去获得有效经验教训,从而影响其尽快成长。要想自立必须自理。如何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首先很重要的一点是引起家长的重视。有些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健康、如何开发孩子的智力、如何让孩子更加聪明,但是提到让孩子学会自理,家长就不爱听了,家长认为只要孩子学习好其他的什么都不用管。在我们幼儿园,部分家长对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比较忽视,认为孩子小,很多事情都替孩子干了,这是家长的一个误区。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应从小做起,逐步培养。在美国,规定一岁多的婴儿  相似文献   

8.
时间是宝贵的,应从幼儿期就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用时习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见到这样的现象:有的家长只顾忙自己的事,只要孩子不吵,不妨碍他,就随孩子干什么;有的过分宠爱孩子,孩子吃顿饭要哄一下吃一口,舍得花去一二个小时;有的让孩子去干简单的、机械重复的事,如写数字,涂圆圈,花多少时间也不管,等等。如此久而久之,  相似文献   

9.
在农村学校,由于一些学生的父母和亲友自己在校期间失去了很多的学习机会,在工作中又没有得到机会深造,所以,一心想让自己的孩子"争口气",结果给孩子施加不恰当的压力.如部分学生家长或亲友常常给学生灌输一些诸如学习是为了出人头地、光宗耀祖、升官发财的思想,还有部分家长在教育孩子时急了就骂,甚至有时还出手打孩子.有的教师对成绩好的学生过分偏爱,使这部分学生不自觉地认为,只要学习好,成绩优,其他一切都无所谓.这部分学生抱着"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古训不放,对集体的兴衰和他人的冷暖毫无挂念,将来走上社会后也难有大的作为.  相似文献   

10.
正每个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并尽己所能为孩子谋求"幸福"。有的家长认为给孩子提供最好的物质生活就是给了孩子幸福;有的家长以为给孩子报各种兴趣班为其投资未来就是在给了孩子幸福;有的家长则以为留下万贯家财是给了孩子最大的幸福。但每每问起当今的父母:"你的孩子幸福吗?"父母又似乎很矛盾地说:"现在的孩子们吃的穿的玩的,都是我们小时候没见过的,但他们的童年似乎缺少了心理上的幸福感。"谁偷走了孩子的幸福?抛开各种社会因素,笔者认为,父母错误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是孩子缺少幸福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最近,受疫情影响,全国多地中小学纷纷宣布提前放假。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孩子、教师和家长都猝不及防,回想起去年的超长假期,不少家长感到压力骤增。家长该如何帮助孩子在假期中高效学习与成长呢?一、孩子学习方法不对头怎么办寒假来了,有的家长马上进入"假期模式",与孩子一起放松下来;有的家长给孩子安排了多种课外班,迅速让孩子进入假期学习状态……  相似文献   

12.
蒋月 《成才之路》2014,(7):92-92
正早晨来园时,我们常常可以看见幼儿会满脸欢笑地向老师问好和同伴打招呼,但却不能主动和家长说"再见"。离园时,孩子们顾不上自己的衣物,一股脑地直冲滑滑梯,家长则在后面边喊边捡起物品追过去。一次,和孩子们去散步,看见地上有纸屑请孩子捡起来时,孩子却说:"不是我扔的!"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可以说万千宠爱集于一身,长辈的过分宠爱,同时也滋长了孩子们一些不良习惯。如:有的不懂得尊重长辈,不懂礼貌,不知谦让,自私,等等。亚里士多德说过,幼年时形成的  相似文献   

13.
错误:“孩子,什么都不用你管,只要把学习搞好就行。”这是很多家长常说的一句话。很多家长只把目光盯在孩子的学习成绩上,有的家长甚至认为家庭和学校沟通的惟一目的就是配合学校抓好孩子的学习。  相似文献   

14.
一、媒体色情随处可见随着大众传媒种类的增加和传媒载体的普及,媒体色情也随处可见。电视色情虽然有关部门已经加大审查力度,但目前电视节目中男女过分亲昵的镜头仍然不少。随着电视频道的增加,一些本来是让成年人看的电视节目而未成年人也随时能看到。许多家长反映,电视里的色情画面较多,不让孩子接触这些画面的确很难。每当一家人在一起看电视剧的时候,家长感到最尴尬的,是电视中出现了男女过分亲昵的镜头。为了不让孩子继续看下去,有的家长故意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有的家长则急忙转换频道。有的家长担心这样做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相似文献   

15.
面对琳琅满目的零食,孩子很难控制自己的购买欲,作为家长该不该给孩子买呢? 零食不可完全拒绝 零食种类繁多,有些家长是只要孩子喜欢吃就给买,从而造就了不小"小胖墩";而有的家长除了一日三餐,不愿意给孩子吃任何零食,认为零食全都不健康.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家长和教师都对孩子的学习成绩过分关注。而这种过分关注体现在家长为了让孩子得到更好的发展,主动或被动地参与到家庭作业中,从而使得家长和孩子在做作业时主次不分。本文主要梳理做家庭作业时家长过度参与的表现形式,并提出改善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家长可以节衣缩食地为孩子买高档物品,让他们吃高价营养品,上高级培训班,掏钞票时都不考虑一下,可换来的却并不一定是孩子的快乐,因此,我们常常听到有的家长埋怨孩子:"我给你创造了这么好  相似文献   

18.
家长都希望孩子学习好,但是学习好是有条件的,条件之一就是孩子的学习是主动的。要培养孩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家长要注意两点:一是不能过分督促,二是要创造适宜孩子学习的家庭气氛。一、过分督促孩子是不妥当的有的家长生怕孩子落后,孩子动作慢了一点,忍不住要催促;孩子做作业,忍不住要去指指点点;成绩差了几分,少不了要警告几句。他们认为督促孩子愈多,孩子进步就会愈快。其实这样的结果往往事与愿违。为什么呢?1.老是被人督促着学习,孩子非常被动,时间长了,就失去了学习主动性。提醒、督促是必要的,但督促最终是为了孩子自己主动去学习,…  相似文献   

19.
正在中国,刚学走路的孩子摔跤,家长的普遍做法是"扶起来"。孩子不小心摔跤后,家长多半是急忙跑过去扶起孩子,为孩子拍掉身上的灰尘,并心疼地安慰孩子不要哭;有的家长扶起孩子后不再让孩子自己走,而是直接抱着孩子走;有的家长甚至以拍打地面出气的方式安慰孩子,孩子也学着家长的样子边哭边拍打着地面。  相似文献   

20.
常听有的教师抱怨:“小朋友把《家园联系本》带回家好几天了,到今天还没有带回来。家长都不愿意写,我们当老师的还写什么劲儿呢?”听了教师的话,我们有意识地与一些不愿意写《家园联系本》的家长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原来,有的家长认为,教育孩子是幼儿园老师的责任,当家长的只要交了托费就行了;有的家长觉得老师在《家园联系本》上写的话过于空泛,不知如何与教师交流;有的家长是因为文化水平低,字写得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