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6月29日,广受关注的《劳动台同法》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并将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该法实现了众多突破,对于更好地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具有重要意义.《职业》特邀劳动法专栏作家周斌从本期开始,从劳权的角度对该法进行系列深入的解读。[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我国劳动合同法在其立法背景、立法过程和法律条文中都渗透体现着人文关怀的精神。劳动合同法所体现的这种精神,重点在于对劳动关系中弱势群体的关注,对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3.
1994年7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确立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劳动合同制度,对健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的迅速发展,劳动用工领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急需制定一部全新的《劳动合同法》。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劳动合同法》被列入了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计划。作为一部社会法,《劳动合同法》在承继《劳动法》立法宗旨的基础上,倾斜保护的社会法思路成为劳动合同法的基本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4.
规章制度的含义原来是十分宽泛的,但当它与用人单位相联系时,则是一个专门的劳动法律术语。它是指用人单位为加强劳动管理,在本单位实施的保障劳动依法享有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的行为准则。这种行为准则对单位的全体人员都具有约束力。我国《劳动法》第4条:“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保障劳动享有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虽然劳动法有此规定,但从现实的具体实践中,我们发现用人单位劳动规章规则日益成为影响劳动法实施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1994年7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确立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劳动合同制度,对健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的迅速发展,劳动用工领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急需制定一部全新的《劳动合同法》。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劳动合同法》被列入了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计划。作为一部社会法,《劳动合同法》在承继《劳动法》立法宗旨的基础上,倾斜保护的社会法思路成为劳动合同法的基本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6.
三方原则是国际劳工组织的各种会议、各个机构的根本原则,也是我国劳动法的重要原则之一。它明确了在劳动劳动权益保障体系中政府、用人单位、劳动三的职责与权限,从而对劳动权益的保护提供了指南。三方原则在我国劳动立法中得到了切实体现。  相似文献   

7.
自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实践的摸索,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得到了逐步完善,与此同时,国内各事业单位也进行着体制改革、人事制度的深化,高校作为事业单位中的一个群体,其内部的人事制度改革,尤其是涉及到高校教师的合法权益的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基于此,为了拓宽救济渠道,如何运用《劳动合同法》,对高校教师的合法权益进行必要的救济和立法完善,本文进行了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8.
《劳动合同法》:和谐劳动关系的新规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12月24日至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9次会议首次审议《劳动合同法草案》。 2006年12月26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分组审议了劳动合同法草案。 2007年4月24日至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7次会议第三次审议《劳动合同法草案》。 2007年6月24日至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8次会议第四次审议《劳动合同法草案》。 2007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主令予以公布,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9.
随着企业形式和劳动关系日趋多样化,劳动用工制度已发生深刻变化,劳动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现象频频发生,尤其是维权意识较弱的中、高职毕业生,他们在光鲜的“高就业率”背后,享受的却是较低的劳动权益保障。  相似文献   

10.
2008年1月t日起实施的《劳动合同法》完善了劳动合同法律制度,明确了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权利及义务,体现了国家对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倾斜保护”。一年来,高校在实施《劳动合同法》中面临种种困惑。如何更好地贯彻实施该法,以推动高校的劳动人事制度改革和更好地保护劳动者以及人事聘用人员的合法权益?本文试图对这些问题进行粗浅的分析,提出高校贯彻实施该法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1.
鲍闻 《广西教育》2008,(33):10-11
2007年6月29日,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8次会议上,历经4次审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以高票通过。在这部法律的制订过程中,全国人大曾向全社会公开征集意见,一个月里通过网络、报刊、信件收到的意见共19万多条,其中65%以上都来自普通劳动者。2008年1月1日,这部法律正式实施。  相似文献   

12.
劳动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社会关系之一.和谐的劳动关系是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然而,受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影响,农民工这一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特殊劳动群体,在劳动关系建立和运行中其合法权益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和保护,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一、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低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问建立劳动关系,必须订立劳动合同.新《劳动合同法》实施以来,大大提高了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但目前仍存在着部分用人单位不签订劳动合同或签订内容不规范、不平等、不合理等现象,签订率较低.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我国现行劳动仲裁制度经事实证明是解决劳动争议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但存有若干问题需要完善。由于劳动关系中双方地位事实上的不对等性,劳动仲裁立法需有其自身特殊的价值趋向:即以保护劳动合法权益作为调配利益时的首要价值判断标准,在受案范围、举证责任分担、时效等劳动仲裁具体制度构架上,切实维护劳动利益。  相似文献   

14.
历时两年多的反复酝酿、讨论和修改,经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劳动合同法》于2008年1月1日起实施。在《劳动合同法》立法过程中,工会组织和广大职工积极参与。据统计,在全国人大常委会收到的近20万条意见中,有近70%是职工反映的。全国总工会代表职工反映的上百条意见和建议,绝大多数也得到了立法机关的认可和采纳,并在法律条文中得以体现。作为与广大职工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法律,工会组织作为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应该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劳动合同法》的相关内容,找准推动新法贯彻实施的切入点,使《劳动合同法》在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我国《劳动合同法》的立法思路存在与社会需求不符的问题,"劳善、资恶"的立法假设使《劳动合同法》出现了"泛道德化"趋向,将正常的劳动关系视为侵权关系,使《劳动合同法》变得异常的抽象。"国家-个人"的二元法律结构严重忽略了团体契约的存在,导致劳工集体维权机制缺失。为此,立法者必须转变立法思路,以建立"国家-社会-个人"的三元法律结构为宗旨,通过发挥劳工组织的作用来实现劳资博弈的平衡。  相似文献   

16.
日前,经过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修正案(草案)》。此次修改主要体现在劳务派遣方面,包括如下四点:1)提高劳务派遣单位资质要求;2)维护被派遣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利;3)明确劳务派遣岗位"临时性、辅助性、替代性"的定义;4)提高违法的处罚金额。为了更好的理解此次《劳动合同法(修正案)》,本刊记者请全国总工会法律工作部的相关负责同志进行了专门的解读。  相似文献   

17.
《劳动合同法》和《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的颁布对作为事业单位性质的高等学校的后勤经营单位有很大影响。《劳动合同法》的实施有利于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对高校后勤实体人力资源成本的影响可以通过积极的调整相应政策,规范用工  相似文献   

18.
我国当前劳动合同立法的指导原则应该是重点保护劳动者原则、提高违法成本原则、稳定劳动关系原则、限制劳动者派遣原则、预防竞业原则。这是由劳动法的特殊性决定的,也是由我国当前劳动关系严重失衡的现实状况决定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劳资关系的和谐,从而实现社会和谐。总体上来说,《劳动合同法(草案)》坚持了这些原则,但某些具体条款还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9.
人社保和卫生部《劳动能力鉴定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称《办法》)既是我国劳动能力鉴定的实践总结,对规范劳动能力鉴定程序及鉴定管理,以及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大有裨益,尤其不少条款体现了《社会保险法》"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应当简捷、方便"的立法理念。例如,"申请人提供材料不完整的,应当以书面形式一次性告知申请人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这既是法治的进步,也是劳动者人权的彰显,值得关注和赞赏。  相似文献   

20.
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有望成为改善职校生"低签约率"的转折点随着企业形式和劳动关系日趋多样化,劳动用工制度已发生深刻变化,劳动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现象频频发生,尤其是维权意识较弱的中、高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