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校长即学长     
学校的校长有许多不同的称呼。过去跟现在有不同称呼,大中小学校长有不同称呼,国内与国外也有不同称呼(当然也有相同的)。  相似文献   

2.
校长即学长     
学校的校长有许多不同的称呼.过去跟现在有不同称呼,大中小学校长有不同称呼,国内与国外也有不同称呼(当然也有相同的).  相似文献   

3.
中国与西方不同的文化对汉英社会称呼语有很大影响。对比研究汉英社会称呼语的异同,既有利于人们了解社会称呼语所蕴涵的文化因素,也有利于英语教师改善针对称呼语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4.
这是一篇问题设计很有特色的教学设计。一、以"称呼"切入,问题设计用心巧妙稍有生活经验的人一定知道,人与人之间,抑或人与物之间,彼此关系的亲疏能通过称呼体现得出。即便是对同一个人或物,因为场合和情境的不同,人们对他(它)的称呼也会有所差异。本课教学设计,李老师就从作者对常春藤的不同称呼入手,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找"称呼",依据情境释"称呼",透过"称呼"析情感,探究"称呼"揭隐征,不知不觉中,学生逐渐梳理出作者从卿卿"小我"迈向民族"大  相似文献   

5.
称呼是谈话者之间对相互关系的语言表述。遵循称呼规则选择称呼能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但称呼语码的选择有时会明显地违背称呼规则,谓之称呼的有标记语码转换。它是理性的,而不是随意的。在称呼有标记语码转换过程中,发话者借助于称呼的有标记意义,来体现其在交际过程中的社会心理动机,诸如表达短暂态度、改变权势、社会联结关系、表示讽刺等。  相似文献   

6.
现代汉语称呼语是个相对模糊的概念,模糊的根源在于与称谓语的部分重叠,即有一部分词语既是称呼语又是称谓语,因此,对称呼语进行严谨的界定显得很有必要。称呼语是十分灵活的语言学概念,在其自身的发展中由于受到语用的影响常常发生变化,并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本文将从称呼语的界定、称呼语的语用变化这两个部分来对现代汉语称呼语进行详细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夫妇称呼问题与社会文化、政治背景、传统习惯密切相关。中日夫妻称呼有许多相同的地方 ,比如根据场合来选择称呼、使用姓名系列等。也有许多不同点 ,比如日本夫妻间常使用父称 (母称 )而中国夫妻间常使用配偶称谓语词称呼对方等。这些不同点 ,反映出中日文化及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上地位的不同。  相似文献   

8.
沈丹 《考试周刊》2011,(54):38-39
家庭是社会的最小单位。夫妻称呼问题与社会文化、政治背景、传统习惯密切相关,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发生变化。中日夫妻称呼有许多相同的地方,比如根据场合来选择称呼、使用姓名等。同时也有许多不同点。作者通过对比和分析,发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男女社会地位的变化,夫妻称呼也发生微妙变化。语言现象其实反映着某种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9.
敬称和谦称     
自古迄今,在人际交往中,常用一些敬称和谦称。敬称,用以称呼对方或与对方有关的人和事物,对人表示敬重;谦称,用以对人称呼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人和事物,于己表示谦恭。  相似文献   

10.
在日常生活中以及各种社交场合,我们要与人相处、与人交流等,首先我们就要称呼对方。称呼用语或叫称谓语是称呼者对被称呼者的身份、地位、角色以及彼此亲疏关系的认定,它起着保持和加强各种人际关系的作用。根据称呼者与被称呼者的关系以及称呼语的内容和特点,称谓语通常可分为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1.
浅谈称呼语     
恰当使用称呼语是社交活动中首要的礼仪,称呼语可按不同划类标准分出若干不同的类,称呼语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一些常用称呼语的语义和色彩等的变化上,选择运用称呼语有多方面条件制约,最主要的是根据不同语境选用恰当的称呼语。  相似文献   

12.
称呼问题     
李镇西 《班主任》2013,(11):64-65
校园里有许多称呼,比如学生对老师的称呼,老师对学生的称呼,还有学校同事之间的称呼,等等。这些称呼看起来似乎是小事——不过就是一个称呼嘛?但实际上,不同的称呼折射出某些不同的观念。称呼里面“学问”大着呢!比如,一般情况下,学生见了老师都叫“某老师好”,这是没错的。哦,不,岂止是“没错”,简直就是最标准的称呼。但如果碰见学校干部——比如校长、副校长、主任等,又怎么称呼呢?  相似文献   

13.
称呼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常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习能一窥时代之风貌。就我国古代的姓名文化而言,古人不但有名有字,有的还有号,甚至死了还有谥号所以同一个古人常会有许多不同的称呼。如大家最热悉的宋代文学家苏轼,字子瞻,号东坡,谥文忠,所以苏轼、苏子瞻、苏东坡、苏文忠这四个称呼说的是同一个人。而这些称呼中,又有着谦称与敬称的不同,是不能随便乱用的。今人多有名无字,此类称谓礼俗几近荡然;但作为我国传统礼俗的一种文化现象,还是有了解的必要。本文说的就是名与字在称呼上的不同用法。  相似文献   

14.
礼貌称呼的语用学解释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称呼语本身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但制约称呼语礼貌使用的在很大程度上是语用学的礼貌原则,社会关系坐标仅仅是一个参数。我们认为称呼语是否用得有礼貌关键在于对其的使用是否在一定语境里,参照一定的社会关系,遵循了相关的礼貌原则。  相似文献   

15.
有篇《返璞归真》的小品短小而其味无穷:出世:王二狗。7岁:王二狗同学。25岁:王二狗同志。30岁:王科长。40岁:王局长。50岁:王书记。55岁:王顾问。65岁:老王。75岁:王老。去世:王二狗同志。去世三年:王二狗。不满百字却内涵丰富,底蕴深刻。文中除王狗在不同时期人们对他的“称呼”外,别的什也没有写,给读者留下了大片的艺术“空白”,你从对“王二狗”的“称呼”变化中“思之得”,在遐思中品味到一个人的人生轨迹与人世的人情冷暖。人人都有“称呼”,而且,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称呼”,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称呼”,与你关系不同的人对你有不同的…  相似文献   

16.
由英汉称呼语看中西文化的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汉称呼语中有三个方面差异较大,即亲属称呼语、亲属词的泛化和尊敬称呼语。在称呼语的背后有着深刻的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7.
试论汉语社交称呼语的类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交称呼语与人所处的社会层级系统密切相关。社会层级系统决定了社交称呼语的层级性,影响和制约了社交称呼语的接纳原则,社会层级系统影响下的汉语社交称呼语可分为四种类型:抬高型称呼语,突显型称呼语,关系场合型称呼语和随时代变化的社交泛称语。  相似文献   

18.
鲍辉 《林区教学》2014,(4):53-54
称呼语是日常交流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中日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其称呼语的使用也有很大差异。所以在中日异文化交流中称呼语的使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另外,中日称呼语使用的异同能够反映出汉日两个不同民族在不同文化影响下语言所体现出的变化。因此主要从亲属称呼语,夫妻称呼语以及社会称呼语这几个方面来比较其异同,并从中分析不同文化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一封书信,应具备“称呼、正文、祝颂语、署名、日期”五要素。笔者认为,在五要素中,“称呼”与“署名”的对应关系,是初学写信时的一个难点,应着重弄清。如何正确地称呼和署名?笔者认为可分三步指导。1.注意称呼与署名的对应关系。对于刚刚接触书信的儿童,应结合例子进行指导。所谓称呼与署名的对应,就是“称呼”与“署名”要相一致。长  相似文献   

20.
曾超文 《现代语文》2009,(11):99-100
在湖南省永州市南部语言区中,人们习惯在称呼后加上称呼后缀。常见的称呼后缀有“崽、犤牯、糯、婆、拐、头、麻拐、斋公”等。这些称呼后缀和它们各自的称谓组合方式各不相同,并且由于性别的不同,其搭配也是有讲究的。本文简要地对“称呼+后缀”进行了结构上的分析,并介绍了各自所代表的性别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